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_第1页
202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_第2页
202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_第3页
202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_第4页
202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精品讲义-1.4科学测量1 .知道长度、体积、温度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2 .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量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特征,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3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进行正确读数4 .知道温度的意义、单位、测量原理、温度计的构造,学会正确的温度计读数与温度记 录方法。教学内容城门恻依1 .某注射蒸储水瓶内有部分液体,按图甲正立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D厘米,液高为Hi厘米;按图乙倒立测得空间高度为 H2厘米。若玻璃瓶厚度不记,那么该瓶的最大容积是()A. D(H1+H2)厘米 3B. D2 (H

2、1+ H2)厘米 3C.兀/22D(H1+H2)厘米 3D.兀/4 2D(H1+H2)厘米 3【答案】D2 .某同学在某地不同季节测得当地气温如右图所示,则图甲的读数是 ,图乙的正确读法是 【答案】16C|零下十二摄氏度长度单位很早以前,人们以人体作为标准确定度量长度的单位。三千多年前,用人的前臂作为长度单位叫腕尺”。公元前6世纪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长度单位1叭。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双步定为1哩。公元8世纪末,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一只脚长定为1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10世纪,英国国

3、王埃德加,把他的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1 IRo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唐太宗李世民规 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的一节定为1寸。到了 18世纪,人们开始感到这种用人体作为长度标准缺点很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终于想到了地球。我国清朝康熙皇帝规定取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梅谢茵通过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3074督亚士(法国古尺)。1875年,17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

4、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通用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氟 86气体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长的1650763.73倍作为1米。这种光尺精确度很高,误差只有十亿分之二。一、科学测量【知识梳理】【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im) 和纳 米(nm)。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符号是“M。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

5、具是刻度尺。止匕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脚等粗测物体的长度。声呐、雷达、激光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测量工具的选择:测不同的长度要选用不同量程的刻度尺,不同的测量要求也要选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使用前:I、弄清楚它的零刻度线位置。是否磨损。n、弄清楚它的量程,即它的测量范围。田、弄清楚它的分度值,分度值也就是最小刻度,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使用时:I、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端作个叠“ J技利奥常必彼州长雇址奉*1做与超*.叶乔n、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田、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IV、记正确:数值一定

6、要写明单位。3 .长度测量中的一些特殊方法;替代法(用棉线测地图上哈尔滨到满洲里的铁路长度)滚轮法(用自行车测量路程)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辅助工具法(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典型例题】例1、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李明的身高是1.72,新铅笔的长度是1.8,教室的长度为850,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0.075。【答案】:m dm cm mm例2、某同学进行的四次单位换算,其中正确的是:()A、1.2 米=1.2 >1000=1200 毫米B、1.2 米=1.2 米 X1000=1200 毫米C、1.2 米=1.2 米 M000 毫米=1200 毫米 D、1.2 米=1.2 M000

7、 毫米=1200 毫米【答案】:D例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不能选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答案】:B例4、甲乙两位同学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记录是48.15厘米,乙记录是4.81分米,你认为测量记录结果是()A、甲B、乙C、者B正确D、都不正确【答案】:B例5、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结果是()A、测量值大于真实值B、测量值小于真实值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无法判断【答案】:B例6、下图所示的四个图

8、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右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答案】:D【巩固练习】1.240分米;0.24千米;2.4M06微米,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A、B、C、 D、【答案】:D2、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米B、估计值是4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1.24米 D、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答案】:C3、小磊同学用毫米刻

9、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3.52厘米、3.53厘米、3.61厘米、3.5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A、3.55 厘米B、3.527 厘米C、3.5475 厘米D、3.53 厘米5、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厚度为1.70厘米,这本书共有34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答案】:D6、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答案】:2.8,1.65【知识点2】体积的测量1 .体积及体积的单位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立方米( m3)。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

10、是立方分米(dm3)和立方厘米(c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3=1000分米31分米3=1000厘米31分米3=1升 1厘米3=1毫升思考:体积和容积有什么不同?2 .体积的测量测量形状规则物体体积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量筒或量杯。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常采用排水法。用量筒(或量杯)间接测量既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固体的 体积:将固体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步骤:I、看:量筒(或量杯)使用前应看清量程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体积(分度值),量筒(或量杯)所示 的体积单位一般是 mL,即毫升。量筒

11、呈圆柱形,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匀;量杯呈倒圆台形,刻 度不均匀,下部较疏,上部较密。n、倒:将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时,应左手执量筒(或量杯),右手执烧杯,面对量筒(或量杯) 上的刻度线,使量筒(或量杯)和烧杯略微倾斜,让液体缓缓流进量筒(或量杯)。尤其是用排水法测 固体体积时,预先放入的水要适量,水既不能少得无法完全浸没物体,也不能多得溢出量筒(或量杯) 田、放:将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IV、读:视线与量筒(或量杯)中的液体凸面最高点或凹面最低点相平。有些液面(如水)是凹形的, 读数时以凹形的底部为准;有些液面(如水银)是凸形的,读数时以凸形的顶部为准。V、记:记录数据应注明单位

12、。【典型例题】例1、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 500毫升,10毫升;乙:100 毫升,1毫升;丙:5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 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 行测量好?()A、甲B、乙C、丙D、三种都可以【答案】:B例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D、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答

13、案】:A水平桌面上,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 26mL 。Lmo 005 4 3例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 的底部相平,如图所示量筒内的液体的体积是【答案】:水平桌面上凹形液面的底部 26ml例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A、偏大B、不变 C、偏小 D、都有可能【答案】:C例5、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量程为,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答案】:10 mL 200 mL 20例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毫升

14、。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等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小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答案】:B【知识点3】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C)。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摄氏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3、测量工具: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4、认识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6眦1 F1'FAIF(2)原理: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5.测量过程:估:选择温度计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

15、根据估计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适宜的温度计。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放在被测物体中。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记:读数时要带单位。6、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7、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温度计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人的体温测量范围零卜儿度一100 c左右,范围大35C42C准确程度1C0.1C构造内径细用均匀的玻璃管,下端 是玻璃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

16、特 别细的若曲的玻璃管使用方法不能离开物体读数,温度降低 时,管内液体自动退回玻璃泡。能离开人体读数,温度降低不能 自动退回玻璃泡,要用力甩几 下。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大的玻璃泡,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玻璃泡与玻 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不容易退回来,所以体温计能离 开人体读数。8、形形色色的温度计:光测高温计、双金属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典型例题】例1、把手指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很可能是A.75 CB. 55 CC. 35 CD. 25 C【答案】:C例2、甲图所示的温度为23 C 读作零下二十三

17、摄氏度 ;乙图所示的温度为25 c 读作二十五摄氏度。>1#1=>等tM10联30-W5O例3: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使用的具体过程。先估计物体的温度,再选择合适的量程及最小刻度的温度计,然后进行测量,再读数,最后记录结果、整理。要注意温度计不能拿出来读数。【答案】:B A C E D F例4、测量液体温度时,下面说

18、法错误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B、测量前应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以选择适当的温度计C、读数时应该让温度计离开待测物体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答案】:C例5、一支未刻好度数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度为 15厘米, 则此液体的温度是-55r。【答案】 例6、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 37.3C,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 37.1 C和384C,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A、37.3 C

19、和 38.4 CC、 37.1 C 和 37.4 C【答案】:A例7、下列最接近23c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答案】:CB、37.1 C 和 38.4 CD、37.3 C 和 37.4 C)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巩固练习】1 .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方桌每条边长为0.980米,后来把此米尺与标准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小方桌每边真实长度为()A. 1.000 米B. 0.982 米C. 1.020 米D. 0.978 米2 . 一支未刻好度数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

20、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5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解答】本题考查温度的规定。在冰水混合物中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为100C,在0C100c之间有24厘米一4厘米=20厘米,则20厘米V00 c =0.2厘米/,即1 C的长度为 0.2厘米 现水银柱升高的长度为 15厘米4厘米=11厘米,再转化成温度为 11厘米4.2厘米/C=55C【答案】55 C3 .某同学测得一物体长度为2.39分米,则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 1分米B. 1厘米C. 1毫米D. 0.1毫米【解答】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2.39分米,数据的倒数第二位

21、 3对应的长度单位是厘米,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厘米.故选B.【答案】B4.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 A . (1) (2) (3) (4)B. B . (1) (3)C. C. (2) (4)D. D. (1) (2) (3)【解答】熟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根据错误关键词逐项找出错误选项.【答案】D5 .甲型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 H1N1病毒引起的,图中所示为甲型 H1N1病毒在30

22、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 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 m。使用透气孔径为 3.0M0-7m的N95 型口罩 (选填 能"或 不能”)有效遮挡甲型 H1N1病毒。(km i 334【答案】1.2M0-7|不能6 .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分米、毫米、厘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米C.毫米、厘米、分米、米D.毫米、分米、厘米、米【答案】D7.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为 10m/sB.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 kgC. 一只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 0.5mD

23、.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电流大约为2A【答案】B8.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科学课本160页的厚度为4.0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为毫米.图中木块的长度是【答案】1mm|0.05|2.70cm9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为 5C, 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在沸水中为85C,当放在某液体中为45c时,该液体实际温度是()A. 40 CB. 45 CC. 50 cD. 48 c【答案】C10 .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 1米B. 1厘米C. 1分米D. 1纳米【答案】B11 .请你给下面的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使它有意义:(1)今

24、天的室温约为6;(2) 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为560;(3)七年级学生小柯的身高为 162;(4) 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大约为100。【答案】(1)摄氏度| (2)毫升| (3)厘米| (4)克1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cm;乙 cm;丙 cm.i ir11 riir II0cm 1hi r|irii fill i|TrTi ini mi |i na g 丙 wcnn【答案】1.2cm|1.40cm|1.70cm13 .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 ()A.身高 1.68mB.质量50kgC.体温 36. 5CD.步行速度10m/s【答案】D14. (1)体温计的

25、构造特点是: 且,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突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 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2)下图的两支温度计中,图温度为 ,图温度为.叩叩|甲叫1|甲叩|叫|叫|叫|川|Ocm 12 3 45 6(3)为了较准确地测出一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由图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 毫米。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 1匝,则测量值将偏 ;(4)有两支最小刻度相同的刻度尺 A和B ,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c的室外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和Lb,但La>Lb。若

26、将这两支尺拿到-20C的室内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L'a和L'b,则L'aLb.(填 4"、之"或“二)'【答案】玻璃泡大|内径细 细小弯曲| -23C|25c | 0.13cm|大| <信堂检刷1 . 30某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图中测得水的体积为,水和小石块的体积为,则小石块体积为;若在图中第一步测量时,某同学俯视,则所测得小石块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甲、乙两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时采用不同的方法.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i,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

27、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 甲”或 乙”).(2)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 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答案】16ml; 31ml; 15ml; (1)甲(2)乙2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B.中性笔从课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0sC.中学生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D.电冰箱正

28、常工作一小时耗电接近1.2kW h【答案】A3 .在科学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下图a中测得硬币的直径为 cm; b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c中温度计的读数是 ; d中测量塑料盒体积的图中没有必要测量,可以不必读数的是 (填序号),塑料盒的体积是 ;e中如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 密排绕17圈,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答案】1.85| 37.8C 卜6c |(1)(2)|6cm3|1.14 .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用来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笔秆上,一共绕了 30匝.请你帮他读出线圈的长度为cm,铜丝的直径为cm.这种测量方法叫做.请你再写出一种利用这种方法

29、测量物体长度的例子 (2)测量出了细铜丝的直径后,小明对自己设计的方法很满意,并且有了新的想法:利用刻度尺如何测 量一个足球的直径呢?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足球直径的实验方案.写出你的设计方案,画出示意 图.口邮M删酬即q 10 ; L2 13 14 1 IE S【解答】(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2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2mm; 30 匝铜丝左侧与10.00mm对齐,右侧与15.00cm对齐,所以30匝d的总长度为15.00cm - 10.00cm=5.00cm, 铜丝的直径为=0.17cm这种 测多求少”的方法叫累积法;如一张纸的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通常

30、先测量多张纸的总厚度,除以张数求一张纸的厚度;(2)圆柱体、球体的直径不便于直接测量,通常利用三角尺与直尺配合进行测量,如下图:【答案】(1) 5.00; 0.17;累积法;测量出100张纸的总厚度L,用求出一张纸的厚度;(2)见解答5 .某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和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就马上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出放到亮一点的窗口去D.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上表面相平【解答】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和壁,这是正确的;B、温度计放入水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所以 B是错误的;C、温度计读数时,

31、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所以C是错误的;D、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 D是正确的.故选B、C.【答案】BC6 .给下列数据填入合适的单位:(1)合适的沐浴热水温度约为 4050 ;手臂长74(2)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 ;其中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80(3) 一大瓶可乐约1.25 教室体积大约是200【答案】°C|cm|cm|微米|L|立方米7 .所有物体都有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但不同物体在同一温度下膨胀(收缩)的本领不同,如铁 比木头受热时膨胀本领大,在-46 C的北方寒冬,用木尺测量钢管长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假设木尺在 常温下测量为准确值)()A.偏大8 .偏小C.不偏大

32、也不偏小D.无法确定【解答】用一把木制的直尺在在-46C的北方寒冬,测量钢管的长度,由于热胀冷缩,钢管变短了,木尺 长度基本不变,因此测得该钢管的长度变小了.故选B.【答案】B8 .科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讲解量筒的做法:找一个瓶子,然后在玻璃瓶上贴了一个纸条(瓶上贴纸条部分 粗细均匀),用量筒测量出 100毫升水一次倒入空瓶子内,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标上刻度,然后用刻度尺从瓶底到标记处的距离分成 10份,分别做上标记,标上刻度,则每份为10毫升.这样就制作出最小刻度为1毫升的量筒了。小科按照老师的说法做了两个量筒如图甲、乙,请判断哪个量筒更精确?并说明理由 。甲 Z.【答案】甲|当横截面积S越小时,

33、相同刻度间的距离 h越大,精确度较高9 .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1中圆的直径是 cm.(2) 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 n圈,则纸带厚度是 图2【答案】1.54|(D2-D1)/210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C,则实际温度是 *77r010 20 30 40 M £/p【答案】2011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L

34、i;B .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 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应怎样改(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答案】(1)A; C;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2) DBEC12.图中的三支温度计只有一支刻度不准确,在实验室中,(a)在空气中,(b)置于装有酒精的密封容器中,(c)置于装有酒精的烧杯中.下面对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的判断正确的是) 力) A.若三支温度计读数相同,则(a)温度计刻度不准确B.若名三支

35、温度计的示数ta>tb>tc,则(b)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C.若三支温度计示数相同.则(b)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D.若三支温度计的示数ta=tc<tb,则(a)温度计刻度不准确【答案】D13.本学期第三周(9月中旬),老师布置了 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家庭作业:取一杯热水,让它自 然冷却。然后每隔10分钟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水温,并探究水自然冷却的规律。如下图,四种测 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HC1>(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则当时水温为 。(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时间/分010203040506070钟水温/C10084534525201814

36、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纳闷:老师怎么知道 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 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C; 。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答案】(1) C| (2) 81c或82c| (3)9月中旬室温不会低于20 C |降温的速度应该逐步 减少温故和新课后巩固1 .常用温度计的起始刻度线所对应的温度是()A. 0 CB. 0KC. 20 C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答】解:温度计根据需要,它的测量对象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常用的几种包括:实验室用温度计,它常用来测一般液

37、体的温度、探究水的沸腾等,因此起始刻度常在0C,最高温度在100C;寒暑表,是用来测气温的,根据需要,它的最低温度一般在-20C左右,最高在50c左右;体温计,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测量范围在35c42c之间.因此,温度计没有固定的起始刻度, 它是根据使用范围变化的. 故选D.【答案】D2 .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操作不正确的是()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B.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就行C.用温度计搅动水,为的是让水均匀受热D.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解答】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

38、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 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答案】BC3 .用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A.比实际值大B.比实际值小C.与实际值相同D,都有可能【解答】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 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选B.【答案】B4 . 一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常常在马路上洒盐融雪.(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 (难/易)凝固,由此提出问题:盐水结冰 需要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多少有关;猜想二: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有关;猜想三: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有关.(2)他找来了盐、水、烧杯、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