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整理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二、注释(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3)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9)加:
2、虚报。(10)信:实情。(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13)狱:案件。(14)察:明察(15)情:实情。(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21)驰:追赶。(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
3、木(2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25)盈:满,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26)测:估计,预料。(27)靡(m):倒下。(28)虽:即使。(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30)遂:于是,就。(31)败绩:大败(32)属:类三、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2)曹刿的答话是全文的总纲,下文就是围绕“鄙”来写鲁庄公,围绕“远谋”为刻画曹刿的(为下文作铺垫)。
4、2、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础是什么?(1)战前鲁国政治上取信于民,有广大人民作后盾;(2)在作战中曹刿避敌锋芒,养我军锐气;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有军事指挥才能,克敌制胜的本领。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请见,使鲁庄公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争于进攻和追击,避敌锋芒,养我锐气,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大败齐师;战后总结条分缕析,入情入理表现了他在战略上远谋。4、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请你谈谈作者塑人物使用了哪些方法?使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5、?一方面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另一方面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把乡人对国事的冷漠,不愿与统治者为谋和曹刿的主动请见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把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战前:鲁庄公浅陋;曹刿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6、如何评价鲁庄公的人物形象?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昏庸。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手艺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
6、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和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7、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曹刿在这次战役中所起的作用。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依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了有利战机。也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8、一介草民的曹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指挥打胜了一场决定国家生死的战役,曹刿的这一行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我们应当学习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国家
7、有难,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整理2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二、语音箪(dn)蹴(cù)羹(gng)死亦我所恶(wù)三
8、、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四、一词多义(1)之代词“他”如:呼尔而与之助词“的”如为宫室之美(2)而表顺接“不译”如:蹴尔而与之表转折“却”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2、鱼我所欲也。所欲所字词组(所+动词)是名词性词组,译“的东西”。3、如使:假如,假使。4、贤
9、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丧:丢掉。5、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6、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与:给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8、何加:有什么益处。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禄厚。辩通“辨”,辨别。10、妻妾之奉。奉:侍奉。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10、用也?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判断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我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体现“性本善”思
11、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
12、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八、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重点字词:欲:想要,喜爱。得兼:同时得到。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重点字词:义:指人们追求的理想道德、行为规范。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3.生亦我所欲,所义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重点字词:故:所以
13、苟得:苟且获得(生存)恶(wù):讨厌,不喜欢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重点字词: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心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可以不干呢?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14、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文:采用某种手段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重点字词:是故:由此,因此。译文: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重点字词:非独:不仅丧:丧失、失掉。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重点字词:箪(d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物的器皿。羹:蒸成或煮成的汁状、
15、糊状食品。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重点字词:呼尔:轻蔑或者粗暴的吆喝。尔:语气词。蹴(cù):用脚践踏。不屑(xiè):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译文: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蹋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重点字词:万钟: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何加:有什么好处。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重点字词:为(wèi):介词,为了。奉:侍奉。穷乏:贫困、贫苦。乏:缺少钱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yú):通“欤”,语气词。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赔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清远入城证申请合同范本
- 自制挖掘机租赁合同范本
- 派遣员工终止合同协议书
- 鱼缸消毒灯销售合同范本
- 股份合同终止协议书范本
- 珠海住宅装修协议书范本
- 灯具工程分包合同协议书
- 特许经营权协议合同范本
- 签订房屋期权买卖协议书
- 语言学纲要(新)课件
-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风冷热泵机组调试方案
- 《园林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作文审题训练题目
- 李中莹心理创伤简快辅导技巧(课堂PPT)
- VS1真空断路器说明书
- JTT230-2021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_(高清-最新)
- 监理周例会总承包单位工作汇报PPT课件
- 生态融合绿色发展(EOD)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四大经典之温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