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基站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基站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基站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基站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站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要求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基站远程抄表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技术指标、维护管理要求、环境条件要求、温度、湿度要求及能耗采集设备与主站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等。本规范规定的设备具有远程采集、远程配置、远程报警、事件记录、及通信方式等。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的基站环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意见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意见,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意见。国

2、家电网国家电网科20091393号(关于印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等标准的通知)Q/GDW 376.1-2013采集器通讯协议Q/GDW 375.3-2013采集器结构要求标准DL/T 645-2007行业标准电能表和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规约DL/T 645-1997行业标准电能表和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规约完全符合通信局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国标GB/T 5169.11 的阻燃规范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YD/T1051-20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5027-2005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

3、D5184-2009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QB-H-008-2011中国移动交流计量电能表技术规范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 22609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180302000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本规范中未尽事宜参见以上标准。3. 规范书有关内容的澄清3.1 本技术规范书应视为保证数据采集所需的最低要求,如有遗漏,应答方应予以补充,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应答方认同遗漏部分并免费提供。3.2 应答方对于规范书的疑问可以通过书面材料与比选人联系。在规定的建议书提交最后期限以前,比选人将以书面材料给予答复。3.3 在技术谈判的各个

4、阶段,比选人将以书面形式要求应答方对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澄清,应答方应以书面资料给予正式应答;所有各阶段的技术澄清文件都将作为合同附件。3.4 应答方应对所提供的所有软、硬件所涉及的专利、知识产权等承担所有责任,若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由应答方完全负责。3.5 对于代理商,需注明详细产品的代理途径、代理等级并对代理能力进行说明。需承诺合同签订前出具正式保函,内容主要包括:厂商正式代理文件的复印件;合同执行过程中,如代理商无法履行本工程合同时,原厂商需无条件继续执行,完成代理商遗留的合同规定的内容。3.6 应答方保证中标后提供的设备(包括软件)是全新的,并保证设备(包括软件)的配置满

5、足招标方的技术和性能要求,如果少配、漏配而不能达到招标方要求的由投标方负责并将少配、漏配的设备(包括软件)免费补齐;如果设备(包括软件)性能达不到招标方要求,招标方有权退货并要求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所有经济损失。3.7 设备和软件在保修期内时,若相关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发表了有关新建议、新标准,投标方应按照招标方的要求,在保修期内负责替换或新增、更改所供设备和软件。3.8 应答方应承诺在所供设备停产前6个月,书面通知比选人。3.9 比选人在任何时候保留和拥有对本文件的解释权。比选人有权在签订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技术规范书,补充修改后的最终技术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与本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

6、力。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导意见: EVDO (Evolution、Data Only) 数据演进RS485 485推荐标准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报文协议MCU (Main Controller Unit) 主要控制单元主站系统 (master Station System) 采集设备管理平台主站 Master Station具有选择从站并与从站进行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本标准中指手持单元或其它数据采集器设备。从站 Slave Station

7、预期从主站接收信息并与主站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本标准中指多功能电能表。采集器地址 Terminal Address系统中采集器设备的地址编码,简称采集器地址。系统广播地址 System Broadcast Address系统中所有采集器都应该响应的地址编码。主站地址 Master Station Address主站中具有通信需求的对象(如工作站、应用功能模块等)的编码。电能示值 Indicated Energy Value电能表计度器电能示值的简称。通信流量 Communication Flow指由采集器以本数据传输协议完整报文帧为基础统计的,与主站间的接收与发送报文帧的累计字节数。GPRS:

8、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智能电表:具备RS232或RS485接口可将电度上传至监控系统的电度表。*5.基站远程抄表系统要求概况(1)本项目要求370个基站100%同步实现电压、电流及电能的数据采集并在*移动公司现有的基站能耗系统上呈现,采集内容必须包括分项采集(三路,包括基站总市电、空调、开关电源)。(2)传输要求采用GPRS方式(招标方提供SIM卡及每月使用费),使用数据流量方式传回监控中心的服务器。(3)要求系统实现至少每小时采集一次三路电流、电压、电能数据,并将采集数据通过GPR

9、S上传至服务器的功能。在*基站能耗系统中能呈现出每小时、每日的三路电流、电压、电能等数据。 (4) 应答单位需提供智能电表和采集器相互通信协议,并协助*基站能耗系统开发单位将智能电表和采集器接入能耗系统,实现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6.系统总体要求1.2.6.1.智能电表1) 规格要求*参比电压(额定电压):3*220V/380V;*参比电流(额定电流):电能表采用直接接入方式(或开环互感器接入),其基本电流为20A,最大电流100A;采用经互感器接入方式,其额定电流为1.5A。最大电流宜在参比电流的4倍。*参比频率:50Hz。建议辅助工作电源:电表工作电源采用基站DC-48V或24V供电。(避免

10、在市电停电时电表不能工作。)2)*通用要求电能表的设计和结构应能保证在额定条件下使用时不引起任何危险。3)*通信接口a)具有RS485通信接口;各通信接口的物理层必须独立,一个通信接口的损坏不应影响其它接口。b)具信波特率可设置,标准速率为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RS485接口设计的缺省波特率为2400bps。c)电能表通信协议应符合DL/T 6452007及其备案文件。d)RS485通信接口抗干扰性能应符合DL/T 6142007的要求。e)RS485通信接口与电能表内部电路实行有效的电气隔离,应有失效保护措施。4)按键电能表按键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

11、触不良现象,各部件应紧固无松动。5)*适应环境要求电能表的高温试验、低温试验、交变湿热试验、阳光辐射防护试验应符合GB/T 17215.2112006的规定;每项气候影响试验后,电能表应无损坏,无信息改变并能正确地工作。6)*温度范围规定工作温度范围为2560;工作极限温度范围为4070;贮存和运输极限温度范围为4070。7)*功能要求电能表的功能应满足下述要求,其他功能要求参见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计量功能a)具有正向有功电能,能存储其数据。b)至少存储上12个月的总电能;数据存储分界时刻为月末24时。测量及监测能测量、记录、显示当前电能表的电压、电流(包括零线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运行参数

12、。测量误差(引用误差)不超过±1。8)*显示功能a)电能表至少应能显示以下信息:当月和上月月度累计用电量;总累计电能量示值;当前时间;通信状态提示;待确认b)电量显示单位为千瓦时(kWh),显示位数为8位,含2位小数。9)*软件要求a)电能表厂家应提供操作应用软件,并可通过RS485接口将电能表内部记录的信息下载到数据载体中。b) 涉及计量准确性的软件设置功能应提供明确的说明资料,并经试验验证,确保其稳定可靠。c)表内软件和操作应用软件必须成熟、完整,表内软件出厂后不允许远程及现场升级更改;操作应用软件应满足用户要求。d)软件要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10)*数据存储智能电表支持对采集数

13、据进行存储,如日冻结数据、抄表日冻结数据、曲线数据、历史月数据等。若采集器具有存储功能,则该条款可不作为关键指标评比。11)*准确度要求电能计量表准确度要求应不小于1.0级。 12)绝缘性能要求电能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足够的介电质量,要考虑到大气影响和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受不同的电压。13)电磁兼容性要求应符合GB/T 17215.2112006中相关规定。14)可靠性要求采用绿色环保锂电池作备用时钟电源,电池容量1.2Ah,在电能表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电能表断电情况下,电池可维持电能表时钟连续正确运行,其使用寿命不低于电能表使用寿命。11)*证书要求*必须取得地市级及以上计量局颁发的计量许

14、可证。*提供国家电网计量中心检验报告或等级类同相关部门的报告。6.2.采集器1)用户侧接口a)*应支持RS485接口用于智能电表信息采集。b)*采集器用户侧接口传输协议应支持ModBus协议、DL/T645-1997、DL/T645-2007等协议;2)* 管理接口应支持RS485、红外、以太网接口用于本地管理控制;3)*网络侧应支持GPRS接口,并且具备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功能4)*数据采集方式实时采集定时采集:有按小时、按天、按月采集;自动补抄: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抄读到数据的电能表应有自动补抄功能;补抄失时,生成事件记录,并向主站系统报告。5) 自动恢复功能数据采集器应具备自动恢复功能,在无人

15、值守情况下可以从故障中恢复正常工作状态。6) 设备初始化/软件升级功能应支持通过设备初始化以达到快速恢复默认设置;应支持通过RS485和远程升级版本的方式增加新的功能同时保证整套采集系统的稳定性。7) 采集器命名规则采集器的编码信息应规范化,可以对采集器和采集终端进行命名,并保证在同一个网管平台下的编码地址的唯一性;8)*工作环境正常工作温度:-1060;存储温度:-2075;相对湿度80%不结露,86106kPa,无腐蚀气体场所。9)防尘防水采集器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 GB/T 4208 规定的 IP51 级要求。10) 阻燃要求非金属外壳应符合 GB/T 5169.11 的阻燃要求。11)

16、 工作电源采集器的电源由基站DC-48V直流电源供电,保证在市电断电时采集器能正常工作。12)*可靠性要求采集模块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低于100000h; 硬件设备的使用不应影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 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硬件设备应与监测对象保持良好的电气隔离,不得因能耗监测管理系统而降低监测对象的电气隔离度; 硬件设备应能监测具有不同接地要求的多种设备,任何监测点的接入均不应破坏监测对象的接地系统; 硬件设备应可靠接地,并具有抵抗和消除噪声干扰的能力; 硬件设备应能适应安装现场温度、湿度及海拔等要求; 硬件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其安装固定方式应具能耗监测管

17、理系统(省级)建设指导意见;有防震和抗震能力。 13) 外型尺寸外形尺寸应符合中国移动*分公司机房安装要求。14) 安装方式导轨安装或延伸型。15)*防雷要求硬件设备应有可靠的抗雷击和过电压、过电流保护装置,具体配置参见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产品的抗雷性能应符合YD/T993的要求,在承载GB/T15278中的 抗雷击试验后,设备工作正常。6.3互感器1)额定一次电流额定一次电流标准值见下表。50100200*电流互感器应能在120%的额定一次电流下长期运行。2)额定二次电流*本次招标的额定二次电流标准值为5A。3)*使用环境规定工作温度范围为2560;工

18、作极限温度范围为4070;贮存和运输极限温度范围为4070。4)*准确度等级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准确度等级为0.5级和1级。5) 外型尺由于现网基站交流配电箱空间有限,互感器尺寸过大会影响安装,因此要求互感器尺寸小于75*55*20(长*宽*高)。*5.1.*5.2.*7.电能采集点的设置合同能源管理通信基站电能采集点设置示意图如下:通信基站电能采集点设置示意图基站远程抄表系统在通信基站电能采集点至少包含市电耗电量(H1)、通信电源系统耗电量(I1)和空调耗电量(I2)三个采集点。通信基站内的各类设备耗电量应从站内交流配电箱(屏)内采集。若站内现有交流用电设备没有统一从交流配电箱(屏)内取电,应进行改造,使所有设备交流用电必须从交流配电箱(屏)内取电;通信基站内的各类电能数据采集点设置要求见下表通信基站电能采集点设置要求表序号采集数据采集点位置说明1市电耗电量H1必须采集2通信电源设备耗电量I1必须采集3空调设备耗电量I2必须采集4应急发电量H2(H3)交流发电: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