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_第1页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_第2页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_第3页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_第4页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溶解度适用学科初中化学适用年级初中三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1、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会判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涵义;能根据曲线变化情况知道物质溶解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开放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对饱和溶液理解;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的方法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物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能够初步学会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

2、作风,及从量的观点认识固体溶解度。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建立溶解度的概念会查看、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 溶液浓度的表示有定量表示和精确的表示: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浓溶液和稀溶液 粗略的表达 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2、 知识讲解课堂导入 五岁的宝宝受了风寒,妈妈让他自己冲袋感冒冲剂喝,宝宝看到茶几上有杯凉白开,于是将药粉撒入杯中。你认为宝宝做的有什么不妥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用热水冲药粉) 为什么要用热水呢?因为我们知道药粉更易溶于热水中,我们可以说药粉在热水中溶解性比在冷水中强,

3、那么怎样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呢?考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不再溶解,为则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如果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考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 加溶质、 蒸发溶剂 、 降低温度 的方法;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 加溶剂 、 升高温度 的方法。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

4、加溶质、蒸发溶剂考点3:固体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定义的几点说明:条件:一定温度下。因为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无意义。 标准:100g溶剂。这是概念中认为规定的的标准。因为物质溶解的量在相同温度下与溶剂的量成正比,所以要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强弱,只有在确定了溶剂的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状态:饱和状态。溶解度是定量描述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性强弱的,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能知道物质溶解性的强弱。单位:克。2、 溶解度影响因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

5、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溶解度给出易容、可溶、微溶、难容的定量范围。溶解性易容可溶微溶难容20时溶解度(S)大于10g1g 10g之间0.01g 1g之间小于0.01g注意:习惯上把难容成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考点4:溶解度曲线1、定义: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6、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考点5: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

7、计算考点6: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想因素:内因:气体和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和压强。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气体溶解度无单位。考点7: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上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

8、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考点8: 溶解度曲线上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考点9:溶解度曲线上面的意义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

9、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考点10:溶度曲线交点的意义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考点11: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相同温度时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三、例题精析【例题1】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

10、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9-9所示)。图9-9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 (请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答案】氧化钙 浓硫酸 氢氧化钠等【解析】能够使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硝酸钾,应该加入的物质使体系温度升高,即溶解时能够放热的反应,如氧化钙、浓硫酸、氢氧化钠等。【例题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加入CaO      加入Ca(OH)2升高温度    

11、;   降低温度B、C、D、【答案】C【解析】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入氢氧化钙,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符合题意故选:C【例题3】下列措施一定能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加热不饱和的KNO溶液 B. 向不饱和的KNO溶液中加食盐C. 加热不饱和的Ca(OH)溶液 D. 向不饱和的Ca(OH)溶

12、液中加水【答案】C【解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 加溶质、 蒸发溶剂 、 降低温度 的方法;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 加溶剂 、 升高温度 的方法。但是,Ca(OH)溶液是个特例,它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都是无色透明的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水也是均一稳定的,但不是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衡量标准不一样,所以没有必然的关系【例题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

13、溶液,从t1升温到t2下列有关t2时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所含的溶剂最多B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Dt2时A和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答案】C【解析】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下列有关t2时的溶液说法:A、溶液中C所含的溶剂最多,溶液的质量不知多少,则此说法错误,故A错误;B、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A、B不是饱和溶液,则此说法错误,故B错误;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故C正确;D、t2时A和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t1的,则此说法错误,故D错误。【例题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

14、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答案】(1)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克;(2)不能;(3)cba;(4)bac【解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一定量的溶剂中是否可以溶解一定的溶质;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

15、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1)P点是a和c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的交点,即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是2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则在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不能形成80g溶液;(3)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4)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cb,所以在此温度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cb,将温度升高到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变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物质的溶解

16、度变小,会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应比较t1时a、b的饱和溶液与t2是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再依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t1时a、b的饱和溶液与t2是C的溶解度大小即可得出结论:所以升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四、课堂运用【基础】1、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的硝酸钾C. 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的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答案】D【解析】描述溶

17、解度时,四要素要齐全:条件、标准、状态、单位。2、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意义是_。 (2)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g水,A点的溶解度将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填“前者大”或“后者大”或“相等”)。(3)温度升高时A点变动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来相比将_(填“增加”或“减小”或“不变”)。温度降低时B点的变动情况是_。【答案】(1)表示t2时该物质溶解度为S2g(2)不变前者大(3)不变B点先沿水平方向左移到曲线,后沿曲线下移。【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坐标系内的点表示某温

18、度下100g溶剂溶解溶质的量,其中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溶解溶质的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溶质、溶剂的多少无关-加水过程中溶质的量不变,因S2S1,而A、B中溶剂本来就相等,故加20g水后仍然是A的质量分数大;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未变,温度降低时物质的溶解度变小,B点在由t3到t1的变动过程中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因溶液组成没有改变,故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当移动到曲线上时表示此时溶液已饱和,进一步降温后溶解度会进一步减小,将有晶体析出,此后B点将沿曲线下移。【巩固】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

19、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 )A、A的溶解度大 B、B的溶解度大C、二者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答案】D【解析】同一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强调温度,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不同物质更无法比较。由于溶解度定义可知30时A的溶解度为10g,60时B的溶解度为20g,但是由于所给的温度不同,故无法比较,应选D。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答案】C【解析】对于

20、某一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指明具体温度,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所以A错误;溶解度定义中规定的是溶剂的质量为100g,而非溶液的质量100g,如果要使在20时NaCl饱和溶液中含36g溶质,溶剂质量为100g,溶液的质量为136g,故B错误,而C正确;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36/136=26.5%,D错误。3、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 m g CuSO4或加入n 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A.m=160n/250 B.m=1 600n/(2 500+9n)C.m=1 600n/(2 500+16n)

21、D.m=1 600n/(2 500+25n)【答案】D【解析】因为所得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有:m÷(100+m)=(160n÷250)÷(100+n)。整理后即得答案是B项。本题关键是n g CuSO4·5H2O溶于水后如何确定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拔高】1、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B.t1 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2 时将7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可得到170 g溶液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认知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认识溶解度曲线图,(2)理解溶液的相关知识。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升温后仍为饱和溶液,A错误;甲、乙两种物质在t1 时溶解度相等,B正确;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 g,7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只能得到160 g溶液,C错误;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在没有具体的条件下,不能比较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D错误。2、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20时,甲的溶解度_(填“”、“”或“”)乙的溶解度。40时,乙和丙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甲_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_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