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水循环和洋流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1水循环和洋流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1水循环和洋流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1水循环和洋流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1水循环和洋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地理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最大组成部分,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实现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因此,洋流的知识属于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了解。表现如下: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对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

2、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二、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三、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课标解读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对教学过程也提出了要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判读分析。五、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

3、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 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表层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

4、是近地面风带”。 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分为两大步:a.“考考你”:学生自己绘图,回顾近地面风带分布规律。b.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归纳全球洋流模式简图(4-6人为一个小组);展示并分析评价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并评价作品,教师反馈和矫正,并在洋流模式简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寒暖流。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完成教材中的活动。师生共同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提出探究问题:“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和知识来提出和验证自己的观点,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和补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

5、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体验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球奥秘的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明确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了解、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七、重难点分析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为本节课的难点。期望学生能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绘制出全球洋流分布模式简图,而全球洋流的分布又与洋流的成因有着密切的了解,因此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知识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了解的某些地理现象密切相关,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本节课学习的落脚点之一,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八、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

6、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要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对未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合作讨论,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九、学法指导分析 学生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掌握以下学习方法:探究体验、绘制简图、讨论分析等。通过实验探究,不论是实验的操整理还是实验的观察者,都会产生一种体验,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体验中还可以体会到探究的成功乐趣。通过绘制全球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概括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讨论是一种思想碰撞,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十、教具准备及学

7、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准备:一盆水、钢笔、墨水、吹风机3学生探究活动作业十一、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目标师生活动主要评价方式导入(小故事)创设问题情景教师讲故事:海上鸭子舰队。提问:海上鸭子舰队为什么能够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呢?(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什么是洋流?世界洋流如何分布?对地理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来探究学习洋流一课。(板书:洋流)教师在酝酿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1. 实验准备:一盆水、墨水、吹风机。2. 两位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用吹

8、风机吹拂水面,其他同学观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师:地球表面有没有象吹风机一样稳定的风源呢?生:有,近地面风带。)3. 师生同绘近地面风带图。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明确“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操作员的操作;学生绘图后对照课本,先做出自我评价,然后再请同学做出评价,最后老师给予总结性的评价。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绘制全球洋流模式图,并掌握洋流分布规律,完成新的意义建构。这样通过主动探究和自主建构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并且易于理解接受1. 布置探究任务:根据

9、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4-6人为一小组),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表层海水的受力情况。2. 展示并分析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教师进行矫正。指导学生在对应的海域(太平洋或大西洋)标出各洋流的名称,在全球洋流模式简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寒暖流。3. 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材P62页“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2)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3) 南极大陆外围是西风漂流,性质为

10、寒流。 4全球所有海域的洋流都遵循这样的分布规律吗?我们来看一个问题:“郑合七下西洋,几乎都选择冬去夏返,是一种巧合还是精心的安排?”引出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模式,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进入“考考你”环节,回顾旧知识,学生上讲台演示课件,其他同学判断其对错,教师最后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师生共同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讨论的方式,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获取知识、感受体验1. 师问:如果没有洋流,地球上热带、寒带、温带的气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答:热带将更炎热,寒带将更寒冷,温带冷暖变化更激烈。结论:洋流是地球表面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之一,巨大的洋流

11、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地区间的能量交换。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2. 提出探究问题:“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请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和体验来提出和验证自己的观点。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补充和评价。3. 分析教材P63页“活动”中的四个问题,并利用相关图片加以辅助说明,活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暖流在增温的同时对气候的哪些因素还有影响?(湿度)为什么? 拓展:卑尔根和海参崴的气候资料对比。活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的渔场?活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航海事业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我们来了解一下哥伦布的两条航海路线?活动 引导学生回

12、答问题:洋流对海上石油污染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分别是什么?得出以下结论:(1) 洋流影响沿岸地区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 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附近海域形成大渔场。(3) 洋流影响航海事业: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4) 洋流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在小组讨论之后,请学生代表发言,组内同学补充,组外同学评价,最后老师总结性评价,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小结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主干知识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主干知识结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一个概念,两种类型,三类模式,四项影响。具体指什么呢?(进入“我来小结

13、”环节)一个概念指洋流的概念,两种类型指寒流和暖流,三类模式指副热带反气旋洋流,副极地气旋洋流和印度洋季风洋流,四项影响指洋流影响气候、生物分布、航海事业和海洋污染。但是,对洋流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关于洋流,还有很多神秘而有趣的内容,有待于喜爱它的同学进一步探索!教师给出本节课主线:一个概念,两种类型,三类模式,四项影响,让学生具体化,教师对其归纳和表述能力给予肯定,激励学生。十二、探究活动作业 结合课本P62图2-41,在上图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适当位置,分别标注各洋流的名称。十三、板书设计洋 流一、 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 全球近地面风带图 全球洋流模式简图二、 世界洋流对地

14、理环境的影响1 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 对生物: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附近海域形成大渔场3 对航海: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4 对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三、 我来小结一个概念,两种类型,三类模式,四项影响十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总体的感受就是地理新课程的课堂给我带来了惊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是否成功,很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投入程度。本节课学生从始至终都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热情很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2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更加丰富和全面,而教学

15、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感觉课时紧张,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线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节课我体验到了,不仅要让教学内容活动化,更重要的是让教学活动内容化,这样以来尖锐的时间与内容的矛盾就会有所缓解。3 教学评价体现在课堂的每个细节;即时的评价使课堂显得生动鲜活,而且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节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重视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并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比较好。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上的承转环节还不够流畅,轻重缓急的节奏感还不够强,有待今后加以改正 。新课程

16、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刚刚起步,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要全面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还需要我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的新目标是寻找传承与创新的最佳结合点,尽可能地优化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西安市铁一中学 杨许红 2008年2月28日【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从结构上看比较全面、充实,渗透了整理对新课程教学的一些理性认识,重视了对教学设计相关项目的深入分析。与一般较简单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是,本教学设计除含有一般的项目外,还有对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分析等项目,其分析入情入理。更为重要的是,上完本节课后,教师本人作了比较深刻的教学反思,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回顾了课堂上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难能可贵。本教学设计针对教情、学情,选择了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