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_第1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_第2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_第3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_第4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答12题:()酸雨危害D.)全球变暖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1 .在图I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原退化水土流失A.B. C.2 .产生于图n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天命决定一切自然主宰人类人定胜天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A.B. C. D.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34题。原始文 农业文工业文环境文 明时代 明时代明时代明时代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3 .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 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

2、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4 .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 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 别是()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B .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D .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人均每H能源消耗(xlF卡)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 此完成56题。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6 .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

3、的叙述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 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 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7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 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81

4、0题。8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 k2线B. AC曲线C. AD曲线D. AB曲线9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10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控制城市化进程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分散城市职能A.B.11 .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一一 一 一一 峥料H金彼型水平C.D.()B .提高福

5、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2 .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A.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8. 1987年,为保护臭氧层,50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C.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力D.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京都议定书13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这段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应将经济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忽视环境保护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A.

6、B.C.D.15 .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朋友之间互寄贺年片C.出行时,尽量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16 .图中字母F、G 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B.D.使用塑料袋购物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废物排放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1617题。区可,社会东坛t风捂霞等环境17 . 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B.C.D.结合下面材料,回答182

7、0题:2010年6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参事室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经济论坛”今日在北京召开,论坛围绕绿色工业发展战略、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高耗能行业绿色进程、低碳技术支撑绿色发展等主题 ,深入探讨如何推动中国绿色工业发展。18 .我国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A.B. 19 .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自然资源种

8、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C.()D.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情况 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A.B. 20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C.()D.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A.B. 卜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C. 2122题。21 .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生产企业减少

9、商品的过度包装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的环境监管A.22 .有关a过程的结果, A.提供新能源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B .C说法正确的是 ()B.产生新的废弃物D.D.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2324题。23.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收入,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实现可持续发展D.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 24.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合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10、A.西藏B.海南 C.广东 D.河南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据此回答2526题。太阳辐射25 .该农业生广模式属于(A.生态农业B.订单农业26 .该农业生产模式(A.往往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B.C.有机农业D. 精准农业)农田与鱼塘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C.发展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性生产D.每年需进行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卜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2730题。27 .该地剩余农产品最有可能是A.甘蔗B .甜菜C.玉米D .水稻28 .该产业构想的实行能减轻的环境问题是()A.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B.臭氧层破坏 C .酸雨D.光化学烟雾2

11、9 .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处有()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60%CCh干冰、饮料用气循环供应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A.B. C .D.30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环境评估,可以看出A.只有原料的选择符合清洁生产BC.只有产品的使用符合清洁生产D().只有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清洁生产.生产的全过程都符合清洁生产F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3132题。31 .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

12、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32 .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a 海水淡化站 ii IHY建材厂太阳辐射b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3334题。33 . E、F、G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34 . Ei、Fi、G的内容可能分别是()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

13、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可持续发展Ga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537题。3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 是()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36.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 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 B .乙C.丙 D .丁加始引轰业司上业引京境文明时代明时代明时代明时代图例生态化I I甲二二二二:d E 上MIH

14、1 丙m 丁制度与政策空其他37 .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卜图为“某制糖厂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3839题。甜菜浆料38 .判断该制糖厂的厂址可能位于( )A.北京 B .黑龙江C.云南 D .台湾39 .关于该厂生产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重视从废物中回收有用成分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联系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区的生产流程模式图” 读图完成4041题。(双选)40 .下列关于该工业区的叙述,

15、正确的是A.主导工业部门是加工工业B.工业区位选择属于动力指向型C.工业区发育程度较低D.工业区专业化联系紧密41 .该工业区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对环境的 影响是()A.实现废弃物的有效利用B.实现资源输入减量化C.污染转移量增大D.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控制 二、综合题42.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下面的“大豆循环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和生物有机肥或者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则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

16、第八大人造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再将其加 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遗弃的豆渣、废水、残存豆粕中的蛋白都获得了充 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1)根据材料判断 图中A B、C分别 代表的产品名称A,B,C。(2)如果用低温榨 油方法直接生产, 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 种;采用循环利用的 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 少有 种。可见,后一种生产方式比前一种获得的收益更(3)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4)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

17、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5)综合分析,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与普通的生产模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解析: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依 据材料对各生产过程的介绍即可回答。4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材料二 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面积000余座,它们在北京四周形成“垃圾包围城市 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

18、的垃圾填埋场。材料三(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 否合理? ,理由是(2)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是否合理? 。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 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 将如何变化?(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 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50万平方米以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原因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单元练习题、选择题15 A B .1115 C A2125 D C3135 C B二、综合题42 .(1)豆油淀粉酶(2)18 高A B D 6BAC16ADA26DBA36饲料10CABAC20BCCBD30BCAAD41BBBBAD AB;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工(3)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通过就地取材,成本低廉。(4)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织品.对皮肤无刺激。(5)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