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矫正策略_第1页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矫正策略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矫正策略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关键词:兴趣、情景、探究、变式、反思有效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学生知识构建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有效&q

2、uot;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的开始编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就谈不上调动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迅速积极情感的浪潮。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酯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冬去春来,桃红柳绿,花香遍野;夏去秋来,桃李满枝,果香满园。大自然慷慨地四季飘香,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香味从何而来?通过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奇幻变化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己动手

4、实验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时,为了研究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在测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装置中串联一个灵敏电流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灯泡不发光,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不但使同学们得出纯水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数目极少的结论。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3. 我们生活中的物质环境无不都是化学元素组成,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学生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经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增加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二氧化硫已成为现在食品安全的大敌。

5、假如同学们去市场买银耳,你将选择下列图片中的哪一种?图片展示: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第一种色泽暗淡,形状干枯;第二种颜色润白,个体丰满。同学们讨论交流后,我又设疑:不发分子是如何进行食品“美白的”?就这样,通过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真实的事例,设计出能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产生强烈刺激或构成挑战的问题,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使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分组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

6、素。学生一旦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新课程积极倡导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心是学生,特点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思维始于问题。构建有效课堂,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非常重要。“是不是”“会不会”等表层问题是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中的疑惑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才是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苯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苯酚的分子结构之后,提出:根据其结构,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学

7、生根据所学知识,首先想到可能具有与醇类似的性质因为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官能团,于是提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性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将钠加入苯酚中加热;有的学生考虑到两种固体反应接触面小,将苯酚配成水溶液或醇溶液后,再与钠反应。对此,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将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仍交给学生。接着有学生反驳,苯酚有毒,而且易氧化,苯酚加热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把苯酚配成水溶液或醇溶液与钠反应也被更多的学生否定了,理由是:水和乙醇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气泡不能证明苯酚与钠反应的结果。这时老师点拨学生关键要选出一种合适的溶剂,既能把苯酚溶解,又不与钠反应。最后,终于有学生提出:用与钠不反应的

8、苯或二甲苯为溶剂配成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设计方案。这是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思考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对话交流中共同发展。而组织“对话交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捷径和平台,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环境,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评价,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碰撞。三、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当今社会已进入

9、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过去过多运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更能体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增强积极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并完善其人格和人生观。跟氯气及氯水有关的内容,在传统的化学教材中是以“纯粹化学”方式出现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使学

10、生学起来很吃力,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对知识的掌握只能是死记硬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从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来引入,使课堂处于一种较为轻松但又能引入思考的气氛中.在整个设计中体现“探求未知”的想法。例如:在在探讨次氯酸的漂白性时,先由学生讨论,提出假设,然后自己做对照实验:把水、盐酸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颜色不褪去,从而顺理成章地推出起漂白作用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学习次氯酸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氯水有那些成分时由学生进行氯水成分的摸索实验:不规定要进行具体实验,让他们自由选择桌面上的试剂进行实验,没有结果继续实验,有结果立刻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使研究进一步推向高潮。最

11、后由学生得出结论:由氯水呈黄绿色色确定有氯气,由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确定有Cl-;在碳酸氢钠粉末中加氯水有气泡产生,以及PH试纸变红,都证明有H+的存在,但PH试纸后退色说明有HCIO存在。这样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对实验的设计、修改、推理、完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抽象出这类探索性实验的基本模式:首先,考虑物质与水是溶解还是反应,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次判断物质与水反应后可能得到什么产物,第三,一般应该检验物质与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这样,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获得最终的结论,同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快

12、乐。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告别过去的“填鸭式”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这将是学生受益终生。因为人一生中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自学获得的,科学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则必须有创新,要创新则必须会探究,“渔”比“鱼”更有价值。四、设计变式习题,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如何使课堂有效甚至高效备受关注。习题的变式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形式,它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和评价作用。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正尝试着利用变式这一“法宝”进行教学,这种形式的教

13、学使化学课堂变得丰富精彩,和谐高效。习题的变式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很有效,尤其是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个理想、有效的变式问题是离不开形式民主参与的,同时它也课堂教学中各层次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变式要贴近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取向,这是教科书无法达到的。按这样的要求设计变式,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比较CHCOON0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1: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2与NaOH混合后,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2: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与CHCOOH昆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

14、的大小。变式3:CHCOONa与CHCOOH昆合后,溶液呈酸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4:CHCOONa与CHCOOH昆合后,溶液呈碱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5:CHCOONa与CHCOOH昆合后,溶液呈中性,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式6:1mol/LCH3COON溶液200mL与1mol/LHCl100mL混合,试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课堂通过一连串由浅入深的变式习题的研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出现的难点,同时保证了各层次学生参与的要求。通过变式,学生解决的不仅仅是变式后问题的个体,更是根据问题解决的思路、变式的体验、结论的类比等产生的一

15、系列新的问题。通过对化学问题作多层面、多角度的变式与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实现主动发展。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五、引导学生反思,发挥练习对学习策略的矫正作用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个体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者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将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效率。学生所做的练习既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反映

16、,又是其学习品质的体现。发挥练习对学习策略的矫正功能要从优化练习批阅的方式和强化练习过程的反思入手。1.优化练习批阅的方式(1)教师应抓好随堂批阅。随堂批阅常用于新授课的基础练习,其显著特点是反馈快速。一般采用学生回答,老师或学生点评的方式。(2)教师应抓好集体批阅。教师可挑选练习中所反映的突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错误原因,交流探索正确的解法甚至是最佳解法。集体批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3)教师要抓好自我批阅完成练习后,教师提供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要求学生自我订正。对不同的解法师生可相互讨论,以取得共识。自我批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17、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应抓好对练习的精批细阅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努力做到全收全改,但也可以挑选部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练习精批细阅,了解各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分类辅导。教师批阅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做好旁批、面批,以提高批阅的针对性,其内容可以是思路的点拨、学法的指导和习惯态度的提醒。通过旁批和面批表扬进步,指出问题、鼓励奋进,发挥练习批阅的教育功能。2.强化练习过程的反思“题后反思”不仅可以检查解题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更可以理顺思路,深化知识,积累经验,进而拓宽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练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强调学生对练习的订正、消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