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之修订稿咱的_第1页
语文诗歌鉴赏之修订稿咱的_第2页
语文诗歌鉴赏之修订稿咱的_第3页
语文诗歌鉴赏之修订稿咱的_第4页
语文诗歌鉴赏之修订稿咱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赏析之一:观沧海【原诗回顾】东 临 /碣 石,以 观 /沧 海。 翻译:有幸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大海的壮观。赏析: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水 何 /澹 澹,山 岛 /竦 峙。 翻译:海面浩淼,水波澹澹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是在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观,是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 木 /丛 生,百 草 /丰 茂。 翻译:山上树木葱茏,花草茂盛。秋 风 /萧 瑟,洪 波 /涌 起。 翻译:秋风吹来,树木飒飒作响,大海上掀起汹涌的波涛。赏析:草木是静态,洪

2、波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四句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和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是近景,是局部,是具体描写。日 月 /之 行,若 出 /其 中。 翻译:日月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小小弹丸,星 汉 /灿 烂,若 出 /其 里。 翻译:星光璀璨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赏析:这四句是虚拟的,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更是诗人宽广胸怀的真实写照。幸 甚 /至 哉!歌 以 /咏 志。翻译:庆幸得很哪,让我们用歌唱来抒发宏伟的心愿。【文学常识】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气魄宏大。尤以四言乐府立意刚劲,语言质朴。被称为“建安风

3、骨”的代表。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属古乐府。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时所作。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文龟虽寿。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中考链接】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实写,后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

4、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3、这首诗的主旨是 4、对观沧海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后的深切感受。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景物与奇特的想像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诗歌赏析之二:次北固山下【原诗回顾】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 /前。翻译: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赏析:开篇点题

5、,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归雁”相照应。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翻译: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赏析:“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翻译: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驱尽大地的黑暗.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盎然。赏析:“生”“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6、,抒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翻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赏析: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文学常识】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思想内容】写作者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中考链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

7、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2.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_。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_。 4.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5.诗歌的第四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诗歌鉴赏之三:钱塘湖春行【原诗回

8、顾】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波澜连成一片赏析: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是见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翻译: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赏析:“几处”“谁家”和“早”“新”相互生发,引起人们乍见的喜悦。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

9、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翻译: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赏析:“渐欲”“才能”极有分寸,把握的恰到好处。与尾联“白沙堤”联系紧密,诗人用“没马蹄”形容嫩绿的浅草,非常贴切。从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消息:“这里很快就会姹紫嫣红开遍”。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

10、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翻译: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赏析:紧承上联,以白沙堤归结,点明环境,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文学常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

11、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无限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中考链接】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

12、活力。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_。诗歌鉴赏之四:天净沙【原诗回顾】枯 藤 /老 树 /昏 鸦,小 桥 /流 水 /人 家,翻译: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赏析:头两句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诗人选择

13、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以乐写哀,和萧索荒凉的上下两句形成对比,反衬了作者孤独、寂寞、愁苦和思乡之情。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 道 /西 风 /瘦 马。翻译: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赏析: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 阳 /西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翻译: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暗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人浪迹天涯,思念到肠断。赏析:。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

14、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作者直抒胸臆,强烈的表达了作者悲凉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文学常识】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主题思想】通过对秋天黄昏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深秋傍晚的荒凉气氛,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悲凉的情思,抒发了一个长期飘零异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中考链接】1 “天净沙”是_,“秋思”是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2全

15、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 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_”。 体现“思”字的一句(主旨句)是: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

16、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5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

17、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7.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

18、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8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9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_。10请写出这首小令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句子。_1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_。1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_。13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_。诗歌鉴赏之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19、寄【原诗回顾】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翻译: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赏析:以南国暮春之景起兴,渲染哀伤愁恻的气氛,表达对友人怀才不遇、被贬僻壤的同情,二句转入叙事,说明路途艰难遥远,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挂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寄情于景。以拟人修辞,将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皎洁月光带着自己的思念随朋友直到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朋友孤寂的心。诗句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

20、抒发出对朋友真挚的关切之情。【文学常识】李白,唐代诗人。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主题思想】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怀,表现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中考链接】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3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所蕴含的诗情诗意。 诗歌鉴赏之六:望岳【原诗回顾】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翻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

21、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赏析: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翻译: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赏析: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造化钟神秀”虚写泰山秀美无比,“钟”字用拟人手法,仿佛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

22、”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从山的北面来看,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翻译: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赏析:这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决眦入归鸟”,是一个“入”字

23、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翻译: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赏析: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这不仅是攀登泰山的誓言,更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热情的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中考链接】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

24、泰山 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6.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

25、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诗歌鉴赏之七:春望【原诗回顾】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 翻译: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长安城中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荒草深深。赏析: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国都沦陷,山河依旧,人事全非。“国破”的断垣残壁与“城春”的乱草丛生突出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翻译: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赏析:颔联含义有两种解说:一说这是对比写法,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

26、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另一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都是为了表明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翻译: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赏析:颈联上句写战事长久,下句写音讯隔绝。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后来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翻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赏析: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

27、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诗歌风格可用 “沉郁顿挫”来概括。【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作者三月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中考链接】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28、;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八:使至塞上【原诗回顾】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翻译: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鉴赏: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征 蓬

29、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翻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鉴赏: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征蓬”和“归雁”,说明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抑郁之情,古代的许多诗人也曾用过这两样事物自比,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之情。它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失意情绪。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翻译: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大河,映衬着血红的夕阳。鉴赏:以传神的语言,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观的景象。一个“孤”字,暗示了大漠的荒寂,所以这缕狼烟在大漠中特别显眼;一个“直”字,暗示了大漠的死气沉沉,甚至于连一丝风都没有。后面

30、的一句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萧 关 /逢 /候 骑,都 护 /在 /燕 然。翻译: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鉴赏:诗人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从“候骑” 口中得知“在燕然”,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文学常识】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

31、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主题思想】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中考链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

32、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2“ ,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3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歌鉴赏之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诗回顾】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弃 置 身。翻译: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时光。鉴赏: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

33、“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怀 旧 /空 吟 /闻 笛 赋,到 乡 /翻 似 /烂 柯 人。翻译: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鉴赏:运用了两个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世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沉 舟 /侧 畔 /千 帆 过,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翻译: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枯萎的树前头有万木争春。鉴赏:“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

34、”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今 日 /听 君 /歌 一 曲,暂 凭 /杯 酒 /长 精 神。翻译: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鉴赏: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文学常识】诗是针对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所作的回赠诗,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将

35、前两句的沉郁转而为豪放,这一句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主题思想】文章表达了诗人长年被贬的愤懑之情,并写出了诗人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中考链接】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

36、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2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

37、“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3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诗歌鉴赏之十:赤壁【原诗回顾】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翻译: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被完全销蚀,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识别出前朝。赏析: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

38、和事迹的慨叹。写出兴感之由。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翻译: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铜雀台深处就会关着二乔。赏析:诗人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文学常识】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小李杜”,他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主题思想】利用赤壁之战的往事,发表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反映出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独到见识,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中考链接】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3.选出

39、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4.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

40、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7.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诗歌鉴赏之十一:过零丁洋【原诗回顾】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赏析: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主要写了个人的两件事:中举入仕、勤王抗元。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翻译: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飘忽不定, 自己一生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赏析: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

41、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 叹零丁。翻译: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赏析: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表明心志,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文学常识】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

42、、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代表作有正气歌等。【主题思想】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中考链接】1. 诗中运用比喻的句子是哪一句,说明了什么? 2.诗中的“惶恐”“零丁”用于双关,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3. 诗中的尾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举中国历史上一两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加以说明. 4.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

43、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5.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6.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诗歌鉴赏之十二:水调歌头【原诗回顾】明 月 /几 时 有?把 酒 /问 青 天。翻译: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赏析:上片一开始就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提出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中间既有作者对宇宙和人

44、生的疑惑,还有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不 知 /天 上 宫 阙,今 夕 /是 何 年。翻译: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赏析:接下来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天宫如此美好,他很想去看一看,因为在他看来,也许那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我 /欲 乘 风 归 去,又 恐/琼 楼 玉 宇,高 处 /不 胜 寒。 翻译: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耐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赏析: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 舞 /弄 清 影, 何 似 /在 人 间! 翻译: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赏析:写词人的入世思想

45、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清影”,是指月色之下自己清朗的影子。“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嬉戏的意思。小结: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转 /朱 阁,低 /绮 户,照 /无 眠。翻译:月光转过朱红楼阁,低洒在雕花的窗前,照着床上的人惆怅无眠。赏析: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夜深人不眠,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 应 /有 恨,何 事 /长 向 /别 时 圆?翻译: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

46、时候才圆?赏析: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好像对月有抱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写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实则写怀人之情,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 /有 悲 欢 离 合,月 /有 阴 晴 圆 缺,此 事 /古 难 全。翻译: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赏析: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表现作者洒脱、旷达的襟怀。很有哲理意味。但 愿 /人 长 久,千 里 /共 婵 娟。翻译: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赏析: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人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