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1页
论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2页
论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3页
论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4页
论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论政府公信力建设 目 录摘要IABSTRACT II引言 1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10 1政府公信力12 2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作用16 3政府公信力的现状16二、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28 1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事件36 2.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45三、对于提升政府机关公信力的建议52 1组织机构改革54 2行政职能调整54 3行政程序的简化56 4. 公务员队伍建设57注释及参考文献58附录66致谢70论政府公信力建设【摘 要】地方政府公信力是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它直接表现为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从我们现实行政实践的角度看,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实际结果

2、,同样政府的公信力也是政府信用的直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看,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就是一个地方的重要信用标志,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出要“打造信用政府”的理由所在。老一辈领导人们就说过,领导干部要走群众路线,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一直提高公信力的好做法。当前总的来说大部分地方政府还是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但现有政府的公信力仅仅是建立在强权政府基础之上,随着行政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种貌似很强的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政府的公信力的缺失已经凸现。最近,因为几起重大事故及涉及民生的决策引发政府的公信力日益下降,更导致人民对政府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而且矛盾还在日益加深,诸多不和谐因素显现。本文着重就目前政

3、府公信力下降提出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解决问题,请老师指正。【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信用标志 问题 对策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credibility【Abstract】The credi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refers to the public's trust in government, it represents the influence and appeal in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 affairs in the government. From our real admi

4、nistrative practice point of view,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bili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enerated, also dir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the government credit, in a sense, an important credit mark the credibility of local

5、 government is a place, which we now proposed to "build a credit government" the reason.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leaders said, leading cadres should follow the mass line, from the masses, go among the masses, it is always good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The current overall

6、 most local governments still have some credibility, but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is only built on the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government,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his looks like a strong government credibility has been a serious challenge,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o

7、f government have emerged.Recently, because of several major accidents and decision-making related to livelihood caus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on the decline, causing discontent and resentment people o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ntradiction also growing, appeared many disharmonious fac

8、t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dropp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please the teacher.【Key words】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Credit mark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引言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

9、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政府公信力涉及两个主体:信用方(即政府),信任方(即社会公众)。它包含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其中政府信用是政府公信力的核心内容。政府信用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

10、映,它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政府公信力体现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这种信用资源既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如公民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公民对政府制度及公共选择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等)、物质上的(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等等。政府信用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是政府履行职能、从事行政管理

11、、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反映。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决策信用,即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公开和民主,出台的政策能否体现出连续性。行为信用,也即政府行政过程中罱格依法律规定行使其管理职权,不越位、不出位,不乱行使职权;程序信用,即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公开,严格按法定程序实施,便于公民的参与和监督。由此政府信用的衡量也包括三个标准:一是名实一致,即政府职能、权力、责任一致,这是体现政府信用的重要基础;二是言行一致,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政令与行动一致,不弄虚作假,不言而无信,不禁而不止;三是前后一致,即不渝初衷,信守诺言,而不是无端变换,朝令

12、夕改。政府信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如民众信赖政府和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执行能获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民众支持、拥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等。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1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政府应是负责任的政府。无论是否出现公共危机,政府都应当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对于公共危机,政府更应当果断、

13、及时地回应公民的要求。政府应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在任何行为中,政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精神来为人民服务,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政府应是透明的政府。人们的利益需求创造了政府,政府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政府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措施、过程、方式等都应当为成员们所了解。政府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政府机构职能、人员配置、行政程序、行政开支、执法依据、会议

14、活动及文件资料等信息都应当公开和便于公众查询,政府的决策过程因此也应当使公民知晓和参与。2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作用 政府公信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作用,如: 1、简化社会复杂性,维持稳定的秩序。简化复杂性是一切生物生存进化的策略,是应付充满非完备信息的复杂环境的机制。作为是一种社会资本,政府公信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复杂的风险社会中维持政府公众关系的持续性,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以某种确定性来对付不确定性,并在这种相对的确定性中培养公民对制度的信心。其中,确定性实际上还意味着一定的强制力量,这种强制力量与人们经由信任的简化程序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的自愿性结合在一起,就能够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

15、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公信作为一种主观自愿机制,与公共权力的强制机制一起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2、为公共权力提供连续的合法性基础。政府公信与公共权力、政治权威是平行共生的机制,它们互相促进,为政府的存在和运行提供合法性。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就是某种信任。公信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连续的、强大的,在于公民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营造出某种良性的动态平衡关系。政府在这两种关系中占据行动上的主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以其主动的行为(政绩)和对过去经验的宣传(意识形态

16、)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3、为构建新型治理结构提供联结点。在这个充满危机和风险的开放社会,新型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个人、组织和政府打破界限的合作。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民的信任,这种相互的信任使人们打破政治与经济、公域和私域的界限,进行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政府承担着配置社会资源的权威功能,市场则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的机制,各种民间志愿组织又充分展示出机动灵活的信息传送功能,而贯穿政府、市场、民间组织的主线则是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系统。只有在权利与责任对应的基础上,以政府公信为主导,连接社会各领域的新型治理结构才可能建立起来。4、促进政府

17、职能转变。政府公信表现在政府忠实履行职责上,但履行职责首先涉及的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在不越位、不缺位的情况下依法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信的最终判断权掌握在公民手中,全体公民的切身需要和根本利益决定着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只有敏锐而正确地抓住人民对政府公信的判断,政府的公信体系才能维持,表现在当下的转型时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长期以来是增长效率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而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包括上述所有方面在内的一个综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偏颇都可能造成政府的公信受到打击。因此,政府公信的维持要求政府职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3政府公信力现

18、状分析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多变性已经很突出,国家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这也构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背景条件。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多种非理性行政行为的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行政能力,损害了政府权威,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行政效益,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公众不断增长的行政需求之间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概括起来,主要是由于

19、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时代及社会因素。如今的时代不仅是一个反官僚的时代,也是一个反政府,抗税,反制度的时代。随着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恶化问题,失业问题,健康问题,犯罪问题,交通问题层出不穷,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功能确有力不从心之感加之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无效率,这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使政府的存在充满了合法性危机。另外,社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经济

20、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我国目前经济乃至社会整体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张维迎认为,信用是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表现为假冒伪劣、合同欺诈、偷税漏税、地方保护、学术腐败等。失信行为涉及范围从商品生产者到销售者,从普通老百姓到政府要员,从政治、经济到科学、文化和艺术,从国内到国外,其足迹可以说是遍及社会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政府信用也必然呈现出下降趋势。(二)政府因素。第一、政府行为缺乏公开性,透明度差,暗箱操作使行政神秘化。评价一个政府是否获得公众的信任,主要有三个要素:透明度、受托责任和诚信。换句话说,由政府信息的透明、公务人员的受托责任和政府行为的诚信托起了政府的公信力。

21、在这三个要素中,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又是一个基础性的条件,因为缺乏真实信息的政府工作或政府行为,社会公众是无法判断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诚实度的。政府信息的不公开从某种意义上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在我国,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往往被忽略、忽视或有意模糊,恶意封堵政府信息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长期以来,我国的地方政府部门习惯了发号施令,习惯了“关门制定政策”。一些人在维护政府形象的旗帜下维护着某些地方或某些个人的私利,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封堵真实信息。政府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信息不透明带来政府公信力的弱化所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沉重的。第二,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迄

22、今为止,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仍然是不明确的,政府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不该管的去管了,该管的又没有管住、管好的问题。在越位方面,由于政企不分,政府不恰当的介入经济活动,任意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设置林林总总的审批关卡,让企业围着政府转。在缺位方面,主要是对市场的监管不力,市场经济秩序不能有效建立,信用制度不健全,合同履行率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在错位方面,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社会的管理者,这样政府一方面以管理者身份管理市场,另一方面又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进入市场,必然带来市场竞争的扭曲。职能定位的不合理,使得一些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如公共事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工作,

23、政府却做得不够,社会公共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高,必然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第三,公共行政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且责任机制薄弱。一些行政形式理性化的结构要素如“功绩制”原则等被形式化地加以利用,成为部分官员获取政治机会的工具。责任机制的缺乏,政府官员就可以免受行政责任,缺乏行政责任感。行政责任追究包括对政府及其人员的责任追究两个方面,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即使已有的赔偿法律如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其行政赔偿的范围和额度都非常有限,政府信赖利益保护制度缺乏。在对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上,往往只追究其主观过错,而对其客观过错则较少追究或不予追究。法

24、律的惩罚力度太小,失信成本远小于守信成本。尽管目前开始采用行政重大责任的问责制,但制度运行尚不规范,最终将会导致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等状况。二、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1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事件2008年我国发生了三鹿幼儿奶粉致儿童死亡事件,媒体曝光之后,引起全国震撼,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废止了质量免捡制度,国家质量总局局长引咎辞职,撤换和处理了相关领导人和责任人。虽然在本次事件中一些人受到刑事追究,并对全国所有奶粉包括成人奶粉、液体奶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有问题的奶制品进行回收和处理,对儿童身体全部进行免费检查,对检查出有问题的儿童进行及时治疗,对死亡儿童家属进行安抚,患病儿童经过治疗绝大部分可以康复,对

25、全国奶制品市场进行整顿,以防今后发生类似问题。同时,也所有食品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保证食品安全。但是,奶粉事件给社会以及人们心理造成的阴影短期内不会消除。因为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以后,国家质检部门对所有奶粉进行检查,发现有奶粉问题的多系人们认为完全可以信赖、绝对安全的名牌企业和免检产品,于是人们的安全心理大厦立即倒塌并对政府,对政府职能部门爆发空前的信任危机。“三鹿事件”可以说是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一次大检阅,而在这次检阅中,我们政府的表现完全不合格,所以结果就是老百姓不信任政府了。根据卫生部的公报,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29万名患儿。老百姓这样说:“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而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这个

26、事件当中没有赢家:最可怜的是孩子,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要动手术。整个乳制品产业链条受到了重创。一个资产上亿元的企业从爆发危机到倒闭仅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而地方政府也不好受,包括石家庄市委书记在内一大批的官员纷纷落马。2012年4月,网络上有传闻称,一些老酸奶使用了工业明胶,而这些工业明胶从旧皮鞋中提取,这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安。再后来网络上又传言说,果冻、酸奶等固体乳制品中添加了从旧皮鞋等废旧物中提取炼制的工业明胶。继“老酸奶”和果冻等食品中招之后,工业明胶滥用所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胶囊生产企业使用皮革废料制造药用胶囊,并流入国内医药市场。央视的报道称,青

27、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等9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脑康泰胶囊等13个批次的胶囊剂药品,所用胶囊的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甚至高达90多倍。在报道中,央视指称涉事的明胶厂、胶囊厂都是“明知故犯”,而制药企业则“没有尽到对药品原料的把关责任”,使得这些用工业明胶加工的胶囊一路绿灯流进药厂,最终做成重金属铬超标的各种胶囊药品吃进了患者的肚子。某省还表示,将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对药用空心胶囊及药用明胶生产企业的相关监督检查工作。目前,各地市(县区)工作已全面开展,有新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这些事件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很大影响。3. 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原

28、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影响,有现实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1. 意识形态环节。我国的现代化是在有着上千年封建主义的文化背景下起步的,其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有适当的气候便可能得以再生。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用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衙门”作风,就是官本位。其模式的特点是:皇权至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其结构是纵向隶属式的,自下而上层层隶属,高度集中,从而使内部各组织、组织内的个人失去应有的自主权和相对的独立地位,形成一个以皇帝居于至高无上的顶点位置的“人治”金字塔。其管理方法是一级管一级一层管一层,从汉代“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个惯性下来。这种封建社会的人治传统

29、,是与社会的现代化相背离的,是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但其惯性的影响力却十分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前进的今天,这种人治的传统模式仍有一定的地位。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维护着这种“官本位”的制度,因为它有利于自己权威的发挥,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可以为所欲为。几千年传下来的这种“官本位”的制度,也同时强化了人们的奴性意识和盲从权威的习惯,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依赖。 2.体制机制环节。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和利益的交换充斥行政管理的各个角落。办事程序繁冗复杂,办事的群众和和经办的基层公务员都觉得苦不堪言。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

30、成了必要的法律法规诚信体系。如接待制度、融资制度、证券制度、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诚信机制具有强制力和道德约束力,维护了正常市场交易秩序,减少了在交易中的诚信风险,并增进了预期可获的利益。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是侧重于以企业为代表的经营性市场主体,用来规范政府及其行政人诚信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政府机关属于行政首长负责制,大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部门,在这种一言堂的环境里很多规定和固定程序变成了摆设,不管是政务采标、行政审批,或者是人事选拔任免都成了行政首长一句话的事。虽然政府在建设诚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整体上而言,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

31、举,不具体,不周详,离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甚远。 3.职能定位环节。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落实中存在大量的缝隙和空白,由于很对机构设置不合理又导致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时常出现类似多个职能部门对同一行政相对人重复行政,有事时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例,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冲突,有问题的老百姓不知道该找谁等种种不良后果。还有就是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一个事物有很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实施行政。比如食品监管: 从地头到称头,从农场到工厂,从市场到餐桌,分段切块,由农业、我们质检,然后是工商、卫生等系统各自负责履行。表面上看,每段都有监管主体,实际上这只是基于对农产品转变为

32、食品的正常过程在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上的一种合理假设。然而,这种假设在实际的生产和管理环节上仍然还有许多无法监管到位的缝隙。此外,这种假设根本没有覆盖到食品及其来源和生产过程的多样性,于是又为食品安全监管留下了更多更广的空白,很明显,所有这些缝隙和空白都直接埋下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都可能直接重创食品安全监管,就像这次的三鹿奶粉事件。其实,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药品安全监管、玩具安全监管等等,还有建筑质量监管等等。4.政务公开环节。政府行为中内隐的自利性。正如恩格斯所说:像其他成员一样,官员也会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作为政府“经济人”,有自利意识,并想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并不奇怪,也不为过。关键是,

33、“利”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一种人特别看重精神需求,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乐。能使自己快乐,就是一种自利。根据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助人为乐”也包含了一种自利,因为帮助了人,自己获得了快乐,获得了精神上的利益。所以如果政府机关或公务员能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并能以自己的智慧尽力为人民办好事,由此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奖励,获得了荣誉,得到了提拔,这就是一种利民又利己的事。但这里所言的利己,显然性质完全不同,是一种“内隐”的自利,完全以获得物质利益和享受为目的的,而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不公开正好滋养了这块黑暗的土壤。 5.公务员环节。政府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务员“契约诚信

34、”观念不强。手中执掌者国家的行政权,就应该有一种责任,还应当承担行为的后果。当人民把职务给了你,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方(公众)将行政权委托政府行使,作为代理方(政府)应当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公共福利、司法公正等等),如果代理方职责履行得好,其官员就应当获得应有的工资、报酬、荣誉等。如果政府不能提供委托方的正当需求,无法回应公众的期待和信任,代理方就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理,委托和代理关系的存续也就值得考虑了。这种关系必须以诚信为支撑。但是事实上因为部分领导干部不正确的政绩观和一般干部在日常行政中的各种利益瓜葛,往往将对广大群众的承诺抛在一边。三、对于提升政府机关公信力的建议

35、1组织机构改革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度初期就意识到政府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并大手笔对当时的部门进行了改革。最大的改革有五次分别是:1982年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1993年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1998年为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2003年为实现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目标。1982年以来的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

36、的重要任务;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当然也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这些经验都为解决当今政府机关公信力缺失起到极其重要的重用。2行政职能调整职能设置不合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冲突,有问题的群众不知道该找谁,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困难甚至相互推诿例,从而使群众怨声载道,觉得政府不作为。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体现,行政职能反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实质内容,指明政府活动中基本的、主要的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

37、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性有所区别,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所处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如果不能根据时代和环境要求正确地区分它们的区别,或在需要加强政治统治职能的时候,片面强调社会管理职能,或在需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的时候,片面强调政治统治职能的作用,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比如,在和平建设时期,把军事职能、镇压职能这类政治职能作为重点来实施,把人民内部矛盾视同敌我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社会秩序失去平衡,经济文化建设被忽视,其结果是政府管理活动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力量。研究行政职能不仅有利于合理地确定行政管理方向,还有利于确定行政管理的重点和内容。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目标和任务都要根据行政职能来确定,要

38、在行政职能范围内,如果行政机关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超出了行政职能,那就有可能管了许多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造成“越位”;如果行政机关目标和任务规定得较少,许多该承担的工作不去管,就无法履行政府对社会所应负的历史职责,造成“缺位”。研究行政职能有利于审时度势,科学认识行政职能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解行政职能演变发展规律,合理确定行政职能重点和方向,确定不同时期、不同行政机构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3行政程序的简化行政程序复杂也是我国行政机关的特色。规范的行政办事程序有利于责任的明确,减少腐败行为的产生等等,但是现在很多部门的办事程序却过于复杂,有些程序完全是为了

39、显示权力,做做形势,根本不必要,而且在人力、财力,时间等方面造成大量的浪费。虽然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与程序复杂关系不大,但是合理简化一些公办程序却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公信力。继续沿用上面举过的那个案例:一位消费者在商场买到劣质商品,需要向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不知道该向那个部门进行投诉,所以他使用了市长公开信箱。这时按照程序由市政府办公厅专门负责市长信箱的工作人员将信息下载,分类呈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提出拟办意见(例如:拟交市质监局办理)后送副秘书长审阅,副秘书长同意后报分管副市长审阅,同意后交市质监局办理;市质监局办公室接到政府文件后又通过接收、办公室负责人提出拟

40、办意见后报分管领导批示等一系列办公程序签转某个业务处室时,业务处室发现这是属于流通领域,须发函请工商部门办理,并要通过层层发文审批,将文件流转到工商,然后工商也有自己严格的一套办公程序,处理完后反馈给质监局,质监局再联络投诉人告知办理情况。就算一点时间不耽误也至少需要一个月,而且作为政府机关的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又不可能只在办公室办公,经常都会出差,所以这个简单的投诉按照正常情况办理至少半年,运气不好可能会办上一年。这个案例的实际办理时间花了10个月,可以想象那位消费者的心情,而且这样的事件很多,这件事情本事并不复杂,还有更加复杂的投诉。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精简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改

41、变一些传统的送达签转方式不但政府机关自己的劳动力会得到解放,办公成本得到节约,办事效率会得到极大提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4公务员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讲到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时,提出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此带领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党中央针对领导干部队伍现状,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要有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应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中央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