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后答案屈婉玲版_第1页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屈婉玲版_第2页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屈婉玲版_第3页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屈婉玲版_第4页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屈婉玲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散数学习题解97习题一1.1略1.2略1.3略1.4略1.5略1.6略1.7略1.8略1.9略1.10略1.11略1.12将下列 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 真值:(1)2+24 当且仅当 3+36. (2)2+24 的充要条件是 3+3¹6. (3)2+2¹4 与 3+36 互为充要条件. (4)若 2+2¹4, 则 3+3¹6, 反之亦然.(1)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1. (2)p«Ø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0. (3) Øp

2、1;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0. (4) Øp«Ø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1.1.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 (1)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 (2)只有今天是星期一, 明天才是星期二. (3)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二. (4)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令 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 (1) p®q Û 1.(2) q®p Û 1.(3) p«q Û 1.(4

3、) p®r 当 p Û 0 时为真; p Û 1 时为假.1.14 将下列 命题符号化. (1) 刘晓月跑得快, 跳得高. (2)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3)因为天气冷, 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4)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7)他一面吃饭, 一面听音乐. (8)如果天下大雨, 他就乘班车上班. (9)只有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0)除非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1)下雪路滑, 他迟到了.(12)2 与 4 都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13)“2 或 4 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1)p&

4、#217;q, 其中, p: 刘晓月跑得快, q: 刘晓月跳得高. (2)pÚq, 其中, p: 老王是山东人, q: 老王是河北人. (3)p®q, 其中, p: 天气冷, q: 我穿了羽绒服.(4)p, 其中, p: 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是简单命题. (5)p, 其中, p: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pÙq, 其中, p: 王强学过法语, q: 刘威学过法语. (7)pÙq, 其中, p: 他吃饭, q: 他听音乐.(8)p®q, 其中, p: 天下大雨, q: 他乘班车上班.(9)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5、: 天下大雨. (10)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 (11)p®q, 其中, p: 下雪路滑, q: 他迟到了.12) Ø (pÙq)或ØpÚØ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 (13) ØØ (pÚq)或 pÚ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1.15设 p: 2+3=5.q: 大熊猫产在中国. r: 复旦大学在广州.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1)(p«q) ®r (2)(r® (p&#

6、217;q) « Øp (3) Ør® (ØpÚØqÚr)(4)(pÙqÙØr) « ( ØpÚØq) ®r)(1)真值为 0.(2)真值为 0.(3)真值为 0.(4)真值为 1.注意: p, q 是真命题, r 是假命题.1.16略1.17略1.18略1.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p® (pÚqÚr)(2)(p®Øq) ®Øq(3) Ø (

7、q®r) Ùr(4)(p®q) ® (Øq®Øp)(5)(pÙr) « ( ØpÙØq) (6)(p®q) Ù (q®r) ® (p®r) (7)(p®q) « (r«s)(1), (4), (6)为重言式.(3)为矛盾式.(2), (5), (7)为可满足式.1.20略1.21略1.22略1.23略1.24略1.25略1.26略1.27略1.28略1.29略1.30略1.31将下列 命题符号化,

8、 并给出各命题的 真值: (1)若 3+4, 则地球是静止不动的.(2)若 3+24, 则地球是运动不止的. (3)若地球上没有树木, 则人类不能生存.(4)若地球上没有水, 则 3 是无理数.(1)p®q, 其中, p: 2+24, q: 地球静止不动, 真值为 0. (2)p®q, 其中, p: 2+24, q: 地球运动不止, 真值为 1.(3) Øp®Øq, 其中, p: 地球上有树木, q: 人类能生存, 真值为 1. (4) Øp®q, 其中, p: 地球上有水, q: 3 是无理数, 真值为 1.习题二2.1.

9、 设公式 A = p®q, B = pØÙq, 用真值表验证公式 A 和 B 适合德摩根律:Ø(AÚB) Û ØAØÙB.pqA =p®qB =pØÙqØ(AÚB)ØAØÙB001000011000100100111000因为 Ø(AÚB)和 ØAØÙB 的真值表相同, 所以它们等值.2.2. 略2.3. 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再用真值表法

10、求出成真赋值. (1) Ø (pÙq®q)(2)(p® (pÚq) Ú (p®r)(3)(pÚq) ® (pÙr)(1) Ø (pÙq®q)Û Ø (Ø(pÙq) Ú q) Û Ø (Øp Ú Øq Ú q) Û pÙqÙØq Û pÙ0 Û 0 Û 0. 矛盾式. (2)重言式

11、.(3) (pÚq) ® (pÙr) Û Ø(pÚq) Ú (pÙr) Û ØpØÙq Ú pÙr 易见, 是可满足式, 但不是重言式. 成真赋值为: 000, 001, 101, 111p q r¬p ¬q pr00011110001111100101000001110000100001001010011111000000111000112.4.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1) pÛ (pÙq) Ú

12、 (pÙØq)(3) Ø (p«q) Û (pÚq) ÙØ (pÙq)(4) (pÙØq) Ú (ØpÙq) Û (pÚq) ÙØ (pÙq)(1) (pÙq) Ú (pÙØq) Û p Ù (qØÚq) Û p Ù 1 Û p. (3) Ø (p«q)ÛØ

13、(p®q) Ù (q®p)ÛØ (ØpÚq) Ù (ØqÚp)Û (pÙØq) Ú (qÙØp)Û (pÚq) Ù (pÚØp) Ù (ØqÚq) Ù (ØpÚØq)Û (pÚq) ÙØ (pÙq)(4) (pÙØq) Ú (Øp

14、Ùq)Û (pÚØp) Ù (pÚq) Ù (ØqÚØp) Ù (ØqÚq)Û (pÚq) ÙØ (pÙq)2.5.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并求成真赋值: (1)( Øp®q) ® (ØqÚp)(2) Ø (p®q) ÙqÙr(3)(pÚ (qÙr) ® (pÚqÚr)(1)

15、(Øp®q) ® (ØqÚp)Û Ø(pÚq) Ú (ØqÚp)Û ØpÙØq Ú Øq Ú pÛ ØpÙØq Ú Øq Ú p(吸收律)Û (pØÚp)ØÙq Ú pÙ(qØÚq)Û pØÙq ØÚp

16、6;Ùq Ú pÙq Ú pØÙqÛ m10 Ú m00 Ú m11 Ú m10Û m0 Ú m2 Ú m3Û å(0, 2, 3).成真赋值为 00, 10, 11.(2)主析取范式为 0, 无成真赋值, 为矛盾式. (3)m0Úm1Úm2Úm3Úm4Úm5Úm6Úm7, 为重言式.2.6. 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并求成假赋值: (1) Ø (q®&#

17、216;p) ÙØp(2)(pÙq) Ú (ØpÚr)(3)(p® (pÚq) Úr(1) Ø (qØ®p) Ù ØpÛ Ø(ØqØÚp) Ù ØpÛ qÙp Ù ØpÛ qÙ0Û 0Û M0ÙM1ÙM2ÙM3这是矛盾式. 成假赋值为 00, 01, 10, 11.(2)M4,

18、成假赋值为 100.(3)主合取范式为 1, 为重言式.2.7.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再用主析取范式求合取范式: (1)(pÙq) Úr(2)(p®q) Ù (q®r)(1)m1Úm3Úm5Úm6Úm7ÛM0ÙM2ÙM4 (2)m0Úm1Úm3Úm7ÛM2ÙM4ÙM5ÙM62.8. 略2.9. 用真值表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2) (p®q) ® (pØ«q

19、)p q(p q) (p ¬ q)001001011110100111111000(2)从真值表可见成真赋值为 01, 10. 于是(p ® q) ® (pØ « q) Û m1 Ú m2.2.10. 略2.11. 略2.12. 略2.13. 略2.14. 略2.15.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 (1) (p®q) ®r 与 q® (p®r)(2)(p®q) ®rÛ Ø(ØpÚq) Ú rÛ &#

20、216;(ØpÚq) Ú rÛ pØÙq Ú rÛ pØÙqÙ(rØÚr) Ú (pØÚp) Ù (qØÚq)ÙrÛ pØÙqÙr Ú pØÙqÙØr ÚpÙqÙr Ú pÙØqÙr Ú ØpÙqÙr

21、 Ú ØpÙØqÙr= m101 Ú m100 Ú m111 Ú m101 Ú m011 Ú m001Û m1 Ú m3 Ú m4 Ú m5 Ú m7= å(1, 3, 4, 5, 7).而 q®(p®r)Û Øq Ú (ØpÚr)Û Øq Ú Øp ÚrÛ (ØpÚp)Ø

22、17;qÙ(ØrÚr) Ú ØpÙ(ØqÚq)Ù(ØrÚr)Ú (ØpÚp)Ù(ØqÚq)ÙrÛ (ØpØÙqÙØr)Ú(ØpØÙqÙr)Ú(pØÙqÙØr)Ú(pØÙqÙr)Ú(ØpÙ&#

23、216;qÙØr)Ú(ØpÙØqÙr)Ú(ØpÙqÙØr)Ú(ØpÙqÙr)Ú(ØpÙØqÙr)Ú(ØpÙqÙr)Ú(pÙØqÙr)Ú(pÙqÙr)= m0 Ú m1 Ú m4 Ú m5Ú m0 Ú m1 Ú m2 &#

24、218; m3Ú m1 Ú m3 Ú m5 Ú m7Û m0 Ú m1 Ú m2 Ú m3 Ú m4 Ú m5 Ú m7Û å(0, 1, 2, 3, 4, 5, 7).两个公式的主吸取范式不同, 所以(p®q) ®r q® (p®r).2.16.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 (1)(p®q) ®r 与 q® (p®r)(2) Ø (pÙq)与Ø (

25、pÚq)(1)(p®q) ®r) Ûm1Úm3Úm4Úm5Úm7q® (p®r) Ûm0Úm1Úm2Úm3Úm4Úm5Úm7所以(p®q) ®r) q® (p®r) (2)Ø (pÙq) Ûm0Úm1Úm2Ø (pÚq) Ûm0所以Ø (pÙq) Ø (pÚq)2.17

26、. 用主合取范式判断下列公式是否等值: (1)p® (q®r)与Ø (pÙq) Úr(2)p® (q®r)与(p®q) ®r(1)p® (q®r) ÛM6Ø (pÙq) ÚrÛM6所以 p® (q®r) Û Ø (pÙq) Úr(2)p® (q®r) ÛM6(p®q) ®rÛM0ÙM1ÙM2

27、7;M6所以 p® (q®r) (p®q) ®r2.18. 略2.19. 略2.20.将下列公式化成与之等值且仅含 Ø, ® 中联结词的公式. (3) (pÙq)«r.注意到 A«B Û (A®B)Ù(B®A)和 AÙB Û Ø(ØAØÚB) Û Ø(AØ®B)以及 AÚB Û ØA®B. (pÙq)«r&#

28、219; (pÙq ® r) Ù (r ® pÙq)Û (Ø(pØ®q) ® r) Ù (r ® Ø(pØ®q)Û Ø(Ø(pØ®q) ® r) ® Ø(r ® Ø(pØ®q)注)联结词越少, 公式越长.2.21. 证明:(1) (p­q) Û (q­p), (p¯q) Û (q

29、¯p).(p­q) Û Ø(pÙq) Û Ø(qÙp) Û (q­p).(p¯q) Û Ø(pÚq) Û Ø(qÚp) Û (q¯p).2.22. 略2.23. 略2.24. 略2.25. 设 A, B, C 为任意的命题公式.(1)若 AÚCÛBÚC, 举例说明 AÛB 不一定成立. (2)已知 AÙCÛBÙC, 举例说明 AÛ

30、;B 不一定成立. (3)已知ØAÛØB, 问: AÛB 一定成立吗?(1) 取 A = p, B = q, C = 1 (重言式), 有AÚC Û BÚC, 但 A B.(2) 取 A = p, B = q, C = 0 (矛盾式), 有AÙC Û BÙC, 但 A B.好的例子是简单, 具体, 而又说明问题的. (3)一定.2.26. 略2.27.某电路中有一个灯泡和三个开关 A,B,C. 已知在且仅在下述四种情况下灯亮: (1)C 的扳键向上, A,B 的扳键向下.(2)A 的扳键向上,

31、B,C 的扳键向下. (3)B,C 的扳键向上, A 的扳键向下. (4)A,B 的扳键向上, C 的扳键向下.设 F 为 1 表示灯亮, p,q,r 分别表示 A,B,C 的扳键向上. (a)求 F 的主析取范式.(b)在联结词完备集Ø, Ù上构造 F. (c)在联结词完备集Ø, ®,«上构造 F.(a)由条件(1)-(4)可知, F 的主析取范式为FÛ (ØpÙØqÙr) Ú (pÙØqÙØr) Ú (ØpÙq&

32、#217;r) Ú (pÙqÙØr)Ûm1Úm4Úm3Úm6Ûm1Úm3Úm4Úm6(b)先化简公式FÛ (ØpÙØqÙr) Ú (pÙØqÙØr) Ú (ØpÙqÙr) Ú (pÙqÙØr)ÛØqÙ (ØpÙr) Ú (pÙ&#

33、216;r) ÚqÙ (ØpÙr) Ú (pÙØr)Û (ØqÚq) Ù (ØpÙr) Ú (pÙØr)Û (ØpÙr) Ú (pÙØr)ÛØ (Ø (ØpÙr) ÙØ (pÙØr) (已为Ø, Ù中公式) (c)FÛ (ØpÙr) 

34、18; (pÙØr)ÛØØ (ØpÙr) Ú (pÙØr)ÛØ (ØpÙr) ® (pÙØr)Û (pÚØr) ®Ø (ØpÚr)Û (r®p) ®Ø (p®r)(已为Ø, ®,«中公式)2.28.一个排队线路, 输入为 A,B,C, 其输出分别为 FA,FB,FC. 本线路中,

35、 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信号通过, 若同时有两个和两个以上信号申请输出时, 则按 A,B,C 的顺序输出. 写出 FA,FB,FC 在联结词完备集Ø, Ú 中的表达式.根据题目中的要求, 先写出 FA,FB,FC 的真值表(自己写) 由真值表可先求出他们的主析取范式, 然后化成Ø, Ù中的公式 FAÛm4Úm5Úm6Úm7Ûp(已为Ø, Ù中公式)FBÛm2Úm3ÛØpÙq(已为Ø, Ù中公式)FCÛm1&

36、#219;ØpÙØqÙr(已为Ø, Ù中公式)2.29. 略2.30. 略习题三3.1. 略3.2. 略3.3. 略3.4. 略3.5. 略3.6. 判断下面推理是否正确. 先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再写出前提, 结论, 推理的形式结构(以蕴涵式的形式给 出)和判断过程(至少给出两种判断方法):(1)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今天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是星期三. (2)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二. 所以今天是星期一. (3)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明天不是星期三. 所以今天不是星期一. (4)若今天是星

37、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今天不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二. (5)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或星期三. (6)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三;今天不是星期一. 所以明天不是星期三.设 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 (1)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r) Ùp®r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r) ÙpÞr 所以推理正确. (2)推理的形式结构为(p®q) Ùq®p 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3)推理形式结构为(p®r) Ù

38、16;r®Øp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r) ÙØrÞØp 故推理正确. (4)推理形式结构为(p®q) ÙØp®Øq 此形式结构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5)推理形式结构为p® (qÚr)它不是重言式, 故推理不正确. (6)推理形式结构为(pÞr) ÙØp®Ør此形式结构为重言式, 即(pÞr) ÙØpÞØr故推理正确.推理是否正确, 可用多种

39、方法证明. 证明的方法有真值表法, 等式演算法. 证明推理正确还可用构造证明法. 下面用构造证明法证明(6)推理正确.前提: pÞr, Øp结论: Ør证明: pÞr前提引入 (p®r) Ù (r®p)置换 r®p化简律Øp前提引入Ør拒取式 所以, 推理正确.3.7. 略3.8. 略3.9. 用三种方法(真值表法, 等值演算法, 主析取范式法)证明下面推理是正确的:若 a 是奇数, 则 a 不能被 2 整除. 若 a 是偶数, 则 a 能被 2 整除. 因此, 如果 a 是偶数, 则 a 不是

40、奇数.令 p: a 是奇数; q: a 能被 2 整除; r: a 是偶数. 前提: p ® Øq, r ® q.结论: r ® Øp.形式结构: (p ® Øq) Ù (r ® q) ® (r ® Øp).3.10.略3.11.略3.12.略3.13.略3.14.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1)前提: p® (q®r), p, q结论: rÚs(2)前提: p®q, Ø (qÙr), r结论: &

41、#216;p(3)前提: p®q结论: p® (pÙq)(4)前提: q®p, qÞs, sÞt, tÙr结论: pÙq(5)前提: p®r, q®s, pÙq结论: rÙs(6)前提: ØpÚr, ØqÚs, pÙq结论: t® (rÚs) (1)证明:p®(q®r) p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q®r q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r假言推理rÚs附加律(2)证明:Ø (

42、qÙr)ØqÚØr r前提引入置换 前提引入Øq p®qØp析取三段论 前提引入拒取式(3)证明:p®q前提引入ØpÚq置换(ØpÚq) Ù (ØpÚp)置换ØpÚ (pÙq)置换p® (pÙq)置换也可以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更简单些. (4)证明:sÞt(s®t) Ù (t®s)t®s tÙr t前提引入置换化简 前提引入化简s假言推理

43、qÞs(s®q) Ù (q®s)s®q q前提引入置换化简假言推理11q ®p前提引入1213p pÙq11 假言推理12 合取(5)证明:p®r q®s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pÙq p前提引入化简q化简r假言推理s假言推理rÙs合取(6)证明:tØpÚr附加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pÙq p前提引入化简r析取三段论rÚs附加说明: 证明中, 附加提前 t, 前提ØqÚs 没用上. 这仍是正确的推理.3.15.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用附

44、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 (1)前提: p® (q®r), s®p, q结论: s®r(2)前提: (pÚq) ® (rÙs), (sÚt) ®u结论: p®u(1)证明:s s®p附加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p假言推理p® (q®r)q®r q前提引入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r假言推理(2)证明:PpÚq附加前提引入附加(pÚq) ® (rÙs)前提引入rÙsS假言推理化简sÚt(sÚt) 

45、74;u u附加 前提引入假言推理3.16.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推理:(1)前提: p®Øq, ØrÚq, rÙØs结论: Øp(2)前提: pÚq, p®r, q®s结论: rÚs(1)证明:Pp®Øq结论否定引入 前提引入ØqØrÚqØr rÙØs r假言推理前提引入析取三段论 前提引入化简ØrÙr合取为矛盾式, 由归谬法可知, 推理正确. (2)证明:Ø

46、 (rÚs)结论否定引入pÚq前提引入p®r前提引入q®s前提引入rÚs构造性二难Ø (rÚs) Ù (rÚs)合取为矛盾式, 所以推理正确.3.17.P53 17. 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只要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并且 11 点以前没用离开, A 就犯了谋杀罪.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 如果 A 在11 点以前离开, 看门人会看到他. 看门人没有看到他. 所以 A 犯了谋杀罪.令 p: A 曾到过受害者房间; q: A 在 11 点以前离开了; r: A 就犯了谋杀罪; s:看门人看

47、到 A.前提: pØÙq ® r, p, q ® s, Øs.结论: r.前提: pØÙq ® r, p, q ® s, Øs;结论: r.证明: Øs前提引入 q ® s前提引入 Øq拒取 p前提引入 pØÙq合取 pØÙq ® r前提引入 r假言推理3.18.在自然推理系统 P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1)如果今天是星期六, 我们就要到颐和园或圆明园去玩. 如果颐和园游人太多, 我们就不去颐和园玩. 今天是星期六

48、. 颐和园游人太多. 所以我们去圆明园玩.(2)如果小王是理科学生, 他的数学成绩一定很好. 如果小王不是文科生, 他必是理科生. 小王的数学成 绩不好. 所以小王是文科学生.(3)明天是晴天, 或是雨天;若明天是晴天, 我就去看电影;若我看电影, 我就不看书. 所以, 如果我看书, 则明天是雨天.(1)令 p: 今天是星期六; q: 我们要到颐和园玩; r: 我们要到圆明园玩; s:颐和园游人太多.前提: p® (qÚr), s ® Øq, p, s.结论: r.p pqr qrss ¬q¬q r假言推理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前提引入

49、前提引入pp®qÚr qÚrss ® ØqØqr假言推理(1)的证明树析取三段论(2) 令 p: 小王是理科生, q: 小王是文科生, r: 小王的数学成绩很好. 前提: p®r, Øq®p, Ør结论: q证明:p®r前提引入Ør前提引入Øp拒取式Øq®p前提引入q拒取式Øqp®qØpØr®p(2)的证明树r(3)令 p: 明天是晴天, q: 明天是雨天, r: 我看电影, s: 我看书.前提:

50、 pÚq, p®r, r®Øs结论: s®q证明:s r®Øs附加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Ør拒取式p®r前提引入Øp拒取式pÚq前提引入q析取三段论习题四4.1. 将下面命题用 0 元谓词符号化: (1)小王学过英语和法语. (2)除非李建是东北人, 否则他一定怕冷.(1) 令 F(x): x 学过英语; F(x): x 学过法语; a: 小王. 符号化为F(a)ÙF(b).或进一步细分, 令 L(x, y): x 学过 y; a: 小王; b1: 英语; b2: 法语. 则符号

51、化为L(a, b1)ÙL(a, b2).(2) 令 F(x): x 是东北人; G(x): x 怕冷; a: 李建. 符号化为ØF(a)®G(a) 或 ØG(a)®F(a).或进一步细分, 令 H(x, y): x 是 y 地方人; G(x): x 怕冷; a: 小王; b: 东北. 则符号化为ØH(a, b)®G(a) 或 ØG(a)® H(a, b).4.2.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时命题的真值:(1)凡有理数都能被 2 整除.(2)有的有理数能被 2 整

52、除. 其中(a)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1)(a)中, "xF(x), 其中, F(x): x 能被 2 整除, 真值为 0.(b)中, "x(G(x) ÙF(x), 其中, G(x): x 为有理数, F(x)同(a)中, 真值为 0. (2)(a)中, $xF(x), 其中, F(x): x 能被 2 整除, 真值为 1.(b)中, $x(G(x) ÙF(x), 其中, F(x)同(a)中, G(x): x 为有理数, 真值为 1.4.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时命题的真值: (

53、1)对于任意的 x, 均有 x2-2=(x+ 2 )(x- 2 ).(2)存在 x, 使得 x+5=9.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1)(a)中, "x(x2-2=(x+ 2 )(x- 2 ), 真值为 1.(b)中, "x(F(x) ® (x2-2=(x+ 2 )(x- 2 ), 其中, F(x): x 为实数, 真值为 1. (2)(a)中, $x(x+5=9), 真值为 1.(b)中, $x(F(x) Ù (x+5=9), 其中, F(x): x 为实数, 真值为 1.4.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没

54、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2)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3)乌鸦都是黑色的. (4)有的人天天锻炼身体.没指定个体域,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1) Ø$x(F(x) ÙØG(x)或"x(F(x) ®G(x), 其中, F(x): x 为有理数, G(x): x 能表示成分数.(2) Ø"x(F(x) ®G(x)或$x(F(x) ÙØG(x), 其中, F(x): x 在北京卖菜, G(x): x 是外地人.(3) "x(F(x) ®G(x), 其中, F(x): x

55、是乌鸦, G(x): x 是黑色的.(4) $x(F(x) ÙG(x), 其中, F(x): x 是人, G(x): x 天天锻炼身体.4.5.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火车都比轮船快. (2)有的火车比有的汽车快. (3)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4)“凡是汽车就比火车慢”是不对的.因为没指明个体域, 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1) "x"y(F(x) ÙG(y) ®H(x,y), 其中, F(x): x 是火车, G(y): y 是轮船, H(x,y):x 比 y 快.(2) $x$y(F(x) ÙG(y) 

56、7;H(x,y), 其中, F(x): x 是火车, G(y): y 是汽车, H(x,y):x 比 y 快. (3) Ø$x(F(x) Ù"y(G(y) ®H(x,y)或"x(F(x) ®$y(G(y) ÙØH(x,y), 其中, F(x): x 是汽车, G(y): y 是火车, H(x,y):x 比 y 快.(4) Ø"x"y(F(x) ÙG(y) ®H(x,y)或$x$y(F(x) ÙG(y) ÙØH(x,y) ), 其中, F

57、(x): x 是汽车, G(y): y 是火车, H(x,y):x 比 y 慢.4.6. 略4.7. 将下列各公式翻译成自然语言, 个体域为整数集 ®, 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 "x"y$z(x - y = z); (2) "x$y(x×y = 1).(1) 可选的翻译:“任意两个整数的差是整数.”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 都存在第三个整数, 它等于这两个整数相减.” “对于任意整数 x 和 y, 都存在整数 z, 使得 x - y = z.” 选, 直接翻译, 无需数理逻辑以外的知识. 以下翻译意思相同, 都是错的:O “有个整数, 它是任

58、意两个整数的差.”0 “存在一个整数,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 第一个整数都等于这两个整数相减.” “存在整数 z, 使得对于任意整数 x 和 y, 都有 x - y = z.”这 3 个句子都可以符号化为$z"x"y(x - y = z).0量词顺序不可随意调换. (2) 可选的翻译:“每个整数都有一个倒数.” “对于每个整数, 都能找到另一个整数, 它们相乘结果是零.” “对于任意整数 x, 都存在整数 y, 使得 x×y = z.”选, 是直接翻译, 无需数理逻辑以外的知识.4.8.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指导变元, 量词的辖域, 各个体变项的自由出现和约束出现: (

59、3)"x$y(F(x, y) Ù G(y, z) Ú $xH(x, y, z)"x$y(F(x, y) Ù G(y, z) Ú $xH(x, y, z)前件 "x$y(F(x, y)ÙG(y, z) 中, " 的指导变元是 x, " 的辖域是 $y(F(x, y)ÙG(y, z); $ 的指导变元是 y, $ 的辖域 是 (F(x, y)ÙG(y, z).后件 $xH(x, y, z) 中, $ 的指导变元是 x, $ 的辖域是 H(x, y, z).整个公式中, x 约束出

60、现两次, y 约束出现两次, 自由出现一次; z 自由出现两次.4.9. 给定解释 I 如下: (a)个体域 DI 为实数集合.(b)DI 中特定元素a =0. (c)特定函数f (x,y)=x-y, x,yDI.(d)特定谓词F(x,y): x=y,G(x,y): x<y, x,yDI. 说明下列公式在 I 下的含义, 并指出各公式的真值: (1) "x"y(G(x,y) ®ØF(x,y)(2) "x"y(F(f(x,y),a) ®G(x,y)(3) "x"y(G(x,y) ®Ø

61、;F(f(x,y),a)(4) "x"y(G(f(x,y),a) ®F(x,y)(1) "x"y(x<y®x¹y), 真值为 1.(2) "x"y(x-y=0) ®x<y), 真值为 0.(3) "x"y(x<y) ® (x-y¹0), 真值为 1.(4) "x"y(x-y<0) ® (x=y), 真值为 0.4.10.给定解释 I 如下:(a)个体域 D=Æ(Æ为自然数).(b)D

62、 中特定元素a=2.(c)D 上函数f (x,y)=x+y,g (x,y)=x·y. (d)D 上谓词F (x,y): x=y.说明下列公式在 I 下的含义, 并指出各公式的真值:(1) "xF(g(x,a),x)(2) "x"y(F(f(x,a),y) ®F(f(y,a),x)(3) "x"y$z(F(f(x,y),z)(4) $xF(f(x,x),g(x,x)(1) "x(x·2=x), 真值为 0.(2) "x"y(x+2=y) ® (y+2=x), 真值为 0.(3)

63、 "x"y$z(x+y=z),真值为 1.(4) $x(x+x=x·x),真值为 1.4.11.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1) F(x, y) ® (G(x, y) ® F(x, y). (3) "x$yF(x, y) ® $x"yF(x, y).(5) "x"y(F(x, y) ® F(y, x).(1) 是命题重言式 p ® (q ® p) 的代换实例, 所以是永真式.(3) 在某些解释下为假(举例), 在某些解释下为真(举例), 所以是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 (5)

64、 同(3).4.12.P69 12. 设 I 为一个任意的解释, 在解释 I 下, 下面哪些公式一定是命题? (1) "xF(x, y) ® $yG(x, y).(2) "x(F(x) ® G(x) Ù $y(F( y) Ù H( y).(3) "x("yF(x, y) ® $yG(x, y).(4) "x(F(x) Ù G(x) Ù H( y).(2), (3) 一定是命题, 因为它们是闭式.4.13.略4.14.证明下面公式既不是永真式也不是矛盾式: (1) "

65、x(F(x) ®$y(G(y) ÙH(x,y)(2) "x"y(F(x) ÙG(y) ®H(x,y)(1) 取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解释 I1: F(x): x 为有理数, G(y): y 为整数, H(x,y): x<y在 I1 下: "x(F(x) ®$y(G(y) ÙH(x,y)为真命题, 所以该公式不是矛盾式.解释 I2: F(x),G(y)同 I1, H(x,y): y 整除 x.在 I2 下: "x(F(x) ®$y(G(y) ÙH(x,y)为假命题, 所以该

66、公式不是永真式. (2) 请读者给出不同解释, 使其分别为成真和成假的命题即可.4.15.(1)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永真式.(2)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永假式.(3) 给出一个非闭式的可满足式, 但不是永真式.(1) F(x) Ú ØF(x).(2) F(x) Ù ØF(x).(3) "x(F(x, y) ® F(y, x).习题五5.1. 略5.2. 设个体域 D=a,b,c, 消去下列各式的量词: (1) "x$y(F(x) ÙG(y)(2) "x"y(F(x) ÚG(y)(3) &qu

67、ot;xF(x) ®"yG(y)(4) "x(F(x,y) ®$yG(y)(1) "x$y(F(x) ÙG(y)Û"xF(x) Ù$yG(y)Û (F(a) ÙF(b) ÙF(c) Ù (G(a) ÚG(b) ÚG(c) (2) "x"y(F(x) ÚG(y)Û"xF(x) Ú"yG(y)Û (F(a) ÙF(b) ÙF(c) Ú (G(

68、a) ÙG(b) ÙG(c)(3) "xF(x) ®"yG(y)Û (F(a) ÙF(b) ÙF(c) ® (G(a) ÙG(b) ÙG(c) (4) "x(F(x,y) ®$yG(y)Û$xF(x,y) ®$yG(y)Û (F(a,y) ÚF(b,y) ÚF(c,y) ® (G(a) ÚG(b) ÚG(c)5.3. 设个体域 D=1,2, 请给出两种不同的解释 I1 和 I2, 使得下

69、面公式在 I1 下都是真命题, 而在 I2 下都是假 命题.(1) "x(F(x) ®G(x)(2) $x(F(x) ÙG(x)(1)I1: F(x):x2,G(x):x3F(1),F(2),G(1),G(2)均为真, 所以"x(F(x) ®G(x)Û (F(1) ®G(1) Ù (F(2) ®G(2)为真.I2: F(x)同 I1,G(x):x0则 F(1),F(2)均为真, 而 G(1),G(2)均为假,"x(F(x) ®G(x)为假. (2)留给读者自己做.5.4. 略5.5.

70、给定解释 I 如下: (a) 个体域 D=3,4.(b)f (x)为f (3)=4,f (4)=3. (c)F(x,y)为F(3,3)=F(4,4)=0,F(3,4)=F(4,3)=1.试求下列公式在 I 下的真值:(1) "x$yF(x,y)(2) $x"yF(x,y)(3) "x"y(F(x,y) ®F(f(x),f(y)(1) "x$yF(x,y)Û (F(3,3) ÚF(3,4) Ù (F(4,3) ÚF(4,4)Û (0Ú1) Ù (1Ú0) &

71、#219;1(2) $x"yF(x,y)Û (F(3,3) ÙF(3,4) Ú (F(4,3) ÙF(4,4)Û (0Ù1) Ú (1Ù0) Û0(3) "x"y(F(x,y) ®F(f(x),f(y)Û (F(3,3) ®F(f(3),f(3)Ù (F(4,3) ®F(f(4),f(3)Ù (F(3,4) ®F(f(3),f(4)Ù (F(4,4) ®F(f(4),f(4)Û

72、 (0®0) Ù (1®1) Ù (1®1) Ù (0®0) Û15.6. 略5.7. 略5.8.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要求用两种不同的等值形式.(1) 没有小于负数的正数.(2) 相等的两个角未必都是对顶角.(1) 令 F(x): x 小于负数, G(x): x 是正数. 符合化为:$Øx(F(x) Ù G(x) Û "x(G(x) ® ØG(x).(2) 令 F(x): x 是角, H(x, y): x 和 y 是相等的, L(x, y):

73、 x 与 y 是对顶角. 符合化为:Ø"x"y(F(x) Ù F(y) Ù H(x, y) ® L(x, y)Û $x$y(F(x) Ù F(y) Ù H(x, y) Ù ØL(x, y)Û $x(F(x) Ù ($y(F(y) Ù H(x, y) Ù ØL(x, y).5.9. 略5.10.略5.11.略5.12.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 (1) "xF(x) ® "yG(x, y);(3) "xF(x, y) « $xG(x, y);(5) $x1F(x1, x2) ® (F(x1) ® $Øx2G(x1, x2).前束范式不是唯一的.(1) "xF(x) ® "yG(x, y)Û $x(F(x) ® "yG(x, y)Û $x"y(F(x) ® G(x, y).(3) "xF(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