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19年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泰州市2019年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泰州市2019年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泰州市2019年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泰州市2019年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专题泰兴二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题。(14分)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 ,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 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 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 ,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 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 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慰 乏矣,而不免于罪,晏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

2、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选自晏子春秋)【注释】路寝:台名。陛:帝王宫殿的台阶。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顷宫:巍峨的宫殿。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忿然而作色,不说 ()为璇室玉门()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是.寡人之罪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8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9 .用“

3、 /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今高从之以罪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2分)(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诚善道,察纳雅言。(2分)11 .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8. (6 分)(1) (4分)同“悦”,高兴 修建 实在 这(解释正确1题彳导1分,共 分)(2) (2 分)D9. (2分)今/高/从之以罪(划分正确1处得1分,两处都划分正确得 2分,多划分不得 分)10. (4 分)(1) (2分)君王如果想要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既然让人(把台)修得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欲”“使”

4、“勿”等字解释正确可得 2分)(2) (2分)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宜” “以" “咨诚” “雅言”等解释正确可得 2分)11. (2分)晏子通过夏桀、商纣的例子来劝谏君王修建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而不是用来享受,君主只有爱民惜才,才能维持社稷。靖江二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谢安深算,完成8-11题。(14分)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 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 从容谓万日:“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 ”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 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忿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

5、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土。”故幸而得免。(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谢万:东晋名士,谢安的兄弟。啸咏:啸歌吟咏,有音乐性的咏叹,能寄托文人的风骨和气质。谢公: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名土,泗水之战立大功。从容:随口。如意:器物名,作指划和防身用。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以说众心()诸将甚忿恨之()无不身造()及万事败()(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故幸而得免B.技扶摇而上者(庄子一则)D.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C.俄而百千人大呼(

6、口技)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宜数唤诸将宴会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1)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译文:1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谢安的“深算”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8. (1)取悦,使高兴 恼怒 亲自 等到(2) B9 .宜/数唤诸将/宴会10 . (1)他什么也不说(完全不说什么),只是用如意指着四周在座的人。(2)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11 .预见高傲的谢万必将北征失败;劝谢万和属下处好关系,注意笼络人心;亲自慰问将士,礼贤下士;知晓兄弟的为人性格,为兄弟谋划脱罪后的去处。(2分)(答到两点即可

7、)(翻译:谢万北征时,常常凭着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哥哥谢安器重爱护谢万,但也明白他肯定要败,就一起随军出征,他随口对谢万说:“你作为元帅,应该经常召集将领们宴会,由此让大家能心情愉快。”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如意指着大家,说:“你们都是勇猛的士兵。”众将听罢非常气愤。谢公想在将士中加强恩德威信,自主帅以下的大小将领, 他都亲自去拜访,诚恳地表示了道歉。等谢万兵败,军中的人想除掉他。谢安又说:“这样的人应该去作隐士。”谢万这才得以幸免。)姜堰区二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题。(14分)冯谖为孟尝君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

8、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 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曰:“收 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 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 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 携幼迎君。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 义

9、者,乃今日见之。”(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注】冯谖(xum):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薛:孟尝君的领地。券:借契。 矫命:假托(孟尝君的)命令。责:通“债”。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季来合券()以何用而反()孟尝君不说()后期年()(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何市而反A.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9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10 .翻译下列句子。

10、(4分)(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2分)译文:(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2分)译文:11.结合选文,说说划线句子加点的“义”和链接材料中加点的“义”有何不同。(2分)R链接材料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8. (1) (4分)悉:者B,全。市:买。说:同“悦”,高兴。期年:满一年。(2) (2 分)A9. (2分)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10. (1)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立即)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去见他。(重点词语:怪、其、衣冠、之,各 0.5分,共2分)(2) (2分)人们树立志向,反而不如四

11、川边远地区的和尚吗?11. (2分)选文中加点的“义”指民心,侧重于治国理念方面,如老百姓的拥戴、信任等(1分);链接材料中加点的“义”指道义,侧重于人的行为准则方面,如羞恶之心等(1 分)。【译文】冯谖为孟尝君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 (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 感到奇怪,(立即)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去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 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

12、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 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 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 ”孟尝君便到他的封 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

13、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海陵区二模(二)阅读袁宏道 游惠山记(节选),完成811题。(14分)余性疏脱,不耐羁锁。每杜门 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畅心之书,又皆素 ,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焉能兀兀长手一 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然久听亦易厌。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耳贵,心脾 之困结,一时遣尽。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14、。【注】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杜门:闭门。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 山水()又皆素所属厌()每看书之暇()余语方子公()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则令朱叟登堂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一则)B.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三则)C.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D.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9 .用'T 标出画线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2分)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为学)(2分)11

15、 .请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具体表现。(2分)8 .作宾客一向向来 空闲 告诉 (4分)A (2分)9 .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2分)10 .门前没有了 (客人的)足迹,我就整天只把读书当作事情。(2分。“绝”“竟日”“惟” 要正确)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2分。“卒”“鲁”要正确)11 .略。(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答到两占即可。)示例:可结合“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等解说(2分)兴化二模(二)阅读文言短文穆姜贤惠,完成 811题。(14分)汉中程文矩妻

16、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为安众 令, 丧于官。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 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 生。或谓母曰:“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对曰:“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 密。兴病愈,呼三弟 谓曰:“继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遂将三弟诣南郑 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有删节)【注】安众:县名。字:哺育、养育。笃(dd):忠实。

17、南郑:地名。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文矩为安众令()抚字益隆()或谓母曰 ()状己之过.()(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四子以母非所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 >则)B.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塞思谏之路也(出师表)9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遂将三弟诣南郑狱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11.阅读选文,说说穆姜贤惠的美德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二)阅读

18、文言短文穆姜贤惠,完成811题。(14分)8. (1) (4分)做,担任;更加;有人;过失,过错(2)(2 分)C (例句和C项,认为;AN; B.来,用来;D.以致)9. (2分)遂/将三弟/诣南郑狱10. (共4分)(1)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四个孩子太不孝顺了,为什么不分开住而远离他们呢?)(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11. (2分)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虽然遭到前妻四子的憎毁,却依然对他们关爱有加;给继子的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前妻长子病重,穆姜亲调药膳。程兴被继母感动, 携弟自求刑罚,郡守知情后

19、表彰其继母 (侧面表现其贤惠 的美德)。(一点1分,答到两点给2分)【参考译文】汉中程文矩的妻子,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两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 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并嫌弃后母的心思越来越重, 可是穆姜慈爱温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孩子母亲说:“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来疏远他们一些?”答道:“我用正义来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后来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 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来说道:“继母慈样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20、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 ” 于是带了三个弟弟到南郑的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 请求处以刑罚。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泰兴市西城初中教育集团二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题。(14分)齐宣王见颜斶,曰:“前! "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 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土贵耳, 王者不贵。昔者秦攻

21、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 太牢,出必乘车。”颜斶辞曰:“士生乎鄙野,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 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颜斶(ch。:齐国隐士。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垄:坟墓。太牢:这里指馔肴丰盛美味。 牢,祭祀用的牺牲。虞:通“娱”,乐 o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宣王不

22、说()忿然作色()去柳下季垄五十步()士生乎鄙.野()(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则再拜而辞去也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C.再而衰(曹刿论战)D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9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夫斶前为慕势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2分)译文:(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2分)译文11 .从文中看,颜斶是一个 、的人。(2分)8. (1)同“悦”,喜悦 (1分)愤怒(1分)距离(1分)边远的地方(1分)(2) C (2分)

23、9. 夫/斶/前为慕势(2分)10. (1)君子怎么可以被侮辱啊?我是自讨没趣啊! (2分)(2)略(2分)11要点:自尊自重,机智过人,能言善辩,不畏权势;不慕荣利,甘于清贫,清高正直。(意对即可)(一空 1分)兴化一模(二)阅读文言短文唐临为官,完成811题。(14分)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不啬 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日:“明 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据旧唐书改写)【注】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

24、官员。白:报告。稼不啬:耕种与收获。逸:逃逸,逃跑。明公:对县令的尊称。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会暮春时雨()令惧其逸()若有所疑()农事毕.()(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乃耕作佳期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9 .按要求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1)吾自当其罪(动宾之间)(2)临由是知名(主谓之间)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译文:(2)伯牙所念,钟子期

25、必得之。(列子一则)译文:11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唐临是一个怎样的官员。(2分)8. (1) (4分)适逢,正赶上;担心,害怕;如果;结束,完毕(2)(2 分)B (例句和B项,是;A.于是,就;C.竟然;D.才)9. (2分)(1)吾自当/其罪(动宾之间)(2)临/由是知名(主谓之间)10. (4分)(1)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重点关注“悉” “令”)(2)凡是伯牙弹琴时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够知道。(重点关注“念” “得”)11. (2分)体恤民情(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从他让“因未入赋而系”的囚犯回家及时回家耕作可以看出;勇于担当,从“吾自当其罪” 一句可

26、以看出。(要结合内容回答,一点1分,意对即可)【参考译文】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缴租税而被关押的。 当时恰好赶上了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 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 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允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县令就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 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 唐临由于这件事出名了。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二模(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

27、,完成 9-12题。(14分)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冬月惫甚,以水沃 ,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 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 道其名字。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及其卒也,羌酋 将数百人,哭之如父。(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晏如:泰然处之。羌酋,羌族首领。9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

28、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以水话面()晏殊知.应天府()数问当世()悉采用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母在时方贫A.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C.何以战(曹刿论战)D.太祖常劝以读书(赵普)10 .按要求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及其卒也,羌酋将数百人,哭之如父。(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一则)12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10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 (2分)11 .

29、 (1)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 (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及,等到;卒,死;将,率领;哭之如父状语后置;各 0.5分】(2)略12 .读书勤奋、崇尚简朴生活、乐善好施、爱民如子等,结合文章内容略。(2分)【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他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 就用冷水浇脸; 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 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

30、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 在乡族中设置义庄, 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3月调研(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1题(

31、14分)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用谓邹忌日:“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用,公孙用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日:“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卜者出,公孙用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注释:用:念hm。 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曲挠:挠,念ns。曲榜, 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声威天下(田忌遂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

32、思。(4分)不相说()因令人捕为人卜者()(2)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邹忌以告公孙用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C.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9 .用“/”划出下面的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1)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译文:(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11 .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2分)8. (6 分)(1) (4 分)同“悦”,喜欢 威慑于是,就逃走,逃跑(2)

33、(2 分)D.9. (2 分)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10. (4 分)(1)邹忌认为(公孙用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2)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战胜别国。11. (2分)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用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姜堰区一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题。(14分)陆羽,字鸿渐,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 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 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天宝中,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芒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 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 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 就职。贞元末,卒。茶者,至入朝,始驱马市茶。(选自新唐书陆羽传,有删改):春秋时楚国隐士。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