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_第1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_第2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_第3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_第4页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甲平台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课程代码:100301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的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用以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容包括X线成像、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等,现代医学影像学源自传统的X线诊断学,随着电子计算机及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影像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临床各学科地发展。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要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学会使用各种成像技术为

2、临床服务,为学习观察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奠定一定基础。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临床医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医学影像知识:X线、超声、CT、MR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分别描述呼吸、骨骼和肌肉、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基本病变和常见病变的典型基本影像学诊断。重点为X线成像。适当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能够满足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该平台主要适合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专业。相应的乙平台,可用于临床相关类专业。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2 .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及中枢神

3、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及基本病变X线、CT表现,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X线、CT和超声的影像诊断。3 .熟悉X线、超声、CT和MRK像技术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与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最新发展动态。4 .了解介入放射学的概念、诊疗方法及主要的临床应用。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加学生互动。2 .见习:见习是教师在电脑阅览室指导学生具体操作以及在机房进行演示,学生自己进入图像库按照实习指导进行实际病例图像的学习,从而强化学生对人体器官结构、形态、位置以及各种疾病影像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 .自学:老师给出命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

4、像素材库先自学,最后统一组织一次讨论课。4 .Pbl课: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由老师给出实际病例,包括临床基本情况及图像资料,由学生先讨论发言,再由老师点评分析。学生发言水平,记为平时成绩。四、学时分布:69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习课24学时,自学与讨论9学时。授课时数分配讲课时数实习时数总论6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3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3胸部6胸部6腹部6腹部6骨骼和肌肉系统6骨骼和肌肉系统6B超总论与心脏3超声腹部3B超3介入放射学3自主学习与讨论9合计3633总计(讲课+实习+自主学习)69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目标】1 .掌据医学影像学的概念2 .掌据X线与CT的成

5、像原理、图像特点3 .掌据X线诊断与CT诊断的应用范围、价值和限度4 .掌握常用的X线与CT检查方法及其选用原则5 .掌握X线与CT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诊断原则6 .熟悉数字X线成像、MRI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7 .熟悉影像对比剂的种类及特性8 .了解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及信息放射学的有关知识【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6学时2 .自学:老师给出命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先自学,最后统一组织一次讨论课。【教学内容】第一节X线成像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1. X线的产生与特性1) X线产生2) X线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防护

6、)2. X线的成像基本原理:X线穿透力,组织结构密度和厚度差异,X线片显示3. X线成像设备二、X线图像特点三、X线检查技术3明确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是X线检查的基础1 .普通检查:透视、摄影2 .特殊检查3 .造影检查4 .X线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安全、简便、经济,先普通检查,再考虑造影四、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五、数字X线成像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七、X线防护(自学)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CT成像基本原理与CT设备1 .成像基本原理:扫描后由探测器接受通过人体X线转变成可见光,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计算机处理排列成矩阵,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CT图像2 .设备:普通CK螺旋CK电子束CT

7、、CT图像特点:CT值具有量化概念,人体各组织CT值范围-1000(空气)至+1000(骨),水吸收值只为0、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和限度1 .技术:CT平扫和增强,图像后处理技术,CT灌注成像;2 .应用:CT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头颈部、腹部及盆腔、胸部及心脏与大血管等部位疾病检查第三节磁共振成像1. MRI成像基本原理、MRI图像特点、设备、常用检杳序列、技术及其他各种检查技术2. MRI临床应用第四节影像对比剂影像对比剂:1 .X线对比剂的种类及特性2 .磁共振及超声对比剂的种类及特性第五节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不同成像的观察与分析1 .X线成像观察与分析1)全面观察2)熟悉正常

8、,识别异常3)具体分析:(部位、分布、数目,范围、大小,形状、边缘,密度、回声、信号、增强、其它图像处理,周围组织改变,生理功能改变,动态观察)2 .医学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注意同征异病和异征同病2)结论有三种情况: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二、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先易后难,先廉后贵,先非损伤性后损伤性。第六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1 .PACS(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2 .信息放射学【思考题】1 .影像学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价值与限度?临床应用范围与发展?2 .MR检查能代替CT检查吗?为什么?3 .哪些检查可以显示血管结构?4 .试说出直接

9、引入法造影可以显示哪些结构?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教学目标】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检查方法。2、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平片和CT)。3、掌握颅脑与头颈部几个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4、了解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5、了解头颈部正常及常见病影像学适应症。【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3学时2 .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电脑室通过网络阅读影像学图像,3学时3 .自学:老师给出命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先自学,最后统一组织一次讨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一、引言:阐明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疾病x线检查的价值和

10、限度。二、检查方法1. X线平片、DSA2. CT(包括CTA3. MRI(包括MRA强调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三、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正常表现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 .颅脑与头颈部外伤(X线、CT:急性硬膜外血月中、急性硬膜下血月中的CT表现2 .颅内与头颈部月中瘤(CTMRD:脑月中瘤、鼻咽癌。3 .脑血管疾病(DSACTMRD:脑出血、脑梗塞4 .颅内感染性病变(CTMRD:脑脓月中、脑结核5,脊髓损伤白平片、CT表现6.头颈部炎症的影像学表现(X线、CT>:副鼻窦炎、胆脂瘤、中耳乳突炎【思考题】1 .从比较影像学的角度分析各成像方法的优劣。2 .比较星形细胞瘤与

11、脑膜瘤的影像学不同3 .一个头部外伤的患者,首选那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第三章【教学目标】1 .掌握肺与纵隔影像检查方法2 .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3 .掌握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典型X线及CT表现以及诊断4 .掌握正常胸部X线、CT表现5 .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方法。6 .掌握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7 .熟悉肺血异常,常见病的X线表现8 .了解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血管多层螺旋CT表现。9 .了解MRI在胸部疾病的应用。10 .了解常见大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6学时2 .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电脑室通过网络阅读影像学图像,6

12、学时3 .自学:老师给出命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先自学,最后统一组织一次讨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引言:概述肺与纵隔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CT检查是肺与纵隔疾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限度,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MRI对纵隔月中瘤定位和定性价值优越。二、检查方法: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正常表现:讲授胸壁、纵隔、横膈、胸膜以及肺部的支气管、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肺小叶和腺泡正常影像学表现,讲授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影像表现。肺门、肺纹理正常表现。注意肺野同肺叶及肺段的

13、关系。肺部要结合解剖和生理进行讲解。四、基本病变表现:概述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的改变和肺野中出现异常的密度与形态的阴影。肺部病变: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阻塞性肺气月中,阻塞性肺不张);肺实变;空洞与空腔;结节状影与月中块阴影;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钙化阴影。胸腔病变(胸腔积液(游离性积液、局限性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心脏大血管病变:各房室形态和大小异常:分型:二尖瓣型主动脉型普大型;心脏增大包括心壁肥厚和心腔扩大,或者两者并存。轻度增大0.51-0.55,中度增大0.56-0.60,重度增大0.60以上);肺血改变:肺充血、肺淤血及肺静脉高压、肺血减

14、少、肺水月中;肺动脉高压五、比较影像学1 .胸部影像检查的比较:X线经济简便、应用广泛、整体感强,CT用于隐匿病灶、纵隔病变,MRI对纵隔、肺门病变显示好,不用增强2 .胸部影像检查的优选:在选择不同成像技术时,注意因时而异,因病而异,因人而异,本着先简单后复杂,先经济后昂贵,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选3 .X线平片:显示心脏、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搏动,但腔内结构无法显示,肺血管情况提供良好观察,目前仍为心血管的基本检查方法。4 .MSCT包括CT和M叱术,无创和微创检查方法,评价心肌活性、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病、心脏月中瘤、心包疾病等可取代心血管造影5 .心血管造影检查

15、:对于冠心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有独特的价值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上,选择检查方法的次序为无创、少创到有创六、常见疾病诊断1 .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问质性肺炎。2 .肺结核:概述X线检查在防跨工作中的作用,结合病理特点选择不同阶段有代表性而又常见的病变,以发展的观点讲授其X线表现。注意结核病的最新分型,重点要求掌握继发性肺结核。3 .肺月中瘤:结合X线分型及转移途径,阐明原发性肺癌(中心型肺癌、周围型)X线、CT表现。4 .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X表现【思考题】1 .肺部实变与肺部月中块阴影有何不同?2 .大量胸腔积液与一侧性肺不张如何区别?3 .胸腹病变与肺部病变鉴别。4 .二尖瓣

16、型和主动脉型心影增大的主要区别点。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第四章腹部【教学目标】1 .掌握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特点2 .了解腹部影像解剖(包括影像断层解剖)及生理特点3 .掌握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4 .掌握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5 .掌握腹部急腹症平片、胃肠道溃疡与月中瘤胃肠道造影的X表现6 .掌握食管异物的影像学表现(以钢棉为主)7 .掌握肝癌、急性胰腺炎及肝脾破裂的CT表现8 .了解食道静脉曲张与贲门失迟缓症、胆系结石和梗阻的X线、CT表现9 .掌握泌尿系结石及梗阻病变的影像诊断10 .熟悉生殖系统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教学方法】1 .课堂

17、讲授:多媒体授课,6学时2 .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电脑室通过网络阅读影像学图像,6学时3 .自学:老师给出命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先自学,最后统一组织一次讨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概述腹部软组织密度,与邻近器官缺乏自然对比。除某些急腹症外,大多数需造影检查,检查时需透视与照片相结合;肝脏、胆系、胰腺、肾、肾上腺、腹膜后区及盆腔器官则以CT为主。急腹症:1、检查方法:以X线平片,CT。2、正常X线表现:3、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4、常见急腹症的影像表现:(1)肠梗阻(2)胃肠道穿孔二、胃肠道1、引言:阐明胃肠道X线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指明早期诊断需与其他检查结

18、果,如内窥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的重要性。2、检查方法:以X线平片、消化道钢餐、钢剂灌肠为主;3、正常X线表现:结合解剖和生理,讲授胃肠道的正常x线表现及胃的正常CT表现。4、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概述胃肠道病变如月中瘤、溃疡多引起胃肠道的轮廓、大小、位置、粘膜和功能的改变。5、常见病的x线表现(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注意胃良、恶溃疡的鉴别)。(2)胃癌(以讲述X线表现为主;了解CKMRI影像特点,着重强调其对腔外侵犯及转移情况观察的优越性)。类推食管癌和肠癌影像表现。(3)食管异物的影像学表现(以钢棉为主)三、肝脏、胆系、胰腺概述CTMRIUS佥查是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指明其作用及限

19、度。并简述影像学新技术:PTCERCPMRCP螺旋CT双期扫描、10动态增强MRI等(一)检查方法(CKMRkUS为主)。(二)正常影像学表现。(三)常见病影像学表现(重点讲述CT表现)o1 .肝脏1)肝一月中2)肝血管瘤3)JK4)肝脏破裂2 .胆系1)胆系结石(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3 .急性胰腺炎4 .脾脏破裂5 .比较影像学6 .梗阻性黄疸(首先明确有无梗阻,确定梗阻平面,分析梗阻原因。)四、泌尿系统1、引言:概述位于腹膜后的肾脏、输尿管及盆腔内的膀胱等泌尿系结构,其位置比较深,与邻近器官缺乏天然对比,泌尿系疾病除观察泌尿系阳性结石和异常钙化外,平片价值有限。一般均需进一步造影、C

20、TMRI等影像检查。2、检查方法(X线平片、造影、CTMRI):3、正常X线和CT表现:结合解剖、生理讲述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的正常X线表现(包括平片、尿路造影、CTMRDo并指出CTMRI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4、基本病变:概述泌尿系病变不仅引起影像学形态的改变,还会导致肾脏功能方面的变化。(1)肾盂、肾盏异常表现:积水扩大。(2)肾脏月中块。(3)异常钙化。115、常见病的X线和CT表现:(1)泌尿系结石(X线、CT。(2)泌尿系月中瘤(肾月中瘤)(X线造影、CTMRL强调CTMRI对月中瘤的定性诊断、侵犯范围和转移等评估的重要性)。(3)比较影像学(强调平片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

21、,CTMRI对肾实质、膀胱等月中瘤的诊断尤为重要)五、生殖系统(1)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影像学表现(MR为主)(2)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影像学表现【思考题】1 .消化道的基本病变有哪些?2 .如何用消化道的基本病变分析其各部位癌月中的影像学表现?3 .肝月中瘤和胆系结石和梗阻的X线、CT表现?4 .为什么说平片是泌尿系结石首选检查方法。5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平片、造影、CT表现如何。6 .泌尿系梗阻有哪些原因及影像表现有哪些。第五章骨骼与肌肉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骨关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掌握儿童骨骼的正常X线表现3 .熟悉骨关节的正常X线、CT表现,了解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MR

22、I诊断。4 .掌握骨关节的基本病变X线、CT表现,了解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MRI表现。5 .掌握骨关节外伤主要X线诊断6 .熟悉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良性与恶性骨月中瘤的典型X线、CT表现【教学方法】121 .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6学时2 .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电脑室通过网络阅读影像学图像,6学时3 .自学:老师给出命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先自学,最后统一组织一次讨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骨肌系统及关节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是骨关节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限度.CT显示骨内小病灶及软组织效果更佳,MRI对软组织及骨髓病

23、变的分辨率优于X线和CT二、检查方法1. X线检查2. CT检查3. MRI检查4. 血管造影方法三、正常影像学表现1. 骨和关节的结构与骨的发育2. 长骨3. 脊柱四、基本病变1 .骨骼的基本病变:概述骨骼基本病变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密度、大小与形状上的改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2 .关节的基本病变:(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五、比较影像学:目前X线平片仍是骨、关节常用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疾病性质、临床诊治的要求和不同成像手段的特点,恰当选择其它的影像检查方法。六、常见病诊断1.骨外伤:1)骨折:讲授骨折的X线表现、骨

24、折愈合及骨折的并发症X线表现和儿童骨折特点,长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132)关节外伤:关节脱位2 .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及其它病变1)急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表现2)骨结核:讲授骨、干能端结核、脊椎结核以及关节结核X表现。3)退行性骨关节病:月要椎间盘病变的X线、CT表现o3 .骨月中瘤1)良性: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囊月中2)恶性:骨肉瘤、转移性骨月中瘤、软组织月中瘤阐明良恶性瘤的基本特点及鉴别要点。【思考题】1、试述骨肉瘤的X线表现2、何为骨膜反应?常见于哪些疾病?3、何为科雷氏骨折?4、试述良恶性骨月中瘤的鉴别要点第六章超声诊断【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超

25、声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认识超声诊断仪器的类型、超声诊断技术发展概况与新进展。2、了解常用的超声检查基本方法、操作步骤及其检查应用范围。3、熟悉肝脏、胆囊、妇产科和心脏的正常切面解剖、正常超声图像;重点掌握肝硬化、急性胆囊炎、胆结石及肾结石的超声图像表现。【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2 .实习与案例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电脑室通过网络阅读影像学图像,由老师给出实际病例,包括临床基本情况及图像资料,由学生先讨论发言,再由老师点评分析。学生发言水平,记为平时成绩。14【教学内容】第一节B超总论与心脏理论授课3学时。【授课目标】了解超声常用的检查方法、图像特点及超声的临床

26、应用价值;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表现。【教学内容】(一)超声波、多普勒效应的定义;(二)超声诊断仪器的类型及其成像原理、性能特点与临床应用(三)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病(房间隔缺损)的病理、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超声心动图表现特点。【思考题】1、超声波、多普勒效应的定义。2、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表现第二节超声腹部一、理论授课3学时【授课目标】1、了解腹部超声的检查方法、分析原则和诊断原则,2、了解腹部脏器的临床应用。3、掌握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及肾结石的超声图像特点。【教学内容】(一)肝脏超声应用解剖及肝硬化的声像图表现。(二)胆囊超声应用解剖及胆囊结石、胆

27、囊炎声像图表现。(三)肾脏超声应用解剖及肾结石声像图表现。(四)子宫、附件的超声应用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产科的声像图表现思考题1、肝硬化的声像图特点2、胆结石的声像图特点153、肾结石的声像图特点二、见习:3学时了解超声的临床应用,熟悉人体腹部正常局部解剖结构,与腹部正常声像图解剖进行对比学习,重点掌握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及肾结石的超声图像特点。164、5、6、17第七章介入放射学【教学目标】1、掌握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2、掌握介入放射学主要技术。3、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价值。4、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常用设备和药物5、了解DSA勺成像原理、检查方法、临床应用指征和价值(自学)【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3学时2 .自学:老师给出命题,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先自学,最后统一组织一次讨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介入放射学(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进展及基本概念二、基本技术1 .Seldinger技术:是Seldinger发明的技术:即先用穿刺针进入表浅大血管,如股动脉,冉将导丝引入,留置,拔出针管,最后放入导管的一套基18本方法。它是介入放射学的先导技术,目前在此基础上已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