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体诗六首石头城、锦瑟、书愤第三课时教学教案教学要点1、学习?石头城?,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2、学习?锦瑟?,鉴赏其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3、学习?书愤?,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自读?石头城?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解题刘禹锡772842,中唐时代优秀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如今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如今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挖苦新权贵,复出为连州如今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如今安
2、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遨游这六朝古都。诗人目睹金陵的残破,联想到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3、学生考虑:“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如今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照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4、学生考虑: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化含义?明确:在这里,诗人将
3、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假设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含无尽慨叹于其中。5、学生讨论:诗歌句句写景,但又句句生情,结合历史,说说此诗的主题。明确: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互相排斥,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仍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权力又有所抬头。明确: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二、引导学生自读?锦瑟?1
4、、老师范读诗歌。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诗歌。3、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妙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4、学生考虑: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妙的境界中。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
5、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妙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5、学生考虑: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腔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那么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如今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妙情感破灭;或自
6、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6、学生背诵这首诗三、讨论研习?书愤?1、讨论问题: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表达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表达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成功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说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详细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2、学生考虑: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
7、人正是以此自勉,说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3、探究课题:关于“中原北望气如山中的“气的理解。观点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气即悲愤。观点二:“气为“豪壮之气,理由是:从前后诗意看。首句言早年不知道恢复中原之事甚为困难,所以在北望陷落的中原时,不禁豪气干云,如山般壮伟坚强,前后两句构成因果关系。假如把此“气解为“悲愤,那么割裂了两句诗间的语意联络。颔联“承首联而来,写南宋军队抗击金兵进犯而水陆俱胜的史实,同时也回忆了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有一展抱负之势,是“所如山的形象再现。从表现手法上看。“气释为“悲愤“,外表上点明诗题中的“愤字,其实这样反使诗意直白浅露,不够含蓄蕴藉。同时,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无法构成照应和比照。“气释为豪壮之气,与“塞上长城之志互相辉映,诗人昔日之“气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许,在今昔比照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气作豪壮之气讲,不仅使上下诗意贯穿,构造谨严,而且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密铺》(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2 观察物体-青岛版(五年制)
- 2025年汽车美容员工合同模板
- 2025年学习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方案 (汇编3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阅读分享课《灰尘的旅行》 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期末检测(二)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 《第5课 网上搜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四年级下册
- 2024年UV无影胶水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夫妻财产共管与家庭责任分担协议
- 2025年度影视演员安全防护与保险赔偿合同
-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我与蔬菜交朋友-全国通(41张)
- 血型与输血检验-临床输血(临床检验课件)
- 按摩师培训协议书
- 落地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
- 开心麻花《白蛇前传》剧本
- 常州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 中职物理课件
- 分子生物学课件:绪论-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 光伏支架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 波普解析PPT质谱教案资料
- YS/T 431-2000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