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1.gif)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2.gif)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3.gif)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4.gif)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62a73158-93e5-4f81-970b-c44135c298e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第一三章)8 N3 w/ f6 T: f9 o( G1 Y9 P* q, j9 w一、简答题, G; s0 D% g% t' z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s9 T% Y7 S; n7 . / i" a! . b! P1 O7 ) J& p1 c 指 标 单位 2000 2001
2、60; 2002 2003 2004 20055 h! T, E* R3 I7 v6 G全年粮食产量 万吨 46251 45262 45711 43067
3、160; 46947 48401' d( J1 h* r% : y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39570 42607 45935 53612 62815 761900 c+ X' h7 x8 7 l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4、60; 亿元 89404 95933 102398 116694 136515 182321, K; I$ 8 6 U0 l8 Q. & z. K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2619 36898 43202&
5、#160; 55118 70073 88604/ Z- E4 j. K! K: G& N- F# ?: b4 Z(1) 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9 Q1 |2 b( 6 G* U& - x答: 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6 v! T6 O4 i' ?/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 K" v# D9 i% # X)
6、0 ) m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 r0 V3 P- L5 D* F/ x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4 N1 % / p7 U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 ?' L; A+ - B3 p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0 q* Q% F! x2 E7 A1 w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6 O, R! + 2 o0 t 2 x6 ( k* 5 z/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
7、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N0 b! q$ d, |4 Y( M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 d' ?% Y# h7 q4 G$ h) o0 f 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2 K0 F# S: |' z- Y 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
8、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9 |8 U9 P' r9 C9 X3 J5 B& 6 _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q5 _' Y% v7 d' 4 M 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9、7 _7 s1 n7 c) l$ M/ T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 d" q2 x8 H' M3 q( A0 l2 z! h. u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 j) _" B- N% w# O* G 2.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5 w. b0 R0 f8 T/ d8 t 国内生产总值劳
10、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0 ?/ 4 " S. l% ! v7 y, B 3.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8 F! 1 f$ E- Y. H9 ' B0 k6 t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3 N/ X6 t) Z/ N) K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 - H& 3 9 P . g9 4 S7 w1 C&
11、 ' C E9 M(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5 N! % E1 T, x, y% & w答: 我国“十五”时期:# N4 V( Y5 T3 S- S) J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 4 u2 U2 U- h$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 l8 K# e" z) U2 C! G2. 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2 E; E8 O& V. S0 U( v$ J'
12、 答: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J/ E- |7 H& ) H: F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 |9 n0 V& A7 B) n2 t# a% y! R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Y0 z9 N/ L, w d7 【第1题】! W, N; K8 m
13、; % w4 ?/ r( p/ m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V9 x9 N2 b2 x0 X) G" , J T1 O 解: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 k( D5 D B+ S=32+4+8+21=65(亿元) D2 b; h# s# u( ) M6 Z【第2题】: Q: q- b# U5 H4
14、g2 f# s, x2 T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0 K0 C! q0 A8 u% |2 G0 V3 s# t(1)总产出15000亿元;: i/ r M5 V6 x# g: E6 3 g(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1 L2 _" k3 2 M+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1 u6 e* c1 L6 (4)出口1200亿元;5 a) d" n4 8 _7 Y& G(5)进口1060亿元;% m& k&
15、quot; M c9 M5 W, h% N(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Z( 8 Z; n4 D/ x1 t& d5 a5 f+ w(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 _8 R# s' R1 Y+ B5 y9 e(8)生产税610亿元;$ r7 g( e) W& H5 0 t5 t1 (9)生产补贴15亿元;3 E; J5 c2 N,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B6 C$ v1 J# M! z' N# R(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I# g/ j- + V7 D
16、" M* 4 9 S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w. p7 C; I; P: z( L! v1 n$ n, T9 ?=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n1 y) O* v0 F' b4 o (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 O' x, x, c1 E" D z
17、(收入法)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l3 $ f+ d. V h* D =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O* L8 O2 V* j2 z; Z(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b, p+ x* Q+ C
18、60;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Q8 O$ c% Q( o' E使 用 来
19、; 源3 q5 7 F" 4 j f1 ?! . h总产出 15000 最终消费 8110$ j4 P' L4 ! e- - I6 N减:中间消耗 4713 居民消费
20、;56002 a4 o1 O# n' n h- _7 V劳动者报酬 5240 公共消费 2510' Y- R% ?- b$ s- h生产税净额 595 资本形成总额 2037 P2 M* L$ y8 G4 Q固定资本消耗 1480
2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q; H0 T# D4 t+ W营业盈余 2972 库存增加 24; | d, B( H( c& W3 k) d" s 贵重物品净获得 32 k2 _. ?& o' l# Y, |
22、! ; B 净出口 1400 ) Q8 1 : P; P 出口 12009 4 w0 g0 Z# h! A 减:进口 &
23、#160;1060$ i* i/ ) L# r1 K$ T- V3 d' & t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r/ " p# g6 ! # T& b1 e6 J3 k. j8 _' f【第3题】 1 m7 j6 9 e3 C# | 已知如下我国实际统最终消费计数据资料: 7 K! Y: g: x8 / F+
24、 N. N 单位:亿元 4 A# s7 U* G' Y+ W" _ F" g: O7 K: V年 度
25、0; 最终消费额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7 y0 4 ( $ Q0 A' g- " K2000 54600.9 32499.8 2240.2+ l. v( f* i0 Y6 |2001 58927.4
26、0; 37460.8 2204.7* n; F* 1 M# ) s- ?% ! u B, s2002 62798.5 42304.9 2794.2% m$ a" n9 b9 h4 P2003 67442.5 51382.7
27、0; 2686.26 s9 Q" C) F; V2004 75439.7 62875.3 4079.28 n; T" m" u4 z# s' P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r0 Q8 S2 W) Y+ y) d+ T
28、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x+ - _- d7 Y4 J% e; A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9 K# U) u2 / m/ i+ t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 ?" 5 ' g F- M8 w # ) W8 4 m4 l(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
29、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 9 t" e# w& 2 j2 v"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Y9 r# n5 ?0 l8 O! g Y- C* m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0、; 89340.9 98592.9 107897.6 121511.4 142394.25 i0 _* M& V& X$ _3 _最终消费所占比率(%) 61.1 59.8 58.2
31、; 55.5 53.0- J+ O$ H: c' v2 P! p. H资本形成所占比率(%) 36.4 38.0 39.2 42.3 44.2/ r) 0 H$ Y2 " H9 Q, U0 c l
32、 W' d t, G" o(2)(3)各项分析如下: " $ e# l3 K2 , h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M% X& h; R+ F" J& i( M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逐年有所增加。6 ) d) m+ M. x: J, 9 e3 q本期间内,最终
33、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回落。(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f+ g7 s3 - T1 G7 I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投资比重增大。9 U, 1 E) z. , A作业2参考答案 * |/ J7 M3 F X5 一、简答题1 _# q$ v/ L. G8 l5 p
34、160; U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8 I* S4 l& q. E4 d$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 m1 C0 D0 c7 y( W# H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35、 ' F' H" e9 Q" 4 Y5 u2 _8 : s8 G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1 V9 N; A. j6 h; E. I, m& n3 M; b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所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
36、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 A7 x( K$ i7 n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H, 2 a1 E) R8 V6 z3根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 e+ K0 K9 p* |4 A# |. v 指
37、60; 标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Y' # j0 q+ x! O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8、60;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j$ h/ 8 x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2366 2476
39、 2622 2936 32559 b- x. _; n6 , i0 b9 m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8.2 37.7 37.1 37.7
40、0; 36.73 4 9 1 |. o5 ( G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7 46.2 45.6 47.2 45.55 F1 Z" 6 P2 Q N( |
41、160;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 S& L9 ; K/ X3 K1 h' x6 A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经济意义以及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9 N) Y% X. n, t+ M! n4 U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 M7 a0 8 % ( Z* Y$ s/ i一般讲,食品消费是人类生活最基础的须首先满足的消费内容,它对于收入和消费总量的变动呈
42、现出明显的刚性,其变动速度总是慢于收入和消费总量的变动速度。其结果,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趋势。这一规律的存在,使恩格尔系数的作用已不仅限于单纯反映消费的内部结构,而是常被用于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m6 ( C* X- z# M7 a联合国对恩格尔系数提出的数量界限为: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2 ( z' z/ g7 E0 Z; p1 U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 p5 H/ P1 ! l( L; b【第1题】2
43、 U) / ?' P; _; s# B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8 e9 _. M3 w0 W8 F; Q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B u6 H( B* 4 G$ h& O68025679345&
44、#39; W$ | 9 I; R9 |2 V# B 收入形成账户 单位:亿元, h0 b8 : x% u使用 来源9 n8 c; S2 - : T. J7 B劳动者报酬 256; B: o2 K9 k$ + d- H" v生产税净额
45、 79" M6 9 X: C4 : a生产税 85. n' 3 F( c3 E0 D# F5 减:生产补贴
46、 6: ( N9 X3 |' + C总营业盈余 345/ p& B. ' k6 |7 c: t- M7 L固定资本消耗(一); n' / a6 # v3 _* ?净营业盈余 总增加值
47、; 6803 q" S4 q, Y0 k+ V0 j7 E! Y固定资本消耗(一), _7 D) F$ Q% s/ P6 V净增加值6 ?: S- h" O$ q) c合计
48、0; 680 合计 6808 _8 k# ' G- U" k J, J! G3 T原始收入总盈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4 t4 S/ Q8 L1 C, G3453812567
49、97181 k' _! F: j7 # m!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U( c$ k; Y. Q& Z2 a# H, H使用 来源/ 3 G. 8 d1 m财产收入40* x/ |- M) |$ Z2 p4 ?1 2 G* w5 X G; d: . l& a6 f7 Q( j / K" 7 F' & & a+ d初次分配收入&
50、#160; 6789 1 p/ Z' 3 W固定资本消耗(一), A" f3 R" V, E* e6 S c" k初次分配净收入 总营业盈余 345$ f9 F
51、5 b: J! d! A- _2 m( q6 l4 m' h2 c9 |固定资本消耗(一)+ g' ; r) h K净营业盈余9 7 W! B! 8 u8 b. a9 x$ 1 o财产收入 384 ! z; S0 d9 N2 u+ |! t" C" m劳动者报酬(住户部门)
52、0; 256" Y) d$ x. M" F3 Y- x生产税净额(政府部门) 79" K7 ?. D7 . D) k6 I合计 718 合计 71
53、8# t: B8 0 |' 5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x6 W# y" S5 4 C3 B ?67853-53678' s+ z5 F6 : 3 o# d& + k* w 收入再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C3 p4 u7 & c+ t3 u( h# t# a: k使用 来源- ?0 ?, K V1 x6 e5 X& a( Z+ _经常转移支出537 G0 / K( S! 8 J. M8 现期所得税
54、 43; i1 d; v& * V' R& K社会缴款 31 8 r! S0 : c社会福利
55、160; 7# _- ' 8 Q3 a( V可支配总收入 678" s4 |+ R+ q* J固定资本消耗(一)6 I1 h* g+ p5 l/ b9 B, H可支配净收入 初次分配总收入 678
56、- b+ R8 U' L7 v$ N固定资本消耗(一)* U4 z( Y- y8 O" . S; D原始净收入- S& i+ v- G2 7 L N0 s: C经常转移收入 535 m0 |; m/ E& L) S3 Z% E: b0 K/ C现期所得税等 &
57、#160; 43$ N$ w! L0 r$ v3 x3 c7 C# _社会缴款 3 & d! M2 1 1 s) o* O! s社会福利 75 A1 ?- p. 0 a7 J7 R
58、160;?其它经常转移* * m8 o( o7 q* s& J& O合计 731 合计 &
59、#160; 7312 f# Q6 i. k2 2 P. M1 u6 t2 v1 G$ T2 H" a/ o【第2题】) X) n: q3 B8 | 1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1 9 g3 g5 2 . # z% l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3 j+ O9 w. E, V+ H食品 &
60、#160;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
61、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62、0; + J5 - 5 M+ E+ z) Q2709.60 686.79 407.37 528.15 843.62 1032.80 233.53 240.24 ; A e: .
63、 A0 p%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核算期内居民平均每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9 B7 I3 r. X$ h" P. m4 O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6 A& I H/ j$ F: y+ E) ' n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8 b! l# o/ _3 F% a6 i" e消费率=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 i, l) L2 o- T% G8 l5 b+ p* p2 x! A3 g" T$ m" i% s(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0 D3 e, b$ c2 _
64、2709.6+686.79+407.37+528.15+843.62+1032.80+233.53+240.24=6682.10- 8 l* M7 # I(2)消费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682.1/9422=70.92%7 h& H3 S+ - " a6 T; v( O; i(3)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709.60/6682.10=40.55%7 f' N, z* P 6 【第3题】& |, e4 l# u8 S6 I& T 假设某一核算期某
65、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i9 n% l( / j" C9 k; e9 l: v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D8 q; 2 G8 H( n0 Y解: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
66、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q$ d |+ M( r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8 t) i; c)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q0 W. F. j* i7 P( h企业部门资本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N& c# S! c* Y1 M/ d- C# T) $ R& d% g, d _8 b * P& r【第4题】 5 k( E
67、8 b0 X1 e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5 W% : w; G2 X. / z计算:. S: l: i6 6 h+ r( o(1)居民储蓄额5 e. e7 e4 J5 O+ ) E" W3 Q(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w/ o( d3 Z# L9 v+ , 2 n(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 t9 ; E- I: v7 m5 |+ a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
68、户的联系。 ! U$ W ' |. - q解答:# f l3 u1 8 b Q- m/ c- g S(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w2 o, |! M" w _' Z# d F!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5 3 + j, A+ =1850+08001050(亿元)4 H
69、" f9 $ # C& L, 8 C(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s5 X5 U: o) 5 e) T =(860350280)1050440(亿元)# a5 M! A% t. v2 E (4)账户: ( Y6 h, w7 C8 t. q' m, x& b6 E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70、 单位:亿元 # q6 Q% O5 F, 0 e 使 用 来 源 * q4 e0 C- w1 ' a5 l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71、 6800 8 8 W* i3 C+ b( J总储蓄 1850 0 ( 7 & e) G! F2 k6 m4 b4 9 合 计 6800 合计&
72、#160; 6800$ _3 Z; v5 d, n2 W$ T 6 W: x7 z3 $ O1 . j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W* * e1 I$ K5 c& ) / k 资 产 变 化
73、160; 负债和净值变化 2 t7 q b% T5 z, U5 C1 Q x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 ' d- g8 y! l&quo
74、t; O1 c& i$ u" G- 2 W净贷出(+)/净借入(-) 1050 5 E" C4 ? t7 ! d6 T合 计 1850 合 计
75、0; 1850/ A j: x' 1 f8 A8 h( W ' M2 S) I+ _4 b; V n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8 ; S7 Z' p' w( % w4 K* S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 s. Z2 m
76、! T- T6 L! b( j+ E5 e1 j银行存款 860 " M ! w8 $ a n/ Y股票和债务 350 , 2 s8 O. P- f- R保险 280 负债 440 5
77、' z+ J n$ A F: T# P净金融投资额 1050 % - M( P d: R1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 W, F* S" |/ G" s# r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
78、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 V+ X* j$ D" q: b% z: m' N【第5题】: ; M9 H H9 k3 f: U* H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8 |& l$ E! T9 K; V解答: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 ?8 x9 |0 Q# M$ T# 作业3参考答案& v( h:
79、 q& Y2 y1 % 一、 简答题 - N# 2 s8 J2 R/ t- ; w! L/ S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4 N) f5 W6 |7 . w$ K* k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H0 r3 k) 7 z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
80、的统计原则 8 W+ R2 G6 z3 F" p8 8 + U) l& h答:(1)复式记账原则。(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 3 L- $ q9 h. K( _; I' l) t3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R) l5 N+ ; F. b, d/ A2 W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7 ) i' S, ' E* V) v, s$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
81、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A/ p: H u+ D' q S(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7 m+ K& i' T# K2 $ Z U(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6 D" + I" Y3 0 D( h1 W劳动力核算包括:(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p# F: D8 P, T$ Y$ G二、
82、;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s$ i! J/ E4 4 v% 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万元) |+ p1 9 E1 h) b4 b/ Y9 L2 U+ # P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z/ o, Q2 Q% H# ! T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2)计算国民总收入、
8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3 f z : p3 G; D5 ?解: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k* m2 ; E4 l! L3 O4 i8 F& O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t) r* m" M, b0 W5 L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
84、移=41+3-2=42' D7 ?6 g6 y7 F( v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C9 o6 Q$ J: K& U, v# G0 B' * c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7-3)+(3-2)+(8-7)+(3-2)=7 9 Q% v, d. T' # a( i% e4 I ; W) b- d Q8 M% t7 W1 O
85、60;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 : # v; u- e/ K1 A$ a) ?来 源 使 用7 P6 ) l/ 3 l, U) I货物与劳务出口 10 货物与劳务进口 54 e/ A% s: E- * i' Q' 9 d8 u" N货物出口
86、 7 货物进口 39 3 t" T8 O( e7 u劳务出口 3 劳务进口 2 , K& 0 L* F) 1 A4 0 z货物与劳务对外交易差额 -5 3 E7 Y4 N3 k8 F, V( Q
87、5 F 9 H3 V# q( l7 d, a合计 5 合计 5* L8 i3 P5 R+ N# K" z' K5 b% s/ k: w' V+ H. b) V2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
8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3 w. e4 P9 A4 i1 K( U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N' I4 / J2 + n/ s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9 h' t% g: N: L2 z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亿元). a: l! q) c2 D& V" 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用人单位劳动劳务合同书(29篇)
- 2024文明礼仪学习心得(14篇)
- 蛋鸡饲料加工智能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2025年世界知名品牌代理商合作协议
- 2025年购房意向策划金协议范本版
- 2025年专利技术购买与转让合同范例
- 2025年硅藻泥项目申请报告模式
- 2025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购协议
- 2025年钠滤膜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信用卡债务分期偿还安排协议
- 长江委水文局2025年校园招聘1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韶山干部学院公开招聘1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j解读
- DB23/T 3657-2023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4《设计塔台模型》课件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MVR蒸汽机械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AQ 4131-2023知识培训
- 企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