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重难点探究2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重难点探究2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重难点探究2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重难点探究2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重难点探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指南录后序重难点探究 1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他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提示】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他当时的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2第五段中两次用“呜呼”一词,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都起了什么作用?【提示】开头用“呜呼”

2、一词使文章很自然地由叙事过渡到抒情,抒发了作者饱经逃奔流离之难的痛苦之情。段末又用“呜呼”一词与开头照应,不仅起到总结本段内容的作用,而且使悲愤的感情达到了顶点。3文章第五段以十八个“死”字连叙十八种险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作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追忆逃归途中濒临死地的种种险遇,表现了作者置生死于度外,为“中兴”而顽强斗争的精神,进而表达了作者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4如何理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名师点拨】这段话在详述逃脱历程之后集中抒发自己内心的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感情。“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

3、明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生死观,这是他战胜困难,冲破危境的基础。“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点明自己在历经磨难的同时,还忍受着人世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这也是他战胜困难、冲破危境的基础。“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是感情的进一步深化。逃脱之后,回顾所经历的险恶,瞻望国家的惨淡前景,这忧愁、伤痛之情更加难以排遣。这是记叙的收尾,又是抒发情感的高潮。5本文结构严谨,剪裁得当,堪称序文典范。除此之外,为了表达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你认为作者还采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名师点拨】(1)爱国情感贯穿全文。课文叙事较多,情节复杂。虽然如此,但由于有一条鲜明的主线(爱国情感)自始至终地贯通全文,所以显得多而不乱、杂而不烦,中心突出,读后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2)对比写法。如课文第一段就贯穿着两个鲜明的对比:一是元军“迫修门外”与南宋“莫知计所出”的对比;二是南宋满朝官员惊慌失措、贪生怕死与文天祥挺身而出,出使元营的对比。这两个对比显示了文天祥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把国家民族利益置于首位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夹叙夹议。特别是第五段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开头用抒情语句领起,接着一口气记叙了十八种随时随地都有致死的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