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植物单元的解读_第1页
三上植物单元的解读_第2页
三上植物单元的解读_第3页
三上植物单元的解读_第4页
三上植物单元的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上植物单元的解读封面: 科学学习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科学探究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五个关键词: 观察对于观察的指导更加严格,更加细致。 实验(对比实验)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讲究科学性规范性有更高的要求。 重复科学实验必须可以重复的。 记录学生的记录单(画图)都郑重其事地展示在教材中,而且提出了严格要求。记录是证据,这是科学的实证意识。 图表维恩图、气泡图、柱状图、网状图 ,利用图表发展学生的解释能力 三上植物单元只要涉及作为比较来用的维恩图, 框架体系结构: 双螺旋科学探究与科学概念 请大家看教材目录,01版教材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脉络,如:就观察而言:从静态动态

2、,从整体到局部,从无序到有序等等,但就科学概念而言,教材某些设计过于隐性化,简单得说,我们很难一下子就抓得着。 07年教材从单元到每一个活动都把科学概念放在明确的位置,例如:读完了目录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们很容易读出了它的核心概念。整个三上教材就三个: 植物单元和动物单元: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我们周围的材料:物体和材料的特性。 水和空气单元:地球物质的特性 培训的老师将此归纳为:科学概念显性化。 而三上侧重的探究技能主要包括: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所以,我们现行的教材是探究、概念两条线,而且是两条螺旋线,交互发展,也会有联接点。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

3、植物单元的这两条螺旋线。 科学概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应课标,属于生命世界范畴, 生命世界三部分:基本特征,多样性,生命与环境 本单元三部分内容实际上都涉及到了,但是其核心内容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生命体: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菌类,微生物,病毒。 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多样性)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基本需求);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与环境的关系) 本单元涉及的是其中的1、2、4、6条 特质基础指的是生命的组成元素

4、,如氮磷钾等等,结构基础指的是生命的各式器官,例如植物的根茎叶等等,新陈代谢,也就是基本需要求,比如说:吃和排泻。 科学探究: 科学课程刚刚开始,不急于让学生独立探究,因为他们的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本单元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核心有两点: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科学观察的理解(科学观察与平时的看究竟有哪些区别)。 主要技能:观察 关键词: 感官:学生的主要观察手段。 简图:记录和描述 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两条线索: 明线:观察。(观察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暗线:生命体的核心概念。(通过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从图上看大树:从图上看获

5、得的信息是有限的。 回忆:真正大树与图上是不一样的。 再去看:激励作用。 讨论: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内容与观察方法) 图:对学生的观察方法有指导作用。测量,放大镜,听,捡,树下,画树冠。 记录:关键词。 汇报:指向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总结:书上两句。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第二课:校园里的树木 关键:1、对个体的观察。(前面一节课是对整体的观察。) 2、带着任务去观察。(上一节课是没有任务的多方面感知。) 三个活动:(观察前,观察中,观察后) 1、观察之前的讨论与指导。 (1)画图:树的示意图,干,根,冠。 四幅图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

6、供借鉴。 (2)方法内容指导:如何观察树干,观察树的果实,种子等等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更进一步进行补充。 (3)记录指导:第6页有要求。 书上记录的作用:参考,看看人家是怎么记的,我们要怎么记。 (4)拓印。这是生物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学习和使用。 (5)捡拾实物。 2、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描述记录。 树的选择:可选丁香。教材选香樟树的理由:分布广,特点明显,叶子和枝条有香味。对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有帮助。我们比较常见的杨,柳,榆,我们学校最多的是丁香,我们发现这种树的叶子也是有味道的,不过是苦味。 3、思考交流。(重要)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两个议题:这些树的生长

7、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一定的空间,阳光,水分,营养等)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不同的是它们各自的形态,相同的是生命体基本特征。(开始进行比较,还没有用维恩图,保留内容,下一节课与小草比较用。) 第三课:大树与小草 原因:扩大学生视野,因为树认识,草不认识,关注小小的生命。因为小草和大树一样,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关注和爱护。 活动: 1、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 原因一:课标出于植物多样性的考虑,要求学生认识一些身边常见的植物。 认识到什么程度:把名称与特征对应起来。既要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也要与名称对应起来。 名称的处理:以前有理论认为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它进行观察,这种说法

8、有一定道理,但是反过来看,名称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约定俗成的名称是帮助我们学习的,所以名称是有用的,也很重要。 四种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草:我们不需要都认识。只是常见的草要把它的名称和它们的主要特征对应起来。 最低要求:认识狗尾草。把狗尾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选择原因:一广泛,二特征明显,三狗尾会引起学生兴趣。 比较不同的草,目的:将狗尾草的研究顺便延伸到其它草,了解多样性, 找相同和不同,实际上,不同的是它们各自的形态,相同的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上一节课的大树与本节的小草对比,这个活动要求在课堂而不是课外,大

9、树,剪一个枝条,小草用狗尾草。教材用樟树,我们用丁香,枝,叶,果实特征都很明显。 比较项目:一茎,区别非常大。提到了两个概念:木质茎,草质茎。这两个概念是以列举的形式出现的。要求学生会用就行,不用知道为什么叫木质茎,为什么叫草质茎。下面提到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也是这样,先用了再说,不要求知道为什么。二果实。三叶片。 3、利用维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以及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特点。 第一次出现维恩图。(我们的中学数学都用过,小学数学也在用) 先把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分别写在两边,再把两边相同的划掉,写在中间。 第四课:水生植物 特点:涉及植物生长的环境。 对应生命世界的三点: 1、环境: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是两

10、种非常典型的生长环境。 2、多样性: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生态结构。 3、基本特征:水生植物同水生植物比较,水生植物同陆生植物进行比较。植物多样性的背后蕴涵着的依然是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四个活动: 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同小草的认识。) 书上四种:(每一种都是生长环境及特写)水葫芦,生长于南方,我们哈尔滨也曾有引进,但是因为这种植物破坏性极强,一旦开始繁殖,就会挤占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间,因此,大家又放弃了它。金鱼藻:书上左面的特写是金鱼藻,右面的是松藻。哈尔滨有,据南岗的一位老师说花卉有卖,三块钱一棵,水花生和浮萍:(教材:我还认识水花生和浮萍,意思是我们要求认识一到两种,也不反对多多

11、益善。)水花生哈尔滨没有,浮萍在植物园见过。 水生植物分类:常见的有三类,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见教参资料) 2、观察两种水生植物并用简图画下来; 操作方面需注意:一、水生植物保存时要放在塑料袋里,防目水分流失导致枯萎。二,让学生从袋中轻轻拿出来放在水槽中是一个必要的过程。金鱼藻应该是沉水植物,但直接放进去可能会浮在水上,我们可以考虑用橡皮泥之类的物质放在它的根部,模仿它在水中的样子。水葫芦是浮水植物,莲藕是挺水植物。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不能用水葫芦,是否可以用莲藕代替?这里我们考虑一下教材用水葫芦的原因,一是与金鱼藻比较,在水中的位置不同,(一沉一浮),形态不同(金鱼藻叶柔软

12、,透明,呈丝状,水葫芦完全不一样,还有茎的不同),体会植物的多样性。这一点,莲藕可替。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秘密,为什么能浮?因为叶的基部有气囊,为什么研究它的气囊?植物与环境的范畴:植物适应环境,所以有相应的器官,同时植物也影响环境。这一点,莲藕也可以,藕是莲的变态茎,莲藕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眼,这就是通气道。孔眼与孔眼相连,彼此贯穿形成为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这样,即使长在不含氧气或氧气缺乏的污泥中,仍可以生存下来。通气组织还可以增加浮力,维持身体平衡,这对水生植物也非常有利。这也是它为适应环境所特有的器官, 选择莲藕的缺点:太大,也珍贵,我们没有办法把实物莲花搬到课堂上,因此,我们想

13、知道是否可以选择图片与实物结合,看莲的图片与藕的实物。 3、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探究问题的提出是自然而然的,学生自然会感兴趣的。如果我们用藕的话,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引出探究问题。或者可以考虑这个问题:藕是起什么作用的? 这个环节的目标:植物的结构是和植物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所选择的植物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就可以。 4、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金鱼藻和水葫芦只找相同点。 韦恩图同上。 第五课,植物的叶 改变原因:为了突出叶也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点。 特点:前面三课观察对象是植物个体,本课是专门观察的是植物的器官。 重点:叶的生命过程的认识 三个

14、活动: 1、收集树叶的活动; 捡落叶:是对生命的认识也是爱护。(在课前进行) 在统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同一种叶吗?进入下一环节。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实证意识:你的证据是什么?) 在继续的观察中发现叶子的共同结构: 两幅图的作用:第一幅图是一片叶的结构,只有两部分:叶片和叶柄, 第二幅图是叶片在枝上的示意图,是长在树枝的哪个位置的。 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能放在和叶片叶柄一起,学生很容易混。 叶脉这一概念的处理程度:知道这是叶脉就可以,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样都不涉及。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重点活动)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的不同。包括:颜色,水分,手感等等

15、,关键问题:长在树上的新鲜的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材料选择:书上是樟树叶,我们选自己最常见的。) 观察叶的生长过程: 书上用的是一个藤本植物的枝条,我们也可以用树枝。枝条选择:尽量在一个枝条上能展示出: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的叶的一生的生命历程。 总结语:叶的一生,落叶树和长青树。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题目解读: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就是说,变化是肯定的,关键是它发生了哪些变化,而我们要如何去观察这些变化。 秋天可观察的内容:枯萎死亡、叶变黄、变红掉落,生长、开花,果实成熟,种子传播。也就是说,

16、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变化在秋天都有,所有的内容指向依然是生命体的特征的表现。 四个活动: 1、讨论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和怎样观察这些变化。 P14,讨论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2、到校园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在教参上对这一活动的解释是这样的,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叶子的长度,做好记录,测量一棵树的树干的粗细,连续在同一高度测量三次,取平均数,数数一模树下的落叶数量。但是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我们一次观察的结果只能称之为植物的状态,而不是植物的变化,变化是要至少在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观察之后进行对比而言的,因此,这个活动应该是至少做两次,也就是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提到

17、的重复性,探究活动要经得起重复,而且需要的时候要不断重复。上一节课下课前留几分钟到操场上,一起进行测量,做好记录,同时也做好记号,你量的是哪科树,最好记好是哪片叶。这一节课上课前再去量一次。教材中关于叶的测量的特写图,实际上指的是测量树上的同一片叶子,上一节课量过后,几天之后再去量,新鲜的叶依然是在生长的,哪怕只有一毫米或是几毫米的差距,这也是证据,是叶子生长变化的证据。书上四片叶子的大小比较是整体的对叶的生长有个直观的认识,也是必要的。其次,数数落叶也有难度,我们的大树不是孤立生长的,树下其它植物很多,我们看不清落叶,而且变数很多,风吹或是人捡或是其它的,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在树上,看快要落的叶

18、子,在叶附近作记号,用彩粉笔或是系丝线,这样第二节课去看的时候,如果上一节课做了十个记录,这节课剩九片叶子了,这就是证据,植物衰老的证据。 树的变化还包括:叶的颜色的变化,记录叶的衰老过程。 树干的变化,经过两次测量,学生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树干没变化,对,他的数据告诉它没有变化,我们不能说学生错了,但是,是没有变化还是看不出来变化,这是个议题,几天没有变化,几个月呢,几年呢?这就进入了一个长期的观察过程。可以在此引入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将观察长期化。 除了树的变化,秋天,我们还可以观察田野路边家里的植物变化,这又把观察延伸到课外。 3、交流观察到的变化。 4、指导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教

19、材选择记录树的原因是从上面树干的变化不明显来的。 这张表格很重要,也有一定难度,跨度比较大。如果树木太难,可选择教室里有的草本植物。重要的是要完成一张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观察记录,这份记录有作用有二,一,这是变化的证据,让学生学会用证据说话。二,这是考核的依据,可以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第一次的记录要在指导下进行,因为这个记录相当重要,是与以后的记录进行对照的依据。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目的:总结和梳理。 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有大树和小草,这是形态的巨大差别;有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这是生长环境的巨大差别 三个活动: 1、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把学过的列出来,教材里没有的选两个写上去,代表除了我

20、们讲过的,还有许多。我们可以通过不完全归纳来寻找共性。 2、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草本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的一生为例:种子生根发芽子叶(出现真叶芽)小苗开花果实种子死亡。 这是很典型的植物一生的变化,植物一生的周期变化是生命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特征。 木本植物也会死吗?学生不容易观察,木本植物的生命很长,百年午年都有可能,所以书上有百年老树和枯死的老树两幅图,通过教学,了解到木本植物同样有生长发育死亡的过程。 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卫什么?两点,一,植物是有一生的周期的。二,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是规律是挡不住的。(这是更深层次的认识。) 3、总结植物的共同特点。 (见教参)植物都生长在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