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_图文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_图文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_图文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_图文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其直接影响是A.促使分封制度瓦解B.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C.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D.导致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3.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

2、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A.唐朝前期长安B.北宋开封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结论的是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5.右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某一城市的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A.上海B.北京C.南京D.广州6、汉代的耧车和水排分别属于A.播种和灌溉工具B.播种和冶铁工具C.耕作和冶铁工具D.都是交通工具7.下图为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

3、批赴美幼童留学生。此照片拍摄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预备立宪”时期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9.读下表,安徽省风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 .乡镇企业的发展D 人民公社的撤销10.图3反映的经济特征是A .计划经济B .新民主主义经济C .国家资本主义D .市场经济1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

4、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C.有利于节约资源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2.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C.在全国统一废除农业税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有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显示出多层次性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开放 局限在国有企业领域A .B .C .D .14.成立于1868年的济南瑞

5、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是A.中华民国的建立B.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中华民国政府提倡国货D.欧洲帝国主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15.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20世纪20年代中期,企业每况愈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企业重新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A.B.C.D.16.材料:老南京阿德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

6、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江苏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有一次他出差北京,看中了一段布料,只是付了钱就买了下来,送给他的爱人。阿德师傅家经济比较宽裕,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后来,他又从单位搞到一张电脑票。街坊邻居都说阿德师傅是个能人。材料中共有几处错误A.1B.2C.3D.41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D.宗教思想传播18.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

7、,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D.荷兰打败西班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9.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A.飞梭B.万能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轮20.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体制D.赫鲁晓夫改

8、革21.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22.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3

9、.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的主要依据,它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民众“欧洲意识”开始了欧洲统一市场的运作使一体化开始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A.B. C. D. 24. “奏国歌,升国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源自下列哪一部电影的插曲吗?A.渔光曲B.风云儿女C.开国大典D.定军山25.下面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解决经济危机A B C D26、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

10、,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A B C D27.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B恢复欧洲人在世界上的优越感C增强欧洲同美苏抗衡的力量 D.增强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28.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11、告诉我们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A B C D29、造成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经济建设缺乏经验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30、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按层次排列,正确的是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A.B.C.D.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分36、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一图二 图三图

12、四(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么特点?(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7、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材料二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

13、残叶,农场主的 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 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 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 1933 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 (3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这次事件的特点。(3 分) (3) 面对材料一、 二的情况, 罗斯

14、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3 分) (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 现?为什么?(3 分) 38、阅读下列材料: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6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材料二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 100 多 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 年现代工 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 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

15、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 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 1952 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 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 分别增长 25.9至 1.2 倍。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 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

16、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 点的主要原因。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7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4)请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近代化(或工业化)起步的标志。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 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

17、住活动。(三)限制 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行于何时?其目的如何?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一.选择题答题卡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8 资料由大小学习网收集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D 6.B7.A 8.D

18、9B 10 A 11A 12D 13A 14D 15C 16C 17.A 18.C 19B 20B 21B 22A B23A 24B 25. D 26. A 27C 28C 29A 30C 36、(1)图一反映的是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图二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 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2)晋商和徽商。 (3)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 当繁华。 (4)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的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 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如“俞大娘航船”;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 重利轻离别等。 (5)图一:锄耕是中国古代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发展; 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 提高,“无农不稳”; 图三:古代中国商运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 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 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