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8《兰亭集序》重难点探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8《兰亭集序》重难点探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8《兰亭集序》重难点探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8《兰亭集序》重难点探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8《兰亭集序》重难点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亭集序重难点探究1本文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何会有“信可乐”的感受?_【答案】第一段作者描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信可乐”是作者陶醉于兰亭美景,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可分条概括出集会时使作者畅快的因素。原句原句原因分析原因分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聚会的人多,产生感受来聚会的人多,产生感受的原因之一的原因之一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产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产生感受的原因之二生感受的原因之二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聚会时的活动,文人雅士聚

2、会时的活动,文人雅士的游乐形式雅洁有趣,产的游乐形式雅洁有趣,产生感受的原因之三生感受的原因之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聚会时天气晴朗,产生感聚会时天气晴朗,产生感受的原因之四受的原因之四2.文章第二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_【答案】第二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受,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想到此处,作者

3、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3本文虽是一篇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写之,作者的感情也是变化起伏的,细品全文,作者在亦“乐”亦“悲”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_【答案】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游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由宴游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便随之而生。作者先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感人亦为人生的变幻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对人生的眷恋与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4如何看待作者借题发挥所阐明的生死观?_【答案】作者以“死生亦大矣”来概括本书序之意,从最后作者首开一笔,谈及与古人体验“若合一契”的论说中可得以下三点:其一,他不被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蔽,对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思想的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作,说明阐述生死观的必要。其二,“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者览诗集“亦将有感于斯文”,因此强调生死之大的意义自不待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