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语言积累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阅读理解默读课文,能通过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能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巴迪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
2、的原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两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口头表达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书面表达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18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 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3、的表达效果。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了解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知道那时一元钱能买什么;认识文中提到的“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等物品;搜集梁晓声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板块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
4、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第六单元导语页的图片)引导:同学们,看到这幅图,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件出示:舐犊情深 老牛舐犊 骨肉至亲 情深似海 血浓于水(2)导入:今天我们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舐犊情深。(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引读: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齐读)(课件出示阅读要素)引读: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齐读)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深”字用红色粉笔写)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描绘画面。(1)引导:看到“慈母”两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母亲的形象?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预设一:我会想起孟郊的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5、迟迟归”。预设二:我会想起孟子的母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2)过渡:那么作者笔下慈母情深的画面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设计意图】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课前通过看导语页,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揭示课题环节,先读“慈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或读不准的字词标注出来。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失魂落魄
6、 辞退 颓败 忙碌 耽误 酷暑 噪声 压抑 震耳欲聋 脊背 衣兜 龟裂 权利 鼻子一酸检查认读情况,注意:“辞、噪”都是平舌音;“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n,不读u。易写错的字:“抑”右边是“卬”,不要写成“卯”;“酷、酸”左边都是“酉”,不是“西”;“脊”上面不是“火”。(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3)出示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起因:“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经过: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知道“我”是要钱买书后,母亲用她那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然后立刻又陷入忙碌状态。结果:“我”鼻子一酸,拿着
7、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一顿,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青年近卫军。指名读文填空。随机指导重点词语的理解。预设一:理解“龟裂”,出示图片:课件出示:预设二:了解青年近卫军,它是20世纪60年代时曾风靡全国的小说,作者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该小说讲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4)师小结: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引导质疑:读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预设:为什么仅仅只是“一元多钱”,“我”却认为是“这么多钱”?为什么“我”想要那本书想得失魂落魄,却不敢向母亲要钱买呢?为什么母亲会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呢?【设
8、计意图】从本课学生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和多音字入手,检查预习情况,再以填空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掌握,巧妙渗透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充分质疑,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学而导,使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更感兴趣。板块三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回顾小结,引发期待。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知道了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家庭、那样的书价和“我”是那样渴望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满怀着对书的渴望,作者走进母亲工作的地方,他看到
9、了怎样的工作环境和怎样的母亲?他又有着怎样的心情?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2.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读写词语,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借助文字,想象场景,从细节中感受“慈母情深”。2.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对比、反复的手法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并练习运用。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过程】板块一 忆旧引新,揭示目标师: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慈母情深,了解到“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我”
10、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这位母亲的慈爱之心和舐犊之爱吧。【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忆旧引新,再次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本节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板块二 走进场景,体会艰辛1.走进场景,了解母亲工作的地方。引导: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挣钱的那个地方。那是什么样的地方?课件出示: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11、。2.仔细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怎么样?生自由读,谈体会。(小,吵,热)预设:厂房不足二百平方米,与生活中的小型会议室、室内篮球场相比,这么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还有七八十个女人和堆积如山的货物,我体会到厂房的狭小。3.课件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真切感受缝纫机转动时发出的那种震耳欲聋的声响。师:静静地聆听,这是什么声音?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个声音放大七八十倍,在这样的噪声下你有什么感受?师:什么样的描写让你们有这样的感受?聚焦这段文字,对于作者的写法,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我发现“七八十”这个词在这里反复出现了多次。4.调动体验,体会反复的写法,指导朗读。引导:狭小
12、的空间,不能开窗,七八十只灯泡照射着,七八十个人身体散发的热量,“我”体会到酷热难挡的滋味。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觉得怎么样?(难受,受不了,想逃离)可母亲却在这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工作,母亲怎么受得了?你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辛苦,难挨)5.师小结:这就是慈母的心,这就是慈母的情。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场景越压抑,越闷热,越嘈杂,就越能体现“慈母情深”。【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内容包含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又能调动多种情感体验。这个部分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感受厂房的狭小;播放音频、视频来直接冲击感官,感受环境的嘈杂;调动生活体
13、验,感受狭小屋子里酷热难挡的痛苦。这样以多种形式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板块三 走近母亲,感受深情语文要素1.关注细节,体会心情。课件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生默读思考:(1)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再次读出了空间的狭小,读出了这里很昏暗,白天都要开着灯,从一个“烤”字中再次读出了热,从“极其瘦弱”中读出了母亲的瘦弱(2)作者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仔细体会一下。(在那样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都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母亲,
14、所以一开始喊“妈”不能完全确定那是母亲,语气中带有疑惑。)2.品读细节,感受形象。师:“我”看到的母亲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1)生反复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师引导分析:背直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背?(弯曲的背,僵硬的背,麻木的背)想象一下:以前母亲的背在“我”心里是怎样的?(挺拔的,笔直的)现在为什么这样了?(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脸?(疲惫的、粗糙的、苍老的脸)在“我”心里,母亲的脸应该是怎样的?(红润的,光洁的,白皙的
15、)为什么会这样?(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母亲的眼睛望着“我”,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眼睛?(疲惫的、无神的、布满血丝的眼睛)在“我”心里,母亲的眼睛应该是怎样的?(明亮的,有神的,清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3)对比阅读。课件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比较体会:把课文中三个“我的母亲”去掉前两个,比较着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心里难受)(4)练习朗读: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然后指名读一读,共同评议。(5)分
16、角色读好“我”与母亲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师: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预设一:对话时“我”的犹豫和母亲的毫不迟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话中的省略号,表现出“我”说话时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母亲恰恰相反,说话时简单干脆,因为她正在干活,没时间闲聊。预设二:“我”不忍心向母亲要钱,但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些迟疑和懊悔的。3.感受母爱的无私。引导:母亲在那样的环境里艰辛地工作,可听说“我”是要钱买书,而且是一大笔钱
17、,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么说的?(1)出示课文片段。课件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小声读片段,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即使家境贫穷,母亲也十分支持“我”看书。)关键词理解:“揉得皱皱的、龟裂、塞”等词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写?(“揉得皱皱的”说明钱攒了很久,而且母亲工作忙碌没空整理;“龟裂”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艰辛;从“塞”字看得出母亲生怕“我”不要,硬塞给“我”。)体会情感:给了“我”钱买书后,母亲更要起早贪黑地工作,更要节衣缩食地生活。此
18、时,如果是你,你会说些什么?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课文。(2)出示课文片段。课件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自由朗读,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用了四个“立刻”)换词理解:“立刻”可以换成什么近义词?(马上,迅速)你觉得把其中三个“立刻”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行吗?为什么?(不能换,四个“立刻”连用更能体现出母亲动作的快,争分夺秒。)提问思考: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拼命,这样争分夺秒?你体会到了什么?(贫苦,艰辛)深情引导:为了“我们”兄妹能吃饱饭,能上得起学,母亲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操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
19、工作着,这哪里是工作呀,这分明是在拼命啊!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敬佩,对母亲的尊重,对母亲的心疼,再来读一读。朗读体会: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情感?(一个比一个读得快些,一口气读完)自由练读后,比赛朗读。【设计意图】抓住动词来理解重点语句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母亲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支持“我”买书,快速塞钱给“我”,生怕“我”不接受,从中能感受到她深深的母爱。母亲给了钱后的一连串“立刻”,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母亲动作的快速和争分夺秒,再次加深对母亲工作辛苦的感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那种深切无私的爱。板块四 感恩母爱,感悟成长1.回顾前文:看到母亲如此艰辛,如此操劳,却把要买书的钱不由分说地塞给
20、了“我”,“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课件出示: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1)读中体会: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作者此时心情是怎样的。(难过,心疼)(2)想象体验:“我”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应该怎么做?(懂得体谅、懂得心疼、懂得照顾母亲)所以这一次的钱“我”拿来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但是遭到了母亲的数落,母亲最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3)理解句义:为什么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预设:因为这钱来得太不容易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已经不再单纯是对读
21、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引导: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2.那天,梁晓声在文中结尾说(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那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那天,我用这笔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那天,母亲数落了我,然后又给我凑足了书钱。而我再不敢辜负母亲,于是那天,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后来,中国文坛便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梁晓声。3.出示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梁晓声,生于1949年,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
22、。4.出示相关资料。课件出示: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后,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后来,我终于成了大作家。选自梁晓声的母亲5.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母亲,将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记录下来。【设计意图】适时适量的资料穿插会对理解课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一板块出示作者简介与母亲的选段,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作者最想表达的心声,懂得教材选用此文最大的教育意义。板块五 升华情感,读中学写1.拓展诗文,升华情感。(课件出示:可怜天下父母心)(1)孟子回想起孟母当初不惜三迁,为儿择邻处的
23、事,鼻子一酸。(2)孟郊看到“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这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令他鼻子一酸。(3)张炜月第一次抱母亲,发现抢着干重活累活的母亲居然这么轻,这种一生任劳任怨的爱,令他鼻子一酸2.链接生活,读后练写。课件出示: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把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记录下来吧!【设计意图】读中学写,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经历,既能使学生深入体会“慈母情深”,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我紧扣单元重点,注重引导学生梳理场景和细节描写,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具体操作如下:1
24、.以读促悟,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读中去品味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在读中去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如对描写环境恶劣这一部分反复品读,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母亲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母爱的无私,从而激发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崇敬之情。2.在体会“慈母情深”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从中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作者由母亲的爱而感到深深的责任,他对母亲有心疼、有敬重、有感恩、有责任,由爱而懂得回馈,知道感恩,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3.资料的适时补充与穿插,对课
25、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上也有帮助,可以填补文字的空白,对课文情感的挖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由学习到运用。由作者“鼻子一酸”的经历,联想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并写一写,这样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教材只是个例子”的辐射作用。 课题慈母情深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学习作
26、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魄、抑”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开头,能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的学习。清楚明了。】新课教学( )分钟二
27、、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生总结,汇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出示课件3)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书价一元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出示课件5) (板书:书很贵)(出示课件6)“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
28、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板书:A家里很穷。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出示课件7)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板书:破收音机 吃进了肚子里 )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出示课件8) 生各抒己见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
29、地掏钱让“我”买书作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板书:穷 作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设计意图:用自学的方法解决生字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设计意图:精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文章的写法,简洁易懂,同时也有利于对人物的把握。】【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利于夯实基础,同时为下文作铺垫。】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作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1.背写课后生字词。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
30、的写作方法。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ng zhng 1.爸爸每天出去打工挣( )钱,非常辛苦。2.到底去还是不去呢?他在内心不断地挣( )扎着。 gu jn3.我很喜欢这只小乌龟( )。4.天太冷了,很多人的手都龟( )裂了。二、读拼音,写词语。1.不论严寒还是k sh( ),她都在外面奔波。2.爸爸这几天非常mng l( ),连嗓子都累哑了。3.虽然遭遇了灾难,但他挺直j ling( ),直面苦难的人生。4.这盆dio ln( )真漂亮。三、选择题。前四个自然段,反复强调自己家穷,其作用是( )。A衬托母爱,为下文作铺垫 B交代家里的实际情况 C说明家里真的很穷参考
31、答案:一、1.zhng 2.zhng 3.gu 4.jn二、1.酷暑 2.忙碌 3.颓败 脊梁 4.吊兰三、A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1.听写会写的生字。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新课教学( )分钟二、深入品读1.请同学们自由读自然段,边读边想,你
32、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出示课件12)(板书:瘦弱 疲惫 贫穷 辛苦 善良)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出示课件13)“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 瘦弱但坚强。“背直起来了,我
33、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出示课件14)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读,小结:辛苦 忙碌。(出示课件16)“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尽管手已龟裂,但
34、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再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读,小结:贫苦不吝啬。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1)自由读。(2)交流:(板书:动作、神态、语言)(3)再读,再感受。三、触景写情(出示课件17)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2.交流。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四、音乐渲染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
35、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2.送出歌曲母亲。【设计意图:在深入品读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并通过对重点句子充满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形式展现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达到对“母亲”这一形象的把握。】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作业。(出示课件18)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设计意图:作业这个环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写一写更是锻炼了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进行梳理并表达出来。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买书-贵 穷 两个 “从来没有” 衬托 铺垫录音机-进肚子慈母情深
36、 母爱伟大 工作环境母亲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勤劳 辛苦 “我”的心理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1.她尝了一口这个果子,不禁皱起眉头,发出感叹:“真sun( )哪!”2.他挺直了j ling( ),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疲惫( ) 忙碌( )耽误( ) 立刻( )三、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人?_参考答案:一、1.酸 2.脊梁二、疲劳 繁忙 耽搁 马上三、虽然瘦弱,但是坚强、勤劳、对孩子充满爱。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通过展示文章重点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
37、母亲)的伟大、无私形象。2. 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首先是文章开头的衬托,然后就是直接描写,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方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多,因此,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事。作者在为一元五角的书去找母亲,最后得到了这本书。字里行间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作者介绍】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母亲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奖。 梁晓声幼年家境贫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1走进实验室 课件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 技能工作室管理办法
- 固定制职工管理办法
- 单位药品费管理办法
- 汽车燃气瓶管理办法
- 小区内过路管理办法
- 林权证过户管理办法
- 医院实体卡管理办法
- 新加坡住屋管理办法
- 村办公用品管理办法
- 2025年上半年廉政工作总结(二篇)
- 【MOOC】大学英语1-华东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患者用药指导知识技能竞赛(省选拔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专业汽车维修工2024年OBD培训
- Python快速编程入门(第3版) 课件 第5章 组合数据类型
- 医院培训课件:《直肠癌中医护理查房》
- 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
- 定制化服务趋势分析
- 代持股权协议书模板电子版
- 专题16 全等三角形中手拉手模型综合应用(解析版)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健康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