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高中语文必修四 短文三篇_第1页
(精心整理)高中语文必修四 短文三篇_第2页
(精心整理)高中语文必修四 短文三篇_第3页
(精心整理)高中语文必修四 短文三篇_第4页
(精心整理)高中语文必修四 短文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文三篇教学设计热爱生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笔的特点2、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课文进行解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二、教学重点1、领悟文章的哲理美,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三、教学难点1、重点语句的理解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六、教学过程热爱生命(一)导入(二)整体把握1、相关知识介绍: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

2、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

3、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

4、”,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2、课文解读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文章标题是热爱生命,但是文章开头写的是对“度日”的理解,是否离题了?(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生命是由无数个日子组成的,“度日”就是生命的流逝,以“度日”的理解引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诠释,这样入题是高明之策) 在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提到了两种“度日”的情形。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生活的?(坏日子总是过得特别慢,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觉得度日如年,难以忍受,比如说李清照

5、,重阳佳节一个人过,难免“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整天都很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就像蒙田在这篇课文里说的一样,是在一点一点地消磨时光。但是心情好的时候,比如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假期过得很快啊?作业还来不及做完就要上学了。) 那蒙田是怎样看待生活、生命的呢?(蒙田觉得生命是富有乐趣的,抱有这样的观点,我想蒙田遇到好日子的时候,一定会是慢慢赏玩,遇到坏日子,他也不会觉得是在消磨时光。)好日子总是很容易过的,那遇到坏日子,大家打算怎么办?(调整心态,乐观对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等)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热爱生命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是怎样阐释的?  (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6、: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第二段就一句话,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话,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第三段是在写什么?(“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生死观。后面的内容都是在说明为什么作者能毫不惋惜地随时准备告别人生。) 前面是在谈生,后面是在说死。热爱生命第3段与第1段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段文字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1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

7、对生命的热爱。作者在前面说到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认为生活富有乐趣,那该如何去过好每一天呢?第3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部分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告诉我们要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有效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蒙田说要热爱生命,那应该怎样热爱生命呢?(从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从实际对待每一天的作法上,要热爱每一天的生活。)(三)探究讨论品味下列语句,说出你的理解。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B“生之本质在于死。

8、”(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

9、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总结:热爱生命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度日”一词的理解,对生命、生活、生死等问题的自我阐释,道出生命的本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关键词的

10、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旨意三、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资源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蒙田的热爱生命,聆听了蒙田给我们的教诲,要去热爱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过得饱满。这样人在时间流逝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人不仅生活在时间中,也生活在空间中,人只不过不过是宇宙万物中极其渺小的一类,但是人自有其非凡之处。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人类因何而不平凡。(二)整体感知1、阅读这篇文章,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下你对文章标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理解。(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像一根苇草一样,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死命。但人因有思想而强

11、大,)2、品读第三段:(先分析人脆弱的特点,然后分析人能思想的特点)刚才我们初步分析了题目,请问,题目是从哪一段哪一句中摘选出来的?第三段第一句请学生读(“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只不过”“最”这些修饰语突出了人的脆弱。追问A:本段中还有哪一句写人的脆弱?请读一读:“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那么, “但”字表明了什么? (“但”字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表示重心在后面,突出“能思想”才是重点。)本段中哪句话体现了人“能思想的特点”?(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12、)这段的思路很清晰,第一句是主干句,点出人的两个特点,脆弱和能思想。然后,后面就围绕这两个特点展开,阐释这两个特点,典型的总分结构。刚才,我们认识了人能思想的特点,那么“能思想”对人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在文中有一句高度凝练、高度概括的话,是一个独句段。它就是第二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3、品读第二段:(分析了人能思想的特点后,进一步分析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如何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分组探讨,互相交流)(人为什么因思想而伟大,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超越自然,超越宇宙。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

13、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孔子: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一位先人我们是绝对不能遗忘,他就是孔子。孔子虽然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人,但是他的思想,却引领着我们从公元前,走到公元后,它的思想光芒照彻了整个世界,为后人景仰。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霍金:特别提出的是霍金,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是“宇宙之王”。但是,他在21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在轮椅上坐了将近50年,后来病情发展到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动弹,但仍然创作出了伟大的著作时间简史。可以说,霍金就是轮椅上巨人,他可以通过他的时间简史引领着我们去穿越时空,探索世界的奥

14、秘。虽然他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触碰到尽在咫尺的、冰冷的控制器按钮,但是他广博思想却早已延伸到遥远的宇宙天际。4、分析第四段人具有能思想的特点,并且思想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人应该怎样做呢?(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道德”是每个人、每个生命个体必修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人区别于宇宙万物的根本特点就是能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如果不努力地好好思想,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的条件,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也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四)探究、

15、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怎样理解“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16、 ?(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第一层,指出了人在宇宙空间的渺小,人作为肉体的存在的脆弱,与题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比喻相照应。“质点”,形象地突出了人的渺小。第二层,指出思想在空间上的无限性,这些是思想的价值所在,而人类的尊严与伟大也在于此。总结:本文内容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生理层面来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突出脆弱的特点。第二层,因为有了思想,人变得高贵、伟大。第三层,基于这两点认识的基础上,人应该努力好好思想,用思想来追求尊严,这才是最高境界。三层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信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主要观点,筛选文章主要信息。(二)过程与

17、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课文进行解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遵循一定的信条,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及怎样做事二、教学重难点从简单的语言中挖掘出复杂的道理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资源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两篇课文告诉我们怎样让自己的一生有意思,甚至超越时空,获得永恒价值。那具体到每天的生活,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二)整体感知1、诵读·初步感知请同学自由朗读,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那么这些在幼儿园

18、就学过的的规则是哪些?(一共有条)、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你所需要的任何东西都在上面。”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道理。这些信条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可以适用于家庭、工作和社会。)、齐读条信条,讨论:你对哪些信条感受最深?说说你的理解。有东西大家分享。仁爱。分享就是给予,分享能给人带来快乐。能够与人分享或说共享,要有相当高的境界,中国早有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工。敝之而无憾”的志向和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公平游戏。平等守信,“游戏”才能公平进行。否则,就会惹起事端,造

19、成矛盾,引发战争。不打人。 文明。不粗鲁、不野蛮,不残忍。人要摆脱兽性,趋仁向善。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拾金不昧。“不当得利”。“侵占罪”收拾好你的一摊子。尽责。(忠于职守)对己、对人、对家、对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本分,不贪婪。不偷、不摸、不占、不抢。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发自内心而态度诚恳,才能够获得人们的原谅、尊重与信任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健康自己,也健康别人。便后冲洗。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注意公德。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都有好处。均衡。

20、均衡营养,身体健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精神乐观,情趣高雅,养活自己,奉养亲人、贡献社会。和谐生存。每天睡个午觉。 休息。劳逸结合。“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列宁“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奇异风光,看万千人生,开阔视野,豁达心胸。但要注意安全,时时处处保护好同伴。”仁者爱人。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合作意识。 “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儿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