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护理学总论传染病护理学总论 课程内容一、传染病流行的历史与现状二、感染与免疫三、传染病发病机理四、传染病特征、临床表现五、传染病的预防六、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与消毒隔离 鼠疫流行时的惨景鼠疫流行时的惨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染病近二近二0年部分新发传染病年部分新发传染病美联社报道美联社报道禽流感禽流感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1.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 O139霍乱、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军团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禽流感(H5N1、H7N9)、多种病毒性脑炎、肾型出血热、新型肝炎、肠道病毒71型感染、2.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3.
2、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危险 埃博拉出血热、人类克雅氏病、汉坦病毒肺症、 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 据WHO统计,全世界约60亿人口中,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 21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时代。 在过去的30年中,又发现了近40种新病原 ,其中大部分是病毒.重新出现7种传染病克雅氏病、艾波拉、AIDS、丙肝、禽流感、G-需氧杆菌 O157:H7在美国当今传染病死亡病因占第三位。自1980年到1992年,由于艾滋病和老龄化对病原体抵抗力的下降,美国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增加了58%。传染病的一些变化传染病的一些变化 总的发病率降低 总的死亡率降低 大多数
3、病的致死强度(病死率)减弱 大规模流行减少 可归功于预防接种、居住环境、饮用水、食品卫生、营养状况、卫生习惯、医疗条件、生产方式等的改变感染 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在人体内增殖称为感染。当感染造成机体损伤和生理改变时,引发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二、感染与免疫二、感染与免疫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 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有传染性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有传染性。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细菌、螺旋体、支
4、原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传染性的一组疾病。的一组疾病。传染病的范畴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流腮、乙脑、2、细菌性疾病:伤寒、霍乱、流脑3、原虫病:阿米巴病、疟疾4、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5、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6、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7、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尿道炎8:蠕虫病:血吸虫病、囊虫病、蛔虫病9:深部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 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亚临床亚临床感染感染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临床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机体对感染过程的五种状态机体对感染过程的五种状态病原体清除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5、后就开始了感染过程.病原体能否被清除或定植下来进而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和各种病理改变,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等因素有关。 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隐性感染过程结束以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称为“健
6、康携带者”,如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隐性感染是大多数传染病中最常见的表现.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稳定的免疫(如伤寒),因而不易再受感染。但有些传染病的感染者其病后免疫并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如菌痢)。小部分显性感染者则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称为恢复期携带者。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可不断排出体外,成为传染源,而人体并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为病原携带状态。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
7、寒、痢疾、霍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携带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来源。但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者,如麻疹和流感,病原携带者极为罕见。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机体发病,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一般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一旦出现,则容易识别。作用作用1,侵袭力、2,毒力、3,数量、4,变异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入
8、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人体,有些细菌如霍乱弧菌需要先粘附于肠粘膜表面才能定植下来分泌肠毒素。毒力 主要通过病原体分泌产生的外毒素、内毒素和毒力因子(如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等)的作用而致病。数量 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但在不同传染病中,则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差别很大,如在伤寒为10万个菌体,而在痢疾仅为10个志贺菌。变异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一般来说,在人工培养多次传代的环境下,可使病原体致病力减弱,如卡介苗(BCG);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如肺鼠疫。另外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
9、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1 1,入侵门户,入侵门户2 2,机体内定位,机体内定位3 3,排出途径,排出途径 入侵门户 病原体的入侵门户与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入侵门户适当,病原体才能定居、繁殖及引起病变。如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都必须经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必须经伤口感染,才能引起病变。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机体内定位 病原体入侵成功并取得立足点后,或者在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或者在入侵部位繁殖,分泌毒素,在远离入侵部位引起病变;或者进入血循环,再定位于某一脏器(靶器官)引起该脏器的病变;或者经过一系列的生活史阶段,最后在某脏器中定居。排出途径 排出病原
10、体的途径称为排出途径,是病人、病原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有传染性的重要因素。病原体排出体外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因而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染期。也是确定传染病人隔离期长短的重要依据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 1,传染源:,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人或动物 病人、隐性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人病人 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环境;轻
11、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中有重要的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流行病学意义(伤寒、细菌性痢疾)(伤寒、细菌性痢疾) 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 (狂犬病、鼠疫)(狂犬病、鼠疫)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 麻疹、白喉麻疹、白喉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甲肝、菌痢、霍乱甲肝、菌痢、霍乱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血吸虫、破伤风血吸虫、破伤风虫媒传播
12、虫媒传播 疟疾、伤寒疟疾、伤寒血液传播血液传播 乙肝、艾滋病乙肝、艾滋病其他其他 (梅毒、弓形虫)先天性感染(梅毒、弓形虫)先天性感染 3 3,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比例,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的干预下,可把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发生。呼吸道消化道 日常生活接触 虫媒 血液 土壤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过程的综合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综合因素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传染源
13、 人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动物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 水、食物、蝇: 消化道 手、用具、玩具:日常生活接触 吸血节肢动物:虫媒 血液、体液、血制品:血液传播 土壤 :芽孢、虫卵、污染土壤 人群易感性有病原体有病原体 病毒、细菌检出病原体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病原体由宿主体内排出, 经一定途径传染给另一个宿主的特性,传染期是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称流行性。在量的方面可分为散发性,流行,大流行和暴发流行.2,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前者指在国内或地区内原来
14、不存在,而从国外或外地传入的传染病如霍乱。后者指在某些特定的自然或社会条件下在某些地区中持续发生的传染病如血吸虫病。3,季节性有感染后免疫有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属于主动免疫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最长,往往保持终身,但有例外,如流感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仅为数月, 蠕虫病感染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往往产生重复感染,如血吸虫病。感染后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1 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
15、潜伏期。潜伏期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因此潜伏期的长短是传染病的诊断、确定检疫期限、流行病学调查的依据2 2,前驱期:,前驱期:从起病至出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如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一般持续1-3日。起病急骤者,则无前驱期,多数传染病在此期已有较强传染性。3 3,症状明显期,症状明显期:前驱期后,病情逐渐加重达到高峰,出现特有的症状、体征,易产生并发症。4,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食欲和体力均逐渐恢复,临床上称为恢复
16、期。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病原体还未完全清除,许多患者的传染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血清中的抗体效价亦逐渐上升至最高水平。 (如病毒性肝炎),5,复发与再燃: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见于菌痢等病。有些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再发热时,称为再燃。发热:发热:感染性感染性/ /非感染性非感染性 许多传染病共有、最突出的症状许多传染病共有、最突出的症状热型热型: :稽留热稽留热, ,弛张热弛张热, ,间歇热间歇热, , 回归热回归热, ,不规热不规热. .热型是鉴别
17、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热型是鉴别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稽留热稽留热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弛张热弛张热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间歇热间歇热间歇热体温可突然高达39以上,先有恶寒或寒战,经几个小时
18、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回归热回归热(再发热再发热) 回归热是指体温突然升高可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降至正常,经过若干时间又重新发热,持续数日以后,又下降至正常,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出现,也称再发热。临床常见于鼠咬热,或在某些发热性疾病的基础上又合并其他发热病。不规则热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称为不规则热。临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也可在
19、疾病过程中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发热疾病合并存在时,如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另外,发热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退热,可使原来的热型变为不规则热型。皮疹:皮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 皮疹,包括皮疹和粘膜疹皮疹,包括皮疹和粘膜疹 注意注意: : 时间、分布、次序、形态时间、分布、次序、形态 水猩花麻斑伤水猩花麻斑伤腹泻、抽搐等腹泻、抽搐等: :疲乏疲乏, ,全身不适全身不适, ,厌食厌食, ,头痛头痛, ,肌肉关节骨骼疼等肌肉关节骨骼疼等, ,严重者可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谵语谵语,
20、,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脑病, ,肝脾肝脾淋巴淋巴结结肿大肿大、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 .荨麻疹 发热仅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反应之一。发热的高低和长短以及体温的形式,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和治疗(抗菌药物、解热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的影响,因此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可能有典型的热型。2、皮疹 出疹时间水、猩、花、麻、斑、伤 第一天 水痘、风疹 第二天 腥红热 第三天 天花 第四天 麻疹 第五天 斑疹伤寒 第六天 伤寒形态斑丘疹:见于麻疹、风疹 出血疹:见于出血热、流脑 疱疹、脓疱疹:见于水痘、天花 寻麻疹:见于血清病 天花天花猩红热麻疹麻疹伤寒(玫瑰疹)第五节 传染病的
21、诊断 三大要点: 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检查传染病的诊断原则强调综合诊断、早期诊断 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特别是对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首例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麻疹粘膜斑,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流脑. 流脑的脑脊液(米汤样)猩红热的草莓舌猩红热的杨梅舌Epidemic parotitis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有无与传染病病人接触史(潜伏期内) 发病地点是否为疫区或到过疫区 免疫接种史及既往患传染病史 发病季节 发病年龄 职业 有无向下传染病例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唯伤
22、寒减少,布鲁氏菌病减少或正常。绝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白细胞部数减少且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但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总数多增高。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见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原则:治疗患者 控制传染源 方法: 一般及支持疗法:隔离、护理、心理治疗 病原治疗:清除病原体,根治和控制传染源 如吡喹酮血吸虫病、囊虫病 氯 喹疟疾 灭滴灵阿米巴病 抗毒血清白喉、破伤风 抗生素伤寒 对症治疗: 康复疗法: 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甲类(强制管理)2种 乙类(严格管理)HINI甲流 丙类(监测管理) 三个要点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23、接触者对传染病的接触者,应分别按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密切临床观察、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要对人群中检出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教育、调整工作岗位和随访观察,减少其传播机会。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如无经济价值者则设法消灭。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及传递病原体的生物媒介为目的的措施。主要针对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寄生虫病消毒(物理/化学)预防性消毒 疫源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免疫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锻炼身体、生活规律、调节饮食、良好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际关系、心情愉快特异性主动免疫疫
24、苗、菌苗、类毒素特异性被动免疫抗毒素、特异性抗体 儿童计划免疫是关键儿童计划免疫是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共2病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甲型H1N1流感(新
25、增)流感(新增)。(共26病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新增)手足口病(新增)。 (共11病种)应加强关注的几类传染病应加强关注的几类传染病尽管由于疫苗的产生,特效药的产生,我们对病原体尽管由于疫苗的产生,特效药的产生,我们对病原体的认识,传染病大大地减少了,但是实际上在近三十的认识,传染病大大地减少了,但是实际上在近三十年,又产生了三十多种新的传染病,年,又产生了三十多种新的传染病,人类处在新老传人类处在新老传染病双重威胁
26、之中,将继续与传染病作不懈的斗争,染病双重威胁之中,将继续与传染病作不懈的斗争,因为新的传染病在不断的发生,老的传染病正伺机卷因为新的传染病在不断的发生,老的传染病正伺机卷土重来土重来艾滋病艾滋病 、埃博拉出血热、脊髓灰质炎、埃博拉出血热、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结核病、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六、传染性疾病护理工作特点与消毒隔离1.护理工作特点护理工作特点对传染病病人进行护理同内科病人护理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传染病的特点决定的。特别是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传播,故做好传染病护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管理方法是传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27、和管理方法是传染病护理工作的重点。染病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要求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们需要了解各种病原体的性质、各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环节,掌握隔离技术和消毒方法、管理制度。(2).密切观察:由于传染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故应以高度责任感密切、细致、准确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分秒必争地采取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生命。又由于某些传染病具有季节性特征,要在流行高峰病人数量增多,重病人增加,流行前作好充分准备。(3).健康宣教:指导病人、家属作好消毒、隔离工作,并要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2. 2
28、.消毒技术消毒技术消毒:消毒:杀灭物体上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包括的方法。不包括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灭菌:杀灭物体上杀灭物体上所有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无菌:无菌:不存在不存在活活的细菌。的细菌。消毒的种类:消毒的种类:1,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指对有传染源存在或曾经有过传染源的地点所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2,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场所所进行的消毒。如病室的日常卫生消毒、餐具
29、消毒、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1 1,机械消毒:机械消毒:刷洗、清扫、通风,只能清除或减刷洗、清扫、通风,只能清除或减少细菌,对病毒或立克次体无效。少细菌,对病毒或立克次体无效。2.热力热力灭菌法灭菌法:煮沸、高压蒸气灭菌煮沸、高压蒸气灭菌、焚烧焚烧3.3.辐射辐射杀菌法:杀菌法: 紫外线紫外线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微波微波 消毒方法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消毒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杀菌机制杀菌机制促进菌体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的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损伤细胞膜细胞膜。主要包括主要包括:酚类,醇类,重金属类,氧化剂,:酚类
30、,醇类,重金属类,氧化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3.隔离的概念隔离的概念 将将传染病人传染病人或或带菌者带菌者,在,在传染期间传染期间送到指定的传染病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隔离单位进行治疗,以便和健康人隔开,暂时避医院或隔离单位进行治疗,以便和健康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免接触。 对具有传染性的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品等集中消毒分泌物、排泄物、用品等集中消毒处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称为隔离。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称为隔离。 4. 4. 传染病房划分及隔离要求传染病房划分及隔离要求 根据根据污染的程度污染的程度及及工作需要工作需要,将传染病房分,将传染病房分为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
31、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 清洁区:清洁区:未与病人接触、未被病原菌污染的区域。未与病人接触、未被病原菌污染的区域。如医务人员如医务人员值班室、配餐室、会议室值班室、配餐室、会议室等。等。隔离要求:隔离要求: 1 1、病人和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病人和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 2 2、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清洁区。半污染区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如如病区内走廊、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病区内走廊、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等。隔离要求:隔离要求: 1 1、工作人员进入半污染区时一般、工作人员进入半
32、污染区时一般不穿隔离衣不穿隔离衣以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 2、病人不得进入半污染区。、病人不得进入半污染区。 3 3、治疗室内消毒的器械、药品及其他清洁物品、治疗室内消毒的器械、药品及其他清洁物品要与污染的物品严格区分放置,由病室携带回要与污染的物品严格区分放置,由病室携带回的物品应先消毒后放入室内一定位置。的物品应先消毒后放入室内一定位置。污染区:污染区:直接与病人接触、经常被病原微生物污直接与病人接触、经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染的区域,包括病室病室、病人、病人洗浴间、厕所洗浴间、厕所等。等。隔离要求:隔离要求: 1.1.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需按要求穿隔离衣、
33、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需按要求穿隔离衣、 戴帽子、口罩、穿隔离鞋。戴帽子、口罩、穿隔离鞋。 2.2.非单一病种的病房,工作人员按不同病种穿隔非单一病种的病房,工作人员按不同病种穿隔离衣进入病室工作,离开病室时严格消毒双手。离衣进入病室工作,离开病室时严格消毒双手。3.3.污染区的一切用物必须经污染区的一切用物必须经严格消毒严格消毒后方可后方可 放入放入半污染区半污染区。5.5.隔离的种类隔离的种类 严密隔离严密隔离 凡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的传染病均需严密隔离,切断其传播途径。均需严密隔离,切断其传播途径。 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
34、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播的烈性烈性传染病,如传染病,如霍乱、鼠疫、霍乱、鼠疫、SARSSARS(传染(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二二. . 呼吸道隔离:呼吸道隔离:适用于由呼吸道分适用于由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泌物引起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如如流感、流脑、麻疹流感、流脑、麻疹等。等。三三. . 消化道隔离消化道隔离 适用于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适用于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食具、手及水源,并经粪食具、手及水源,并经粪- -口引起传播的疾病,口引起传播的疾病,如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5、。四四. . 接触隔离接触隔离 适用于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等。五五. . 血液血液/ /体液隔离体液隔离 用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用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如如乙、丙、丁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乙、丙、丁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六六. . 昆虫隔离昆虫隔离 适用于由蚊、虱、蚤等昆虫传播的适用于由蚊、虱、蚤等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等。等。七七. . 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 适用于抵抗
36、力低或极易感染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的患者如如严重烧伤患者、早产婴儿、白血病、器官移严重烧伤患者、早产婴儿、白血病、器官移植患者植患者等。等。6.标准预防标准预防 1 1、洗手、洗手 2 2、手套、手套 3 3、口罩、护目镜和面罩、口罩、护目镜和面罩 4 4、隔离衣、隔离衣 5 5、隔离室、隔离室 手的清洁消毒手的清洁消毒洗手指征: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侵入性操作前后。2.2.进行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无菌技术操作前、后。3 3 进入隔离病房、进入隔离病房、ICUICU、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新生儿病房、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数学 含解析
- 城乡给排水工程建设安全基础管理、构筑物、作业、设备管理、消防安全、隐患、事故预防技术服务报告模板
-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文书模板-展览会合同书
- 2024年07版小学5年级上册英语第3单元寒假试卷
- 珠宝销售企业要缴哪些税费-记账实操
- 烃 单元复习-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三)
- 2024年水果、坚果加工品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理论的运用原理
- 【沪科】期中模拟卷A【21-23章】
-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150个文言实词-课件(共183张PPT)
- GB/T 17639-2023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 白改黑施工组织设计
- 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 半导体工艺 掺杂原理与技术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试卷
- “葫芦丝进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GB/T 10822-2014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GA/T 1629-2019法庭科学血液、尿液中百草枯检验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 开题报告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分析与转型发展研究-以A平台公司为例
- 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监测台账(对教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