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 ,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度过苦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 ,下笔不能自休。知道割爱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 地加以削删,所谓“徇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A. 披肝沥胆 纷纷扬扬 大刀阔斧B. 搜索枯肠 洋洋洒洒 大刀阔斧C. 披肝沥胆 洋洋洒洒 大张旗鼓D. 搜索枯肠 纷纷扬扬 大张旗鼓【答案】B【解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第一空:“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搜索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含贬义)。根据语境“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此处选用成语“搜索枯肠”;第二处:“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也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根据语境“下笔”,此处选用成语“洋洋洒洒”。第三空:“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
3、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根据语境中“加以削删”,此处选用词语“大刀阔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 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B. 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C. 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D. 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
4、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辨析判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A、B、C三个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而D选项中“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不是比喻修辞手法,不符合比喻修辞的定义(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故选D。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 , 。 , , , 。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如果是像机械的话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它是无比严肃
5、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六句话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写生活不是开玩笑,是很严肃的,也不是像机械;三句是说生活如果像机械会怎么样。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排除CD两项;句中“决不是开玩笑”与“是无比严肃”联系最为紧密,故紧接在之后的句子为。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根据前面三空应为,可以推断出答案 为B。4. 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一身去国
6、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A. 甲: 乙: 丙: B. 甲: 乙: 丙:C. 甲: 乙: 丙: D. 甲: 乙: 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含义、诗歌相关背景才能准确判断出答案。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乙、游子思归;选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迁客逐臣
7、;选自无名氏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游子思妇;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所以甲:,乙:,丙:。故选A。5. 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A. 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B. 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C. 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D. 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答案】C【解析】试题
8、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和B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许子良传宋濂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馀矣。调馀姚簿,未上。用宰
9、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諌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馀。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慙愤,阴图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
10、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得者亦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 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子良知堕其计,即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魁:居首位B. 前此赢羡率自入 羡:多余的C. 子良为稽逃亡 稽:核查D. 且为
11、辨其非辜 辜:辜负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领悟到文章的关键。B. 许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以后厉行整治,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C. 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好弃官印逃离。D. 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8.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2)虽累岁不引决者,
12、一旦曲直皆白。9. 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6. D 7. B 8. (1) 各主管部门督责搜捕如雷电一样紧急,衙吏们都逃窜的逃窜,躲起来的躲起来,前任县令因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2) 即使是很多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 9. 管理江西酒库时多余的钱全部上交;在台州任上,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且为辨其非辜”意思是“并且为他辨明无罪”,所以此处“辜”应解释为“无辜的、无罪的”。故选D。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
13、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将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并没有提“上报朝廷”。故选B。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
14、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督逋急如雷电”译为“督责搜捕像雷电一样紧急”,“窜匿殆尽”译为“几乎都逃窜藏匿”,“去”原意为离开,这里译为“离职”。(2)句中:“虽”,译为“即使”,“累岁不引决者”译为“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曲直”译为“是非曲直”,“白”译为“清楚,弄明白”。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15、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9.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是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能力。通读文章,在文章的第二、三、四段即可概括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事迹。监酒库而不自入;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节缩扭转财政亏空;揭发逃避租税的豪门望族;明察案情;禁止同僚与下属营私。概括答题时,可以采取地点+事情的形式,比如:管理江西酒库时多余的钱全部上交;在台州任上,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任主管帐司时,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节缩扭转财政亏空;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揭发逃避租税的
16、豪门望族等等。参考译文:许子良,字肖说,是浙江东阳人。天资卓越,幼年读书,一看就能了解要义。等到壮年,精通经史,精于文章辞令,尤其擅长科举考试科目的学问。考生们欣然跟从他,短时间内,就能领悟写文章的关键。嘉定九年(1216年),凭诗赋居江东漕司第一,参加礼部考试未能取胜。嘉熙二年(1238年),才考中进士,时年已经五十多了。调任余姚主簿,未去任职。因为宰相乔行简的推荐,镇守监察江西酒库。此前的赢余大都归于自己,子良分文不取而(全都)上交公家,官员们彼此相看十分惊叹。淮东转运司授官主管帐司。沿江有大约三十里芦场,老百姓赖以为生,守边的官吏商量采取清野措施,想要将芦苇全都砍掉,子良规劝后这件事作罢
17、。迁任晋陵知县,户籍簿册杂乱,国家征收的赋税大多散失。各部门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了,前任县令因政绩不佳而离职。子良为此核算逃亡的人家,查核隐瞒遗漏的户口,催收租税确定徭役,条例清晰。不久主管安溪酒库,改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府库空无一物,子良减缩多余的支出,两年之内,赋税就有所节余。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田租赋税,没有人敢过问此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豪门大族羞愧愤恨,想暗中图谋造谣中伤子良,没有空子可钻才停止。不久,有旨意让他查看积压未予审决的案件八十余件,子良为此查阅案卷,一一判决。即使有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一下子是非
18、对错都清楚了。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许子良在沔川辞世,时年七十五岁。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黄庭坚关寒塞雪欲嗣音,燕雁拂天河鲤沈。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注】嗣音:传递信息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10. 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11. 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答案】10. 对塞上从军的叔父的牵挂;音书难寄的感叹;对叔父早日归来的期盼。 11. 叔父挟弓带刀,戍守边疆,凝望路上往来行人;家中亲人深
19、夜还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叔侄俩回家之时,当年亲手种的江头柳树已十寻了。这些都是想象的虚笔,强化了对叔父的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这类题目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由注释“嗣音”可以得知诗人身处“关汉塞雪”的艰苦环境中,想要给叔父写信;“燕雁”和“河鲤”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传递书信的意象,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颔联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叔父交谈互相慰藉的迫切,然而归期未定。前两联体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宦游在外,思念亲人,却只能以书信和叔父交流,但是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
20、想见不得见,想归不得归的惆怅寂寥。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21、比如本题,可结合注释,根据诗句中具体意象分析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11.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能力。题干已点明手法为虚写,学生应侧重于其表达效果的分析。“弓刀陌上见行色”一句,诗人站在塞外的道路上,见行色匆匆归去的人们,联想到自己归乡之后的情景,想要与儿女家人欢聚一堂,秉烛夜话。尾联用一个“更”字,加深了诗人欲与叔父东归而去的渴慕与期盼。结合注释,可知尾联化用世说新语典故,表达了诗人离乡之远,时间之久,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之感。这两联诗人运用虚写,联想想象自己回到家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田园之美。既表现了自己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又构想
22、了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四、名句名篇默写12.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 。(论语泰伯)(2)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5)鼎铛玉石,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6)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7)斜阳草树,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世事洞明皆学问,_。(曹雪芹红楼梦)【答案】 (1). 任重而道远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君子不齿 (5).
23、金块珠砾 (6). 箫鼓追随春社近 (7). 寻常巷陌 (8). 人情练达即文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繁、鬓、齿、砾、箫、巷陌、练。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24、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作别三峡纤夫韩永强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悬崖峭壁间开凿出
25、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读着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我的眼前就呈现出一条条结实的竹缆,竹缆一头连着在险滩上挣扎的柏木船,一头连着悬崖峭壁上的纤夫。那条紧绷绷的竹缆绳上,悬挂着我祖辈的灵魂。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情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
26、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船到滩头,领纤的一路如风一般旋去,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扯扯儿别到纤缆上。这时,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险滩喧哗着咆哮着猛烈撞击柏木船的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浪。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赤裸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苍凉无情的崖
27、石上, 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只有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长江三峡中,自古“西陵滩如竹节稠”。纤夫们战胜了一个险滩,而下一个、下下一个以及每一个险滩,都是夺命的关口。所以,长江三峡的两岸边,总有望郎的妇人化作奇峰异石苦守崖顶。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们把山崖上的竹叶都撕成了丝丝缕缕的心事,把自己的血肉之躯都望成了冰凉的望夫石!于是,七百里峡江中,总有“望郎滩,望郎滩,我望郎君早回还”的呼唤。但真正的纤夫从不恐惧。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家,回家,回家同妻儿团聚。在这个目标的导引下,纤夫们有时会十分快活。在拉纤时含泪而唱的“拉纤小调”,他们在顺风顺水时唱得有滋有味三尺白布四两麻
28、啦,做个扯扯儿把滩拉啊!大坪大蹚各顾各啊,石旮浪里脚蹬脚啊!一声号子一声汗啊,幺儿连三都使力啊!一声号子一声胆啊,一声号子过险滩啊!喊声号子加把力啊,船过滩头把家还AK 先生作为一名外国人,毕竟只是三峡的匆匆过客。假如他进一步走进纤夫中去,他会在对长江三峡纤夫的同情悲悯中增添更深的敬意,写出更为深情的文字,让世人更清楚 地知道在中国,在长江三峡,有一群人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当年的长江三峡是外国人看中国最好的“看本”,今天的长江三峡,更是世人看中国的必到之地。那些慕名而来的人们,已经看不到长江三峡中记录的栈道、纤夫和柏木船了。但是,新的长江三峡提供给人们的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和豪气。在巍然矗立
29、的三峡大坝之上,昔日“滩滩都是鬼见愁”的一百多道险滩杳如黄鹤,今日三峡只有碧波荡漾的浩瀚!桀骜不驯了千万年的长江三峡,在如水月光的映照下,同我一起在梦幻中迤逦而行,去作别永远的三峡纤夫。我要告诉巫峡的神女和遍布三峡两岸望郎的山峰,她们的悲剧会永远 谢幕,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有了新三峡的滋润,会永远幸福而甜蜜。(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3月1日,有删节)13.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峡纤夫的形象特点。14. 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15. 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16. 文章标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答案】13. 勇敢无畏;乐观坚韧;团结协作;生活艰辛;思亲顾家。
30、14. 运用夸张和比喻,视听结合,描绘了纤夫们辛苦拉纤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纤夫苦难命运的同情。 15. 再现了拉纤的场景;使纤夫们的形象更丰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感染力。 16. 对今日难见三峡纤夫的惋惜;对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壮历史的感喟;对三峡巨变和时代进步的欣慰;对创造生命奇迹的三峡纤夫的敬意。【解析】13.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峡纤夫的形象特点”,是考查学生把握散文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人物形象一般从人物的身份、性格、品德、经历和背景等方面,结合文中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进行。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要全面,不能遗忘答题点。本文先是引用A.K文中
31、的记载来侧面表现纤夫的工作环境,再描写纤夫的工作用具简陋的“扯扯儿”,然后具体描写纤夫的工作过程来表现团结协作的一面,最后通过“望郎妇人”和从不恐惧的纤夫的映衬,来反映他们柔情的一面。点睛:人物形象特点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14.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主要
32、从表现手法、语句技巧和词语运用等方面入手。这类题需要先分析内容,在根据内容赏析。本题画线的句子“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赤裸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苍凉无情的崖石上,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只有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主要描写纤夫们拉船走山崖的艰难过程,通过夸张手法、细节描写以及视觉听觉的巧妙运用来全方位表现纤夫们拉船走山崖的艰难过程。同时,在词语的选用上也别有匠心,如“抠”、“赤裸”、“挤压而出”、“嘿咗”等。1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引用手法作用能力。作用题要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大角度
33、来分析。同时这里的引用涉及到内容表现力,也就是既需要分析引用本身的作用,又要分析引用内容的表现作用。拉纤小调再现了纤夫拉纤的场景“大坪大蹚各顾各”“石旮浪里脚蹬脚”“一声号子一声汗”“幺儿连三都使力”,使纤夫们的形象更丰满。同时引用纤夫拉纤时唱的纤夫小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感染力。16.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章标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是考查学生探究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分析,尤其要注意深层含义中作者蕴含的多重思想情感。本文通过描写纤夫的悲剧生活,来表达作者对纤夫们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同时通过纤夫这种“悲剧”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希
34、望“悲剧”不再发生的希冀。文章标题“作别三峡纤夫”,“作别”表面上的含义“告别”之义,所以标题表面含义既是和三峡的纤夫告别,也是纤夫们和过去的悲剧生活告别,同时表达了对昔日纤夫们与自然抗争的的感叹之情,以及对创造生命奇迹的三峡纤夫的敬意。同时这里“作别”还有有纤夫悲剧“谢幕”之意,表达了对三峡巨变和时代进步的欣慰,以及今后“幸福而甜蜜”生活的的美好祝愿。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 题。教育的新生陶行知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
35、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缓冲、 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教育提出“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为教育而办教育,在组织方面便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学校与社会中间是造了一道高墙。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
36、一句时髦的格言。这样,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 求。为学校而办学校,它的方法必是注重在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改良一下,便成为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于是“教学做合一”之理论乃应运而起。事该怎样做便该怎样学,该怎样学便该怎样教。教而
37、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训藏在书里,先生是教死书,学生是读死书。教死书、读书死便不许发问,这时期是没有问题。改良派嫌它呆板,便有讨论问题之提议。课堂里因为有了高谈阔论,觉得有些生气。但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有何益处?问题到了生活教育者的手里是必须解决了才放手。 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是在生活里研究,问题是在生活里解决。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心力都不劳,是必须接受现成知识方可。先在学校里把现成的知识装满了,才进到社会里去行动。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便是这种教育的写照。他说的“即知即行”和“知行合一”是代
38、表进一步的思想。生活教育者根本推翻这个理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传授现成知识的结果是法古,黄金时代在已往。进一步是复兴的信念,可是要“复”则不能“兴”,要“兴”则不可“复”。比如地球运行是永远的前进,没有回头的可能。人只见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不知道它是跟着太阳以很大的速率向织女星飞跑,今年地球所走的路绝不是它去年所走的路。我们只能向前开辟创造,没有什么可复。时代的车轮是在我们手里,黄金时代是在前面,是在未来。努力创造啊!【注】兆丰花园:近代上海著名的租界公园,现称中山公园。17. 简要分析“学校即社会”
39、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18. 结合全段,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19.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答案】17. 前者是改良教育的主张,后者是生活教育的主张。前者学校与社会依然隔绝,后者破除了学校与社会的隔阂。前者选几样社会的东西搬进学校,后者运用社会的力量又适应社会的需求。 18. 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准确厘清了行动、知识、创造三者的关系,形象阐明了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有行动,才有真知;有真知,才有创造。这一主张也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扬弃和发展。 19. 首先,提出教育的动向问题;接着,从主张、组织、方法三方面比较传统教育、改良教育、生活教育的异同;然后,阐明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最后,号
40、召读者既不要法古,也不要复兴,而要开辟创造。【解析】17.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简要分析“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是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间为第四段,仔细阅读这两个自然段,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分点进行概括,注意分点答题,用关键词去概括。仔细阅读第四段,可以在第四段中筛选出“改良者主张半开门,使学校社会化”“他们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学校即社会就成了一句时髦的格言”“一只小鸟笼是扩大而成为兆丰花园里的大鸟笼。但它总归是一只鸟笼,不是鸟世界”“”“生活教育者主张把墙拆去,承认社会即学校”“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
41、,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学校即社会”和“社会即学校”两个主张的区别。18.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结合全段,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画线句子的作用在本题当中属于论述性文本中把握论证方法作用题,答题时需要辨别该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其具体内容分析句子运用该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划线句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主要运用了比喻的
42、论证方法,把行动比喻成老子,知识比喻成儿子,创造比喻成孙子,准确地理清了行动、知识、创造三者的关系,形象阐明了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有行动,才有真知;有真知,才有创造。也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一主张,同时也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扬弃和发展。19.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是考查学社呢过把握文章论述思路能力。答题时,需要学生们先明确文本每段的大意,然后对文本进行分层,分层之后再去概括每层的内容,然后用关联词将各层层意连接起来。通读文章,本文可以划分为四层。第一层,第一至二节,提出教育的动向问题;第二层,三至五节,从主张、组织、方法三方面比较传统教育、改良教育、生活教育的异同;第三层,六至七节,阐明生活教育的根本理念;第四层,第八节,号召读者既不要法古,也不要复兴,而要开辟创造。然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关联词将各层层意连接起来,即可。点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性肝衰竭护理查房
- 中班社会教育教案:电话
- 国外城市综合体案例赏析
-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渭滨中学2025届高三模拟训练(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工业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半期联合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4-2025学年高三数学试题B版查缺补漏题含解析
- 妇科常见急腹症及急救护理措施
- 骨关节病的健康教育
- 静疗横断面调查护理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人教版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综合素养评价(含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DL∕T 796-2012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 中医治疗失眠课件
- 2024年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奥特林豪斯离合器 简版样本中文_图文
- 元素周期表中英文读音(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