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1.理解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措施,分析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感受政治家的智慧。2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认识变法的必然性。3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4了解两宋与辽、西夏和金的关系,认识此时民族关系的特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

2、施。2措施目的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绝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央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散各级机构权力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枢密院专管调兵,三衙专门负责统兵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各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签文书,彼此制约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3影响二边防压力与财

3、政危机1宋辽的和议(1)背景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2)过程签订: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3)作用: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和议(1)背景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2)内容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3财政危机(1)原因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

4、半。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宋仁宗在位时,范仲淹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2变法(1)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3)措施内容具体措施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

5、和军事训练,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3评价(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掉北宋,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2宋金和战(1)战:南宋初年,宋军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2)和:宋高宗和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求和,1141年,

6、宋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岁贡”。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判断正误1 北宋建立,标志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完成。(×)北宋只是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并没有完成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北宋政权周边还存在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判断正误2 辽、夏、金对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被侵略,只有正义与非正义。思考探究1 如何认识宋与辽、夏的关系?金版点拨: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宋

7、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融,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知识拓展 王安石变法最后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利益,反对变法的力量强大。(2)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守旧势力反扑,党争不断。(3)改革派内部也存在问题,比如王安石的刚愎自用,用人不当,法令的执行不仅打了折扣,甚至还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因而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思考探究2 如何评价“崇文抑武”政策?金版点拨:崇文抑武政策指北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北宋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这一政策

8、一方面使北宋军队战斗力差,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吃败仗;另一方面,有利于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解决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社会安定。主题一 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一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三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朱弁曲洧旧闻史料一根据地图信息能够看出,藩镇从唐代的分裂割据发展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兼并融合。史料二认为宋代改变了五代藩镇的弊端,但造成地方困弱。史料三阐述了军事改革的积极意义。(1)根据史料一,概括五代十国的形势。金版参考: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但出现

9、统一的趋势。(2)史料二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具体指什么措施?金版参考:派文官管理地方;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设诸路转运司,负责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缴朝廷。(3)根据史料二、三,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金版参考:积极: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消极:强干弱枝的做法,造成地方贫困,无力维持地方稳定和抵御外族侵扰;军事改革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评价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1)积极作用:促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都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经验。(2)局限性:

10、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样,北宋国力不强,对外战争胜少败多,呈现出“积贫积弱”局面。主题二 王安石变法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二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三今所以为保甲

11、,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王安石史料一的关键信息是“恩荫之滥日增月益”“冗吏”。史料二对收入和支出两列进行比较,概括财政收支状况。史料三的关键信息是“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等。(1)史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现象?金版参考: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导致“冗官”现象出现。(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现象?金版参考: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3)根据史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目的。金版参考:内容:实行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目的: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强兵和维护社会秩序。1王安石变法的原因(1)统治危机。北宋初期的改革,使官

12、员和士兵大量增加,养兵养官的负担均转嫁到农民身上,再加上地主的盘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边患危机。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征战不已,北宋初期的军事改革,使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在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3)财政危机。北宋中期的冗官、冗兵、冗费,及每年送给辽、夏大量岁币,使北宋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4)庆历新政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2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变法内容广泛,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方面。(2)以理财为核心措施,重视开源与节流,尤其是开源。(3)国家加强对多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管

13、理和控制。尤其重视调节国家、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农民之间的关系。(4)试图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目的。(5)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6)关注人才培养与变法的关系。“守内虚外”政策的恶果宋太宗把守内放在第一位,把防边放在第二位,与当时的客观形势是完全不相适应的。这不仅反映了宋太宗在解决民族矛盾关系上的软弱无能,而且“守内虚外”也必然结出“斥地与敌”的恶果。这是毫无疑义的。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继迁揭起反宋大旗,建立以党项族为主体的独立王国。李继迁以毛乌素沙漠为依托,在银夏兴灵广阔的地域上,同宋展开了游击战运动战,宋军为之疲于奔命。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宋太宗于至道二年(996年)

14、五路围攻李继迁主力失利,为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应付契丹,不得不放弃银夏兴灵诸州。这是“守内虚外”政策结下的“斥地与敌”的第一个恶果。继这一恶果之后,有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承认契丹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合法;有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索取周世宗时候收复的关南十县地,宋增加银绢十万匹;有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文彦博割让安疆等四寨与西夏,而这些土地是宋神宗时候以数十万将士的鲜血为代价换取来的;有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乞求女真贵族退兵;最后还有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秦桧当国集团向金屈膝投降,割让北中国与女真贵族。宋太宗“守内虚外”政策结下的

15、恶果,以及付出的代价,难道还算少吗?漆侠漆侠全集第九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158页课堂跟踪训练1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a官僚体系的成熟 b科举制度的完善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职”是一种加官,“以待文学之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这是官名和所任职务的分离,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项。2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

16、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罢免宿将兵权,同时设置枢密院掌握调兵职权;地方上设置转运司,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北宋这一系列的措施,起到了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故正确。而分权的措施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排除。故选d项。3(2019·山东淄博一中期中)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冗兵”局面造成军费开支浩大,加重了财政负担,故选d项。北宋军队虽多,但战斗力低下,并未提升边境防御能力,排除a项;b、c两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4(2020·山东泰安期末)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统治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达到了富国目的,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8、,但北宋没有“消除了边境威胁”,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由于守旧派的反对而失败,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5(2019·辽宁朝阳月考)诗人张以宁经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史实是()a北宋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地区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c绍兴和议,南宋偏安东南一隅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答案c解析由材料“臣主原无北伐心”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该诗反映的是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北伐,故c项正确。辛弃疾是南宋初期人,故a、d两项错误;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宋辽和议,故b项错误。课时作业1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的局面,宋

19、太祖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在地方设置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分宰相权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a bc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是宋太祖采取的解决地方藩镇割据问题的措施;是为了分割相权,针对的是中央机构,不是地方,排除。故选b项。2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宰相 b分割相权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宋太祖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以分相权,故选b项。3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

20、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中所说的是下列哪一官职的职权和作用()a宰相 b通判 c转运使 d知州答案b解析由“守臣”可知是地方,由“通签书施行”可知与“守臣”相牵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上与“守臣”相牵制的是通判,故选b项。4(2020·辽宁盘锦期末)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c枢密副使 d知府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枢密副使掌握军权,位同宰相,c项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官员,排除a项;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地位低于宰相,排除b项;

21、知府是地方官员,排除d项。5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或岁赐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确切地说,宋辽的相对位置是南北,而宋夏的相对位置应是东西。c项不属于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故选c项。6苏辙(10391112)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辽 b吐蕃、唐c金、南宋 d辽、北宋答案d解析由苏辙生卒时间可知其为北宋人。故这里的“汉”指北宋,“蕃”是少数民族政权

22、,与北宋和好年深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和辽,故选d项。7(2020·北京平谷期末)北宋时,每年的各种节日都要赐给西夏绢23000匹,茶1万斤等。这种现象在历史上称为()a“纳贡” b“岁赐” c“岁币” d“岁贡”答案b解析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b项正确。8下列属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是()整顿官僚机构从事商业经营提供农业贷款实行“兵农合一”a bc 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整顿官僚机构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内容,故排除;均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选c项。9南宋抗金的性质是()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

23、义战争b反对地方割据的斗争c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答案d解析金政权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不是外来势力,故排除a项;金与南宋是并立政权,不是割据势力,排除b项;金和北宋是两个政权,排除c项;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选d项。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a文学艺术的繁盛 b商品经济的发达c对外交往的频繁 d统治者苟且偷安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127年,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东南,是为南宋。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失

24、地,只求苟且偏安,材料中诗句正是在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苟且偷安,d项正确。a、b、c三项不合题意,排除。11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的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可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者即为“天子门

25、生”,这一切都反映了强化了君主用人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殿试”环节,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a项错误;外朝是汉代时期的机构,与殿试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2宋朝包拯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科举完善 b常年征战c庆历新政 d文官体制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冗官”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宋代以分权来加强集权,故d项正确。科举制度的完善并不是“冗官”现象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常年征战与“冗官”现象无关,故b项错误;“庆历新政”也没有导致“冗官”,故c

26、项错误。13(2020·山东日照期末)王安石遇一老妪,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这反映了新法()a触犯官僚集团利益 b用人不当官吏扰民c力图保障农民利益 d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答案b解析根据“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可知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徇私舞弊现象,这与用人不当有密切关系;根据“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自家不曾尝一块肉”可知官吏扰民,故选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触犯平民利益,而非触犯官僚集团利益,排除a、c两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排除d项。14对

27、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38年西夏建立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40年南宋取得郾城大捷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订立“澶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正确。a、b、c三项

28、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均排除。15“绍兴十年,金军再度南侵,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南宋军队先后取得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胜利。但此时,南宋尚不足以打败金国”。这一史料可以佐证()a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量趋于均衡的结果b绍兴和议是南宋统治集团无能的结果c南宋前期的失利与高宗的投降路线有关d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已经发生转变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金军不能有效南侵,同时南宋不足以打败金国,此后一年,绍兴和议签订,因此可以说明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量趋于均衡的结果,故选a项。“南宋军队先后取得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胜利”不能说明南宋统治集团无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宋前期的失利,故c项错误;崇文抑武

29、是宋朝的基本国策,没有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2)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3)宋

30、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答案(1)根本原因:藩镇权力太大、君弱臣强。解决办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制钱谷:设置转运司,将地方大部分财赋收归中央。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3)积极: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了行政效率;压抑了地方积极性;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