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集体备课内容集体备课时间中心发言人因事请假参与人员9、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3、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教学重点】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课前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2教具与学具:录音机、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前诗,引入新课背李白的静夜思,说说诗人李白在这一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亲人) 板书:思乡 念亲唐朝另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

2、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也写过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二、初读全诗,了解重阳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2、正音:“为”这里应读“wéi”,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3、释题: 重阳节:指名读,齐读书上注释,并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节日里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又叫老人节。“茱萸”:(读书上注解)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忆”即“思”,思念、想念;“山东”,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

3、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三、反复吟诵,体会孤独 (一)与诗题相对应的是哪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重阳节,说说我国其他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元宵节、元旦、春节忆思,兄弟亲,每:每当;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看诗中哪些字眼点明了诗人“倍思亲”的原因。(二)一二句:1、“异乡”:他乡,

4、李白离乡来到长安,长安对他来说就是“异乡”2、“异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纪漂泊在外,独居他乡,身份是“异客”。3、“独”:独自一人,还隐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想象:当我们离开家,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电视,解解闷);想家的时候,(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跟亲人聊上几句);实在忍不住就(坐车,坐飞机回家)。但是王维生活在古时候啊,没有电话,晚上也没有电视,该有多寂寞啊。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孤独、寂寞)4、他15岁离开家乡,这种举目无亲的日子经过了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诗人没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亲人们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

5、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员啊!此时诗人心中除了孤独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回。难过)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难过)5、年年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心中的思乡之情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于是一发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齐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古诗的一、二两句。(三)三四两句:1、王维的思乡情感犹如潮水般奔涌而出,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想到了什么?2、想像两年前的与亲人共度重阳节的美好情景:两年前的重阳节,给王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时时浮现,往昔的重阳节啊,我们兄弟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曾经一起思绪万千的王维,想起的又何止仅仅是兄弟呢

6、!那年迈的父母啊,已双鬓斑白,他又何尝不是时时惦记,九九重阳又被称为老人节,可王维却无法伺奉左右,承欢膝下,此时此刻,他真想对双亲说:父母啊3、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说话4、但如今却没人与他共度佳节,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远远地望着家乡,他心里该与多少伤心难过啊,读四、配乐诵读,深华情感1、配乐读全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诗人王维仅仅是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吗?学生想象在不同的节日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背诵全诗,书写生字1、背诵2、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3、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4、书写生字

7、。第二课时一、导入不仅仅是佳节,其实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宋朝诗人叶绍翁所写的夜书所见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二、初读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划出不懂的字词。3、释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三、悟情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再读古诗,对照插图,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难过这许许多多的思乡念亲的情感吗?(一)一二句1、萧萧是什么意思?(风声)这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2、萧萧梧叶送来了什么?“寒”给他组个词(寒冷)萧萧梧叶使诗人感到寒冷(读:萧萧梧叶送寒声)3、拓展促悟:万里悲秋常作

8、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这萧萧梧叶送来寒气逼人,让人感到孤独、凄凉(读:萧萧梧叶送寒声)4、这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读第二句。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读:江上秋风动客情)5、情感朗读一二句。(二)、三四句:1、理解: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2、学生想象孩童捉促织玩耍时那种天真无暇,快乐的情景。读知有儿童挑促织3、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

9、会想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4、一灯明:他看见的只有一盏灯,触景生情,多么孤单啊!(读:夜深篱落一灯明)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父母、亲人)5、情感朗读三四句(三)配乐吟诵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诗人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读四、拓展1、无论在乡间还是身处繁华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样

10、的处境,一样的是思乡情,齐读两首诗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游子吟、长相思、秋风引等,这些是老师从书籍、网络中查找到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我们来开个“九月九日诵诗会”。五、作业1、学生练习书写生字2、背诵两首古诗板书设计: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叶绍翁 王维 思乡 念亲 孤独 寂寞 难过10、风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

11、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教学准备】搜集和风筝有关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2、刚才大家一起自学了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3、词语虽然不多,但

12、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垂头丧气)这个词语特别难读。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4、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呀。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课文当中写道,同学们找风筝,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所以大家只能垂头丧气。5、还有一个词语(磨坊),一起来读一读。坊要读第二声,磨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第四声。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6、磨坊就是磨面的房子(课件出示:磨坊图)。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7、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句子特别难读。我觉得“飞筝越飞越高”这一句也非常难读(课件

13、出示:“飞筝越飞越高”)。8、还有哪个句子你觉得比较难读?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第五自然段的“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这个长句比较难读(课件出示:“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其中有:“垂头丧气,田埂,半沉半浮,半圈儿”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9、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10、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11、谁来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12、大家读课文

14、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找一找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由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13、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接下来我们还要来写生字呢。三、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写的字组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2、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你能给生字扩词吗?四、课堂巩固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写生字,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各写两遍各组两个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五、课后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呢,下节课

15、,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六、作业。附板书设计 10 风筝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件出示:第10课风筝)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3、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二、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你是从哪儿找到了这个答案?(第一自然段)2、真好,你真会发现。(打出文字投影:“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师范读了这句话) 3、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忆当中情有独衷的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呢?(作者说那是“最大的快乐”。)你体会得真好,

16、请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对风筝的感情。(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汇报,通过评价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5、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发现,它还领起了下文。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情景。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学生默读,进行标画,练习朗读,反馈交流)7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8、(出示相关文字投影:“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

17、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精心”换一个词语吗?9、我们(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做着的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10、你读书真细心。11、课件出示: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么又被称作“幸福鸟”呢?(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12、看来,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一份纯真所感染,课件出示: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想让自己也跟着风筝飞上蓝天;我们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但是风筝可以,这也就是说,风筝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愿望。)13、是呀,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像

18、风筝一样飞翔在天空。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14、我注意到这一段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做个蝴蝶样的吧”,你觉得这句话可能是谁说的?15、为什么作者没有注明是谁说的呢?(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是谁说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童年做风筝那美好的一幕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美好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1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17、谁来汇报?(1)课件出示:“风

19、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a、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翩”字,左边是个“扁”,右边是个羽毛的“羽”字,又扁又薄的羽毛飞起来会怎么样呢?你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形容什么?蝴蝶 、孔雀)b、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c、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d、惊奇、羡慕,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e、是呀,我们拥有着无

20、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2)课件出示:“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a、你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风筝飞走时孩子们的焦急。b、从早晨玩儿到下午,孩子们都不肯停下来,可见他们对风筝的什么?迷恋。c、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当风筝飞走后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从这两个成语足以看出他们对风筝的什

21、么?(喜爱。)d、这里面谈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成语,分别该怎样理解呢?  (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  惊:吃惊  失:失去  色:颜色  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e、我们再来看“千呼万唤”这个词语。(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f、从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着急18、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有留住风筝。还有谁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喜爱呢?(课件出示:“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

22、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19、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 的风筝; 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 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课件出示:  希望   幸福   理想  快乐  童真)20、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出示课件: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21、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

23、到的是(课件出示:希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2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三、拓展升华1、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还是找风筝,孩子们的心里都充满着憧憬和快乐。相信你们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课文吧课件出示:课文朗读。你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把它勾画下来吧。2、谁来读读自己抄写的句子。3、同学们,古人留下许多写风筝的古诗,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村居,清·高鼎;放断鹞,杨韫华)4、同学们,一只小小的风筝唤起了我们诸多的情感。其实不光是高鼎、杨韫华、贾平凹写到了风筝,还有很多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

24、,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相近,现在请你来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三月三歌曲。四、课堂练习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五、总结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一样喜欢风筝吧。我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六、作业。附板书设计 10. 风筝 做风筝 憧憬、希望 放风筝 快活、拼命地奔跑 找风筝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教学 11、秋天的雨【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

25、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教学难点】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26、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5想象导学: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1品读第1自然段。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

27、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品读第2自然段。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2让学生先

28、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五、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拓展练习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三、交

29、流感悟,丰富想象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

30、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小喜鹊_,小松鼠_,小青蛙_,松柏_,杨柳树叶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b、然后集体交流。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

31、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五、习写生字,当堂展评生字:梨、菠萝、粮、紧、杨12*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教学重点】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准备】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

32、过程】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

33、小黑板: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蟋蟀振动翅膀,“q q”,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4配乐朗读。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

34、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四、课外活动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板书设计:12*听听,秋的声音黄叶落地蟋蟀冬眠大雁南飞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引导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句子,按照一定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写明白。4、指导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展开合理的想象,能运用比喻、拟人等到修辞手法把景物写生动。5、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6、收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力。【教学重点】

35、1、用温和的态度对方、语言流利地进行交际。2、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教学难点】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和活动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情境、引入交际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出示课件:秋天的快乐)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1、你在金秋时节做过哪些事?(出示课件:和爸爸妈妈一起摘果子、看红叶、割稻谷、收玉米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

36、捉蛐蛐)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2、提出交流要求,各自准备。(出示课件:交流要求)3、分组介绍:A、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B、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三、讲评结合,促进交流。A、各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事情小组让代表课堂展示,有感情地讲解。B、师生结合要求评点,评选最佳展示员。四学习小结,指导实践。五(出示课件:拓展活动)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第二课时一、悟秋天1、谈话导入,夸一夸:秋姑娘。师:(秋天究竟在哪里呢?也许就在我们的教室里)你们看,秋姑娘用它五彩缤纷的颜料,给树叶染上了不同的颜色。果园里,梨子、橘

37、子等好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田野里,稻谷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丰收的人们多么喜悦啊!欣赏了这么美丽的秋景我忍不住想对秋姑娘说:秋姑娘,你把红色给了苹果,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我要赞美你!(秋姑娘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你们也来夸一夸它吧。2秋姑娘听了你们的赞美,真开心!她想送你们一份礼物,礼物就藏在课文48页的习作里,快打开看看是什么吧?3、读读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内容,让学生说说习作的要求。二、说秋天1(出示一幅秋景图)老师也挑选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我想把它介绍给大家,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它,介绍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有什么好的点子吗?(学生出点子,板书)2小组交流。同学们

38、真棒!现在请你按照这些方法跟你的小组成员介绍你选的或者画的画吧。3、指名交流。你想给你的画加上什么题目呢?秋天的景色是这样地美,我们怎样才能留住秋天呢?(画画、写下来)三、写秋天1创设情境,出示范文,明确要求。有一位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动笔写下了一篇习作,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评一评他写的怎么样?范文:夏姐姐回去了,秋姑娘来了。看,秋姑娘把山野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天那么高,那么蓝。天边飘着几朵白云,还有一群大雁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往南飞。高粱像做错了事的小姑娘,涨红了脸。苹果树挂起红红的灯笼,美丽极了!梨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挤满了枝头。眼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里的小鱼在尽情地玩耍。河岸边是

39、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色的稻穗笑弯了腰。远远望去,整个稻田就像是一张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过,金色的地毯像大海中的波浪,此起彼伏,非常壮观。秋天的景色真美啊!2、评一评:好在哪里?(点评范文寻找方法)3、学生写:你们能像他一样也把自己选的或者画的秋天的画用文字记录下来吗?现在请你写在作文本上。四、品秋天1小组评析: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互相评一评。2集体评析:实物投影几位学生的习作,请小作者自己读给大家听,让全班同学评议。(秋天的景色是这样的美,我们不仅要欣赏它,还要好好地爱护它,爱护我们美丽的大自然。)3课后延伸:老师建议你们回家后,把习作大声地、自豪地读给家长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自己改

40、一改、抄一抄。下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习作和图画的展示活动,比一比谁是咱班最出色的小画家和小作家!第三课时一、导语同学们,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二、我的发现1、(出示课件:“黄色”“绿色”两组词)男女生挑战读,看谁最先有所发现?2、交流发现。(出示课件:“黄色”一组词是由“事物十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是在“绿”前面加表示也是深浅的词。)3、词语扩展。(1)你你能根据构词方式给他们扩词吗?(2)(出示课件:“红色”“蓝色”两组词)自读“红色”和“蓝色”两组词语,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各有什么特点?(3)四人小组赛扩词,看谁扩词多?(

41、4)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吗? 二、日积月累1、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对子歌。(课件出示:对子歌)(1)自读、男女生读、齐读。哪些词语是相对的?你们读后有什么感受?会背了吗?(2)你们能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吗?(3)小组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小组代表汇报。2、我会填(1)(出示课件: “我会填”的练习内容)自读思考:你知道要求我们补充表示什么的词吗? (2)谁来填?【匆匆地(离开) 快活地(唱歌) 悄悄地(说话) 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 好奇地(盯着) 甜甜地(笑了) 认真地(思考)】(3)齐读。三、趣味语文1、(课件出示:绕口令)现在我们来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2、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3、能加快速度读准读通它吗?再指导背诵。4、小组自由读 ,小组代表赛读,全班评。 5、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四课后总结五、作业:收集对子、绕口令,与好朋友交流。9、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的古诗,都是写出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同时在教学时也正是中秋节过后,学生对于过节的气氛,家人团聚的幸福感都有所体验,这样对于课堂的教学,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