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单元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一农业的起源和产业结构1.起源:从采集向种植发展而来(采集经济还不是农业2: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别:北粟麦南水稻3.产业结构: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 ,“六畜”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良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骨器2.商周:少量青铜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牛耕西汉普及推广4.唐: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5.灌溉工具:翻车(三国曹魏、筒车(不用人力三著名水利设施1.春秋战国:都江堰(成都平原2.西汉西域:坎儿井四小农经济1.原始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2.小农经济1产生时间:春秋2产
2、生原因:铁农具、牛耕私有土地出现3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结合,“男耕女织”勉强自给自足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对社会经济有一定阻碍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井田制1实质:名义国有,实际贵族所有2内容:“公田”,实际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崩溃、瓦解:由于铁农具使用,“公田大量抛荒”,“私田”大量开垦并私有3.土地私有的确立: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4.土地私有形式:1土地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私有土地2地主私有土地主要来源:土地兼并3北魏、隋唐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措施:
3、均田制5.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1东汉的庄园经济:“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2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明清普遍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劳动者有一定生产自主权六经济重心的南移1.西汉四大经济区域:1区域分布:山东、山西经济实力强,是经济重心江南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2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2.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3.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2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中唐后开始超过北方南宋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二.领先世界的手工业1.金属冶炼技
4、术商周青铜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流行开来2.纺织1丝织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上古已学会养蚕缫丝西周丝织工艺成熟唐缂丝技艺2棉纺织宋元棉植向内地传播元黄道婆革新棉织技术,松江成棉纺织中心明棉布成主要衣料3.陶瓷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元青花和釉里红,彩瓷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和珐琅彩4.手工业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2官营手工业西周至明占主导,代表当时技艺最高水平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供官府调拨,不成本,不入市场,弊端多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兴起明中叶后占主导,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三.曲折发展的中
5、国古代商业1.商业商朝产生西周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私商占主导隋唐商业大都会宋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起元纸币广泛流通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广泛使用白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性商帮周秦至唐县治以上设市,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宋坊市界限打破,形成街市,乡村允许设市,出现夜市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2.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1战国时期由于商人流动性与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重农抑商”思想产生2西汉全面控制工商业,沉重打击私商3明清“海禁”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对外贸易四.近代前夜(鸦片战争前的明清的发展与迟滞1. 明清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农业双季稻扩种玉米、番
6、薯引进推广,广泛植棉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商业白银广泛流通,工商业城市兴起综合国立强盛世界范围内大体领先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明中叶后1特点: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听大户呼织”2阻碍因素:自然经济(根本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3.近代前夜的危机:(内因明清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固守农耕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对外侵略扩张单元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一、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左右1. 原因:寻找黄金、开辟东西方直接的商路、传播基督教2. 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3、过程:迪亚士绕非洲海岸到达好望角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哥伦布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4.影响:使欧洲
7、同各大洲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洲主要商路、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了欧洲早期殖民活动,为西欧(但不包括西、葡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统一整体二、西欧早期(指工业革命前的殖民活动1.主要方式:以武力殖民扩张与掠夺、奴隶贸易、组建商业公司2.过程:荷兰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英国18世纪下半叶起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殖民帝国3.影响:促进了欧洲(不包括西、葡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扩大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三、两次工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根本原因:市场需求的扩大2时间:1760年左右(18世纪60年代开始3过程
8、: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凯伊发明的飞梭引起该行业连锁发明纺织和铁路成为两个主要领先部门4重要发明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铁路汽轮采煤业兴起5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和扩大1.第二次工业革命1根本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2时间:1870年左右(19世纪70年代开始3重要发明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电车、地铁内燃机的创制、使用汽车、飞机出现,石油工业兴起人工合成化学材料兴起电讯业的发明电话和无线电报等4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产生,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而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四、近代中
9、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原因: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等经济特权,洋货大量涌入中国2表现:东南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3影响: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2.洋务运动-中国近代企业产生(1861年1目的:清内外交困,企图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2内容:前期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资金燃料不足,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3影响:标志中国近代工业(使用机器生产起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甲午战争失败证
10、明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时间:19世纪70年代2原因: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是欧风美雨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产生3阻碍根源:由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阻碍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原因:帝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2表现: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重工业起步2.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萎缩1沦陷区:由于日疯狂经济掠夺,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2国统治区: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和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
11、侵略,民族工业萎缩六.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生活习俗的变迁1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思潮的推动2表现物质生活衣:传统长袍马褂与洋服并行,出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食:出现西餐馆,吃西餐、喝西式饮料住:出现洋房、里弄风俗习惯断发、不缠足礼仪婚丧:由讲究贵贱尊卑、繁琐到追求自由、平等和简洁2.大众传媒1表现:出现近代报刊和电影2影响:及时传播信息,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人们视野3.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1表现: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传入中国2影响:加快人们生活节凑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们观念加强了各地联系单元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一.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1
12、背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内忧外患2内容:余粮征集制普遍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3作用:前期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政权后期企图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引起了农民不满而失败2.新经济政策1背景: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无力直接经营所有企业2内容: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社会生产4作用:有利于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为苏俄指明了社会主义正确道路。3.斯大林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建立1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
13、济以行政手(而不是靠经济手段段管理经济2经验教训:使苏联经济取得过突出成就,1941年苏工业欧第一,世界第二后逐渐僵化,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尤其是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弊端越来越严重。战后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4.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是改革重点,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加上改革的盲目性和赫个人急躁作风失败。2)勃涅日涅夫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前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经 济全面滑坡. 3)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仍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 济继续滑坡,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导致苏联解体。 二.罗斯福
14、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1)原因:(根)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直)生产相对过剩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3)影响: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面临空前政治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1)内容:整顿财政金融(首要环节)调整工业生产(中心环节) 减少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2)特点: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核心是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 4.影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但使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 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新时代, 战后被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所借鉴,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15、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企业股票分散化和由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但决定权仍在资本家手中 3)出现福利国家 4)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重比重不断提高 5)5060 年代西方经济普遍高速发展。70 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胀”,开始减少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单元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 世纪 5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1953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2)1953 一五计划开始,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开端 2.195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3.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正确的探索:1956“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指出阶级矛盾已经基 本解决,社会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60 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失误:1958 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淀初一数学试卷
- 几何的数学试卷
- 河南省高考文科数学试卷
- 广州幼儿数学试卷
- 汉沽片区初三数学试卷
- 广东七下期中数学试卷
- 广东一月高考数学试卷
- 济南莱芜区中考数学试卷
- 贵州省专升本的数学试卷
- 衡水高考模拟卷数学试卷
- 2025年春季XX中学团委工作总结:青春筑梦践初心笃行不怠踏征程
- 电焊证培训 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4201T 039-2015 汽车旅游露营营地建设规范
- 气切患者护理课件
- DB64∕T 2133-2025 骨干渠道安全巡护检查技术导则
- 建立并优化医院的药品管理体系
- 肿瘤全程康复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护眼灯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青春期生理讲课件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易错题测试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 一书一签收发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