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_第1页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_第2页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_第3页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_第4页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T 7261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Basic testing method for relay and equipment2000-10-17 发布2001-07-01实施目次前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范围标准定义试验条件结构及外观检查基本参数试验 动作性能试验 时间参数试验 功率消耗试验 温升试验低温试验 高温试验 低气压试验电源影响试验辅助激励量直流电源中断影响试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碰撞试验绝缘试验潮湿试验温度贮存试验过载试验触点性能试验机械试验电磁兼容试验自动化装置基本性能试验装置的功能试验IGB/T 72

2、612000前言本标准是对 GB/T 7261-1987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标准名称为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新标准在对 GB/T 7261-1987 进行修订时,保留原标准中仍然适用于继电器及装置试验方法的内容。同时,修订了标准中不适用的内容,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增加新的试验方法,包括了电磁兼容方面所要求的新的内容。主要有:电磁兼容试验:传导干扰试验冲击浪涌干扰试验电磁发射限值电气性能试验:突然施加激励量的试验方法负序分量的模拟试验方法自动化装置的基本性能试验方法保护装置的整组功能试验内容本标准从 2001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自生效之日起将代替 GB/

3、T 7261-1987。本标准中附录 A、附录 B 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 本标准起草上海继电器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许昌继电器、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阿城继电器、电力科学、保定继电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天行、李全喜、李绍峰、胡金声、邱宇峰、周保根、邵晓菲。II中民标准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 72612000Basic testing method for relay and equipment代替 GB/T 7261-198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所用的有或无继电器、量度继电器、输电线路保护装置、主设备保护装置以及自动化装置和由这些继

4、电器及装置所组成的屏、台、柜(以下简称方法。对于自动化装置中的测控单元,也可按本标准执行。)通用的基本试验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所用设备在进行检验时应遵循的通用的基本试验方法。本标准也适用其它行业,如冶金、化工、铁路等系统中所用电力系统二次回路试验。2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而构成标准的条文。本标准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2-1995GB/T2423.1-1989电工电子 电工电子1:1974, eqv电工电子环境试验 术语(eqvIEC60068-5-2:1990)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5、 A:低温试验方法(eqvIEC60068-2- IEC60068-2-1A:1978)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B:高温试验方法(eqvIEC60068-2-GB/T2423.2-19892:1974, eqvIEC60068-2-2A:1978)电工电子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qvIEC60068-2- 30:1980, eqvIEC60068-2-30A:1985)GB/T2423.4-1993GB/TGB/T2423.21-1991 电工电子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M:低气压试验方法(neqIEC60068-2-13:1983)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N:温度

6、变化试验方法(eqvIEC60068-2-eqvIEC60068-2-14A:1986)基本术语(neqIEC60050)电气继电器(eqvIEC60050(IEV446):1977)2423.22-1987电工电子14:1984,电工术语电工术语GB/T GB/T GB/T GB/T GB/TGB/T2900.1-19922990.17-19944365-19956113-19958367-198711287-2000电磁兼容术语(idtIEC60050(161):1990)无线电干扰和测量设备规范量度继电器直流辅助激励量的中断及交流分量(纹波)(eqvIEC60255-11:1979) 电

7、气继电器 第 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试验 第 1 篇:振动试验(正弦)(idtIEC60255-21-1:1988) 量度继电器及保护装置(idtIEC60255-6:198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idtIEC60255-21-2:1988)GB/T GB/T GB/T GB/T GB/T GB/TGB/T14047-199314537-199314598.1-199314598.2-199314598.3-199314598.8-199514598.9-1995电气继电器电气继电器电气继电器电气继电器电气继电器电气继电器的触点性能(idtIEC

8、60255-0-20:1974) 有或无电气继电器(eqvIEC60255-1-00:1975)第五部分: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eqvIEC60255-5:1977) 第 20 部分:保护系统(idtIEC60255-20:1984)第 22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三篇: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idtIEC60255-22-3:1989)2001-07-01 实施质量技术2000-10-17 批准1GB/T 7261-2000GB/T14598.10-1996电气继电器 第 22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 4 篇: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idtIEC60255-

9、22-4:1992)GB/T14598.13-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 1 部分:1MHz 脉冲群干扰试验(eqvIEC60255-22-1:198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 2 部分:静电放电干扰试验(idtIEC60255-22-2:199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5:1995)GB/T14598.14-1998GB/T17626.5-1998GB/T 17626.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dtIEC61000-4-6:1996)GB/T 17626.8-1

10、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8:1993)3 定义本标准所用术语的定义均符合 GB/T 2900.1、GB/T 2900.17、GB/T 2422 和 GB/T 4365 的规定。此外,本标准还采用下列定义。3.1 基本试验方法 basic testing method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的方法,具有通用性,但不包括某类的方法。3.2 变差试验 variation test专门试验、特定试验所遵循在试验期间,的某个影响量或影响因素处于标称范围的极限值,其余影响量或影响因素处于基准条件下所进行的试验。3.3试验条件允许偏差 permis

11、sible deviation of the testing condition如果规定试验条件的参数为 M,实际试验条件为 N,则试验条件的允许偏差见公式(1):´ 100% (1)N -M M也可以用绝对值表示。允许偏差是指这一数值的允许变动范围。合闸相角 the phase-angle of closing3.4交品在合闸瞬间施加于冷态 cold state的电源电压(或电流)的相位角。3.5在不施加激励量或特性量的情况下,其各部分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不大于 3°C 的状态。热态(热稳定状态) thermal state(thermally stable stat

12、e)3.6在规定的激励量或特性量的作用下,温升达到稳定状态,如每隔测得的温度差不超过 1°C。4 试验条件4.1 试验的环境条件4.1.1 有或无继电器试验的环境条件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2GB/T 7261-2000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为: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86kPa106kPa。对于具有准确度要求的有或无继电器应在基准条件下进行试验。基准条件为:环境温度:20±2; 相对湿度:45%75%;大气:86kPa106kPa。4.1.2 量度继电器及装置试验的环境条件除另有规定和变差试验外,试验应在基准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的

13、基准条件及试验允差见表 1。表 1 试验环境的基准条件及试验允差4.2试验的电源性能除变差试验外,所有试验应在基准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电源的基准条件及试验允差见表 2。表 2 试验电源的基准条件及试验允差4.3安装位置试验时,安装位置对于任一方向允许偏差为 2°。试验用仪器、仪表除另有规定外,试验时使用的仪器、仪表准确度应满足下面要求。 一般使用仪表准确度应根据被测量的误差等级按表 3 进行选择。表 3 仪表准确度等级3误差<0.5%0.5%1.5%>1.5%5%5%仪表准确度0.1 级0.2 级0.5 级1.0 级数字仪表准确度6 位半5 位半4 位半4

14、 位半试验电源基准条件试验允差交流电源频率50Hz±0.5%交流电源波形正弦波波形畸变 5%(或 2%)1)交流电源中直流分量零峰值的 2%直流电源流分量(纹波)零06%2)三相平衡电源中相电压或线电压大小相等差异应不大于电压平均值的 1%三相平衡电源中相电流大小相等差异应不大于该系统电流平均值三相平衡电源中各相电压与该相电流间夹角相等2°注:1)为多输入量的量度继电器及装置试验电源的交流电源波形畸变系数。2)按峰值峰值波纹系数定义。环境条件基准条件试验允差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45%75%-大气86kPa106kPa-外磁感应零0.5mTGB/T 7261-2

15、000.34.4.4测量相位用仪表不低于 1.0 级。测量温度用仪表误差不超过±1。测量时间用仪表:当测量时间大于 1s 时,相对误差不大于 5/1000;测量时间小于等于 1s 时,测量时间仪表的分辨率应为 0.1ms。4.4.5 其它测试仪表精度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并符合有关计量认证的要求。5 结构及外观检查5.1 检查内容及方法.25.1.3所有零件锡焊处的质量,如是否存在虚焊假焊现象。按标准规定对有关部位是否进行漆封。表面的涂复层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有无明显的色差和眩光,检查涂复层表面是否有砂粒、趋皱、流痕等缺陷。.55.1.6

16、...12检查检查插拔式连接导线的颜色、线径或连接方式等是否符合标准及有关的要求。铭牌标志和端子号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标志,是否正确、清晰、齐全。应检查接插件的接触可靠性,插拔的方便性和互换性。包装应按有关包装标准要求进行检查。的等应用钢板尺和钢带卷尺进行检查。的质量用天平和磅秤等进行检查。检查检查内各元器件的安装及装配是否符合的图纸和工艺的要求。中电镀零件、喷漆零件、零件的表面质量,无划伤、碰伤和变形现象。中是否存在引起电解腐蚀的不同金属材料的直接连接5.2 要求.25.2.3一般检查应在无损()试验下进行。一般检查应在正

17、常照明和视觉条件下进行。对于有严重缺陷或无法用文字叙述时,可以用照像机拍摄。6基本参数试验6.1 触点基本参数试验6.1.1 触点测试当 触点测试方法标准没有规定时,可按下述测试方法进行。可用测力计、砝码和灯光讯号、万用表(欧姆表)配合测试。测试时,测力计(或砝码)作用力的作用方向沿触点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并将灯光信号(或指针式万用表)回路接入触点回路中,当灯光信号熄灭(或指针式万用表没有指示)时,测力计的读数(或砝码的质量)即为被测触点。4GB/T 7261-2000测试程序施加激励量为额定值时, 施加激励量为零时,处于动作状态,可单独测量动合触点的触点状态,可单独

18、测量动断触点的触点;处于。6.1.2 触点间隙测试 测试方法触点间隙测试用塞尺进行,以塞尺刚好通过并不使触点片产生位移时的间隙为触点间隙。测试程序处于动作状态,可单独测量动断触点的触点间隙。处于状态,可单独测量动合触点的触点间隙。6.1.3 触点超行程序测试 测试方法用塞尺直接测量触点位移的方法或用间接测量并换算的方法。 测试程序对于动合触点缓慢移动衔铁,从触点开始接触起算,到衔铁完全接触闭合为止衔铁运动的直线距离,然后根据图样的标称进行换算为动合触点的超行程;对于动断触点,先使衔铁闭合。然后缓慢止,衔铁运动的直线距离。再根据图样的标称6

19、.1.4 触点接触同步测试,从动断触点开始接触起算,到衔铁完全进行换算为动断触点闭合时的超行程。为 触点接触不同步没有时差要求的可以用目测,其方法是缓慢移动衔铁,利用灯光信号或万用表指示进试。 触点接触不同步有时差要求时,可分别测量各触点组的动作时间或返回时间然后再进行比较。 两组触点接触不同步时差测试方法,可以用图 1 所示线路进量,对于多组触点应以某一组触点为基准,其它各组触点分别与该组触点进试。图中:K1、K2 为两组触点图 1 两组触点接触不同步时差测试线路a)测试方法5数字式时间测试仪GB/T 7261-2000触点 K1、K2 同时接触,数

20、字时间测试仪指示为零;触点 K1 先于 K2 接触,数字时间测试仪指示数值为两触点不同步时差;触点 K1 后于 K2 接触,数字时间测试仪指示数值不停,应更换两触点测试回路位置再进试。b)测试程序对于动合触点不同步时差测试时,继电器应突然施加额定激励量或规定的特性量,使继电器动作。对于动断触点接触不同步时差测试时,继电器应突然取消激励量或特性量使继电器返回。6.1.5 触点接触电阻测试 测试方法a)伏安法测触点接触电阻。伏安法测触点接触电阻按图 2 接线,按标准要求,使触点回路通过规定的电流,测量触点两端电压,根据电流、电压值用公式(2)计算触点接触电阻。= UR(2)jI式中:

21、U触点两端电压,V;I通过触点电流,A。 S A PA E图中:G直流电源R可调电阻PA电流表PV电压表S单刀开关图 2 伏安法测触点接触电阻线路b)直流双臂电桥测触点接触电阻测试线路如图 3 所示:6RPVV被试触点GB/T 7261-2000被试触点C2P1P2直流双臂电桥图 3 直流双臂电桥测触点接触电阻示意图c)低电阻测试仪或毫欧表测触点接触电阻测试线路如图 4 所示:被试触点图 4 低电阻测试仪或毫欧表测触点接触电阻示意图 测试程序a)继电器处于状态时,单独测量动断触点的接触电阻;b)继电器处于动作状态时,单独测量动合触点的接触电阻; c)测量六次,计算平均值。6.1.

22、5.3 要求a)标准应指定测试接触电阻的方法,测试时电流和电压的大小;b) 测试触点接触电阻,是指包括触点的输出端在内的整个触点回路(如触点输出端、连接导线、触点组等等);c) 利用伏安法测试时,电压表的内阻应不小于被测量电阻的 100 倍,用直流电源测试时也可以7低电阻测试仪(或豪欧表)UIC1GB/T 7261-2000用直流电位差计或数字式电压表代替电压表;d)利用直流电源测试接触电阻时,应在两种极性下分别测量三次。计算六次测量平均值; e)触点在开闭过程中,触点回路不允许加负载,特别是感性负载;f) 用四端子法测量接触电阻时,电流两端子应接在电压两端子外面,各端子连接应良好,同时被测部

23、分连接导线应粗而短,减少接触和接线电阻所增大的测量误差;g) 测试时,应防止触点受到超过规定的电流冲击。6.2 线圈基本参数测试6.2.1 线圈电阻测试 测试方法a)伏安法测量线圈电阻电压型线圈电阻测量线路按图 5 接线;电流型线圈电阻测量线路按图 6 接线。PAA A PA PV VV PV 图中 EUT 为被试图 5 电压型线圈电阻测量线路b)电桥法测量线圈电阻电压型线圈电阻用直流单臂电桥测量;电流型线圈电阻用直流双臂电桥测量。c)电阻测量仪测量线圈电阻。 测试要求a)测量环境温度为 20°C ±2°C;(下同)图 6 电流型线圈电

24、阻测量线路b)测试前被测线圈放置在测试环境的时间应不小于 2h;c)标准应规定测试方法;d)用伏安法测量线圈电阻时,电压表应采用高内阻电压表,电流表应采用低内阻电流表; e)用伏安法测量线圈电阻时,通过线圈的电压或电流不宜过大,一般不应超过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或额定工作电流,通过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线圈发热增大测量误差; f)被测线圈电阻较小时应注意尽量减少测试接线引起的测量误差; g)测量线圈电阻时应包括线圈输入端子在内的整个回路部分的电阻。6.2.2 线圈电感测试8EUTEUTGB/T 7261-2000 测试方法a) 电桥法用交流电桥测量线圈电感;b) 伏安法用交流伏安法测量

25、线圈电感。 交流伏安法测量线圈电感程序a)测量线圈的直流电阻 R;注:在工频电源时,线圈的交流电阻与直流电阻近似相等。b)按标准规定的电流、频率值给线圈施加电流,测量线圈两端电压降;Uc) 按 Z =计算线圈的阻抗值。Id) 按公式(3)计算线圈的电感值。Z 2 - R 22pfL =(3)式中:L线圈电感,H;Z线圈阻抗,W;f 交流电源频率,Hz;R线圈电阻,W。 要求a)标准应规定测试方法;b)测量用的交流电源波形应为正弦波,频率为激励量的额定频率;c)测试环境温度为 20°C ±2°C,在测试前放置在测试环境的时间应不小于 2h

26、;d)应安装在附近无金属部件的地方;e)测量线圈电感应包括线圈输入端子在内的整个回路的电感值。6.2.3 静态继电器各类变换器基本参数的测试 变换器变比的测试a)电压变换器按图 7 接线,电流变换器按图 8 接线。TVI1PV 2PV PA2 图中:TV电压变换器;R可调电阻;TC电流变换器。图 8 电流变换器变比测试线路图 7 电压变换器变比测试线路b)对电压变换器初级绕组施加额定电压 Un,测量次级绕组电压 U2。9AVE2VU1PAI2RATCGB/T 7261-2000对电流变换器初级绕阻施加额定电流 In,测量次级绕组电流 I2。c)计算变比电压变换器变比用公式(4):

27、= U 2K (4)UUn式中:Un初级绕组额定电压,V;(为 1PV 电压表所测试值)U2次级绕组电压,V。(为 2PV 电压表所测试值) 电流变换器变比用公式(5):I 2K =(5)1In式中:In初级绕组额定电流,A;(为 1PA 电流表所测试值)I2次级绕组电流,A。(为 2PA 电流表所测试值) 转移阻抗和转移阻抗角测试a)转移阻抗测试按图 9 接线。转移阻抗角测试按图 10 接线。URIRIE2图中:R可调电阻;UR电抗变换器。图 9 转移阻抗测试线路b)初级绕组施加额定电流 In;c) 测量次级绕组的空载感应电动势 E2;d) 计算转移阻抗用公式(6):图 10转

28、移阻抗角测试线路示意图E2I nZ = (6)式中:In初级绕组额定电流,A;(为 PA 电流表所测试值)E2次级绕组感应电动势,V。(为 PV 电压表所测试值)e)转移阻抗角用相位电压表测量初级绕组电流 In,和次级绕组空载感应电动势 E2 间的相角差。 伏安特性测试10相位PVVE2PAARURGB/T 7261-2000a) 测试线路按图 9 接线;b) 变换器在试验前应先去磁; c)初级绕组输入不同的电流值 I;d)测量不流值下次级绕组的空载电压 U;e)作出伏安特性曲线 U=f(I)。 相序滤过器输出电压测试a)测试线路如图 11 所示;b) 输入三相正序

29、额定电压(或电流),测量二次输出电压;c) 输入三相负序额定电压(或电流),测量二次输出电压。图 11 相序滤过器输出电压测试线路示意图7动作性能试验7.1 有或无继电器功能试验7.1.1 直流继电器直流继电器按图 12 所示的程序进行试验。试验时试验五次。c施加激励量采用突然施加的方法,每个程序图 12 直流有或无继电器功能试验程序图激励量及继电器相应的工作状态如表 4 所示。110eadbNWPVVV相序滤过器UGB/T 7261-2000表 4 继电器工作状态7.1.2 交流继电器交流继电器按图 12 所示程序进行试验。试验时,7.1.3 要求施加激励量的方法采用突然施加的方法。a)除另

30、有规定外,试验应在无自热状态下进行;b)在突然施加激励量时,动作或返回前后电压变化不允许超过 5%,当电压有变化时,应取动作前的电压为的动作电压,返回前的电压为的返回电压。为了保证电压变化不超过 5%,直流电压采用电阻分压时的分压电阻值,应小于线圈电阻的 1/4.75;c)当标准规定在不同极性下进行试验时,应分别在不源极性下进行试验;d)的动作状态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或灯光信号显示;e) 对具有延时功能的继电器应注意延时特性对继电器工作状态的影响;f) 对于多个输出触点的继电器应注意不同触点对继电器功能的影响;g)合格判据:根据所施加激励量的大小,激励量在内;是否处于规定的工作状态来判断。包括第一

31、次施加h)如果不是按上述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在标准中另行规定; i)试验的环境条件按 4.1 规定的试验环境条件。7.2 量度继电器及装置特性量准确度试验7.2.1 单输入激励量量度继电器及装置特性量准确度试验 试验方法a)激励量缓慢施加的方法b)激励量突然施加的方法 试验程序a)单激励量缓慢施加法的试验程序1)过量继电器及装置过量继电器及装置特性准确度缓慢施加方法的试验程序按图 13 所示程序进行试验。试验时,所施加的激励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动作值,然后逐渐减少至返回值,再由返回值降至零,测量十次。静态允许测量五次(下略)。2)欠量继电器及装置欠量继电器及装

32、置特性量准确度缓慢施加方法的试验程序按图 14 所示程序进行试验。试验时,首先使激励量从零开始增大到额定值或两倍额定值。此阶段不测量特性量的准确度。然后,将激励量12动作值图 12 中符号施加值继电器工作状态a不动作值 1)不动作b动作值动作c额定值保持动作d不返回值 1)保持动作e返回值注:1)当标准有要求时才进行试验。GB/T 7261-2000从额定值或两倍额定值开始下降至动作值(处于终止状态,即状态),再逐渐增大至返回值,然后由返回值增大至额定值或两倍额定值,测量十次(静态允许测量五次)。图 13缓慢法测量过量继电器及装置的准确度试验程序额定值或二倍额定值返回值0返回值试验周期试验周期

33、图 14缓慢法测量欠量继电器及装置的准确度试验程序b)单激励量突然施加方法的试验程序1)过量继电器及装置过量继电器及装置特性量准确度突然施加方法的试验程序按图 15 所示程序进行试验。试验时,先调整激励量的大小分别为 Az-A 和Az+A(Az 为特性量的整定值,A 为误差要求)。然后,激励量分别零由增加到 Az-A 和 Az+A,合闸相角为任意角,观察的动作情况。当激励量由零增加到 Az-A, 当激励量由零增加到 Az+A,2)欠量继电器及装置不应动作。应可靠动作。13特性量不阶段0动作值GB/T 7261-2000欠量继电器及装置特性量准确度突然施加方法的试验程序按图 16 所示的程序进行

34、试验。试验时,先将特性量增大至额定值 Bn,并分别调整 Bz-B 和 Bz+B(Bz 为特性量的整定值,B 为误差要求)。然后,使激励量分别由 Bn 下降增加到 Bz-B 和 Bz+B,合闸相角为任意角,观察产品的动作情况。当激励量由额定值下降到 Bz+B,当激励量由额定值下降到 Bz-B,不应动作。应可靠动作。AZAZ-A t 1 0 t 图 15 突然施加方法测量过量继电器及装置的准确度试验程序B Bn Bz BZ-B t 1 0 t 图 16 突然施加法测量欠量继电器及装置的准确度试验程序7.2.2 双激励量量度继电器及装置特性量准确度试验14BZ+BAZ+AGB/T 7261-2000

35、 试验方法a)激励量的缓慢施加方法。b)激励量的突然施加方法。 试验程序a)两个电流激励量的1)按图 17 接线。的试验程序2) 将其中一个激励量固定。3) 改变另一个电流激励量,其程序同 7.2.1。4) 需要改变两个激励量相位时,可改变施加电流的相别来改变其两激励量间的相位角。图 17两个电流激励量的试验图图 18两个电压激励量的试验图5)所施加激励量的相序与两激励量的相位角的关系见表 5。表 5相序与相位角的关系b)两个电压激励量1)按图 18 接线。的试验程序2) 将其中一个激励量固定。3) 改变另一个电压激励量,其程序同 7.2.1。4) 需要改变两个激励

36、量相位时,可改变施加的相别来改变两个激励量间的相位角。15相位角激励量 1 的相序激励量 2 的相序0°UVUV30°UVNV60°UVWV90°UVWNU2EUTEUTI2U1I1GB/T 7261-20005)所施加激励量的相别与两激励量的相位角的关系见表 5。c)一个电流、一个电压激励量的试验程序1)按图 19 接线,要求两个激励量之间的相位角能任意改变。PAPP A V图中:PV交流电压表;PA交流电流表;PP相位电压表图 19一个电流、一个电压激励量的2)缓慢施加激励量的试验程序。固定电流、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角,缓慢改变电压激励量。电压由额定值

37、下降至动作值,继续下降至零。然后,由零上升至返回值。最后升至额定值。固定电流、电压,改变相位角,施加电流、电压激励量为技术条件的规定值,然后逐渐改变试验图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角,确定的动作区的边界角。固定电压,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角,缓慢改变电流激励量,电流激励量由零逐渐上升至动作值,继续上升至额定值,然后由额定值下降至返回值,最后下降至零。3)突然施加激励量的试验程序。固定电流和电压激励量间的相位角,改变电压、电流激励量,其中电流激励量由零上升至额定值,电压由额定值分别下降至 UzI-Z 和 UzI+Z。其中:UzI-ZUzI+Z应处于动作状态;不应处于动作状态。固定电流和电压激励量的相位角,改

38、变电压、电流激励量。其中,电流激励量由零上升至额定值,电压由零上升至规定的动作电压。观察是否处于动作状态。电压由零上升至规定不动作电压值,观察是否处于不动作状态。固定电流、电压,改变电流和电压激励量间的相位角。其中电流、电压均为额定值,且调整电流、电压间的相位角,使其分别为动作区边界角±,观察其动作情况。7.2.3 负序电流、负序电压、负序功率等特性量准确度的试验方法负序电流、负序电压、负序功率等特性量准确度的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应采用模拟相间短路试验方法。 负序电压特性量准确度的试验方法16EUTUPVIGB/T 7261-2000a)按图 20 接线,分别模拟 UV

39、 相、VW 相、WU 相短路UUU VVVWWWN N N a 模拟 U V 相短路b 模拟 V W相短路c 模拟W U相短路图 20负序电压特性量准确度的试验接线图。b)试验方法同单激励量c)测量的动作电压为实际负序动作电压的 3 倍。 负序电流特性量准确度的试验方法a)按图 21 接线,分别模拟 UV 相、VW 相、WU 相短路IUUUUUUVVVVVVWWWWWWN N N N N N a 模 拟 U V 相 短 路b 模 拟V W 相 短 路c 模 拟W U 相 短 路图 21负序电流特性量准确度的试验接线图。b)试验方法同单激励量c)测量的动作电流为实际负序动作电流的

40、3 倍。 负序功率特性量准确度的试验方法17EUTEUTEUTIIEUTEUTEUTUUUGB/T 7261-2000a)按图 22 接线,分别模拟 UV 相、VW 相、WU 相短路I I I U U U a 模拟 U V 相短路b 模拟 V W 相短路图 22负序功率特性量准确度试验接线图。c 模拟 W U相短路b)试验方法同双激励量c)施加的动作电流为 3 倍负序动作电流,施加的动作电压为 3 倍负序动作电压。7.2.4 影响量和影响因素的变差确定方法a) 缓慢施加激励量的变差确定方法。变差:影响量或影响因素标称值下的平均误差基准条件的平均误差。b) 突然施加激励量的变差确定

41、方法,如图 23 所示。 -C +C +C -C C-C-C C-C 图 23突然施加激励量的变差的确定方法的激励量的整定值。C为18CC+C+CC+CUWUWEUTUWEUTEUTUVUVUVUUUUUUI´NI´NI´NIWINI´WIWINIWINIUIVI´UI´VI´WIUIVI´UI´VI´UI´VI´WIUIVGB/T 7261-2000±C 为±C 为的激励量的误差要求。在影响量及影响因素标称值下的变差要求。施加的激励量为 C-C-C 时,

42、 施加的激励量为 C+C+C 时,7.2.5 确定基准条件下的准确度不应动作。应动作。确定基准条件下特性量的极限误差、平均误差、一致性和返回系数。十次测量最大(最小)值- 刻度整定值刻度整定值´100 (7)极限误差(%)=十次测量平均值- 刻度整定值´100 (8)平均误差(%)=刻度整定值一致性=十次测量最大值- 十次测量最小值(9)十次测量返回平均值返回系数= (10)十次测量动作平均值7.2.6 要求 当标准或技术条件中没有规定时,特性量整定值应分别整定在最大、最小和中间任一整定值下进行试验 测试特性量的动作值、返回值时,触点回路用快速中

43、间继电器显示,中间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不大于 10ms。试验应在基准条件下进行如果不是按上述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应在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另行规定。对于快速保护要进行暂态特性试验。8 时间特性试验8.1 试验内容8.1.1 时间特性试验适用于触点时,包括以下内容:a)动合触点闭合时间测试; b)动断触点断开时间测试; c)动合触点断开时间测试; d)动断触点闭合时间测试;e)动合触点在动作(或返回)过程中回跳时间测试; f)动断触点在动作(或返回)过程中回跳时间测试;8.1.2 时间特性试验适用于继电器及装置时,包括以下内容 动作时间的动作时间为:从

44、历的时间。施加激励量开始到继电器触点或装置的出口继电器触点可靠动作止所经继电器触点或装置出口继电器触点可靠动作是指其动合触点可靠闭合或者动断触点可靠断开。 返回时间19GB/T 7261-2000的返回时间为:从去掉激励量开始到继电器触点或装置的出口继电器触点可靠返回经历的时间。继电器触点或装置出口继电器触点可靠返回是指其动合触点可靠断开或者动断触点可靠闭合。8.1.3 测试内容应在的要求,可以不同。标准或技术条件中详细规定,不同的测试内容,对于动作时间和返回时间如标准或技术条件中没有规定时,一般动作时间是指动合触点的闭合时间;返回时间是指8.2 测试方法动断触点的闭合时间。8.

45、2.1 时间参数小于 1s 时,用示波器或数字毫秒仪;大于 1s 时用电动秒表或数字秒表;大于 1h 时,用电动秒表或数字秒表,配合时钟进进行。试。触点回跳时间测试,应采用示波器或触点回跳时间测量仪用示波器测量时间参数试验接线如图 24 所示。动合触点动作过程的典型波形示意图见图 25。 NG1R S图中:G1、G2直流电源S同步开关R无感电阻EUT被试SB示波器图 24 用示波器测量触点时间参数示意图0I线圈0图中:a动合触点闭合时间;b动合触点在动作过程中回跳时间。图 25 动合触点动作过程中典型波形示意图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突然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或特性量。8.2.2 按20触点SG2EUT

46、KS BGB/T 7261-20008.2.3 测量十次,取十次测量平均值来计算时间参数(静态型可测五次);8.2.4 确定时间参数的准确度(平均误差用公式(11),一致性用公式(12)。平均误差=算术平均值-整定值(11)一致性=十次测量中最大值-十次测量最小值(12)8.3 要求a)对有准确度要求的有或无继电器、量度继电器及装置应在基准条件下进行,其它有或无继电器可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b)试验过程中,动作前后线圈电压波动不应超过 5%。在采用分压电阻试验的直流继电器时间1参数测试时,分压电阻值应小于继电器线圈电阻的;4.75c)直流继电器的时间参数测试。当时间参数小于 1s 时,应注

47、意测试线路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d)应注意试验线路中操作开关不同步对时间参数测试引起的误差;e)应注意多组触点由于触点不同步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线路可参照附录 A。9 功率消耗试验9.1 试验方法用伏安法进试。按标准将规定的激励量或特性量施加于线圈的输入端端子,测量功率消耗。9.2 测试线路及9.2.1 单输入激励量功率消耗的计算方法功率消耗测试。电流型继电器按图 6 接线,电压型继电器按图 5 接线。功率消耗按公式(13)计算:P = U·I (13)式中:P被试功率消耗,VA 或 W;U线圈两端电压,V;(为 PV 电压表所测试值)I通过线圈电流,A。(为 PA 电流表所测试

48、值)9.2.2 多输入激励量功率消耗测试 三相四线对称输入电路试验线路按图 26 接线:PAPA U A U A V V PV VV W W N N a) 电压型图 26b)电流型三相四线对称输入电路功率消耗测试电路三相总功率消耗按公式(14)计算:21PVEUTEUTGB/T 7261-2000P = 3·U·I(14)式中:P被试功率消耗,VA;U相电压,V;(为 PV 电压表所测试值)I相电流,A。(为 PA 电流表所测试值) 各相功率消耗按公式(15)计算:PU=PV=PW= U·I (15)式中:PUU 相功率消耗,VA; PVV 相功率消

49、耗,VA; PWW 相功率消耗,VA;U相电压,V;(为 PV 电压表所测试值)I相电流,A。(为 PA 电流表所测试值) 三相四线不对称输入电路试验线路按图 27 接线:1PA 1PA AUAU 2PA 2PA VAV A2PA 3PA WAW AVVVVVVNN a) 电压型b)电流型图中:1PA、2PA、3PA交流电流表(分别测量 U 相、V 相、W 相电流)1PV、2PV、3PV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 U 相、V 相、W 相电压)图 27 三相四线不对称输入电路功率消耗测试电路三相总功率消耗用公式(16)计算:P = U1·I1 + U2·I2 + U3·I3(16)各相功率消耗用公式(17)、(18)、(19)计算:PU PVPW=U1·I1 U2·I2U3·I3(17)(18)(19)式中:P被试功率消耗,VA;U1、U2、U3相电压,V;(为 1PV、2PV、3PV 电压表测试值)I1、I2、I3相电流,A;(为 1PA、2PA、3PA 电流表测试值)1PVV 1PV V11PA1PAAUUA1E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