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一、组织管理(一)领导小组(脑病协作组)1、临床路径工作组2、职责:组长对管理工作统一部署及协调,并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及督导,负责对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各项工作进行分工,组员按要求落实完成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的具体实施。(二)专家组(脑病协作组)1、组成:曹奕、张闻东、肖伟、蔡圣朝、陈幸生、董赟、李佩芳2、职责: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三)试点单位1、成员单位: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组 长:张闻东副组长:陈幸生 韩为成 员:陈浩
2、 程红亮 周婷 李飞 张玲 陈赟 汤敬一 卫星 沈志强 吴志媛杨尚菊 朱超林 江颖子 潘洪萍2、职责:1)管理 各成员单位成立临床路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明确其职责;2)督查 各试点单位要严格实行负责人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另确定一名联系人,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各试点单位每月至少对肺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行1次督查。3)培训 各试点单位要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流程、重要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综合培训。4)分析 各试点单位临床路径管理的各级组织,要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3、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做好相关记录。5)评估 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本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突破与进展、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床位使用率、安全性、路径变更等)进行1次综合评估。6)统计 联系人每月常规统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评估表的数据,向肺癌协作组牵头单位上报。二、实施计划(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2月15日2011年2月28日)依据病种协作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1、制定实施方案(2011年3月)。讨论确定本试点单位实施方案。2、临床实施(2011年3月 )1)组织开展中风病、血管性痴
4、呆、眩晕等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2)每月组织对中风病、血管性痴呆、眩晕等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3)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三)评估总结阶段(每年年底)1、于每年12月中旬对中风病、血管性痴呆、眩晕等病种临床路径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及脑病协作组牵头单位。2、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项目办公室对本试点脑病总结报告进行审议。 三、评估内容与方法(一)确定本试点脑病病例数根据中风病、血管性痴呆、眩晕等病种情况确定本单位进入路径的总病例数,其中以血管性痴呆为主要病种。(二)相关指标评估表对脑病病例填写中医临床路径实施
5、评估表(附件15),定期进行汇总,并将汇总表按规定时间报送脑病协作组牵头单位。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一、痴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痴呆(TCD编码为:BNX1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为:F01.90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2、痴呆程度评定标准参照临床痴呆评定表(CDR)中对痴呆程度评定标准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痴呆
6、程度评定标准。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见附件)。痴呆(血管性痴呆)临床常见证候: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3)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4)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见附件)。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痴呆(血管性痴呆)。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轻、中度痴呆(TCD编码为:BNX100)和轻、中度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为:F01.901),无治疗禁忌症。2、患者
7、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中医治疗。4、出现较明显的激越/攻击现象或睡眠异常等情况,需要用镇静剂时,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入院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3)凝血功能检查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6)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和双下肢血管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
8、或CTA等)、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同型半胱氨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聚体、神经心理学检查等。(八)治疗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见附件)。1、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颞三针及辨证配穴法。2、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治以补益肝肾,化瘀通络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治以健脾益肾,化瘀通络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治以清热化痰,通络开窍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治以补肾填精,益髓增智3、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4、康复训练: 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5、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6、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7、其
9、他中医特色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8、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针对癫痫、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等。可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9、护理:辨证施护。(九)完成路径(出院)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的疗效评定标准,达到有效以上。1、改善症状,表现为认知能力提高、行为障碍的改善,或二者兼有;减慢或阻止智能的减退;2、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10、费用增加。2、本病老年人多见,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需进行相应疾病的治疗。3、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4、出现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需要相关科室会诊及进一步治疗。5、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路径,退出本路径。6、出现攻击性行为,焦虑、躁狂等精神、情绪障碍时,退出本路径。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痴呆(血管性痴呆)(TCD 编码:BNX100 ,ICD-10 编码:F01.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
11、月 日标准治疗时间6 个月实际治疗时间: 时间 年 月 日(第 17 天) 年 月 日(第 1 个月)年 月 日(第 3 个月) 年 月 日(第 6 个月)询问病史与体格检 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HIS 量表测评完成初步诊断中医辨证确定治疗方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推拿完成首诊门诊病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证候变化评估病情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证候变化评估病情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完成复诊记录病情评估判断治疗效果制定随访计划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
12、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主要诊疗工作病情变异记录医师签名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脑干梗塞(ICD-10编码:I63.801)多发性脑梗塞(ICD-10编码:I63.901)脑梗塞(ICD-10编码:I63.902)腔隙性脑梗塞(ICD-10编码:I63.903)小脑梗塞(ICD-10编码:I63.904)(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
13、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病期诊断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见附件)。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风火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见附件)。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
14、)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2、病期诊断属于恢复期。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 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 凝血功能检查(4) 心电图(5) 胸部透视或X线片(6)
15、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7) 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或CTA等)、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同型半胱氨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聚体、双下肢血管B超等。(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5、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6、其他中医特色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
16、疗、蜡疗等。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8、康复训练: 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9、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
17、长、费用增加。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4、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进入恢复期,但仍然存在意识障碍者,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 编码:BNG080、ICD-10 编码:I63) 疾病分期为恢复期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标准住院日28 天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第 17 天) 年 月 日(第 827 天) 年 月 日(第 28 天)主要诊疗
18、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康 复评估、认知功能评价和预后评估等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防治恢复期并发症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 项上级医师查房:诊断、确定治疗 方案确定危险因素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 治疗方案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形成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防治恢复期并发症健康宣教疗效、预后与出院评估向患者交代出院后 注意事项和 随访方 案,预约复诊日期完成出院总结形成个体化二级预 防方案重 点 医 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洗治疗其他疗法康复训练辨
19、证静点中药注射液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康复评价认知功能评价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凝血功能心电图颈动脉 B 超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推拿中药熏洗治疗其他疗法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康复评价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胸部 X 线透视或胸部 X 线片TCD双下肢血管 B 超主要 护理 工作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 据 患 者 病 情指 导 康 复和锻 炼配合康复和健康宣教配合治疗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康复和锻炼配合康复和健康
20、宣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 手续出院指导健康宣教病情 变异 记录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无 有,原因:1.2.责任 护士 签名医师 签名眩晕中医临床路径一、 眩晕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
21、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症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KXH/T18 - 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BNG07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症
22、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2)阴虚阳亢证:镇肝熄风,滋阴潜阳。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瘀,通络开窍。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5、护理:辩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轿厢租赁协议书模板
- 驳回经纪合同解除协议书
- 附条件与附期限合同范本
- 签劳动协议不签劳动合同
- 浙江电商管理咨询协议书
- 机械厂员工外包合同协议
- 瓷砖维修质保协议书范本
- 法人代表转让协议协议书
- 空置楼房拆除补偿协议书
- 离心加湿器采购合同协议
- 劳务派遣与服务协议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训课件
- DB11T 2454-2025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规范 生物样本化学物质检测
- 贸易公司员工职业操守行为准则制度
-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安全培训
- 部门保密培训课件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工厂绩效计件方案(3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 尿路感染多重耐药诊疗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