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共24页)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共24页)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共24页)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共24页)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共2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必修二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单元梳理】散文自古就是文学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三大类,它的灵魂是"形散而神不散"。中国现代散文,是"五四"以来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和借鉴国外散文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名师和佳作。本单元的三篇散文,有的情景交融;有的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有的咏物抒情。夏夜中迷人的荷塘,古都金秋飘舞的黄叶,北平一家公寓的小房间一抹生机勃勃的快乐的绿,它们都能触动读者的情思,都能引发读

2、者丰富的联想,引起读者的共鸣,领略这独特而美好的意境。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的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写了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情感;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囚绿记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深入挖掘,在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抒发

3、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希望沦亡的祖国山河早日获得解放。散文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要反复诵读,从中揣摩文章优美的语言,特别是贴切的比喻;抓住文章的线索,运用想像和联想,领会作者如何处理抒情与写景的关系;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所描写事物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把所学的有关知识渗透到写作中,提高散文的写作水平。【复习目标】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文中词语鲜明的感情色彩。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作者的思

4、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文学常识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郁达夫:(1896-1945),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荷塘月色1.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段):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第二部

5、分(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第三部分(4-6段):具体地描写荷塘月色。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分明。第四部分(7、8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感悟主旨本文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作者在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时的苦闷彷徨,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故都的秋1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2段):总起。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

6、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第一部分(3-12段):分写。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上的联系,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议论部分,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第三部分(13-14段):总结。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2感悟主旨本文通过对故都的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色的特有的美,勾勒了故都之秋的清、静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恋、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了作者忧虑、

7、冷落的情怀。囚绿记1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7段):赏绿。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因欢喜窗前的这一片绿影,"我"怀着"喜悦与满足"的心情选定了高广不过一丈而且地面潮湿的小房间;因为有一绺青藤为伴,于是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陌生的"我"有了绿叶与之"对语",可以"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天天看着它"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忘记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象征生

8、命、希望、慰安、快乐的绿色,滋润了一颗等焦了的心。这一部分为下一部分写"囚绿"作了充分的铺垫。第二部分(8-11段):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作者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自己简陋的房间,装饰自己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自己作无声的歌唱。他从案前的枝条中发现了"生的欢喜",这一绺青藤成了他的"绿友"。他爱绿至极,即使他了解自己的爱抚和善意,

9、使他的"绿友"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但仍固执地要"囚系住它"。而被幽囚的常春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哪怕枝叶病损,仍执著地"永远向着阳光生长"。这些描写,使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青藤形象跃然纸上。这一部分继续为下文张本蓄势。第三部分(12、13段):放绿。这一部分的"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现出文章的主题。在这里,那一绺青藤仿佛获得了灵性,它那顽强抗争的性格,它

10、那永向光明的执著,使作者从中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第四部分(14段):思绿。在遥远的南方,作者思念着他的圆窗和他的"绿友",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2感悟主旨本文讲述了作者与长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绿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达标检测】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

11、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田田”意指_“袅娜”意指_2、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答:_3、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_ _,另一种是_。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

12、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_ _ _5、上面这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_ 6、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C、水的美的容姿 D 、五光十色的色彩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13、丁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1、在下面所列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最恰当的词。煮、泡、冲、烫;漫、细、忙、点;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洒、射、漏、照甲处( ) 乙处( ) 丙处( ) 丁处( )2、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包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

14、而用简笔。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3、作者从_、_、_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化在一起,_的眷恋,_的落寞。4、d句中说“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_ 5、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

15、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诗经两首【复习目标】1、掌握字音字形和有关的文言知识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复述。【自主复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将子无怒( ) 靡有朝矣( ) 载笑载言( )自我徂尔( ) 桑葚( )雨雪霏霏( ) 不遑( ) 归聘( )乘彼垝垣( )( ) 其黄而陨( ) 夙兴夜寐( )( ) 淇则有岸( )犭严狁之故(    )(    )   我戍未定(     )王事不盬(   ) &

16、#160;  小人所腓(     )   二、文学常识1、诗经原名_或_,共收录从_到春秋中叶的诗歌_首,分作_、_、_三部分,它是我国第一部_。诗经“六义”指_ _。2、五经指五部_家经典著作。即诗经与_、_、_、_、的并称。3、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_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是_,按朱熹的说法,赋是_,比是_,兴是_。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三、名句默写1.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 , ”。2.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17、。3.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4. 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 5.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 , 。 6.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 7.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9.写出诗经·采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_,_,_,_。四、梳理结构氓第一部分(1、2章):追述恋爱生活。第二部分(3-5章):追述婚后不幸的生活。第三部分(

18、6章):总叙女子被遗弃后的复杂悲愤心情和最后的决绝态度。 采薇 第一部分(1-3章):戍边的士兵思念家乡,盼望尽快回家的心情,同时也表达出了主人公的忧伤之情。 第二部分(4、5章):表达了主人公对猃狁的怨恨,和对自己阵营的自豪感。 第三部分(6章):写出了主人公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迫切、焦虑,也表露了主人公的痛苦心情。五、感悟主旨氓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表现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痛斥了氓的无信无义、自私自利。采薇通过写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以及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的

19、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六、文言知识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 氓之蚩蚩()2. 匪来贸丝()3. 于嗟女兮()4. 犹可说也()5. 隰则有泮()6. 岁亦莫止()7. 彼尔维何()8. 玁狁孔棘()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 氓之蚩蚩今义:流氓 古义:_ _2. 泣涕涟涟今义:鼻涕   古义:_ _3. 总角之宴今义:宴会   古义:_ _4. 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 古义:_ _5. 薇亦作止今义:停止   古义:_ _6. 玁狁孔棘今义:洞;窟窿;眼儿 古义: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20、1. 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_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_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_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_ 2. 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_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_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_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夙兴夜寐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 2.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_ 离骚文化常识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

2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 ,代表诗经;“骚”,指 ,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 和 传统的两大源头。 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7节):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种精神被司马迁称赞为"正道直行"。第二部分(8-13节):表达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强烈愿望,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感悟主旨本文通过追述自己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写作者遭逢乱世理想不得实现,表白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矢志不变的决心。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高尚情操,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名句默写1.描写诗人感到烦闷失意,为时所困而走投无路的句子

22、是: , 。2.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 。3.借凶猛的鸟与一般的鸟不合群而居来比喻自己不为世俗所容的句子是: , 。4.表现诗人甘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5.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 , 。6.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文言知识归纳(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 ) 2谇:謇(jin)朝谇(suì)而夕替( ) 3替:謇朝谇而夕替( )4虽:虽九死而未悔( ) 5遥

23、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6偭:偭(min)规矩而改错()7度:竞周容以为度() 8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9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10尤:忍尤而攘诟() 11伏:伏清白以死直兮() 12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13及:及行迷之未远() 14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15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 16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17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 18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 19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二)通假字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3. 何

24、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三)古今异义。1. 怨灵修之浩荡兮 今义:水势大古义:_ _2. 固时俗之工巧兮 今义:细致,精巧  古义:_ 3.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今义:经济情况不好  古义:_ 4. 宁溘死以流亡兮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古义:_ 5.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  古义:_ 6. 长余佩之陆离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古义:_ (四)一词多义。修退将复修吾初服( )

2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余独好修以为常( )(五)词类活用。1. 鸷鸟之不群兮()2. 驰椒丘且焉止息()3. 步余马于兰皋兮()4. 屈心而抑志兮()5. 伏清白以死直兮()6. 回朕车以复路兮()7. 忽反顾以游目兮()8. 驰椒丘且焉止息()9. 哀民生之多艰()10. 亦余心之所善兮()11. 伏清白以死直兮()12. 高余冠之岌岌兮()13. 固前圣之所厚()14. 长余佩之陆离()(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_ _2.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_ _3. 謇朝谇而夕替。_ _ 孔雀东南

26、飞文化常识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5.床:古代的坐具。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

27、、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

28、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夜间时辰五夜五更现今时间黄昏甲夜一更19-21人定乙夜二更21-23夜半丙夜三更23-1鸡鸣丁夜四更1-3平旦戊夜五更3-5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

29、努尔哈赤称太祖,(顺治)称世祖,(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

30、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谥曰武穆,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等人就曾为当时的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

31、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感悟主旨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

32、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文言知识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 槌床便大怒()2. 箱帘六七十()3. 蒲苇纫如丝()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 君家妇难为 今义:使人为难古义:_ _2. 何乃太区区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古义:_ 3. 汝岂得自由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古义:_ _4. 可怜体无比今义:值得怜悯  古义:_ _5. 本自无教训今义:训斥  古义:_ _6. 处分适兄意今义:对犯错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古义:

33、_ 7. 便利此月内今义:方便  古义:_ _8. 卿可去成婚今义:结婚  古义:_ _9. 蹑履相逢迎 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古义:_ 10. 人事不可量 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 古义:_ _11. 叶叶相交通今义:运输事业  古义:_ 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 意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怀忿()处分适兄意()2. 适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适得府君书()3. 见相见常日稀()渐见愁煎迫()项伯即入见沛公()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 孔雀东南飞()2. 卿当日胜贵(

34、)3. 仕宦于台阁()4. 何敢助妇语()5. 以此下心意()6. 交广市鲑珍()7. 足以荣汝身()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_ _2.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_ _【达标检测】1、下列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俜(png) 供养(gòng) 箱奁(u) 窈窕(tio)B、鲑珍(guì) 磐石(pán) 钟磬(qìng) 罄竹难书(qìn)C、蹑履(niè) 踯躅(zhú) 踟躇(chí) 箜篌(kng hóu)D、婀娜() 主簿(fù) 摧藏

35、(cáng) 络绎不绝(luò)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窈窕 槌床 嬉戏 彷徨B、马鞍 娇逸 外欲暑 葳蕤C、驻足 赍钱 责无旁待 如丧考妣D、题跋 汗牛充栋 蓬荜生辉 灸手可热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蹑履相逢迎”中的“相”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持 B、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6、 )A、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B、我自不驱卿 本自无教训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D、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6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7. 下列加点“相”字与“叶叶相交通”的“相”字读音和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

37、#160;B.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胜不敢复相士。 8 下列加点的“见”字与“君既若见录”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既为府吏,相见常日稀             B.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

38、160;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D. 才美不外见 9 对课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种托物起兴的手法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 起兴就是联想,由相类事物引发自己所要歌咏的对象。 B. 为下文奠定了哀婉缠绵、徘徊顾恋的感情基调。 C. 其主要作用是提摄全篇,引起下文。 D.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照应标题的需要。 10. 下

39、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女子出嫁叫“归”、“适”或“于归”,女子回娘家省亲叫“归宁”。 B. 古代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下九”即每月十九,在汉代,“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 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时就把头发结起来,表示到了成年,称为“结发”。 D. 古代计算时间以地支分为12时辰,“人定”是指“子时”(相当于现在夜里9点到11点)。 11. 下列有关本文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0、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史上录存的古代第一篇,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和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双璧,合称“乐府双璧”。 B.序言是多在作品前面的用来对作品进行介绍、评价、陈述写作宗旨或写作意图的文字。这首诗诗前小序主要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成诗的经过。 C.“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关,其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员和收集民歌民乐。到魏晋南北朗时,人们就把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一种官署名称变为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D.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

41、,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支,地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诗三首文化常识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

42、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名句默写短歌行1、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 , 。2、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 , 。3、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 。4、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

43、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 , 。归园田居1、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的句子: , 。2、运用比喻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 , 。3、写诗人退隐田园的句子: , 。4、写诗人房前屋后的环境的句子: , 。5、写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 , 。6、写回归田园的愉悦之情的句子: , 。感悟主旨涉江采芙蓉通过写主人公采芙蓉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无穷的思念之情。短歌行 写了作者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并写出了面对短暂人生要广招人才,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愿望。归园田居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田园的欢快心情。文言知识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44、契阔谈()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 同心而离居 今义:齐心 古义:_ _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今义:几何学  古义:_ _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今义:回家的念头  古义:_ 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 遗采之欲遗谁()小学而大遗()始访其遗踪()深追先帝遗诏()2. 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安与项伯有故()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

45、.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第三单元 古代散文兰亭集序文化常识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名句默写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感悟主旨王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