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促织优质课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重要文言现象。 2.梳理小说情节及脉络,体会情节起伏跌宕的叙事特点。 3.鉴赏小说的重要人物形象,分析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掌握改编剧本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猾黠()迂讷()爇香() 翕辟()竦立()兰若() 掭()抢呼欲绝()藁葬() 惙然()觇视()猪鬣毛() 龁()瞥()尺有咫() 俾()赉()椽() 蹄躈()蠹()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居为奇货() (2)操童子业,久不售()() (3)成不敢敛户口() (4)探石
2、发穴()() (5)靡计不施,迄无济()() (6)成妻具资诣问()() (7)唇吻翕辟()() (8)无毫发爽() (9)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10)窥父不在,窃发盆()() (11)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12)闻妻言,如被冰雪() (13)急趁之() (14)思试之斗以觇之() (15)径造庐访成() (16)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17)虫暴怒() (18)直龁敌领()() (19)虫翘然矜鸣() (20)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21)献诸抚军() (22)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23)抚军亦厚赉成() (24)民日贴妇卖儿() (2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3.翻译下
3、列句子。 (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2)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3)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4)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贯穿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有几次波折? 2.里胥为何会选中成名担任里正? 3.成名明明担任里正,为何落得“薄产累尽”“惨遭杖刑”这样的下场? 4.征收促织过程中的各级官员、市中游侠儿及驼背巫的形象有何作用? 要点归纳: 1.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
4、故事完整。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聊斋志异在小说后面常有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作出的评价,是作品的附带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第四部分(第5至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第五部分(第8段),故事的结局:成名因祸得福。 2.借古讽今的写法 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作品是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引线,由于宫廷的倡导,而形
5、成地方上的按期征收的“定例”。这对百姓是灾难,而对封建官僚却是“媚上取宠”、受赏升迁的好时机。可见由上而下的封建官僚体制是造成民不堪命的根源。作品所揭露的正是作者所处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取了曲笔,开头即指明故事发生年代为明代“宣德间”,这样既可以放开去写,又可以避开“文网”的迫害,这也是“借古讽今”的一种笔法。 核心素养专练 1.(山东省菏泽市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
6、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 2.(2020海南模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蛐蛐 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蛐蛐。蛐蛐都是从民间征来的。这玩意陕西本不出。有那么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责令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
7、正。里正哪里弄到蛐蛐?只有花钱买。上面要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蛐蛐难找里正难当。 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衙役看他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功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尽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蛐蛐罩,到处翻找。清早出门,半夜回家,都无济于事。县令追逼,交不上蛐蛐,二十个板子。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两条腿脓血淋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
8、一只“青麻头”伏着。醒来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猛然醒悟: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么?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往村东去。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于是在蒿菜草莽之间,轻手轻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蛐蛐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个头大,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一阵狂欢喜,提着蛐蛐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静等期限,好见官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成名得了个这只救命蛐蛐,再三告诫黑子:“不许看,千万!千万!” 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
9、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腾!一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死了,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帐!”黑子哭着走了。成名回来,老伴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莫非是跳了井?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气,只觉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这天他们家烟筒没冒烟,哪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卷卷埋了。
10、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 蛐蛐死了,儿子这样,成名瞪着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听到门外蛐蛐叫,成名跳了起来,远远的一看,是一只蛐蛐,心里高兴,捉他!蛐蛐叫了一声跳走了。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么也没有。四面看看,蛐蛐伏在墙上。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但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细看看,小虽小,好像不赖。带回家里,心想拿他去交差,又怕县令看不中。村里有个小伙子,是个玩家,他养着一只蛐蛐,自命“蟹壳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斗,百战百胜。他把这只“蟹壳青”居为奇货
11、,索价很高,也没人能买得起。听说成名得了一只蛐蛐,这小子就到成家拜访,一看,捂着嘴笑了:这也叫蛐蛐!于是打开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赶进“过笼”里,放进斗盆。成名一看,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小伙子存心看个笑话,再三说:“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成名把黑蛐蛐放进斗盆。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使猪鬃撩它,再撩它!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俩蛐蛐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劈里啪啦直响。忽见小蛐蛐跳起来,伸开须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小伙子赶紧把自己的蛐蛐装进过笼,说:“这小家伙真玩命呀!”成名也没
12、想到。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蛐蛐蹦出了一尺多远。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蛐蛐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走近一看,只见蛐蛐叮在鸡冠上,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散,双脚挣蹦。成名惊喜,把蛐蛐捏起来,放进笼里。 第二天,上堂交差。县太爷一看,大怒:“这么小,你不是糊弄我吗!”成名细说这只蛐蛐怎么怎么好,县令不信,叫衙役弄几只蛐蛐来试试。果然都不是对手。又抱一只公鸡来,一斗,公鸡也败了。县令吩咐,专人送到巡抚衙门。巡抚大为高兴,打了一只金笼子,又命师爷连夜写了一通奏折,详详细细表
13、述了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献到宫中,宫里的蛐蛐都是各省进贡来的,黑蛐蛐跟这些“名将”斗了一圈,没有一只能经得三个回合,全都不死即伤望风而逃。皇上龙颜大悦,下御诏,赐给巡抚名马衣缎。巡抚考核给华阴县评了一个“卓异”,县令就免了成名里正的差役;又嘱咐县学的教谕,让成名进了学,成了秀才;又赏了成名几十两银子,让他把赔累进去的薄产赎回来,成名夫妻,说不尽的欢喜。 只是他们的几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着,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死不活,这可怎么了呢? 树叶黄了,树叶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黑子说:“我是黑子。就是那只黑蛐蛐。蛐蛐就是我。我变的。” “我拍死了青麻头,
14、闯了祸。我就想:不如我变一只蛐蛐吧。我就变成了一只蛐蛐。” “我爱打架。打架总要打赢。打赢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我九岁了,懂事了。” “我跟别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赢,为了我爹,我妈。我拼命。蛐蛐也怕蛐蛐拼命。” “它们就都怕。” “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厉害!” “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赢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 “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没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 (节选自汪曾祺聊斋新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从
15、宫廷好斗蛐蛐之乐写起,每年从民间征收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为人物命运交代了社会背景。 B.衙役看成名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功夫赔尽几亩薄产,点出成名因“征蛐蛐”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C.黑子因毙蛐蛐而投井自杀的悲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对百姓的戕害,也表现了父母的太重的功利心,给孩子带来的灾难之深。 D.小说写到“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黑蛐蛐对成名似乎有感情,表现了黑蛐蛐的异乎寻常,暗示这是由黑子化成的蛐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蛐蛐”为线索,征虫梦虫觅虫得虫失
16、虫化虫斗虫献虫,主人公的命运围绕“虫”展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小说巧设伏笔,层层推进。成名夫妻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特别珍爱,为黑子的误毙蛐蛐做了铺垫,母亲的“你甭想活了”一语,暗扣后文的“把黑子从井里捞上来”。 C.作者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叙写黑蛐蛐的善斗,格外生动。“蟹壳青”与黑蛐蛐,从外形到战绩对比鲜明;小伙子前后表现也形成对比,突显了他自高自大、无知可笑。 D.小说语言特色鲜明。如“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叙事干净利落,语言简洁精炼,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 (3)小说细写小蛐蛐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
17、么? (4)小说是从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改编创作而成,情节大体相同,结局不同:原著的结尾是“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加官受爵”的大团圆结局,新作的结尾改成了“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的悲剧性结局,你认为哪一个结局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xiánèruòxsngrtiànqinggo chuòchnlièhépizhblàichuánqiàodù 2.(1)居:囤积、储存。 (2)操:从事。售: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 (3)敛:搜刮。
18、 (4)探:摸取。发:挖掘。 (5)靡:无。济:成功。 (6)具:准备。诣:到、前往。 (7)翕:合。辟:开。 (8)爽:差失。 (9)塞:抵偿。 (10)窥:暗中观察。发:打开。 (11)而翁:你的父亲。覆算:覆核账目,喻指清算并做出相应处理,这里指追究。 (12)被:覆盖。 (13)趁:追赶。 (14)觇:观察。 (15)造:到。 (16)纳:使进入,放入。 (17)暴:突然。 (18)龁:咬。领:脖子。 (19)矜:得意、骄傲。 (20)靡:倒下。 (21)诸:兼词,“之于”的合音。 (22)俾:使。 (23)赉:赠送,赏赐。 (24)贴:抵押。 (25)蠹:蛀虫,这里比喻胥吏。 3.(
19、1)里胥狡猾奸诈,借此向百姓摊派(进贡蟋蟀)的有关费用,每次征收一头,总是使几家百姓的家产耗尽。 (2)(成名)为人迂拙而不善言辞,于是被狡猾的里胥上报充任里正一职,千方百计谋求免职却无法脱身。 (3)(成名)跟踪并拨开草寻找,看到有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部。成名赶快用手扑它,(蟋蟀)窜入石穴之中。 (4)(成名)用手掌罩着蟋蟀,好像掌中空空如没有东西一般;手才举起,蟋蟀又迅速跳走了。 (5)有一个爱生事端的村中少年饲养驯服了一只蟋蟀,自己取名为“蟹壳青”,每天和其他年轻人斗蟋蟀,没有不胜利的。 核心素养专练 1.(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山东文学家。(或“清代山东文学家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
20、作者”) (2)文言小说圣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多种译本。 (要求:信息准确,句式合理,句子通顺)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及提取要点的能力,本题可以采取分层提取法,可先从语段的内在层次中寻找出主要信息,找出概括的区域,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是从哪些方面陈述的,然后做出最为精当的概括。本文段共六句话,第一、二句写了蒲松龄的名号、籍贯、身份。第三、四、五句写他入仕不成,创作聊斋志异。第六句写他的小说聊斋志异的成就。那么蒲松龄的身份可到第一、二句中归纳概括,为“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在字数限制的范围之内可尽可能将信息补充得更具体。而他的成就则从第六句中加以归纳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
21、20多种译本”,“文言小说圣手”是对蒲松龄身份的具体说明。 2.(1)C解析:“表现了父母的太重的功利心”错误。根据原文所言,成名父母是善良仁义的,并没有表现出功利心,迫于官吏逼迫才间接地害了儿子,实质还是那个官员贪污、皇帝只知享乐的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可见选项表述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并非主观上的功利心,而是客观生活逼迫,父母也是受害者。所以选C项。 (2)D解析:“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错误。情节跌宕起伏、悬念环生也是语言表达之功效,可见平淡无奇不当;原文中“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可见语言上也具有文学色彩,并非平淡无奇;口语化表意的特点是直白的,比喻的特点是化深奥复
22、杂为简单、浅显而至通俗易懂,本文画面感强,描写具体形象,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但意境并不深远,可以改成思想主旨耐人寻味、启迪深刻。所以选D项。 (3)从三方面来解答:首先就内容表现而言,写小蛐蛐斗强敌,表现了小蛐蛐的厉害,神奇、不凡的本领让人诧异、惊喜。其次从情节本身而言,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彰显了本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构思特点。最后从语言表达而言,抓细节,具有现场感,让人身历其境如在目前,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两者都可,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参考: 我认为蒲松龄原著的结尾更好。首先主题揭示更为深刻。结尾的成名之福与先
23、前的成名之祸都源于皇帝一人,体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的主题,就是老百姓的命运是家破人亡还是鸡犬升天都无法自己掌握或预卜,一切都取决于统治者的心血来潮。有力地批判了社会现实。其次“大团圆”结局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文中主人公的苦难都得到了补偿,“苦尽甘来”,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者审美需求得到了满足。 我认为汪曾祺笔下的悲剧结尾更好。蒲松龄笔下促织大团圆的结局虽然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但不利于表现批判社会现实的中心思想。而汪曾祺改编的小说蛐蛐结尾部分设置了悲剧结局,更符合现实生活,更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思想,用血淋淋的事实揭露社会的黑暗,批评统治阶层安于享乐却不关心百姓生活
24、,甚至草菅人命的冷酷无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一有价值一无价值,一毁一撕,可见功力高低,表现、剖析之深浅。 学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2.梳理情节内容,了解小说的写作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语言精妙,感受人物命运,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脚本。 自主预习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死何裨益(bì)科敛丁口(lin) B.里胥猾黠(xié)奄奄思睡(yn) C.惊起觇视(chn)靡计不施(m) D.抢呼欲绝(qing)官贪吏虐(nüè)
25、 2.指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昂其直,居为奇货 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 D.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3.下列对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名词作状语 B.旬余,杖至百用杖打,名词活用为动词 C.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低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而高其直认为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1)归以示成(2)各各竦立以听(3)宫中尚促织之戏(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B.(1)和(2)不同,(3)和(4)也
26、不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相同,(3)和(4)不同。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令以责之里正判断句 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 C.覆之以掌,虚若无物状语后置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 课堂探究 一、通读课文,完成情节梳理表格。 情节起止段所写内容 序幕(起因)第1段岁征促织,民不聊生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促织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二、校报开设“镜头”专栏,请从促织中选择最打动你的语句(20字以内),并用富有镜头感的文字进行解说。 三、研读促织,自主确定研讨课题,记录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思考与收获。 选题要求:
27、选点小而具体 研究过程详尽 思考收获有普遍性 促织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理论支撑资料来源结论 选题意义 研究结论 四、对照成名的命运图谱,为人物的命运安排找到文本注解,谈谈你对选题“成名的幸与不幸”的认识。 五、“讲述者”活动要求参选的作品要加一句作者的介绍。请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提炼一句介绍作者的话。 核心素养专练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中高一期中考试)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题。 鸮鸟 蒲松龄 长山杨令,性奇贪。康熙乙亥间,西塞用兵,市民间骡马运粮。杨假此搜括,地方头畜一空。周村为商贾所集,趁墟者车马辐辏。杨率健丁悉篡夺之,不下数百余头。四方估客,无处控告。 时诸令皆以公务在省。适益都令董、莱芜
28、令范、新城令孙,会集旅舍。有山西二商迎门号诉,盖有健骡四头,俱被抢掠,道远失业,不能归,哀求诸公为缓颊也。三公怜其情,许之。遂共诣杨。杨治具相款。酒既行,众言来意,杨不听。众言之益切。杨举酒促釂以乱之,曰:“某有一令,不能者罚。须一天上、一地下、一古人,左右问所执何物,口道何词,随问答之。”便倡云:“天上有月轮,地下有昆仑,有一古人刘伯伦。左问所执何物,答云:手执酒杯。右问口道何词,答云:道是酒杯之外不须提。”范公云:“天上有广寒宫,地下有乾清宫,有一古人姜太公。手执钓鱼竿,道是愿者上钩。孙云:“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黄河,有一古人是萧何。手执一本大清律,他道是赃官赃吏。”杨有惭色,沉吟久之,曰:
29、“某又有之。天上有灵山,地下有太山,有一古人是寒山。手执一帚,道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众相视觍然。忽一少年傲岸而入,袍服华整,举手作礼。共挽坐,酌以大斗。少年笑曰:“酒且勿饮。闻诸公雅令,愿献刍荛。”众请之,少年曰:“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手执三尺剑,道是贪官剥皮。”众大笑。杨恚骂曰:“何处狂生敢尔!”命隶执之。少年跃登几上,化为鸮,冲帘飞出,集庭树间,四顾室中作笑声。主人击之,且飞且笑而去。 异史氏曰:“市马之役,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焉知奉行者流毒若此哉!鸮所至,人最厌其笑,儿女共唾之,以为不
30、祥。此一笑则何异于凤鸣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鸮(xio)鸟:猫头鹰。釂(jiào):喝干酒。觍(tin):羞愧,尴尬。刍荛:(chúnáo):谦辞,指自己的言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趁墟者车马辐辏趁墟:赶集 B.哀求诸公为缓颊也缓颊:说情 C.忽一少年傲岸而入傲岸:昂首阔步 D.长山外不数数见也数数:计算数目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诸令皆以公务在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杨有惭色,沉吟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C.众相视觍然 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且飞且笑而去 不
31、出,火且尽 3.以下句子与“周村为商贾所集”句式相同的是()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县令借口行酒令,实际上是暗示其他几位县令少管闲事。 B.本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对贪官污吏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作者认为“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由衷表现了对皇帝的高度赞扬。 D.与促织相似,本文也极为典型地使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年跃登几上,化为鸮,冲帘飞出,集庭树间,四顾室中作笑声。 圣明天子爱
32、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焉知奉行者流毒若此哉! 此一笑则何异于凤鸣哉!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B解析:黠应读xiá。 2.D解析:A“直”通“值”;B“裁”通“才”;C“翼”通“翌”。 3.D解析:高:使高,抬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B解析:(1)以:介词,把。(2)以:连词,而,表承接关系。(3)之:助词,的。(4)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5.A解析:A为省略句,令以(之)责之里正。 核心素养专练 1.D解析:数数:屡次,常常。 2.B解析:B两个都是音节助词,无义。A都是介词,前者是“因为”,后者是“凭借的身份”。C前者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后者是代词,“
33、这样”。D前者是连词,“一边”,后者是副词,“将要”。 3.B解析:B和题干为判断句,A为被动句,C为宾语前置句,D为定语后置句。 4.C 5.青年人跳上桌子,变成猫头鹰,冲出帘子飞出去了,落在院子的树上,扭头看着屋内发出笑声。 圣明的天子爱惜民力,征取一样东西一定补偿它的价值,哪里知道执行的人流布祸患到如此地步呢! 而这一笑与凤凰鸣叫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译文: 长山县的杨县令,性格非常贪婪。康熙乙亥年间,朝廷在西部边塞平定叛乱,买民间的骡马运粮。杨县令借这个机会搜括,把本地的牲畜掠夺一空。周村是各地商贾云集的地方,各地赶来做买卖的车马都汇集在这里。杨县令率领凶悍的士兵把骡马全都抢夺过来,不下
34、好几百头。各地的商人,没有地方控告他。 当时各县县令都因公务在省城。刚好益都县的董县令、莱芜县的范县令、新城县的孙县令,一起住在同一所旅舍。有山西的两个商人对着门哭诉,说他们有四头壮健的骡子,都被抢走了,他们离家路远,做不成买卖,又不能回家,哀求几位县令替他们求情。三位县令很同情他们,就答应了。三人就一起去拜访杨县令。杨县令摆酒款待他们。酒宴已经开始,众人说明来意,杨县令不听。众人说得更加恳切。杨县令举起酒杯劝大家喝酒来打断话头,说:“我有一道酒令,说不上来的人要罚酒。要有一个天上的东西、一个地下的东西、一个古人,左右两边的人问这人拿的是什么东西,嘴里说的是什么话,要随问随答。”就第一个说:“
35、天上有月轮,地下有昆仑,有一古人刘伯伦。左边的人问手拿什么东西,回答说:手拿酒杯。右边的人问嘴里说什么话,回答说:酒杯之外的事不须提起。”范县令说:“天上有广寒宫,地下有乾清宫,有一古人姜太公。手拿钓鱼竿,说道愿者上钩。”孙县令说:“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黄河,有一古人是萧何。手拿一本大清律,他说道赃官赃吏。”杨县令的脸上有惭愧的神色,沉吟了许久,说:“我又有了。天上有灵山,地下有泰山,有一古人是寒山。手拿一把扫帚,说道各人自扫门前雪。”众人互相看了看,十分尴尬。忽然一个年轻人昂首阔步走了进来,衣服华丽整齐,对大家拱手行礼。大家一起拉他入座,用大酒杯给他倒酒。青年人笑着说:“酒暂且不喝。听到诸位大
36、人高雅的酒令,希望献一献丑。”众人请他来说,青年人就说:“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手拿三尺剑,说道贪官剥皮。”众人大笑。杨县令恼羞成怒骂道:“哪里来的狂妄之徒敢如此无礼!”命令差役抓住他。青年人跳上桌子,变成猫头鹰,冲出帘子飞出去了,落在院子的树上,扭头看着屋内发出笑声。杨县令拿东西掷它,它边飞边笑着离开了。 异史氏说:“通过买马的差使,家里壮健牲畜充满庭院的县令,十个县令里就有七个,而赶着千百成群的骡马做生意的商人,长山县外却不多见了。圣明的天子爱惜民力,征取一样东西一定补偿它的价值,哪里知道执行的人流布祸患到如此地步呢!猫头鹰所到的地方,人们最厌恶它笑,连孩子都唾弃它,
37、认为这不吉利。而这一笑与凤凰鸣叫有什么不同呢!” 变形记(节选)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感受变形记(节选)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形象,理解本单元人文主题“观察与批判”在该选段中的内涵。 2.通过自读,根据变形记(节选)的艺术表现方式,从人物对话、动作和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3.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和写内容提要、旁批、杂感、短篇文学评论等阅读方法,与他人分享自己自读变形记(节选)的文学鉴赏经验。 自主预习 一、作者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
38、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 二、初读小说,梳理情节 初读感受 主要人物 主要情节 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探究 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常被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某影视公司要根据变形记百分百还原拍摄同名电影变形记,近期将根据变形记(节选)拍摄变形记的第一部分。导演希望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协助他们解读变形记(节选)。 活动一:梳理主要情节,关注主要人物 让演员们快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是拍摄的前提,导演将这个重任交给了你。请梳理出变形记(节选)的主要情节,并与饰演格里高尔的男一号就人物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
39、:1.男一号希望知道你读过小说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试着写出来;2.为了让男一号更清楚地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请画出他的活动轨迹图,并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每一个节点,并思考: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读提示:1.快速浏览是概括第一感受的好方法;2.记得跟其他编剧交流你的阅读感受,以便思路更加清晰。 活动二:制作道具“日记本” 在剧组计划拍摄这样一组镜头: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之后,剧中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分别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件事。由于在处理镜头时,导演想把日记的内容完全地展示出来,所以需要一篇完整的日记。请选择父、母、妹和协理任一角色,代他(她)写当日的日记。 具体要求:每个人物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
40、件事态度不一,试着通过他(她)的日记来表现他(她)的态度,并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情节作为依据。请思考:他(她)为什么要这么想? 自读提示:1.日记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体现,既要有描述事件的客观性,也要有表达情感的主观性;2.精读有关某一人物的描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弄清他(她)到底看到了什么,以及他(她)对其所见的态度。记得边读边利用前面所学的旁批、写短评的方式来记录你的新发现;3.请记住,你就是他(她)。 活动三:揭示悲剧根源,观照现实社会 演员不仅要对他演的角色有着透彻的理解,还要对整部作品的主旨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饰演格里高尔的男一号向你求助,他希望结合下面材料以及你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帮助找到格里
41、高尔悲剧命运的根源,并与他交流小说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异化的劳动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劳动不是需要的满足,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劳动的异化性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人把自己外化于其中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材料二: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金钱时代每个人的困境。 美国诗人奥登 自读提示:1.反复琢磨体现不同人物对“甲虫格里高尔”的态度的语段,是思考格里高尔悲剧命运的好办法;2.已有的材
42、料可以帮助你思考问题,但不一定能够让你完全解决问题,试着去找一些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其他材料。 核心素养专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第13题。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炉子散发着凉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因此,我现在必须快马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对于我一般的请求,他一定会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非常清楚地表明,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我必须像乞
43、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煤贩虽然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不可杀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 怎样前去无疑会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费力地转下了楼梯。但是,到了楼下,我的桶就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下的骆驼,在指挥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而已。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极了,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我异乎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那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边写着什么。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把门敞开着。 “煤店老板!”我急切地喊,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混浊,“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能骑在它上面了。行行好,一有钱,我马上就付给你。” 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有一个买主。” “我什么都没有听到。”那妇人说,她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 “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店防水装修合同范本
- 管道拆迁补偿协议书范本
- 银行存钱协议书模板模板
- 私人钢结构厂房合同范本
- 篮球馆员工合同协议模板
- 父亲赠与女儿房产协议书
- 砍伐树木后要栽树协议书
- 船舶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
- 环卫特种车租赁合同范本
- 鹤壁买房定金协议书模板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 YY/T 0595-2020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YY/T 0287-2017 应用指南
- LS/T 1222-2020粮食干燥机系统工艺设计技术规范
- GB/T 9813.2-2016计算机通用规范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 GB/T 26636-2011动植物油脂聚合甘油三酯的测定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
- GB/T 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GB/T 1796.4-2017轮胎气门嘴第4部分:压紧式无内胎气门嘴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 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 医院患者自杀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