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金与南宋的对峙》_第1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金与南宋的对峙》_第2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金与南宋的对峙》_第3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金与南宋的对峙》_第4页
【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金与南宋的对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全称课名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师姓名学科(版本)历史(人教部编版)章节第8课课时第1课时年级七年级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1.通过自主学习、识读图片,能说出女真族居住区域、生活特点、建立政权的时间、人物、国号及措施。(史料证实)2.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能据图讲出金灭辽及北宋的经过。(时空观念)3.通过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史料,能说出南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能讲出岳飞抗金的故事;通过阅读补充的材料,能总结出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历史价值观)三、学习者分析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女真族

2、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突破措施:结合教材图片女真人像和历史地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女真族生活信息。引导学生比较金、南宋、西夏对峙图北宋形势图,观察两幅图片政权名称和疆域范围的不同,展示短视频了解金灭辽和北宋历程。难点:南宋的偏安突破措施:出示金、南宋、西夏对峙图了解南宋疆域范围,出示秦桧跪像等图片,影视岳飞和歌曲精忠报国,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岳飞本人;通过补充材料,理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影响。课前准备: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人人通空间布置课前导学内容,包括观看课堂视频(微课)、课前预习、图片、短视频、课前活动等。学生进入个人人人通空间学习观看本课相关资源。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五、

3、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 ”)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 情境导入00”- 040”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国家宝藏展示宋徽宗书画,引导学生了解宋徽宗皇帝,知道他是一位身处乱世的艺术家皇帝,通过从宋徽宗的一生看宋金历史。学生欣赏书法绘画,了解宋徽宗问题。通过问题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引领041”- 120”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1.了解女真族社会生活生产情况以及金的建立。2.掌握金灭辽及北宋的有关史实。3.了解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以及宋金议和的情况。学生课前通过人人通网络空间进行预习,完成导学内容,提交各小组,对学案中问题进行思考,观看空间中相关资料、素材、视频

4、等。通过人人通网络空间进行预习,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任务一121”- 510”加深对新时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自学】P37-38页内容解答问题:1.说出金建立的民族、时间、建立者、生活流域。2.了解金灭辽与北宋的时间与史实。【知者加速】思考:北宋为什么会灭亡?有哪些原因?(从主观、客观考虑)宋徽宗的一生政治理想:盟金灭辽任务一 女真族的崛起一、教师展示地图二、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三、引入图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女真人像与下面这幅女真人像的不同,思考:女真族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四、引导学生观察

5、北宋形势图与P39金、南宋、西夏对峙图,从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比较不同。能据课本材料说出金灭辽的过程。自主阅读教材,勾画出女真人生活的区域、生活特点;找出金政权建立民族、时间、建立者;有疑问同桌互助。勾画课本,明确答案,学生背诵观看图片,思考变化的表现。再次阅读课本P38,在课本勾画变化的原因。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能说出北宋形势图中主要的政权是:辽、西夏、北宋;而到南宋时,主要的政权是金、南宋、西夏;并能总结出金先灭辽、再灭北宋、继而南宋建立。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在课本上正确标记并背诵。多媒体展现,便于学生观看、思考。现实与历史相结合,通过现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本课的重大的现实和历

6、史意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任务二510”- 851”学生总体把握本课知识框架。宋徽宗的一生难忘的伤疤:靖康之耻 “靖康耻,犹未雪”金灭北宋1.是看地图2.看金灭辽和北宋短视频3.分析北宋灭亡的原因学生借助材料,思考北宋灭亡的原因,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答案多媒体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充分调动学生听视觉感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任务三852”- 1520”体会感悟长征精神。宋徽宗的一生(三)亡国之君:囚徒生涯 南宋的偏安一、解答问题:1.南宋是如何建立的?南宋与金的关系怎样?2.了解岳飞抗金的史实。【

7、知者加速】想一想:岳飞是民族英雄吗?如何正确看待岳飞抗金?二、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三、岳飞抗金1.补充史料,引导学生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2.引入材料,合作探究:图示,岳家军在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金军中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图示,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牺牲,在岳飞墓前铸造了两个跪着的铁人,秦桧夫妇。这就体现了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有人评价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但是也有人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欣赏精忠报国音乐片断,并结合理解歌词意识。思考:抗金大将岳飞为何被处死?想一想:岳飞是民族英雄吗?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岳飞呢? 教

8、师点拨:岳飞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民族英雄应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岳飞仅仅代表了我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宋金之战是兄弟之战。民族间的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说。岳飞抗金抵抗了金的进攻,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只能说是正义的举动,他是一位抗金英雄,而不能说他是一个民族英雄。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赵构(宋高宗)发表登基感言。发布会:南宋刑部大理寺认定岳飞三大罪名。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合作探究,派代表回答。多媒体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充分调动学生听视觉感观。培养从人物故事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1521”- 4250”知道红军长征的原

9、因,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1.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宋金和议?。2.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回答:增加了南宋人民负担。有利于和平和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友好相处、不断融合!多媒体展示四个探究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并学会读图识图、材料解析。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归纳、对比能力,多媒体展示长征过程图片、地图便于学生探究遵义会议的意义,使学生学会合作,并深刻领悟为什么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革命有何影响,有何重大意义。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学会不怕艰苦险难,要迎难而的奋斗精神。二、过雪山草地1.四渡赤水意义。2.展示渡过金沙江-皎手渡图片。3.展示强渡大

10、渡河、飞夺泸定桥图片。4.展示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山顶图片。5. 展示过草地图片。6.展示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图片。7.展示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图片。1.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2.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当今取得的成就是不容易的,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学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史料分析总结红军长征胜利伟大意义。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材料一红军不是一般

11、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材料二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探究三: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

12、,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多媒体展示资料便于学生观看、阅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透过史料分析认识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长期又深远的影响。分析长征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提炼出长征伟大精神。探究四: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展示当今对长征精神解读。困难和问题:1.敌人的围追堵截。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

13、矛盾斗争。 长征精神:1.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2.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感悟长征精神。课堂小结4251”- 4348”总结巩固。归纳、梳理知识点。多媒体展示小结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要点。拓展练习,深化新知4349”- 4502”当堂掌握重点知识。1.阿骨打的历史活动不包括 ( ) A.统一女真各部 B.举兵抗辽 C.称帝建金 D.迁都燕京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