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秋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_第1页
唐丽秋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_第2页
唐丽秋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_第3页
唐丽秋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_第4页
唐丽秋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哈一二二中姓名唐丽秋学科语文课题雨霖铃教龄8年职称中教一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及离别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学习雨霖铃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所抒写的离别之情。教学重点在学习雨霖铃的基础上,从意象、技巧和思想三个方面归纳离别诗在立意谋篇上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拔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离别之情,敲开诗怀。再别康桥是今人吟咏的乐章,雨霖铃则是情动千古的绝唱。今天,不妨让我们以今人的心境来体悟古人的情怀,在历史与现实的辉映中品味离别之情。二、走进

2、作家及创作背景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作家。(学生投影:)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博才多学,被称为“才子词人”,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宋初词人多作小令,柳永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写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当时流传之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八声甘州均为名篇。(教师补充:)柳永与哥哥三复、三接具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先请大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楼台相会的片段。(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收集、

3、整理相关资料,借助投影仪课上介绍作家。用音乐作为背景导入课文,渲染离别的气氛,为教学奠定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对诗内容的把握。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占有资料,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对材料的筛选能力。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过程学(学生投影背景资料:)雨霖铃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要离开汴京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三、文本赏读,互动探究:1、教师范读,学生正字音。2、分析上阕内容: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问题: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景物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寒蝉、长亭、骤雨”词人一开头就

4、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着秋意,而蝉的叫声“凄切”令人感到悲凉,“骤雨”过后,天气陡然变凉,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这不仅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是在写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问题:词是如何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提示:“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帐饮无绪”写别离的“苦情”,情人设宴饯行,而离别在即,纵使有山珍海味,此时也食之无味,从乘船的“留恋”,驾船的“催发”这一情与势的矛盾中,可窥见留恋这情深。就在这不想“别”而又不能不“离”的了后时刻,逼出了两人忘乎所以的动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之际万语千言汇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

5、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补充:)此情此景与北宋林逋相思令,宋刘克庄长相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资料教师配乐范读,指导诵读;学生初读课文。学生诵读上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拔。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联想对诗词内容进行再创造,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场面”的描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利用教材通过范读造境,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通读词文,初步了解词的内容启发诱导,让学生关注意象,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再现诗句所描述的场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也避免教学上的单调重复。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6、教学过程(多媒体演示:)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水平” 北宋林逋相思令 “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 宋刘克庄长相思问题:作者用一“念”字引出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念”字引出对别后情景的想象: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作者极目远眺,近景、远景连成一片。近处水波生烟,远处暮云重重,天空大地一片空茫,此刻,客居异乡,前途渺茫,人地生疏,孤凉无靠一缕浓浓的愁绪便通过这具体的景物描写暗示给我们,怎能不令人伤感。教师小结: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陈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7、3、分析下阕内容:下阕想象别后羁旅生活。问题:请从作品中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复杂心情的句子。提示:句子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媒体演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含蓄又有余味。作者正借“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此句景为虚,情为真,是分别时悲痛心情的间接表现。这样就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设想别后生活也就顺理成章了:今宵酒醒,伊人不见,风清月冷,情何以堪?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无情物都成了“有情语”。问题:“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表达了词人何种心情?教师给予材料,学生加强积累。学生品味重点词语,思考回答问题教师

8、小结,学生再读上阕。师生齐读下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注意调控节奏。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畅拓展学生知识面有意识训练学生揣摩语言抑扬顿挫的诵读有利于把握诗词情感。熟悉下阕内容。此处讨论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训练提高学生对诗词的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提示:这是作者自己的设想。情人一走,则好时光也尽去,一切的良辰美景与自己都无关了,这不是物之变,而是心情不似先前了。这正如宋欧阳修的生查子一样“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月黄昏

9、后。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知音已远,良辰不再。“千种风情”已无人诉说。教师小结: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利用时间的跨越,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四、主旨感悟:“雨霖铃”这一词牌取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蜀中,于栈道中闻铃音,想到杨贵妃起舞时伴随的铃音,勾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故此词牌适宜表达缠绵深婉的情感受。柳永的雨霖铃通过叙事写人,把“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景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从而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五、合作探究,体会写法作为一首离别词,雨霖铃也充分体现了离别诗的在立意谋篇上的一些特点

10、。(多媒体演示:)1、 意象选用:明确:长亭、柳(杨柳)、水(江河)、酒、月、泪、云、风、雨、雪、(桥、古道、南浦)等2、 常用技巧:明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虚景实写的应用、巧妙的过渡、白描手法的应用、联想想象、虚拟将来等。3、思想感情:所欲言。教师从旁点拔、引导。力争用学生的语言归纳。教师小结,学生再读下阕,力争诵读时融入情感,“吟”出“我”的离愁。教师引证,扩展知识,学生积累。学生反复诵读全词,讨论得出主旨,再找学生范读。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在相互合作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境界。实现师生间的互助、互利、互惠。用学生的语言归纳问题的答案,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增强学习兴趣、自豪感。边

11、读可边揣摩词的情感。力争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读出词的情感也是帮助理解词的重要一环。反复诵读也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背诵。教学生不能仅停留在现象上,更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才是教学中知识的重心。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明确: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缠绵伤感、难舍难分)、相期祝福与感奋励志。六、练习(多媒体演示)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第8-9题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

12、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散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3分)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苍苍竹

13、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学生读诗,教师解题结合题中的“注”,讲解诗歌答题方法学生课上练习,教师检查完成的结果学生课上练习,教师与学生讨论试题答案,共同完成练习。现场演练,巩固强化课上所总结的规律。在实际练习中掌握方法反复练习,由高考试题入手,既具典型性又有一定高度,利于学生由高处着眼,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在扩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努力做到以点带面,巩固强化。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 。8、答:C 9、答:B七、作业(任选其二)(多媒体演示:)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

14、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回头,好去莫回头。(1)这是一首离别诗。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离别的 和 ,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凄凄”“袅袅”用得传神。前者形容 ,后者形容 。2、后两句写得更是情切切,意绵绵,请简要分析。3、(3)、前人在评论这首小诗时认为,这一“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用得非常,实际上用得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察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七、课堂总结有情人的生离死别,总是如此的动人心肠。古往今来,有情人的生离死别一直是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正如作家缪塞所说“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而我们正在这泪水之中感受到了美,品味出情之动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情况,进行练习题的选作。教师在诗文的配乐朗读中结束本课教学。同一首诗设计三种不同难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