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道家文论先秦以老子、庄子为代的道家思想是与儒家可以并驾齐驱的大派别,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道有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文艺传统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台湾著名学徐复观认为,“说老庄的所谓道,尤其是说庄子所谓道,本质上是最高的艺术精神”,“他们由工夫所达到的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中国艺术精神)张少康也认为,“在中国古代文艺史上,从对文艺的民族传统特点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其实际作用比儒家更为巨大而深刻。道家文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着眼于文艺的审美特性以及文艺的创作过程,特别是对文艺创造修养问题,从Page 2 心理、生理等角度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的阐述,把理想
2、的审美境界和道的境界统一了起来,所以,和儒家之注重文艺的外部规律不同,道家更多的是研究文艺的内部规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所以说,道家所拥有的诗性思维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和书法特特色,也从整体上对中国文化及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Page 3第一节、老子文论思想 老子(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0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人)。关于老子生平,说法很多,一说他是周守藏之史,一说他是晚于孔子一百多的周之太史儋,在世近200年。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世莫知其然否。”老子成书于战国初期,不一定是老子所作,但基本上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全书5000字,言简意赅
3、、博大精深。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出“道法自然”;二是对“象”的论述;三是对“虚静”的论述。Page 4一、道法自然,无为而为n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是不可言说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一章),但老子还是要极力去说。通观老子对“道”的论述,“道”有三大特征: 其一,“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先天地而生,可以为天地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
4、章) Page 5 其二,“道”是无形、无声、无色、无味的,所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 ,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四章) 其三,“道”以自己为法则,“道”是最高的存在,“道”法自然,自然是道,所谓自然之道。n 老子将“自然之道”用于社会政治,主张“无为”,其一是完全顺乎自然,不妄为,不强为,不做违返自然规律的事情。其二是凡是合乎自然规律的事情都要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自然
5、规律Page 6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n “道法自然”,“道”是万物的本的源。老子强调绝对地尊重自然规律,否定人为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求“自然无为”,否定人为的艺术和智慧。主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 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二章)Page 7 实际上老子并不是不要文艺,他要求的是一种完全合乎自然而摒弃人为的艺术,达到与“道”相谐的大美境界。所以他提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
6、音希声,大象无 形。 ”(四十一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实际上已经进入“道”境界。n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境界怎么样才能体会呢?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章)这就涉及到“虚实”“有无”的关系。老子十一章中说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Page 8Page 9Page 10n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是要靠“无有”“虚实”来完成的,总是要靠某种具体的“声”和“形”来暗示、引导和象征,方能使人体会和联想。例如白居易的琵琶引中的
7、“此时无声胜有声”,正如钱钟书所说: 聆乐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 寂之于音, 或为先声, 或为遗响, 当声之无, 有声之用。 ”“先声”或“遗响”, 还是有声; 妙是妙在“当声之无, (而)有声之用”。 因为“无”, 方始有“用”。(管锥编) Page 11三、对“虚静”的论述n 为了进入“道”的境界,体会、感悟道的“希声”“无形”之完美艺术至境。老子强调主体必须要有“虚静”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忘掉周围的一切,也忘掉自身的存在,这样就可与物同化,而完全顺应自然。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 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
8、之, 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十章) Page 12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 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六章)n 老子要求审美主体必须排除一切主客体因素的干扰,内心虚静,然后方能洞察宇宙,览知万物。主体的审美心胸只有到达“涤除玄览”的境界之后,方能使艺术创造完全合乎自然的妙境。因此,“虚静”乃是道家倡导的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Page 13庄子文论 庄子(公元前369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曾做过漆园吏的小官。庄子与孟子同时
9、代,略晚于后者。庄时生于乱时,对当时的社会非常痛恨,抱有一种极为愤急的心情。他以智者的眼光看清社会,感到无药可救。为此,他悲观厌世,隐居山林,主张回到素朴的原始社会。在哲学思想上,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由于老子文论很少,因而文学理论中的老庄思想实际上就是指老子哲学思想下庄子文艺思想。Page 14 从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庄子对文学持否定态度。然而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一段的作家都受到庄子的影响,这自然归结到庄子本人的创作实践。闻一多便称庄子为“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庄子与孔子相比。 孔子:重视文学诗是诗教的首选重 视文学
10、的工具性贬低了文学的价值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为后世文学创作提出的启发确立了文艺的独立性 以庄子为核心的道家文艺思想的审美特质及文艺创作态度来看,庄子的文艺思想对后世文艺影响要更甚于儒家。Page 15 庄子一书的美学意义,不是以美和艺术作为对象进行理论总结,而是在谈到其道的问题时,其对道的体验和境界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境界不谋而合。由于这种结合,后世很自然地把这些带有审美色彩的哲学问题移植到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中,从而使庄子的哲学命题获得了新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庄子中所蕴藏的文艺思想、美学理论,并不是以其结论性取胜,而是以其论述过程中的启发性、暗示性、触及问题的深刻性见长。
11、 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 Page 16关于庄子文艺思想主要谈论四个问题: 一、“法天贵真,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 二、“虚静”及“物化”的文艺心理创作论。 三、言意之辨中的文学批评观。 四、生态文艺批评观:世纪之交庄子美学的新视界。Page 17一、 “法天贵真,崇尚自然”的文艺美学思想 庄子在哲学上和老子一样强调“大道自然而为”,“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万物内在的自然的规律。对道的理解,庄子和老子不完全相同。 “道”:无有“物物者非物,不得先物也”(知北游) “非物”的特性“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Page 18n 庄子对
12、自然的思考,是从老子哲学终点开始的,在着眼自然与文明的问题上,站在自然的立场上,以消解的态度去看待眼前的世界。在“有”与“无”上,必须以“无无”消解掉这个“无”。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齐物论) 王夫之庄子解中指出:“庄子推而及上,以至于无无”。 Page 19n 在庄子看来,实际上没有什么与具体,有限的感性事物彼此隔绝的“道”。既然现实世界的物化、类化都是赋予的。那么,从本来的意义上看,它们又是未曾被类化的
13、。换言之,站在事实的立场上,现实世界是消解化的,站在价值立场上,现实世界是抽象化的。n 庄子以“无无”来看待世界,强调“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而不要以为的主观态度去任意违背自然。提出“绝学”、“弃智”。主张人的“情”和“欲”要合乎自然,不是人为的东西。故而对儒家思想有一种突破作用,实际上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把人从儒家的“道”和“礼”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积极作用。Page 20n 庄子的哲学观点投射到文艺美学方面,就强调“法天贵真、崇尚自然”的文艺的创作原则。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
14、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胠箧) Page 21Page 22Page 23Page 24n庄子对其理想的艺术境界,有很多生动的描绘,在音乐上提出“天籁”,绘画上提出“解衣般礴”,文学语言上提出“言外之意”。Page 25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崔,大木百围之窍
15、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齐物论)Page 26n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田子方)n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者。可以意
16、致者,不期精粗也。(秋水)Page 27二、“虚静说”及“物化说”:庄子文艺心理创作论n “虚静”是庄子强调的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能否创造符合天然艺术之关键。达到“虚静”有两种途径:1、“心斋”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皋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人间世Page 282、坐忘 颜回曰:“回
17、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大宗师 “达到心斋与坐忘的历程,正是美的观照历程,而心斋,坐忘,正是美的观照得以成立的精神主体,也是艺术得以成立的最后根据”(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Page 29 所以说,达到心斋、坐忘的历程,主要通过两条路:一是消解由生理而来的欲望,
18、使欲望不给人以奴役,于是心便从欲望的要挟中解放出来,这是达到无用之用的釜底抽薪的办法。因为实用的观念,实际是来自欲望。欲望消解了,“用”的观念便没有地方安放,精神则获得自由。 “在作为美的观照的心理的考察时,以主体能自由观照为其前提。站在美的立场眺望风景,观照雕刻时,心境愈自由,便愈能得到美的享受” 海德格尔美的探求Page 30 另一条路是与物相接时,不让心与物对知识活动而来的是非判断给心以烦扰,于是心便从对无穷追逐中,得到解放,而增加精神的自由。 庄子所说的“心斋”的地方,只说摆脱知识。在说到“坐忘”的地方,而两者同时摆脱,精神乃能得到彻底的自由。所以说庄子的“堕肢体”、“离形”,实指的是
19、摆脱由生理带来的欲望。“黜聪明”“去知”,实指的是由普通所谓的知识活动。二者同时摆脱,此即所谓“虚”,也是“静”,所谓“坐忘”,也就是“无己”、“丧我”。Page 31 “从老子至虚极,守静笃”起,发展到庄子无己、丧我、心斋、坐忘,是以虚静作把握人生本质的工夫,同时即以此人生的本质。并且宇宙万物,皆共一此本质,所以可称为“大本大宗”。故当一个人把握到自己的本质时,同是即把握了宇宙万物的本质。”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3、庄子以水和镜来作喻,表现人的精神本质Page 32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 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
20、与知能六者,塞道 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庚桑楚)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天道) Page 33n“虚静”的认识论体现了中国古代
21、思维方式上的重要特点,即重在内心体察领悟,而不重在思辨的理论探索。所以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何谓“虚静”,何谓“道”,使我们更加形象化地理解了虚静的本质,对后世文艺理论与文学心理创作影响很大。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Page 34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22、;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主)Page 35n 庖丁解牛,究竟与道,在什么地方相合呢?第一,由于他“未尝见全牛”,因而他与牛的对立消解了。即是心与物的对立消解了。第二,由于他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因而他的手与心的距离解消了,技术对心的制约性解消了。于是他解的
23、牛,成为他的无所系缚的精神游戏。他的精神由此而得到了由由技术的解放而来的自由感与弃实感,身心达到了“至乐”,人性得了解放,从此臻于“逍遥”之境。Page 36 梓庆销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达生)Page 37n 庄子所谓“斋以静心”,以便达到“外物”,即是培养自
24、己具有“虚静”的精神状态。他的“不敢怀庆赏爵禄”、“不敢怀非誉巧拙”,就是为了“丧己”、“忘我”,即是丢掉身上所有的包袱,不再受感官的束缚和局限,这样才能排除一切的主、客观杂念对自己的干扰,才能智照明月,洞鉴万物,深入领会创对象的外在形态特点和内在规律,集中精力进行复杂的创造活动,使主客体合二为一,达“以天合天”的“物化”的状态。Page 38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 之适也;知忘是非
25、,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 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达生) Page 39 “指与物化,说明表现的能力,技巧已经与被表现的对象,没有距离了。这表示出最高的技巧纯熟。”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由此可见,庄子虚静正是为了达到物化,而物化之要害是使主体与客体完美地默契合一,不知是我还是物,亦不知是物还是我。物我不分,方能创造出化工造物般的艺术珍品。这是庄子艺术创作论的要害之所在。” 张少康先秦诸子文艺观 Page 40三、言意之辨的文学批评观n 庄子对言意关系语言与思维,对中国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影响极大。文学是语言艺术,那么语言能不能做达尽意呢?庄子认为言是不能尽意的。从老子
26、开始,就崇尚“无言之教”,提出“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庄子则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可以言致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秋水)Page 41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天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
27、“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天道)” Page 42 n 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语言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表现出来。从庄子的整个哲学体系中都可以看的出来,庄子在寓言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他的道与物、言与意、有与无、神与形都是相对概念。Page 43n 庄
28、子把语言看成得意,见意的工具,语言文字不过是表达人们思想、思维内容的象征性符号,起着暗示、象征、喻意之功能。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外物)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涉及的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就人的思维来说,既有抽象的部分,也有形象的部分,而语言在表达他们时,都不能完美的呈现出来。另外一方面,形象思维的内容更是极为生动而细致,语言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不可能完全呈现出来。Page 44n 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于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经验复杂的某种认识和印象的回忆,联系和形成许多更加丰富复杂的思维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要从有限的文字中,领会言之意,所以就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要沿着它所比喻、象征,暗示的方向,充分驰骋想象,发挥按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去补充它、丰富它,以获得比语言文字忆经表达出来的的内容更加广阔得多的内容,这就是庄子“得意忘言”的真正意义之所在。Page 45n 在“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肝癌并发低血糖护理
- 年产xxx水下作业工具项目建议书
- 腹膜水泥模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年产xxx瓦锅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年产xx无碱玻璃球项目建议书
- 多路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脑梗康复治疗方法
-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培训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三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中班多彩的云活动教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英语试卷 含解析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官方备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S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报告4000字(论文)】
- 《“119”的警示》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道德与法治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油气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 (2024)全国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及答案
- 辽宁省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办公家具供货安装、保障实施及售后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 《红岩》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