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苏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二、作者: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一时公
2、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三、时代背景:(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2)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3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4)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西、北方边患严重,宋
3、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并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北宋统治者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士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答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4、后果将不堪设想。苏洵为此心忧,忧而思救,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四、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速读,熟悉课文。 2、教师范读,正音,并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3、学生依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合作解决。4、学生熟读课文,力争对课文熟读成诵。五、分析文本第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归纳: 1、朗读。(齐读或者单独朗读)2、词义理解:(教师提问,学习结合课后注释作
5、答)兵:武器 赂:贿赂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不确定的指代)互:相继,先后 丧:灭亡 率:全都,一概 完:保全 故:所以 以:因为 3、活用:(学生总结)完,形容词。活用为“保全”,动词。 4、翻译:(学生翻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二)课文层次把握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
6、找出这一段中的一个关键字:赂 2、围绕这个字的说了几个方面:赂,不赂3、这几个方面最终是在说什么问题:弊在赂秦句子关系如下:第二段: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归纳: 1、朗读。(齐读或者单独朗读)2、词义理解:(教师提问,学习结合课后注释作答)(1)实词:邑:城镇(相当于一个小镇子)城:城市 亡:丧失 固:本来。(2)虚词:以:凭借 之:结构助词“的”, (3)其实:古义,它实际上。今义:有轻微的转折之意。3、活用:(学生总结)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7、,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句式:所字结构,“所得” “所亡” “所大欲” “所大患”,注意“所+动词=名词”的格式。5、翻译:(学生翻译) 注意省略句的补充翻译。受贿赂所得 受贿赂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 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思厥先祖父,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如弃草芥。
8、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朗读。(齐读或者单独朗读)2、词义理解:(教师提问,学习结合课后注释作答)(1)实词:厥:相当于“其”,他们的。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举:全,都 予:送给。 弥繁:更加频繁。判:分出,分清。 得之:得当,示意。 然则:这样那么颠覆:颠倒,倾败。 宜然:应该这样。 至于:上文的情况引起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暴:暴霜露p,暴露在霜露之中 暴秦之欲无厌bo,
9、残暴(2)以:以有尺寸之地:凭借(这些努力) 举以予人:拿(这些土地)(省略“之”)以地事秦:用土地(3)古今异义:祖父:祖父和父亲。祖父。然后:这样之后。承接连词。(4)通假字:无厌餍3、活用:(学生总结)强弱胜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情况4、翻译:(学生翻译)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
10、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二)课文层次把握 第2段:论证过程,从赂者的角度进行论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赂秦力亏,破灭之道”的观点。六、作业:1、基础知识的归纳:学生在课后整理文中有关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下节课检查。2、背诵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具体整理如下)(一)实词1.以地事秦:事奉,动词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名词2.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副词 始速祸焉:才,副词3.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
11、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4.故曰“弊在赂秦也” : 所以,因此,连词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形容词5.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动词 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形容词诚不得已:能,能够,动词6.暴秦之欲无厌 :想要,追求,动词则秦之所大欲:欲望,名词7.暴霜露:暴露,显露,动词暴秦之欲无厌: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8.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名词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战胜,动词(二)文言虚词1.于A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 其势弱于秦 C 赵尝五战于秦 D 青,取之于蓝2.以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秦以攻取之外 C 以有尺寸之地 D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E 以地事秦,犹抱薪
12、救火3.所 A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 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4.为 A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 D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三)词类活用1.小则得邑,大则得城: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作动词,坚守正义3.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4.不能独完:作动词,完整地保存下来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作动词,礼待、礼遇(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 (2)赂秦而力亏
13、,破灭之道也:判断句(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4)洎牧以谗诛:被动句(5)举以予人:省略句,省略宾语 (6)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句,省略动宾词组(7)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五)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今义、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今表示又一次。、始速祸焉:速:招致。今指速度快。、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二、讲授新课第三段: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4、。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归纳: 1、朗读。(齐读或者单独朗读)2、词义理解:(教师提问,学习结合课后注释作答)迁灭:灭亡。与:亲附,亲近。既:已经。是故:所以。斯:这是。效:效果。速:招致。于:跟、和。再:两次。却:打退。洎:及
15、,等到。以:因为。邯郸为郡:把邯郸作为一个郡。惜:可惜。终:最重。革灭殆尽:(把其他国家)消灭将近穷尽。智力:智慧力量。智商。(古今异义)不得已:没办法。向使:假使。爱:珍惜。数:命运。易:容易。量:衡量,判断。3、活用:(学生总结)完,形容词。活用为“保全”,动词。 4、固定结构: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以为”5、句式: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于秦:状语后置。五战,二败,三胜:古代汉语数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现代汉语数词用在动词后面作补语。6、翻译:(学生翻译)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
16、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
17、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二)课文层次把握第3段:齐人、燕赵之君的灭亡说明了什么?这一段主要说明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从反面论证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第四段: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归纳:1、朗读。(齐读或者单独朗读)2、词义理解:(教师提问,学习结合课后注释作答) 下咽:下咽,咽喉。咽下咽喉。(古今异义)
18、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劫:胁迫,挟持。 以趋于亡:而走向灭亡。 为:治理。3、活用:(学生总结)日削月割:一天天,一月月。名词活用为状语。礼:礼遇。名词活用为动词。西:向西。名词活用为状语。4、句式:(学生总结)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被动句。5、翻译:(学生翻译)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二)课文层次把握第4段:这一段在段落结构
19、上起到了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总结出了古代的教训,为下文的“讽今”做好铺垫。第五段: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归纳: 1、朗读。(齐读或者单独朗读)2、词义理解:(教师提问,学习结合课后注释作答) 可以:可以凭借。(古今异义) 故事:旧事,前例。(古今异义)以:凭借3、句式:(学生总结) 弱于秦:于,比。状语后置。4、翻译:(学生翻译)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0、 (二)课文层次把握第5段:这一段是怎样得出“借古讽今”的目的的?全文层次分析(板书设计)总结:全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第一个分论点承中心论点直接提出 ,顺应自然。第二个分论点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提出,引人思考,对中心论点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从道理上给人以明晰、严密的感觉,语气坚定,观点鲜明。本文以高度概括的方式论述六国亡于秦的原因,又联系现实政治,借古讽今。但本文借古讽今不是消极地批评北宋王朝失策,这反映在文章在指出六国应抛弃错误政策的同时,又指出了正确的政策,即“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战略构想对当时
21、北宋朝廷同样适用。苏洵的忧国之心也可见一斑了。三、迁移拓展阅读苏辙六国论完成以下题目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 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港口工程保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涵洞工程环保监测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反担保合同模板:供应链金融3篇
- 二零二五年计时工劳动合同管理与心理关怀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软件开发项目合同及其廉洁规定2篇
- 二零二五版教育SaaS平台软件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粉煤灰运输安全规范与应急预案编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饲料原料采购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防火墙安全防护系统集成与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高一上】【期末话收获 家校话未来】期末家长会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二年级下册加减混合竖式练习360题附答案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股东变更情况报告表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房产中介门店6S管理规范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 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