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中学科教案模板 总课时:1备课人:周青课时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型新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我们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

2、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板书前提测评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光武帝 B.汉文帝、汉质帝 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2.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王景3.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3、 D.颁布“推恩令”4.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 )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 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5.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商业发展繁荣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A B C D中考链接链109黄冈中考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2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什么工具?( )A水上运输

4、工具B灌溉工具C鼓风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3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型币C五铢钱D银圆4.识读下图,回答 半两钱 五铢钱(1)图中的“半两钱”和“五铢钱”分别是什么时代的全国统一铸币?(2)当时全国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外,当时经济方面还有什么政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 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十五课匈奴的

5、兴起及汉朝的和战。导入设计目的:用歌曲导课,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乐曲的对比直观感知本课的主题“和与战”二、学习新课第一环节: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自学指导一】欣赏图片,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多媒体播放关于匈奴民族的特点、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对外交往的图片(思考2分钟)1这是我国古代哪个民族?它的首领被人们称作什么? 2他们生活的地点在哪里? 3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什么? 4匈奴对内地的进扰开始于何时?秦始皇采用什么样的策略?5秦朝同匈奴之间发生了哪些大事?教师对第5个问题进行点拨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移民戍边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

6、匈奴崛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不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思考、发言,一环扣一环,通过第4、5小题的探究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自学指导二】自学课本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问题一: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首领叫什么? 冒顿问题二: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 一是匈奴经济有所发展,二是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建立了一支强大骑兵队伍。 问题三: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有很大的进步,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回答准确后,进行记忆巩固(可用记忆比赛&

7、#183;你问我答等方式)过渡语:匈奴强大起来以后,乘中原战乱之际,不断南下掳掠财物。【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按照历史学习小组思考下面三个问题,进行交流:1反观建国之初的西汉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2匈奴对内地的进犯有何影响?3面对经济实力远远高于西汉的匈奴,汉高祖只好采用哪种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稳定边疆人民的生活?学生的讨论要不拘一格,分组发表言论,然后总结得出被迫“和亲”原因是经济萧条,国家贫弱。这个地方是本课的升华所在。 教师点拨:1、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争霸,使中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皇帝连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竟找不到,将相只能乘牛车上朝,可见国力的衰弱,在与匈奴战争中处于劣势。2、严重破

8、坏了北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也给汉匈两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3、“和亲政策”: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策。过渡:这个和亲政策达到换来和平的目的了吗?没有,匈奴仍年年挥师南下,甚至一度深入到长安附近。要取得边境的安定,只有在军事上打败匈奴才能阻挡住匈奴贵族的掠夺铁骑。接下来学习第二个问题。(利用问题思考和比较的方式自然过渡。)第二环节: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自学指导三】自学课本“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结合战争示意图,仔细阅读正文,浏览小字部分,对照地图,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汉武帝时的汉朝国力怎样?2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

9、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匈奴民族咄咄逼人的进攻,结合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你应该怎么做呢?到底是“和”还是“战”! 3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汉武帝大败匈奴的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叫什么?( )指挥这场战役的著名将领是 ( )( )在位皇帝是( ) 双方交战的时间是 ( ) 分几路出击 ( )地 点 ( )结果呢? A.汉武帝时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此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比一比,哪一组的实力最强?(对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相关知识 在小组之间进行挑战性的问答,活跃课堂,加强记忆,把握重点。)1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结合卫青霍去病大

10、破匈奴的战役形势图再读课本,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下面3个探究问题,是老师预设的。问题的出示要根据学情而定。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思辨能力的提高。(1)“战况报道”:学生指图并生动描述卫青、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的史实。 (2)“战地采访”:“冠军侯”霍去病的事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补充1:卫青: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补充2:霍去病:去世时年仅20多岁,第一次随卫青出征即获成功,

11、深得汉武帝赏识,称:“你年纪轻轻,便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威震敌胆,就封你为“冠军候吧!”体育比赛中的“冠军”一词,就是这么来的。他一生中曾六退匈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他的名言。【探究感悟一】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有何作用?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北方边郡长期以来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除。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加以引导,但不要自己叙述,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合作探究二】

12、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有何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理性的认识。)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的强盛与否决定战和。知识综合: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国的势力,封国越来越小。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军事: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过渡: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民族之间的纷争,但是无情的战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汉武帝晚年也意识到了这

13、一点,他颁下了著名的“罪己诏”,公开向天下人检讨自己的过失,他认为正是自己连年用兵,使天下人愁苦,国力耗损,他表示从此不再用兵,要与民休息。一代杰出帝王汉武帝敢于向天下人检讨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并能改正,这在封建帝王中不多见,他的这种精神,应该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 有没有比战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民族矛盾与冲突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目 借用“罪己诏”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对“战争”的认识。从而由“战”过渡到“和”第三环节:昭君出塞故事:王昭君【自学指导四】结合本目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仔细阅读正文,浏览小字部分, 解决下列问题1昭君出塞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与匈奴哪个首领和亲?2昭君出塞

14、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赞扬?(建议教师分层设问启发)欣赏“昭君出塞”图(投影图)。(荒凉、寒冷、 落后) 假如你是昭君,你去不去?据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去:和平使者。不去:太苦。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王昭君便具有其中的“落雁”之姿。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琵琶,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结合资料,分析“昭君出塞的作用”。A、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B、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对于资料的意思,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教师要

15、注意引导,资料意思弄明白了,也能理解昭君出塞的作用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再以文字形式在银幕上点出,便于强化记忆和学生笔记。教师点拨: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和平友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合作探究三】1、汉初的和亲与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什么不同?教师点拨:汉初的和亲是在匈奴强大下,西汉限于国力,被迫采取实行的。昭君出塞和亲是匈奴主动的求亲,是汉匈关系有好的体现。【探究感悟二】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们为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应做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16、,发言不一定要求很全面,教师应热情鼓励,可提示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整体感知: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秦汉时强大起来。秦始皇曾派蒙恬攻打匈奴,汉朝与匈奴有战有和,和为主,冒顿统一蒙古,有利于蒙古草原政治经济的发展,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保护了中原的农耕文化,而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为汉匈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师生共同完)达标测评一、选择题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17、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国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卫青霍去病窦宪窦固 AB.CD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二、材料分析题 7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问答题 8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汉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才解围。自登之围后,汉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政打匈奴,把匈奴赶到漠北,从此不再能与西汉抗衡。汉元帝时,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板书设计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匈奴1、匈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