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10 文言文阅读一、(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
2、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
3、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官: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抵:碰到【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A.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B.纵:放,释放。D.抵:到达,抵达。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解析】选。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
4、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项前者为介词,凭借;后者为连词,表顺承关系。项均为代词,他的。项均为代词,代指罗提督。项均为副词,将近,将要。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俟船过,附而锯其舵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 B. C. D.【解析】选。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说的是罗公曾带兵到南山,说的是罗公改行,投身军营,说的是因为贫穷无奈而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之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
5、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解析】选D。“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文中无此信息。9. 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6、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译文: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译文: 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江水中。(注意重点实词“泅”、“上流”)(罗提督)还邀请文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
7、特/奇异)的男子汉啊。(注意重点词“历”、“洵”及“洵奇男子也”句式)二、(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
8、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
9、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注】安堵:安居。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A项,“充”是“担任”的意思,解释为“代理”是错误的。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询问风俗,
10、示以祸福 独庆礼甚陈其利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招辑商胡,为立店肆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A. B.C. D.【解析】选A。 本题考查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一要审清题干,二要注意选项中每一个句子所反映的内容和题干是否一致,三要留心文中某些事件前后总括句,四要留心选项中每一个句子在文中的上下句,特别是表因果、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治安有方,是善于谋划,是善抓经济,这三句都属于“雅有方略”;是按诏行事,和属于为政清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
11、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准则:于是加谥为“敬”。【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 一要注意无中生有,二要
12、注意张冠李戴,三要注意时间、地点的错位,四要注意程度、范围、因果等。本题B项有三处错误:第一,不是另址再建,而是恢复旧城;第二,不是为了管理归附的外族,而是为了边防;第三,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的原因不只是屯田,还有招商立店。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译文: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不能漏译,尤其不能漏译重点词语,要选择合适的双音节词来翻译;还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1)要注意“功役”、“嗤”、“切事”,
13、 (2)要注意“苦节”、“所”和判断句式,“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答案:(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译出大意给2分;“功役”、“嗤”、“切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译出大意给3分;“苦节”、“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附【译文】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
14、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瘴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做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
15、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做人太精明而没有朋友,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本可以在家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
16、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三、(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17、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
18、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9、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字形推求字义,并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原句,看是否合乎语境。“渝”,在文中的含义应是“改变”“违背”,才和后面的“信也”语意一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答题
20、时,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C项,两个“则”均为连词,表假设。A项,“于”,前者为介词,到;后者为介词,和,同。B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承接。D项,“之”,前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 B. 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
21、一组”。强调国君要了解百姓疾苦,以仁德为百姓分忧;说国君要减轻刑罚,减少赋税;是把齐国百姓看做国家的根本:这三者都是民本思想的直接体现。说的是当前严刑重赋下百姓生活悲惨的事实,不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是齐桓公命令百官制定法令,不能体现民本思想。是以忠信礼义教化使百姓归附的治民措施。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
22、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意,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反复比较,找出“不正确的一项”。由“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句可知,管仲对于齐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未明确反对。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
23、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即“勿以罪惧,勿以力止”,“以”,介词,用。“惧”,恐惧,害怕,这里有使动意味。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出令”,发出政令;“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务正,追求正轨(正道)。第(3)题翻译时要注意,“若”,如果;“霸王”,称霸天下,做天下的盟主;“举”,成就,发动,兴办;“本事”,根本事情。参考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24、”)。(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附【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要厚施德惠,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言说:舍掉性命而不肯违背,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25、。”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会诸侯于天下,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治理公族,家治理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
26、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
27、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怕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命令百官确立法令。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势,竟好像流水一样。四、(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
28、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
29、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 尊: 年长受尊崇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累:堆砌,累积D.刻本之存者或漫
30、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解析】选B。当:顺应,适应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解析】选A。第一个“且”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假如;第二个“且”是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B.均为介词,在。C.均为语气助词,表停顿。D.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1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两序,非体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读此言,今之好
31、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 B. C. D.【解析】选C。是通常的做法,非作者的观点。是“娄坚”的观点。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解析】选D。杜牧的意思是说自古为某人的作品作序的,都是后世把某人视为宗师而给他作的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译文: (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译文: (3)皆汲汲于
32、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译文: 【解析】第(1)句,注意关键词“审”“让”的含义。第(2)句,注意“足下”敬称的含义。第(3)句,注意“汲汲”的含义,“不吾知”的句式特点。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附【译文】会试录乡试录主考官在它们的开头作序,副主考官在它们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责。所有的书也都是这样啊。假如建国之初,府州县的志这类书籍编完,一定会推崇乡里年长且有文才的人给这些书作序,否则就找在这个府州县里做官的人来作序。请求的人一定会顺应那个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
33、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此地做官的人,他的文笔很好,他对这本书会有功劳,就不会谦让给乡里的先生了。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笔很好,他对这本书会有功劳,那么做官的就不敢作序了。独断取义的人,就会自己为书作序而不推让给乡里的先生和为官者。凡是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职责,所以他的序只有一篇,或者另有陈述,就算是后序,也有只记录年月而没有序的,现在却有两篇序,还有累积三四个序而不止的。有两篇序,不合规定,不顺应那个写序的人,不合自己的职责,世上的君子没有学问却喜欢多说话啊。凡是书有新的阐释,作序是可以的,没有新的阐释,只记录编纂书的时间也可以,人最担忧的就是喜欢给别人作序。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
34、中说:“自古以来给某文章作序的,都是后世把那个作者当作老师而给他的书写的序。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我想给您还没完成的文章写序,本来就不可以啊。”读了这些话,当今喜欢给别人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文,是叙述作文原因的宗旨,大概开始于子夏为诗写序。那以后刘向以校对书籍为职业,每编成一本书,就写一篇序,文辞特别优美,典雅不俗。左思的三都赋写成,自认为名气不是很显扬,就向皇甫谥请求写一篇序文,从那时起写文章的人大都有托付别人来传扬自己名声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至于他的名声传扬已经很久了,但存留下来的刻本有的模糊不清而不能够辨读,有的修改再重新刻印
35、,就再找人为文章作序,这应该叙述重刻的原因的意思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叙述者,不是追论以往的贤才,而是胡乱地做些好坏的争辩,多说颂扬的话,这些我都认为不可取。”读到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自己的做法了。五、(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
36、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
37、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侯。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逡巡”是“徘徊不前”的意思,“去”是“离去”的意思。“敛”如果解释为“躲藏”显然不
38、正确,应该是“退缩”的意思。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或著崖石皆没镞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得善田二万六千顷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 B. C D.【解析】选D。句说何灌亲自发告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但辽国人还是忿然地兴兵进犯,不能算是“有成”,故错。句说的是何灌的箭法高超。句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进言”的想法,非“行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
39、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解析】选D。“何灌阻止溃退未成”有误。原文中只说“灌亦望风迎溃”,没有表明“止溃”。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译文: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40、。译文: 【解析】(1)句要注意关键词“中”“诵”“劳”;(2)句要注意关键词“乞”“控”“西隅”以及省略成分的补出。参考答案:(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附【译文】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应试得中,担任河东从事的官职。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位奇士啊,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的位子。”(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官职。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发告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辽国人忿然地兴兵进犯。何灌迎着敌军高高地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时射中山崖,箭头都能没入到岩石之中。
41、敌军大惊,把他当做神人,迟疑徘徊了好久,终于退缩离去了。之后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会,说起往昔的事情,历数何巡检的神妙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何灌啊。”萧太师震惊地起身向何灌行礼。何灌在河东做将领,与西夏人相遇,敌人的装甲骑兵追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贯穿敌人的铠甲,甚至于洞穿前胸,从后背射出,叠连贯穿后面的骑兵,西夏人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西北边境的情况,何灌用笏在御榻上画,并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何灌担任提点河东刑狱,升至西上阁门使,并兼任威州刺史、治理沧州。因为修治城障有功,转任引进使。朝廷下令运
42、粮三十万石到靠近边塞的三州。何灌进言说:“河水太浅负载不起大船,如果改用陆路运输又要用八千辆车,这时沿边麦子正好成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请报上去,得到了许可。过了不多久,何灌又治理岷州,引邈川水灌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田不受旱灾之苦,那么人民就会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要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到半年,就得到了质量良好的耕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与其他行政路区相比是最成功的。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
43、园射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是出于礼节让让客人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何灌升任步军都虞侯。金兵南下进犯,朝廷全部调出禁军交付梁方平带领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打到滑州,梁方平往南败逃,何灌的军队也望风而溃。整个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敌军,金兵于是径直南下进攻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在京城下坚守奋战了三天,受伤死在战场上,时年六十二岁。六、(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44、。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寝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
45、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佗:他。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46、一项是()A.第明经 第:考取B.子无为嫌 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 俾: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方,比拟,相当。该类题最好用代入法试一试。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通过意译发现把“方”翻译成“仿效”不够通畅,且有对人物主次不分之嫌。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所不及公之逮所由使也B.因极推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逸则富以康醉则更相枕以卧D.保邦于未危室西连于中闺【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的能力。B项均表承接,于是。A.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作名词性
47、短语/与介词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 C.表并列/表修饰;D.在/到。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其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类题目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
48、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不少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D项,原文不是“贬谪”,而是“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是升官。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的能力。先根据“故”(句首语气词)、“者” 、“曰”及一些人物名词初步断开。原文断句为: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做这类题目注意在看懂全文的基础上,
49、注意句首句末语气词、其他虚词、人物名词、句式结构的对仗等;可先根据标志词初步划分,然后细读,落脚在文意的把握上。答案: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译文: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译文: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意。首先整体审视句子特点,看有没有特殊句式,倒装的注意调整语序;其次,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这些关键字词是得分点,同时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再次,直译不通的要意译,根据
50、上下文进行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最后组合成句子,看前后是否通顺。答案:(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附【译文】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搬家到魏州的昌乐。(张文瓘)幼时父亲就去世,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敬母亲、友爱兄长闻名。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是长史,(李)曾经感叹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升迁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都为李饯行,李用佩刀、玉带赠给属僚二人,但是没有东西赠送给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问向李请教,李说:“您不要有什么猜疑。像属僚中的某人,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把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把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约束。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 李就极力推重引荐张文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船用车窗雨刮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土石方填方合同
- 2025-2030中国自动滴咖啡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肽和肝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耐火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红外碳氢气体检测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眼镜螺丝刀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益母草栽培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男式衬衣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电缆保护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无创血糖监测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协议书
- 中国园林鉴赏-个园
- 中考复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人教版
- DL∕ 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
-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中心供氧)
- 货物运输装卸方案(2篇)
- 湖南省张家界市监狱“智慧监狱”项目建设方案
- 【S县四方村马铃薯种植区滴灌工程设计10000字(论文)】
-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操作评分标准
- MT-T 1199-2023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