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中什么是代词有哪些分类:语文代词 代词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常常用到的一类词,它们在交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中什么是代词,欢迎阅读。 语文中什么是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分。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外形、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肯定的人物,也就不行能有肯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代词是众多词性里或不行缺的一部分 代词分类表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如:我、他们、自己、人家、谁、怎样、多少、那里、这儿等。代词通常会显示出人称和数的区分:一般区分第一、其次和第三人称,以及单复数等。也有许
2、多语言的代词会显示格的区分(如英语中第一人称复数主格"we'和宾格"us'),性的区分(如法语中的阳性"il'和阴性"elle')或是否是生物的区分(如正体中文中的"它'和"他')。同一语言内随方言不同代词也有许多变化 有一些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区分"涵盖词'和"排外词',如北京口语中,假如和特定对方交谈时(不是泛指),包括听者一般会用"咱们',不包括听者用"我们'。但"我们'有的时候也可以泛指包括听
3、者,这种状况在其他地区更明显,许多会一概用"我们'代替(有的方言中没有"咱们'这个词);许多地方这两个词的意思还会正好相反。 代词分类 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如:我、他们、汝、吾辈;(2)疑问代词,如:谁、怎么;(3)指示代词,如:这、那里、此、如此。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
4、、几 多 (问数量)、多、多么 (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分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全部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代词 人
5、称代词:你 我 他 它 咱们 大家 自己 指示代词:这 那 这儿 那边 各 每 疑问代词:谁 什么 哪 怎么 哪里 几 古代汉语代词 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词。古代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别代词等五类。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补语。 一、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有"台(y)、卬(ng)、朕、吾、我、予、余'等。 如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常用的:吾、我、予、余。 "吾'一般作主语或定语,只有在否定里纔可作前
6、置宾语。 (二)其次人称代词 尔、女、汝、若、而、乃 从语法看,"尔'"女(汝)'"若'都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而'"乃'一般只用作定语,很少作主语,不作宾语。从语义看,相对"而'"乃'而言,"尔'"女(汝)'"若'是比较任凭的称呼,一般用于称呼下级、晚辈或平辈。 (三)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厥'等。 之,一般作宾语 其,一般作定语。 人称代
7、词单复数同形。 (1)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2)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国语?齐语) (3)放之山下。(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其'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二是充当主谓词组或分句的主语。例如: (5)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7)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8)百姓皆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史记?陈涉世家) 例(5)和例(6)中的"其'分别充当定语,例(7)和(8)中的"
8、;其'充当主语。 "厥'的用法大致与"其'相当,但只能作定语,不能作为主谓词组的主语。 "之'"其'不是完备的第三人称代词,它们也可以用于指代说话者或者听话者一方。 (11)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12)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 (13)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1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值得留意的是,先秦汉语中"他'不是第三人称代词,
9、只表示"其它、别的'等意义,属于指示代词。"他'作为人称代词是中古时期纔产生的用法。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单复数基本上是同一形式,只能依据上下文语意来推断。有时也会在第一或其次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等表示复数,意思是"这些人、我们这些(这帮)人、你们这些(这帮)人'等。 (15)吾侪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左传?昭公元年) (16)不若,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7)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杜甫渡江) (18)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马中锡东田文集?中山狼传)
10、 二、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指用于指称或区分人或事物的代词,主要分近指和远指两类,有"是、之、 此、斯、兹、彼、夫、其'等。 "是、之、此、斯、兹'表示近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其中"是'"此'"斯'"兹'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近指代词"之',只能作定语,可译为"这'或"这样'。 "彼'"夫'"其'等表示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
11、quot;彼'可以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夫'"其'一般只能作定语。 指示代词除了近指远指这两类外,还有"他、然、尔、焉、诸'等,用法各有特点。 "他'具有旁指的作用,表示某种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义为"其它的'。在古代也写作"佗' 或"它',可作句子的宾语或定语。 "然、尔'作为指示代词,主要作谓语,表示"如此',指代上面所讲的状况。 "焉'"诸'是两个比较特别的词,一般称为兼词。其中,&qu
12、ot;焉'常用作补语,相当于"于+是(之)'"诸'字相当于代词"之'和介词"于(乎)'的合音。例如: (29)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例(29)中的"投诸'相当于"投之于'即"投放在'。 三、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是指用来提出问题或表示疑问的代词。共九个: (一)询问人的:谁、孰 。 (二)询问事物的:何、曷、奚、胡。 (三)询问处所的:恶、安、焉。 留意宾语前置的例句。如:(3)(17)(18)(19)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17
13、)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 (18)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 (19)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四、特别代词 "者、所'是古汉语中比较特别的代词。这种特别体现在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必需和其它词(词组)构成"者'字词组、"所'字词组,纔能充当句子成分。 (一)者 "者'字词组的构成有如下几种状况: 1.形容词(词组)、动词(词组)、主谓词组+者,表示"的人'"的事物'。 (1)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 (2)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
14、美于此者将进之。(国语?越语) (3)往者不行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5)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李斯谏逐客书) 2.名词(词组)+者 "者'复指前面的名词。译为:"这个人'"这种东西'之类,或不译。 (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 3.数词+者 译作"种东西'"个方面'等。 (8)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圣王之制也
15、)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有时只是表示在某个范围内与其它部分的区分,多为表示年龄。例如: (1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当"者'字所指代的对象已经消失时,"者'字词组作为定语,放于名词(词组)后面,作补充说明。有时还通过"之'将名词(词组)与"者'字词组连接起来。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名词(词组)+"者'字词组 (1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 (12)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史记?张耳陈
16、余列传) (13)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史记?滑稽列传) 2.名词(词组)+之+"者'字词组 (14)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史记?匈奴列传) (1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杂说) (二)所 1.所+动词(词组) (16)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荘子?养生主) (17)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苏轼石钟山记) (18)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诗) (19)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0)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1)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孟子?
17、滕文公上) 当"所'+形、数、名、代词时,这些词活用作动词。如(22)(24)。 (2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李斯谏逐客书) (23)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荘子?田子方) (24)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5)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韩非子?解老) 2.所+介+动词(词组)。 (2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7)此鼠所以不行得杀者,以社故也。(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此外,"者'字词组与"所'字词组都是偏正关系的名词词组,但是两者不完全相同。从语序看,
18、"者'字词组是前偏后正,"所'字词组是前正后偏。从语义看,"者'字词组中的"者'用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施事;"所'字词组中的"所'用在动词前,表示动词的受事。如"学者'是指学习的人,"所学'是指学到的东西。 五、无定代词 无定代词是指代对象为不定的代词,所指代的并不愿定是何人、何物。主要有"或'"莫'。 "或、莫'都只能作主语,前面都可以有先行 第3 / 6页 词。 "或'是确定性
19、的无定代词,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语,表示"有人'"有的'。要和现汉的连词"或者'相区分。 (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韩非子?说林上) (2)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水经注?江水) 这种指代往往是泛指某种人、物。有时"或'的前面有先行词语表示指代的范围,"或'表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 (3)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4)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宋人献玉) 有时候,还可以连用几个"或',分别指代整体中的不同部分。例如: (5)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
20、为小人。(孟子?告子上) (6)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史记?陈涉世家) "莫'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指代人或事物,作主语,表示"没有'。例如: (1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 有时"莫'前面出名词,表示"莫'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的范围。例如: (14)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厉五弭谤) (1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古代汉语中"莫'除作无定代词外,还作副词用,要留意区分两者的不同。无定代词"莫'在句中充当主语,表
21、示"没有',副词"莫'一般在谓语前用作状语,表示"不'"不要'。例如: (19)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20)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李白江上望皖公山) 文 选绕梁三日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 1.本篇选自列子?汤问。 3.穷:穷尽、穷究。 5.辞:告辞,辞别。 6.止:留住,留下。 7.饯:以酒食送行。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 8.抚节:轻轻地敲打节拍。抚,"拊'的借字,
22、轻轻地敲击。 9.振:"震'的借字,震撼,震惊。 10.遏:遏止。 11.乃:副词,于是。谢:赔礼。反:返回,后作"返'。 1.终身:一辈子,终尽此身。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蛾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读音bin,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遗声。' 注解: 2.顾:此处用本义,意为回头看。 3.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23、向东。之:动词,到去。 4.匮:竭尽,缺乏。 6.鬻歌假食:通过卖唱来求得粮食。鬻:卖。假:借,这里指求食。 7.去:离开。 9.绝:停止。 10.左右:四周的人。以:动词,认为。 11.逆旅:客舍,旅店。 13.曼声:拉长的声音。 15.涕:眼泪。 16.遽(j):快速,赶忙。 17.抃(bin):鼓掌表示欢欣。 20.放:"仿'的借字,仿效。 提示: 词义:穷、之、匮、假、逆旅 假借字:抚(拊)、振(震)、放(仿)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24、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注解: 21.本篇选自列子?汤问 23.彀:张满弓。 1.巧:(射箭的)技巧,技能。过:超过,超出。 2.尔:你。瞬:刺眼。 4.偃:仰面卧倒。机:这里指织布机。 5.承:承受,接受,这里指向上看。牵挺:织布机的脚踏板。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着,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注解: 6.虽锥末倒眦而
25、不瞬也:即使是用锥子的尖端遇到眼眶也不刺眼。末,末端,末梢,这里指锥尖。倒:"到'的借字。眦:眼眶。 10.牦:动物身上的长毛。牖:窗户。 11.旬:十天。 12.浸:程度副词,表示逐步进行,慢慢。大: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大。 17.蹈:跳。拊:敲击,拍打。膺:胸。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注解: 18.既:副词,已经。尽:穷尽,这里指全部学到。术:技艺,这里指的是射箭的
26、技艺。 19.计:估量。敌己:和自己匹敌。 20.谋:考虑,谋划。杀:杀害。 21.交射:对射。 1.触:碰撞。2.坠:落下。3.穷:用完。 5.扞:抵挡,抵抗。 6.差:误差,偏差。8.涂:道路,后作"途'。 10.克:"刻'的借字。 提示: 词义:瞉、浸、膺、 敌、扞 假借字:倒(到)、克(刻)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行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注解: 11.本篇选自列子?说符。相:省察,考察。 13.子姓:子孙。 14.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查找)一般的骏马可以从形体、外貌以及筋肉、骨骼的生长状态来考察。 16.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助培训内容
- 桥梁冬季施工安全教育
- 度独家代理合同书:独家经营权授权
- 2024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中职部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企业数据共享与保密合同
- 货物运输居间合同范本
- 腔镜器械清洗规范
- 短期仓储租赁合同模板
- 岩石饱和与天然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试验作业指导书
-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地理试卷(附答案)
- 24所浙江高校三位一体线上面试真题汇总
- 治疗小儿遗尿九十九法
- 双流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 无人机航拍技术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培训二
- 金陵十二钗判词欣赏
- 500吨每日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耶路撒冷问题
- 《结业证书》模板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