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二、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二、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二、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二、三单元测试题_第4页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二、三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必修2第二、三单元重难点突破1.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3.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

2、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4.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5.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

3、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6.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8.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

4、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 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10.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

5、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11.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

6、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13.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里“变革”指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英国工业革命 D.英国成为“

7、世界工厂”14.“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据全球通史)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立宪政体的确立牛顿力学的诞生机器工厂的出现海外市场的扩大A.    B.  C.      D. 15.“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

8、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1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17.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

9、生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19.“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人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20、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10、!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2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2、1922年苏俄一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A增加税额 B处以罚款 C强行收集 D放任自由23、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苏联、德国、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11、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单调C、德国:人民游行,谴责政府无能 D、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24、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25、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调整农业经济 C 规范企业行为 D 举办公共工程26、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里的“干预”是指( )A 推行国有化政策 B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空C 用经济计划代替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 政府

12、推行福利制度27、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主要采用的经济理论是( )A 凯恩斯主义 B 自由主义 C 重商主义 D“人民资本主义”28、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有( )建立国营经济 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扩大政府开支 政府直接采购A B C D 29、下列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发展情况,错误的是( )A 是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B 股票分散化C 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全体股民手中 D 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不复存在30、关于“经营者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使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 B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C 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 D 国家对经济的

13、干预是其出现的原因31、下列对战后福利国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B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C 消除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D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32、下列斯大林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B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C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3、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 片面发展重工业C 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 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布局不合理34、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 个人崇拜盛行 B

14、 政治生活僵化 C 计划经济体制僵化 D 对外开放35、下列关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赫鲁晓夫改革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B 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C 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36、从苏联解体的事件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B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C 社会主义建设应摆脱固定模式 D 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

15、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

16、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3)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

17、的特点?(4)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对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38、阅读下列材料: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回答:(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

18、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必修二第二三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110 BDBBD DADCB 1120 BCCAB ADACA 2130 CDDBD BACCD 3136 CBBCA B37(16分)(1)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分)(2)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3分)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1分)(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特点:生产力迅速发展;(1分)伴随着对自然更大的征服和对落后农业国家的征服,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1分)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体。(1分)(4)影响:第一次工业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