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神经系统-脊髓一、位置与外形一、位置与外形 位于椎管内。位于椎管内。 外形为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外包以外形为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外包以三层被膜。成人全长三层被膜。成人全长4045cm,上端平,上端平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下端变细称脊髓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下端变细称脊髓(j su)圆锥圆锥(conus medullaris),成人平第,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故临床上常在一腰椎下缘,故临床上常在L3-4或或L4-5之之间进行腰麻或腰穿。间进行腰麻或腰穿。 圆锥向下为无神经结构的终丝圆锥向下为无神经结构的终丝(filum terminalis),围绕终丝周围的腰、,围绕终丝周围的腰、骶、尾脊神经根共同构成
2、马尾骶、尾脊神经根共同构成马尾cauda equina. Spinal cord横断面可分为:脊横断面可分为:脊髓共分髓共分31节:节:C8、Th12、L5、S5、Co1。第一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脊髓全长可见有两个膨大:脊髓全长可见有两个膨大:颈膨大颈膨大 cervical enlargement C4-Th1-2腰膨大腰膨大 lumbosacral enlargement L2-S3 膨大的出现为肢体膨大的出现为肢体(zht)的出现和进化而的出现和进化而发达,袋鼠只有腰膨大,长臂猿颈膨大发达。发达,袋鼠只有腰膨大,长臂猿颈膨大发达。第二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脊髓脊髓(j s
3、u)节段与椎骨的关系节段与椎骨的关系脊髓节段脊髓节段椎骨序数之差椎骨序数之差C1-40C5-8、Th1-4-1(比同序数椎骨高比同序数椎骨高1)Th5-8-2(比同序数椎骨高比同序数椎骨高2)Th9-12-3(比同序数椎骨高比同序数椎骨高3)L1-5Th10-12S1-5、CoL1及下缘及下缘第三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二、脊髓二、脊髓(j su)内部结构内部结构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为管状脊髓为管状结构,在横断面结构,在横断面上可见脊髓由其上可见脊髓由其中央中央(zhngyng)叫叫certral canal,两,两侧对称状似侧
4、对称状似“H”形 的 叫形 的 叫 g r a y s u b s t a n c e (matter),周围,周围的纤维的纤维(xinwi)束叫束叫white substance (matter)共同构成,灰、共同构成,灰、白质相交的地方叫白质相交的地方叫retrcularis formation在颈和上胸脊髓在颈和上胸脊髓节段较明显。节段较明显。第四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gray substace又分为又分为(fn wi): 前角前角(柱柱) anterior horn (column) 后角后角(柱柱) posterior horn (column) 侧角侧角(柱柱) later
5、al horn (column) (Th1-L3) 中间带:前后中间带:前后(qinhu)角之间的角之间的gray substance。 网状结构:后角底部外侧,特别是颈及上胸脊髓节段灰白质交织为网状结构:后角底部外侧,特别是颈及上胸脊髓节段灰白质交织为reticular formation. 灰质连合:连接两侧灰质的中央部分,又分为灰质前、后连合。灰质连合:连接两侧灰质的中央部分,又分为灰质前、后连合。 conjunction: anterior gray commissure posterior gray commissure第五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white substance
6、: 前索前索 anterior funiculus后索后索 posterior funiculus外侧外侧(wi c)索索 lateral funiculus白质前连合:位前正中白质前连合:位前正中(zhngzhng)裂底部深面,左右交叉的纤维称裂底部深面,左右交叉的纤维称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white conjunction。第六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一一) 脊髓灰质的神经细胞及细胞构筑分层脊髓灰质的神经细胞及细胞构筑分层 灰质中的神经元为多级神经元,大小形态,功能不尽相同,灰质中的神经元为多级神经元,大小形态,功能不尽相同,依其轴突长、短分为依其轴突长、短分为(fn wi)两类:
7、长轴突两类:长轴突cell(构成脊神经前根及构成脊神经前根及上行至脑的纤维束上行至脑的纤维束)和短轴突和短轴突cell(起联络本节段或相邻节段的作起联络本节段或相邻节段的作用,在白质内上、下行一段后再止于灰质用,在白质内上、下行一段后再止于灰质)。 1952年匈亚利年匈亚利学者学者Rexed根据猫脊根据猫脊髓灰质中的细胞髓灰质中的细胞(xbo)构筑,将灰质区分构筑,将灰质区分为为层,用罗马字层,用罗马字母表示母表示:第七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 层:为包绕后角尖的层:为包绕后角尖的薄层灰质,有粗纤维交薄层灰质,有粗纤维交织,呈海绵状,内含大、织,呈海绵状,内含大、中、小细胞,旧称后角中、
8、小细胞,旧称后角边缘核。纤维联系:接边缘核。纤维联系:接受受(jishu)层细胞轴突及层细胞轴突及后根传入纤维,发出轴后根传入纤维,发出轴突至对侧上行至丘脑。突至对侧上行至丘脑。 层:为后角一界限明显的宽带,即胶状质层:为后角一界限明显的宽带,即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见脊髓全长。主要由密集,见脊髓全长。主要由密集(mj)小细胞构成。小细胞构成。纤维联系:接受纤维联系:接受、层细胞树突和后根传入纤维,发层细胞树突和后根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背外侧束出纤维至背外侧束(后外侧束后外侧束)到其它脊髓节段的到其它脊髓节段的层或层或组成固有束,联络其它节段。组成固有束,联络其
9、它节段。第八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 层:为层:为层的前方层的前方与其与其(yq)平行,此层细胞平行,此层细胞形状、大小差别很大,形状、大小差别很大,一般较一般较层为大,多属层为大,多属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层:最厚,细胞层:最厚,细胞呈圆形、三角形或星呈圆形、三角形或星形。并有小量大细胞形。并有小量大细胞,、层的细胞旧称后角固有核层的细胞旧称后角固有核nucleus proprius。 层:较厚,相当于后角颈部,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层:较厚,相当于后角颈部,细胞形态、大小不一。除胸髓外,都可分为内、外两部。外侧部占除胸髓外,都可分为内、外两部。外侧部占1/3,细胞较,细胞较大,并与
10、纵横交错的纤维大,并与纵横交错的纤维(xinwi)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网状核网状核),颈部明显;内侧部占,颈部明显;内侧部占2/3,与后索分界明显。,与后索分界明显。第九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 层:仅见脊髓膨大层:仅见脊髓膨大处,也相当于后角基部。处,也相当于后角基部。也分为内、外侧两部。也分为内、外侧两部。 层:相当于前、层:相当于前、后角之间的中间带,后角之间的中间带,包括包括(boku)侧角,此层侧角,此层细胞分布均匀,但也细胞分布均匀,但也有集中成神经核有集中成神经核(柱柱)者。者。 胸核胸核(背核背核) Th1-L2 (位于后角底部内侧位于后角底
11、部内侧) 中间外侧中间外侧(wi c)核核Th1-L3 S2-4 相当于侧角部位,相当于侧角部位,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 中间内侧核中间内侧核 脊髓全长,属内脏传入性质脊髓全长,属内脏传入性质 第十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层:膨大处位于层:膨大处位于(wiy)前角内侧部,前角内侧部,其它节段则位于其它节段则位于(wiy)前角基部,呈前角基部,呈带状位带状位前方。此层细胞有许多从前方。此层细胞有许多从脑下行的纤维束终止。脑下行的纤维束终止。层:位于前角,有大型层:位于前角,有大型 运动神运动神经元经元梭外肌纤维,其轴突参与梭外肌纤维,其轴突参与构成脊神经前根。较小的构成脊神经前根。较小的 运
12、动运动神经元神经元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中间神经元,其中有一种叫力,中间神经元,其中有一种叫Renshaw氏氏细胞。破伤风毒素就是抑制细胞。破伤风毒素就是抑制Renshaws cell,而引起前角运动细胞过渡兴奋而导致强直性收,而引起前角运动细胞过渡兴奋而导致强直性收缩,严重者可出现脚弓反张。缩,严重者可出现脚弓反张。 前角:前角: 内侧群内侧群(前角内侧核前角内侧核),见于脊髓全长,支配颈、躯干固有肌,见于脊髓全长,支配颈、躯干固有肌 外侧群外侧群(前角外侧核前角外侧核),仅见于两膨大处,支配上、下肢肌。,仅见于两膨大处,支配上、下肢肌。层:为中央管周围层:为中央管周围
13、(zhuwi)的灰质,包括灰质前、后连合的灰质,包括灰质前、后连合第十一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脊髓灰质的板层与传统脊髓灰质的板层与传统(chuntng)上述的核团之间的互相关系。上述的核团之间的互相关系。 层:相当后角边缘核层:相当后角边缘核(又称海绵带又称海绵带)层:相当胶状质层:相当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 层:相当后角固有核层:相当后角固有核 nucleus proprius 层:相当后角基部,层:相当后角基部,层在膨大部最层在膨大部最明显,明显,Th4-L1无此层。无此层。层:是处于前后角之间的中间带,内有胸层:是处于前后角之间的中间带,内有胸核核(背核
14、背核)Th1-L2,中间外侧,中间外侧(wi c)核核Th1-L3,中间内侧核,脊髓全长。中间内侧核,脊髓全长。 层:居前角基部,在两膨大部仅占前角内侧部层:居前角基部,在两膨大部仅占前角内侧部层:包括前角运动细胞,在膨大部占前角外侧部。层:包括前角运动细胞,在膨大部占前角外侧部。 层运动细胞分内层运动细胞分内(fn ni)、外两群、外两群(颈、腰骶膨大外颈、腰骶膨大外)。层: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层: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第十二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从功能上来看:从功能上来看: 层:靠后角尖,是皮肤感觉信息的感觉区层:靠后角尖,是皮肤感觉信息的感觉区(接受区接受区),层层也接受一级传入纤
15、维,其中许多细胞的轴突组成脊髓丘脑束。也接受一级传入纤维,其中许多细胞的轴突组成脊髓丘脑束。 层:特别与起源于骨骼肌的感觉信息有关层:特别与起源于骨骼肌的感觉信息有关(yugun),其中的细,其中的细胞对肌运动发生反应。胞对肌运动发生反应。 层:是中间带,含胸核、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还有层:是中间带,含胸核、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还有大量的中间神经元,与中脑、小脑具有广泛的上、下行纤维大量的中间神经元,与中脑、小脑具有广泛的上、下行纤维(如脊髓小脑束、顶盖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如脊髓小脑束、顶盖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对姿势及运动的调对姿势及运动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它连接脊髓不同节段起反射
16、作用,并节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它连接脊髓不同节段起反射作用,并发出内脏运动的节前纤维,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发出内脏运动的节前纤维,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第十三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 层:具有中间神经元,接受邻近层及脑干下行纤维,并发出轴突至层:具有中间神经元,接受邻近层及脑干下行纤维,并发出轴突至同侧和对侧同侧和对侧层的层的 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层:主要有层:主要有 、 运动神经元,还有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还有中间神经元Renshaws cell,接受接受 神经元的侧支,又发出轴突止于神经元的侧支,又发出轴突止于 神经元神经元(同一个或其它的同一个或
17、其它的 神经神经元元),形成一负反馈环路,形成一负反馈环路(hun l),对,对 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层:为中央管周围灰质,新近有人发现其中有一纵行的纤维层:为中央管周围灰质,新近有人发现其中有一纵行的纤维束,称中央腹侧纵束束,称中央腹侧纵束centroventr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纵贯脊髓,纵贯脊髓全长,可能为后角细胞发出的少髓和无髓纤维组成,且贯穿室管膜全长,可能为后角细胞发出的少髓和无髓纤维组成,且贯穿室管膜细胞间而邻接脊髓中央管腔,可能由此将细胞间而邻接脊髓中央管腔,可能由此将“P”物质物质(Substance P)释释放至脑脊髓液中
18、。放至脑脊髓液中。第十四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二二) 白质白质white substance (white matter) 后根在脊髓内的处向。后根在脊髓内的处向。 后根由脊神经节的中枢后根由脊神经节的中枢(zhngsh)突构成突构成(躯体、内脏感觉躯体、内脏感觉)分为内侧部为粗分为内侧部为粗纤维,外侧部为细纤维。纤维,外侧部为细纤维。 粗纤维:来自肌肉、肌腱、关节上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粗纤维:来自肌肉、肌腱、关节上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细纤维:来自皮肤上的浅感觉细纤维:来自皮肤上的浅感觉(痛、温痛、温)和内脏感觉。和内脏感觉。 内侧部粗纤维:大部分在后索内上升;侧支或降支止于脊
19、髓灰内侧部粗纤维:大部分在后索内上升;侧支或降支止于脊髓灰质层质层 外侧部细纤维:通过背外侧束终止外侧部细纤维:通过背外侧束终止、;内脏感;内脏感觉,觉,层层(中间内侧核中间内侧核)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 背外侧束:由后根外侧部细纤维和背外侧束:由后根外侧部细纤维和层细胞层细胞(xbo)的轴突共同组成,的轴突共同组成,上升或下行数节后再止于上升或下行数节后再止于层起联络作用。层起联络作用。 纵行纤维:为上、下行的纤维束构成分为:长纤维、短纤维。纵行纤维:为上、下行的纤维束构成分为:长纤维、短纤维。 长纤维构成:前索长纤维构成:前索anterior funiculus、外侧索、外
20、侧索lateral funiculus、后索、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短纤维紧贴灰质周边称固有束分前、后、短纤维紧贴灰质周边称固有束分前、后、外固有束。白质还包括白质前、后连合、外固有束。白质还包括白质前、后连合、脊神经前根、后根,因此,后根、灰质、脊神经前根、后根,因此,后根、灰质、固有束、前根共同执行固有束、前根共同执行(zhxng)脊髓节段内或脊髓节段内或节段间的反射活动,组成脊髓固有装置或节段间的反射活动,组成脊髓固有装置或叫节段性装置叫节段性装置.第十六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长纤维组成纤维束长纤维组成纤维束(或叫传导束或叫传导束) 一般具有共同起点、行程
21、、止点和执行同一机能的一般具有共同起点、行程、止点和执行同一机能的纤维共同组成一个纤维束,具大多数按起止命名。纤维共同组成一个纤维束,具大多数按起止命名。 纤维束:上行纤维束:上行(传入传入(chun r)纤维束或叫感觉纤维纤维束或叫感觉纤维束,下行束,下行(传出传出)纤维束或叫运动纤维束。纤维束或叫运动纤维束。1. 上行纤维束:上行纤维束: 1) 薄、楔束薄、楔束 (fasciculus gracilis、fasciculus cuneatus) 位置:后索,薄束内侧,楔束外侧位置:后索,薄束内侧,楔束外侧(楔束在楔束在Th4以上以上(yshng)才有才有) 薄薄(脊髓全长,脊髓全长,Th4
22、以上的内侧以上的内侧) 楔楔(Th4以上才有位于后索外侧以上才有位于后索外侧)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纤维来源: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直接上升而成。纤维来源: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直接上升而成。 纤维排列关系:在后索内由内向外为骶、腰、纤维排列关系:在后索内由内向外为骶、腰、胸、颈。胸、颈。功能:本体感觉功能: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及精及精细触觉细触觉(辨别物体的纹理和两点距离辨别物体的纹理和两点距离)。 后索损伤表现: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后索损伤表现: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薄束损伤:下肢丧失位置觉,闭眼时站立不薄束损伤:下肢丧失位置觉,
23、闭眼时站立不稳,易跌倒稳,易跌倒(di do),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叫任叫任伯试验伯试验)。 楔束损伤:闭眼指鼻不准,不能判断检查者楔束损伤:闭眼指鼻不准,不能判断检查者在患者皮肤上所写的文字和图形在患者皮肤上所写的文字和图形(指鼻试验指鼻试验)(但但能被视觉纠正能被视觉纠正)。第十八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2) 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位置:外侧位置:外侧(wi c)索后方。索后方。起于:胸和上腰髓胸核起于:胸和上腰髓胸核(Th1-L2)层层在同在同侧外侧索上升侧外侧索上升(
24、小部分来自对侧小部分来自对侧),经小脑下脚,经小脑下脚小脑蚓部。小脑蚓部。作用: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作用: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xi b)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递单传递单个的牵张变化个的牵张变化)。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posterior spinocerebeller tract位置: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外侧索边缘位置: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外侧索边缘.起于:起于:层层大部分至对侧侧索上行,至脑桥上方经小脑大部分至对侧侧索上行,至脑桥上方经小脑上脚上脚小脑小脑.第十九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 功能:传递整个肢体运动和姿势的信息,功能:传递整个肢体运动和姿势的信息,主要传递来自
25、下肢的冲动。主要传递来自下肢的冲动。 损伤表现:脊小脑前束、后束损伤,出现损伤表现:脊小脑前束、后束损伤,出现症状不明显,由薄、楔束代偿,如小脑同时症状不明显,由薄、楔束代偿,如小脑同时病变,则出现小脑共济失调,与感觉性共济病变,则出现小脑共济失调,与感觉性共济失调主要区别,不能为视觉失调主要区别,不能为视觉(shju)所纠正。所纠正。 与脊髓与脊髓(j su)小脑后束相当,传导上肢的同类冲动至小脑称楔小小脑后束相当,传导上肢的同类冲动至小脑称楔小脑束,起自延髓楔束副核,径小脑下脚脑束,起自延髓楔束副核,径小脑下脚小脑。小脑。 与脊髓小脑前束相当,传导上肢的同类冲动至小脑与脊髓小脑前束相当,传
26、导上肢的同类冲动至小脑称脊小脑吻侧束,起自颈膨大称脊小脑吻侧束,起自颈膨大层层止于同侧小脑。止于同侧小脑。 第二十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3)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前束前束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位置:前束位前索位置:前束位前索(前根前根)脊神经根内侧,前庭脊神经根内侧,前庭脊髓束背侧。脊髓束背侧。 起于:起于:、-VII层细胞层细胞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上行上行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功能:传递粗触觉,损伤后对触觉功能影响不大。功能:传递粗触觉,损伤后对触觉功能影响不大。 侧束侧束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27、位置:外侧索,脊髓丘脑前束的后外方,脊髓小脑位置:外侧索,脊髓丘脑前束的后外方,脊髓小脑(xiono)前束的内侧。前束的内侧。 起于:起于:、-VII层细胞的轴突于一个节层细胞的轴突于一个节段内或上行一个节段经段内或上行一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索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索内内上行至背侧丘脑上行至背侧丘脑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功能:传递痛、温觉。功能:传递痛、温觉。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损伤表现:一侧损伤将引起损伤表现:一侧损伤将引起(ynq)损伤平面对侧损伤平面对侧1-2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 脊颈束脊颈束spinocervical tract 起
28、自:后角细胞起自:后角细胞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后部上行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后部上行终止于颈外侧核终止于颈外侧核(此核由延髓下延至第此核由延髓下延至第1-2颈髓节后颈髓节后角前外侧角前外侧)随内侧丘系上行止于脑干网状结构、丘随内侧丘系上行止于脑干网状结构、丘脑腹后内、外侧核,内侧膝状体等,经丘脑中继后脑腹后内、外侧核,内侧膝状体等,经丘脑中继后至大皮,据认为脊颈束是脊髓传导痛觉最快的纤维至大皮,据认为脊颈束是脊髓传导痛觉最快的纤维束。束。4) 内脏感觉纤维束内脏感觉纤维束第二十二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2. 下行下行(xixng)纤维束纤维束 脊髓中的下行纤维束起自脑的各部,止于脊髓灰质有关板层,
29、控制随意脊髓中的下行纤维束起自脑的各部,止于脊髓灰质有关板层,控制随意运动及内脏活动,调节肌张力及支配一些反射活动。运动及内脏活动,调节肌张力及支配一些反射活动。1)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位置位置(wi zhi):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前索,前正中裂两侧。: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前索,前正中裂两侧。 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外侧索,脊小脑后束内侧。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外侧索,脊小脑后束内侧。 皮质脊髓前外侧束皮质脊髓前外侧束(又称又称Barne前外侧束前外侧束),位于前索,位于前索和侧索内。和侧索内。 起自:大脑皮质前回运动区起自:大脑皮质前回运动区(4区区)和其它皮质
30、区的和其它皮质区的锥体细胞锥体细胞内囊内囊中脑大脑脚底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部延髓延髓(形成锥体形成锥体)延髓下端延髓下端大部分纤维交叉,小部分在大部分纤维交叉,小部分在同侧同侧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外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外侧束。侧束。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管理上、:管理上、下肢肌。行于外侧索、脊小脑后束内侧,见脊髓全下肢肌。行于外侧索、脊小脑后束内侧,见脊髓全长,在下腰和骶髓节由于无脊小脑后束,故皮侧束长,在下腰和骶髓节由于无脊小脑后束,故皮侧束位外侧索
31、表面位外侧索表面(biomin)。终止:。终止:、层层 。排列关系:从内至外为颈、胸、腰、骶、髓节。排列关系:从内至外为颈、胸、腰、骶、髓节纤维。纤维。 皮质脊髓前索皮质脊髓前索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管:管理躯干肌。不交叉的纤维,于前索内紧贴前正理躯干肌。不交叉的纤维,于前索内紧贴前正中裂两侧下行,一般仅止于胸髓节,在下行中中裂两侧下行,一般仅止于胸髓节,在下行中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止于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止于层和前层和前角中央内侧部角中央内侧部 或直接止于或直接止于。 皮质脊髓前外侧束皮质脊髓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cortic
32、ospinal tract:管理躯干肌。此束由细的不交叉纤维组成,:管理躯干肌。此束由细的不交叉纤维组成,下行于外侧索前部,止于同侧后角基部,中间带和下行于外侧索前部,止于同侧后角基部,中间带和前角中央部。前角中央部。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大多终止于上述各层中:大多终止于上述各层中间神经元间神经元再传递给前角运动细胞,也有少量直接终止再传递给前角运动细胞,也有少量直接终止于前角于前角(人类比猩猩和猴要多,分别为人类比猩猩和猴要多,分别为8%、5%和和2%)运运动细胞。动细胞。 功能:通过影响功能:通过影响 及及 神经元
33、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神经元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神经冲动增强时兴奋屈肌,抑制伸肌。神经冲动减少神经冲动增强时兴奋屈肌,抑制伸肌。神经冲动减少时,则相反。时,则相反。 损伤后表现:一侧损伤,伤侧平面以下的肌出现损伤后表现:一侧损伤,伤侧平面以下的肌出现痉挛性瘫痪,上、下肌瘫痪,躯干肌不瘫痪,不能痉挛性瘫痪,上、下肌瘫痪,躯干肌不瘫痪,不能随意运动,肌收缩随意运动,肌收缩(shu su)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现病理反射(Bahinskis征征 Sign)。浅反射:减弱或。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消失。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2) 红核脊髓红核脊髓( j
34、s u )束束rubrospinal tract 位置:外侧索,皮位置: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前方。质脊髓侧束前方。 起自:中脑红核交叉起自:中脑红核交叉下行入脊髓外侧索下行入脊髓外侧索 止于:止于:、层。层。 功能:对侧屈肌功能:对侧屈肌兴奋,伸肌抑制,控制肌肉张力兴奋,伸肌抑制,控制肌肉张力(zhngl)。3)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起自:前庭外侧核起自:前庭外侧核下行入脊髓前索前缘下行入脊髓前索前缘 止于:同侧止于:同侧、层层 层层 功能:调节伸肌张力,兴奋伸肌,抑制屈肌功能:调节伸肌张力,兴奋伸肌,抑制屈肌第二十六页,共三十页。脑神经系统-脊髓4)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tectospinal tract 起自:中脑上丘交叉下行起自:中脑上丘交叉下行于前索于前索 止于:颈髓节止于:颈髓节、层的中间神经元层的中间神经元 功能:参与由视、听功能:参与由视、听引起的姿势引起的姿势(zsh)运动反射运动反射5) 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 起自:脑干网状结构,位于前、外侧起自:脑干网状结构,位于前、外侧(wi c)索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司年度工作方案报告
- 关于2025年学校开学活动方案
- 英语教案范文10篇
- 2025年电子光纤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动自行车柱式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甲烷分析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独立袋装沙发座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二层沙发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中国近代经济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经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YY/T 1833.5-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5部分:预训练模型
- 博士定向协议书(2篇)
-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秦淮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酒店行业安全事故举报与奖励制度
- 在登高作业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 DB22T 3661-2024省级专项规划编制实施规范
- 客户服务与沟通技巧提升考核试卷
- 地下管廊电缆施工方案
- 电工高级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教版上课课件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各行业重大隐患试题:消防重大隐患判定 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