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1.5浮力|教科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1.5浮力|教科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浮力教材分析一、背景和目标第1课到第4课,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构成物体的材料、 重量、体积大小对 沉浮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 已经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本课开始, 学生将把注意力放在浮力上,来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当一个物体放人水中时, 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推力, 即浮力。 不管物体 是下沉还是漂浮, 它们都受到水的浮力。 如果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 物体 将上浮;如果向上的浮力小于向下的重力,则物体下沉。当学生将泡沫塑料块完全浸人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受到的重力进行比较时,他 们会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寻找到物体为什么在水中上浮的原因。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2、大小, 还会发现, 不同大小的泡沫 塑料块完全浸人水中, 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他们就此也会明白浮力的 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有关。二、教材说明本课有四个部分,分别是“感受浮力” “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测量 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和“解释上浮的原因” 。第一部分:感受浮力学生在平时的经验中, 已经有了浮力的感受, 当学生在游泳时能够感受到水 对身体的浮力, 当学生用救生圈游泳时, 更能感受到水的浮力。 这些对浮力的感 受是无意识的。学生在前面内容的学习中,也不自觉地感受到了浮力。因此,浮 力一词的出现, 就从学生的平时感受出发。 首先是回忆手指压小船的感觉, 调动 已有的学

3、习经验;然后是把一块泡沫塑料块压人水中,直接感受水的浮力。当学生感受了浮力之后, 教科书给出了浮力的描述性定义, 这个定义是在学 生感受浮力的基础上给出的, 因此只要求学生能理解、 会使用浮力一词, 并不要 求学生掌握关于浮力的精确定义。同时,教科书告诉学生: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 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且方向相反。 这个结论是直接告诉学生 的,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接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教科书第12页提供了一幅示意图, 用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图示上,浮力和重力的箭头都从物体的重心出发, 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理解这张示意图的意思,是接下来学习的基础, 因此

4、必须让学生明白图示的意义。第二部分: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这个浮力有多大?这是学生很自然产生 的问题。要知道重力有多大,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同样道理,浮力有多大,也可 以用测力计测量,关键是怎样测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呢?这是一个测量中遇到的 难题。教科书提出希望学生进行讨论, 思考出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的方 法。寻找方法的思路是这样的:用弹簧秤测量浮力,弹簧秤只能测量拉力,泡沫 塑料块浮在水面上,弹簧秤又不能测量压力,怎么办?能不能把弹簧秤放在水下 拉呢?这种方法又不行!如果学生想不出方法,教科书在13页提供了测量泡沫塑 料块浮力的方法:在杯子底部装上一个小

5、滑轮或者一个小钩子,再利用一根细线 绕过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弹簧秤的钩上,就可以测出它的浮力 了。这个测量方法的思考, 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师要适当地引导, 或者让学生看教 科书中的插图,按照插图安装测量装置。教科书第13页的插图给出了测量的方法, 也给出了测量浮力时的操作要求:拉线时,弹簧秤最好能接近垂直,如果歪斜的话,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图上 的水槽最好能换成专门的杯子: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因为,这项活动不但要 测量浮力, 还要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后排开的水量, 没有刻度的水槽是完不 成这个任务的。当学生读出弹簧秤上的拉力数值时,是不是等于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6、不是!怎样转换成浮力的数值?教科书提供了示意图,标出了浮力、重力和拉力之 间的关系。 在这里浮力等于重力加上拉力。 这幅示意图是给学生看的, 为的是帮 助学生理解三者的关系。 图示中还可以把重力和拉力合起来, 与浮力的箭头处在 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学生掌握了测量方法之后, 教科书提出了测量泡沫塑料块三种状况下的浮力大小 小部分浸人水中、 大部分浸人水中和全部浸人水中。 日的是找到泡沫塑料块受到 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即体现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受到 的浮力也越大的规律。第三部分: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通过上一个活动, 我们发现同一块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7、受到的 浮力也越大。那么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 完全浸人水中, 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 相同吗?这个活动与前面的活动是一种有机的结构,体现了思维递进。测量的方 法与前面相同,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操作, 测量记录的数据填人表格,把浮 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到此为止,我们应该总结泡沫 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与浸人水中的体积大小 的关系。教科书中“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 题,就是对本课活动的总结。第四部分:解释上浮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人水中的体积有 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

8、,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完全浸人水中受到 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 因此一松手, 泡沫塑料块就浮起来了。 等到浮在 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因为此时它浸人水中的体积很小了, 受到的浮力也很小。小到与它受到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如果学生能够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解释泡沫塑料块的上浮原因和静止原因, 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浮力、重力和物体沉浮的关系了。三、教学建议1、感受浮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 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 压小船,有什么

9、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上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2、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学生知道了泡沫塑料块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把它压人水中, 它所受到的浮 力有多大?在这里,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测出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 小?(1)讨论怎样测出泡沫塑料块的浮力,交流测量的方法。(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 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3)学生测量泡沫

10、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 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4) 分析拉力、 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 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3、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教师要准备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 让学生预 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 小相同吗?根据前一个活动所获得的结果, 可以推断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受 到的浮力大小不一样。 这个活动, 可以让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 独立 自主完成测量, 把测量结果填人记录表中, 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 系。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