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时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第 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学生用书中,此内客单独成丘一、选择题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B.C.D.解析:选D。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及社会的剧烈变革等诸多因素有关,故选Db2.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t I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C.克己复礼D.仁者爱人解析:选A。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人定胜天是荀子的思想,克己复礼、 孔子的思想,故选A项。3.“人为”

2、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qa 4墨豕 儒家仁者爱人是A.C.解析:选B。“人为”是指人的有为,为”,而主张“无为”,因此该派为道家,4.“视父兄与君若其身”子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B.道家、D.法家结合“伪”的含义,可知该学派的观点不主张“有B项正确。“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持这一观点的是A.墨子B.老子C.孔子D.董仲舒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视父兄、弟子、大臣“若其身”,体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5.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A.人性善恶有别B.是否实行仁丄C.是否主张“礼”解析:选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思想中截然相反”主张“性恶论”。6.

3、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 ”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 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诸子百家各有特点,所以他“使其客人人著所,撰成吕氏春秋,可见吕不韦是融合诸子百家思想而编成是否实行仁政D.是否追求气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而荀子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吕氏春秋的,选C项。7.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C.分封制度全面崩溃墨子主张“兼爱”“

4、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D.中央集权最终确立3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回答时需注意“共同 的社会背景”这一前提。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墨子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C D两项分封制全面崩溃和中央集权最终确立说法不符合本题,B项说法明显错误,本题选A项。8“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 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解析:选B。材料反对一味重视节俭而轻僈等级差别,甚至不允许个体差异和君臣上下 差别的存在,不能

5、正确理解礼对于建国家、壹天下的价值所在。材料出现两种观点:重礼、 等级差别和兼爱、节俭,应该分别是儒家与墨家的主张。故答案是B项。二、非选择题9.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 力量,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以重大影响。当今社会生活中,还有不少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传统社会心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 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 地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鲁迅全集第1卷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论语多芷者厚亡,步高者易踬。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菜根谭“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

6、来,治之以忍;快意事来,治 之以淡”。增广贤文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三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于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 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邵汉明儒家哲学智慧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有哪些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2)材料二中格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3)据材料三并结

7、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中国传统社会心态和传统文化的成因。(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前营建社会积极心态和创造先进社会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1)问,鲁迅的话反映了主仆等级心态,孔子的话反映了宿命心态,菜根谭反映了知足常乐心态,增广贤文反映了中庸忍耐心 态;第(2)问,反映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心态; 第(3)问,人的思想是社会状况的反映, 从政治、 经济、思想方面归纳;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主仆等级;尊天认命(宿命);知足乐世;中庸忍让。(2)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3)小农经济盛行;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控制。(4)发展市场

8、经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善于对待传统文化和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ioPll)请结合上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思考文化觉醒与社会大变革的关 系。4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诸侯争霸、兼并土地的战 争不断;“士”阶层在政治上崛起,在学术上异常活跃;私学兴起,文化下移。这些都为百 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因此社会大变革影响着文化的觉醒,文化的觉醒又为社会大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ii)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分析儒家学

9、派成为显学的原因。提示:儒家思想中包含着维护统治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者利益的成分,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者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自我测评(教材Pii)1.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提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重民, 提出人性本善说,提倡“养浩然之气”。 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墨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10、。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 他提出了 “齐物”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孙膑。 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他的军事思想被编为孙膑兵法一书。2.概括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提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

11、 法律、哲学、军事、外交、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 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四、活动建议(教材Pii)“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越俎代庖”、“螳臂当车”、“井底之蛙”、“贻笑 大方”、“朝三暮四”、“得心应手”、“踌躇满志”、“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等成语,以 及“哀莫大于心死”、“人生如白驹过隙”、“化腐朽为神奇”、“失之交臂”、“溢美之言”、“大 相径庭”、“吐故纳新”等话语都出自庄子这本书,或者从庄子中的用语演变而来。 请查阅工具书,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提示:成语出处现在意思东施效颦天运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就胡乱模仿邯郸学步秋水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5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越俎代庖逍遥游比喻超越自己的权限办事或抢别人应做的事螳臂当车人间世比喻不自里力,必然失败井底之蛙秋水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贻笑大方秋水让内行人笑话。常用为谦词朝二暮四齐物论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得心应手天道指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上就能怎么做出来。也形容使用 非常顺手踌躇满志养牛主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者成就非常得意望洋兴叹秋水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无可奈何游刃有余养牛主比喻工作熟练,经验丰富,解决冋题毫不费力、哀莫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