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练习题_第1页
使至塞上练习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使至塞上综合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征蓬出汉塞” 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选择题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

2、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 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 之远。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 问将士。B. 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 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 开阔、意境雄浑。D.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 在燕然前线。”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柳州市)A.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

3、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 与题目紧紧相扣。B.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 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 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柳州市)A.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 圆等景 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 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

4、 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 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 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5选出对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2 分)(/ 12 铁岭市)A. 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奉使出征,要前往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B. 颔联中运用比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抑郁、孤寂的内心情感,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C. 颈联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视野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 点。D.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

5、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6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至U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 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 “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 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 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 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6、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 使的孤单与无奈。B. 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 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 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 “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 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 一幅画面宏大,意境 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

7、风光图。渡荆门送别综合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_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_ 的感情。2._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 舍之情的一个字是“”。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选择题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 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 阔景象。C.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 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登岳阳楼综合这首七言

8、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 和_ 融于一体。2诗歌以“和“_”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选择题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 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 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 尽忧愤。D. 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C. “万里来游”“

9、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 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B. 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C. 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 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读之让人感慨万分。D. 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

10、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湖心亭看雪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文,完成15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 填空:张岱,字 _ ,号_ , _(朝代),_(籍贯)人。有著作_和_ 等。2、 分析“绝”字的妙处:

11、 _ 。3、 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_ 。这一部分采用了 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 _。4、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5、 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6简答。1文章的文眼是 _2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_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使至塞上综合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 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_出使“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飘飞的蓬草_。( 2 分)(/12长沙市)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

12、分)(/ 11 连云港市)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 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语句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的理解。(4 分)(/ 07 铜仁市)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 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 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 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 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分)(/ 12 长沙市)写了“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等景物 (1 分) ; 营造了“苍茫” (或“空 旷”“旷远” “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 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 分)。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3 分)(/11 连云港市)“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 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 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 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 分)(意思对即可)3

1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 分)(/ 07 铜仁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 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 落日。(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 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 分,不计半分。)选择题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2 徐州市)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 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15、B.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 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 之远。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12 南宁市)A. 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 问将士。B. 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 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

16、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 开阔、意境雄浑。D.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 在燕然前线。”D (“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柳州市)A.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 与题目紧紧相扣。B.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 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 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 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

17、朝廷使 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B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柳州市)A.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 圆等景 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 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 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 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 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D5选出对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2 分)(/ 12 铁岭市)A. 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

18、,奉使出征,要前往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B. 颔联中运用比喻,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抑郁、孤寂的内心情感,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C. 颈联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视野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 点。D.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使至塞上颔联“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一句,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 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 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 的激愤和

19、抑郁。B 项前半部分的赏析是正确的。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 并不是这一句,而是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1遂宁市)A.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至 U 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 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 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20、,表达了诗人由于 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 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B 分析:B 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08 玉林市)A. 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 使的孤单与无奈。B. 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 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 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 尾联意思是说

21、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 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 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 一幅画面宏大,意境 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B D渡荆门送别综合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_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对故乡的依依惜别(留 念)_的感情。(2 分)(/ 11 河池市)2.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 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 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_”。( 1 分)(/ 07 潜江市)3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 分)(/ 10 曲靖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语句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22、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 分)(/ 10 曲靖市)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 长江图。2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 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3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 分)(/ 1

23、1 河池市)示例: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这 一特定的景观形容江上云霞之美。(1 分)想象大胆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昼夜交替、时空变换的奇景,表达了诗人豪迈开阔的心情。(1 分)选择题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07 潜江市)A.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 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 阔景象。C.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 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

24、之情。A登岳阳楼综合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2 分)(/ 09 孝感市)2诗歌以“夕阳迟和“欲暮时_”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 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 分)(/ 12 天门市)选择题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09 孝感市)A. 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 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 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 尽忧愤。D. 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A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12 天门市)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C. “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B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2 乌鲁木齐市)A. 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 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B. 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