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icu护理论文_第1页
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icu护理论文_第2页
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icu护理论文_第3页
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icu护理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icu护理论文ICU探视行为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探视行为管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本院采用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的危重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4年1-6月本院采用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的危重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清醒患者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的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

2、4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22例,女101例;年龄1883岁,平均(39.65±13.62)岁;清醒134例,昏迷89例;脑血管意外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例,颅脑外伤44例,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36例,失血性休克26例,中毒7例;住院时间536 d,平均(17.96±3.21)d。对照组:男118例,女94例;年龄1877岁,平均(38.52±13.51)岁;清醒132例,昏迷80例;脑血管意外5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颅脑外伤42例,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39例,失血性休克20例,中毒4例;住院时间536

3、d,平均(17.96±3.21)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疾病种类、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探视行为管理,观察组采用ICU规范化探视行为管理。1.2.1 常规探视行为管理 患者入院时详细向ICU患者家属讲述探视行为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定时探视,即每日上午1030-1100开放探视。探视期间由专人负责管理ICU患者家属,准确指导ICU患者家属于ICU病区门口更换鞋子,穿隔离衣,戴口罩后进入ICU病区,每次限制一人探视,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负责接待ICU患者家属,必要时向ICU患者家属详细讲解

4、患者的病情状况,同时于ICU病区张贴“致ICU患者家属的一封信”,辅助ICU患者家属详细了解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并取得ICU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1.2.2 ICU探视行为管理 (1)加强ICU患者家属的探视行为管理与指导:大部分ICU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与需要承当昂贵的医疗费用,从而导致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时应详细告知ICU患者家属需严格遵守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向患者告知探视期间应注意的事项。(2)对探视人员的建议:由于限制性探视时间较为短暂,应向ICU患者家属建议每天探视人员5人,同时应以患者平日亲近的家属或亲友,避免过多探视人员,从而影响ICU患者

5、的情绪与精神状况,探视人员应由患者的直系亲属负责把握与落实。(3)对探视行为的规范:入院时应向ICU患者详细告知不应携带易致敏性慰问品进入ICU病区探视患者,探视期间避免抱怨、大吵大闹等不理智行为。探视人员应充分避免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的任何行为。探视神志模糊或意识昏迷患者期间,应嘱咐ICU患者家属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与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接触,如抚摸额头,轻握手等行为,采用温柔的语言,从而安抚、安慰或刺激患者。探视清醒患者期间,应嘱咐ICU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谈,内容可以涉及ICU患者日常关注的事与人,避免不良事件、不良信息、刺激性语言与过高声音传递至患者。探视前,应提醒ICU清醒患者家属在探

6、视期间重视患者不愿向医护人员直接诉说的愿望或要求,探视结束时,由ICU清醒患者家属向医护人员转述,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ICU患者的重视程度。探视前,应告知治疗依从性欠佳的ICU患者家属,嘱咐ICU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进行针对性鼓励与安慰患者,提高患者治疗的自觉性与依从性,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期康复。(4)探视前准备。物品准备:探视前,应完善探视人员探视期间的快速手消毒液、鞋套、帽子、口罩与隔离衣等物品准备。环境准备:探视前,应充分确保探视人员进入ICU病区的通道通畅,无障碍物,探视前5 min,由专门人员巡视ICU病区,确保医护人员并未进行或即将实施抢救性工作或侵入性操作,责任护理人员确认已经完成IC

7、U患者的常规护理操作,确保ICU患者取舒适体位,床单整洁,管路固定妥当,彻底保护ICU患者的隐私部位,并告知ICU清醒患者家属或亲友即将探视。病例准备:主管医师充分掌握ICU患者的病情状况与治疗方案,熟悉ICU患者近期检查结果,特殊用药情况,疾病发展进程与预后转归情况等,尽可能在探视期间达到ICU病区。责任护理人员在熟悉ICU患者前24 h内的一般情况(睡眠、痰液、进食、体温、神志等)与护理措施,探视期间,责任护理人员应准确将护理信息提供至ICU患者家属。探视前,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应完善沟通,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状况,两者在病情讲解内容中应尽量保持一致性,避免导致ICU患者家属产生异议。探视

8、行为管理规范:探视期间,工作人员不允许坐于工作椅中,必须站立于ICU患者床旁,采用主动热情的态度引导患者家属至床旁探视,及时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并负责探视时间提醒,对于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家属,应加以提醒与控制,必要时将其送出ICU病区终止探视,探视前5 min,应采用委婉的态度提醒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以提醒患者家属结束探视的准备。1.2.3 调查方法 全部患者转出ICU病区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清醒患者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由患者家属代为填写。心理状况影响调查仅限于清醒患者,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其完整性,其中心理状况影响调查表共发放266份,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43

9、5份,均完整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清醒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表扬率(患者及其家属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至护士长的护理服务表扬事件)与护理服务投诉率(患者及其家属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至护士长的护理服务投诉事件)的差异。1.3.1 心理状况 参照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标准5,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等5个方面,采用五等级评分系统,参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与极重分别记1、2、3、4、5分,计算总分,总分越低,心理状况越佳,反之,心理状况越差。1.3.2 家属满意度 采用自制家属满意度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