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一:支谦_第1页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一:支谦_第2页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一:支谦_第3页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一:支谦_第4页
翻译家与翻译流派简介之一:支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物简介人物简介 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生卒年不详(约三世纪)。本为月氏人,其祖父法度于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移居中国,支谦随之俱来。受业于支谶门人支亮,深通梵典,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谓。东汉末,迁居吴地。因聪明超众,时人称为“智囊”。吴主孙权拜其为博士,辅导太子孙亮。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23-253年),约三十年间,译出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其翻译以大乘“般若性空”为重点,为安世高、支谶以后译经大师。他虽不是僧人,但对佛教的贡献却十分伟大。翻译成就 月氏 月氏是匈奴崛起以前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游牧

2、部族,亦称“月支”“禺知”。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梨河、楚河时,逐走了原居该地的塞人,迫使塞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国,建立大夏国。后来月氏复占大夏,并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人物简介梵呗 梵呗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原声,源于印度声明学。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 中国汉语佛曲的发展,是由陈思王曹植的鱼山梵呗开始的(唐密和显教)。 梵呗,属于印度五明之一的声明。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册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即

3、是后世所传鱼山梵或称鱼山呗。故曰:“梵呗”;唐初传至日本谓之:“鱼山声明”;传到韩国,称之“鱼山”名至今。故历史上,曹植被尊称为中国佛教音乐创始人梵呗始祖 人物简介翻译成就 支谦从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因此精通汉文,又从同族学者支亮出习得大乘佛教理论,且同梵典。他对那个时代义理隐晦,文风过分朴素尚质的佛经译本很不满,因此翻译佛经时主张“尚文”和“尚质”要调和。从佛典翻译发展的全过程来说,由质趋文,乃必然之势;支谦则风气之先后世。支敏度评价他的翻译“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义显,真可谓深入者也。”僧肇认为他的翻译“文胜于质”。但僧肇的老师鸠摩罗什翻译维摩经时,大篇幅引用支谦原来的译本。 现经考订

4、出于支谦翻译的只有下列二十九部阿弥陀经即无量寿经二卷须赖经一卷维摩诘经二卷私诃末经一卷差摩羯经一卷月明童子经一卷龙施女经一卷七女经一卷了本生死经一卷大明度无极经四卷慧印三昧经一卷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菩萨本业经一卷释摩男经一卷 赖吒和罗经一卷梵摩渝经一卷斋经一卷大般泥洹经二卷义足经二卷法句经二卷佛医经一卷四愿经一卷阿难四事经一卷八师经一卷孛经钞一卷瑞应本起经二卷菩萨本缘经四卷老女人经一卷撰集百缘经七卷翻译风格 支谦为月支(即月氏)人。月支为佛国,亦中国早期佛教的输入地之一。长房录在支谦传中有“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记载,经记也指支谶“博学渊妙”,可见支谦的博学正是上承师统。而广博的知识有利于商

5、人行走四方,学习儒道典籍更有助于维持家族在汉地的社会地位。支谶译经时还“辞质多胡音”,到支亮时已能教导支谦博览经籍,使其内外备通。由此可见内迁月支人的迅速汉化并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和生存之道。总之,家族或商队的现实利益造就了支谦,而支谦超越同学者的“聪敏”也让他取得不负众望的成就。 支谦翻译的风格,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和。这当然是为了更好的畅达经意使人易解的缘故。深知翻译甘苦的人,像后来的支敏度就很能了解他。支敏度给予他的翻译文体的评语是: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义显,真可谓深入者也。假使他不能深刻的明了原文本意,译文就难恰到好处。看

6、他所改译的大明度无极经,对般若冥末解悬的宗旨是比支谶道行更能阐发的。他用得法意而为证等译语,虽借用了道家得意忘言的说法,但般若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的基本精神,他已经掌握到了(因此,他的自注说由言证己,当还本无。本无即指的实相)。 他翻译的维摩诘经,充分表现了大乘佛教善权方便以统万行的精神。后来罗什门下虽对他的翻译还嫌有理滞于文的不足处可是仔细将罗什重译的维摩经相对照,不少地方都采用谦译,述而不改,足见支谦译风已远为罗什的先驱。不过,在拘泥形式的学人看到支谦尽量删除梵本的繁复而各取省便,又竭力减少音译到最低程度,以至有时连应存原音的陀罗尼也意译了,不免有些反感。像后来道安就说他是斲凿之巧者,又以为巧

7、则巧矣,惧窍成而混沌终矣。这是从另一角度的看法。要是从佛典翻译发展的全过程来说,由质趋文,乃是必然的趋势;支谦开风气之先,是不能否认的。 另外,支谦的译文风格也很适合于佛传文学的翻译,因而他继承了汉末康孟祥译修行本起经那样奕奕流便足腾玄趣的传统,更翻出了瑞应本起经。这一翻译不但丰富了佛传文学的内容,而且通过赞呗的运用影响到后来偈颂译文的改进,也是值得提出的。 支谦之价值,早为世人瞩目。南朝齐梁释僧佑在其经录名著出三藏记集中列传主32人(附传16人),支谦赫然有名,依序排名第六。稍后专录名僧大德的高僧传格于体例,不得以“优婆塞”即居士为传主,但是支居士实于译经有莫大功德,安忍弃之?故以其事迹附于

8、康僧会传中。另佑录所收东晋支愍度(又称支敏度)合首楞严经记中也有极简略的支谦小传。三处记述虽详略不一,但大体一致,支谦生平大略即出于此。此后的隋历代三宝记唐开元释教录等经录中的支谦传记大抵皆沿袭佑录、僧传 质 文 约 质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翻译佛经时直译:佛经翻译都应直接表达梵 文的真实义理 文评论竺将炎,其所传言,或得胡语,或以义 出音,近于直质,嫌其词不雅 约尽量减少梵文的繁复和音译后人的评价 过分约的后果: 文风典雅,主旨不明 总之,文而不越, 约而意显 综上说述, 翻译风格,“由质趋文”,也是 佛经翻译的发展必然趋势,支谦开风气之不可否认,但尚文尚约应该调和。 支谦的地位或如清末文学翻译界的林纾,成果多,译风近。其译文文辞尚雅而巧,遂有“理滞于文”之憾,与林纾同样受谤于后。其实译界“信、达、雅”三原则,在支谦而言已有注意。“辞旨文雅”固其所追求,于“信”,也有“曲得圣义”之理想。在道风炽盛的江南,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