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_第1页
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_第2页
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_第3页
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_第4页
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资源和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3号)和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现实需要。我市人口密度

2、高、经济总量大、环境容量小、资源自给率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69308元。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而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为了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难题,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2.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从

3、我市经济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产业类型上,以皮革、家纺、经编等传统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仍存在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规模效益方面,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不足;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印染、制革、化工、造纸和电镀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十分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是以尊重

4、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推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又要兼顾环境承载能力;既要为当代人创造最佳的投资与人居环境,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和谐发展之路。我市作为资源缺乏的城市之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而且对浙江省乃至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二)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市循环经

5、济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循环经济建设加大了宣传力度,同时积极推进试点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1.循环经济工作机制初步建立。2006年4月我市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26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市循环办,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领导。各镇、街道、各开发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每年市循环办根据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且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将循环经济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2009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意见(海政发200917号),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

6、作的指导。2008年以来,市财政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资源再生利用、环保产业等重点示范项目扶持奖励和宣传。2.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积极推进。按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我市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氛围,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海宁(中国)太阳能科技工业园列入省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之一、浙江巨都公司中药现代化乙醇回收和中药渣综合利用项目和浙江南大环保科技公司利用甘蔗渣替代木浆造纸项目等列入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到2010年,全市培育海宁市级循环经

7、济试点(示范)企业(单位、园区)4家,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投资计划项目1个。实施了皮革废料边角料再利用、碎玻璃综合利用、蚕沙综合利用、甘蔗渣废物再利用、废纸综合利用、废旧橡胶资源再利用、制革污水治理和中水回用等一批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3.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建设。工业领域对印染、制革、化工、造纸和电镀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到2010年底,全市共完成123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有6家企业获得省“绿色

8、企业”称号。积极推进园区(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作,组织开展了以省级开发区和制革、电镀、蔬菜加工、印刷等行业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有20家电镀企业搬迁进入电镀园区。鼓励支持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着力引导皮革、家纺、经编等特色产业的企业采用变频调速和高效变压器等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企业采用节电、节煤、节油、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和远红外加热等节能高新技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农业领域广泛推行生态养殖场猪粪尿综合利用、秸秆载培食用菌等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社会领域重点构建以专业市场、固定收购点、流动收购三个层次的再生资源回

9、收网络体系。全面启动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至2010年底,建立起6个国家级生态镇、8个省级生态镇(已经实现海宁市全覆盖)、1个省级生态街道;省级绿色医院2家、省级绿色饭店6家、省级绿色家庭20家、绿色社区36个(其中,省级10个)、各类绿色学校65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12所)。4.“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建设目标基本完成。2010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5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35%。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特别是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收集范围已覆盖到全市所有镇、街道和开发区,市控以上重点水污染企业已全部纳管排放,全市90%以上的工业污水和所有镇的镇区生活污水已

10、实现纳管排放,两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达到15万吨/日以上。全力实施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3%。稳步开展扩大南排洛塘河整治应急工程。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49%,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5033.24吨,二氧化硫排放6904.92吨。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循环经济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装备水平、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支撑不足;配套政策仍不健全,尚未形成有效的资源“倒逼机制”、“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和“污染者付费制度”;循环经济统计薄弱

11、,现有统计评价和监督考核指标难以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有待在下一步发展中重点突破。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将海宁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积极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综

12、合利用水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2.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原则。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开发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投融资、政绩考核等体制机制,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3.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原则。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试点基地,以示范试点带动全市循环经济整体推进,从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4.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原则。强化政府引导

13、,推动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创业创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废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将海宁建设成为江南水乡平原水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1.循环经济形成一定规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推广,实施“六个一批”创建工程,形成具有海宁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创建一批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创建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建一批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创建一批服务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建一批绿色示范社区,创建

14、一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2.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19.5%以上。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5%以上。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水泥散装率大于85%,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0%。3.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增强。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城乡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

15、处理率达到99%,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率达到9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4.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宣传,大力推广节能与绿色标志产品、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和低碳环境,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表2-1 “十二五”海宁市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2015年监测责任部门资源利用水平“四节”指标1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煤0.730.59经贸局2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率亿元/平方公里1.752.01发改局国土局3重点行业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5经贸局4水泥散装率%7985发改局

16、5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5060经贸局 废弃物 处置 和综合利用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6.597环保局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99城管局8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率%95.397农经局9秸秆综合利用率%7580农经局1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595建设局11污泥无害化处置率%>90环保局循环经济创建工作12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个->2循环办经贸局13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家-15循环办经贸局14农业循环经济园区个>2循环办农经局15服务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家>3循环办三产局16绿色示范社区(村)个_5循环办民政局17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个->3建设局循

17、环办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打造循环经济产业体系。1.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根据省、市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能耗、高排放的工艺装备。积极抓好印染、制革、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能源节约、原材料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围绕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重点培育引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物联网及关联产业等一批亩产效益较好,资源消耗较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太阳能、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包装和食品六大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运用信息工程、清洁生产、

18、节能降耗等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特色,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产业链,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园区之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鼓励和引导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引进关键补充产业链项目、延长产业链的产业项目,建设资源共享利用(集中供热等)、废物交换利用(集中治污等)、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项目。专栏1: 创建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在我市重点行业有针对性的选择15家左右企业组织开展示范创建,主要内容是:1.完成ISO14000环境认证(其他绿色认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并组织实施。2.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有计划并落实专门人员,开展能源、主要原材料、水资源等消耗

19、和“三废”排放量的统计工作有台帐资料。3.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成效明显。其中污水必须全部纳入管网排放,重点用水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亩产效益考核在同行业排名靠前。2.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围绕畜禽、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休闲观光农业等高效生态发展模式。以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为重点,构建和完善“农、林、牧、渔”农业生态链,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作制度创新,积极引进推广各种农业生产新设施、新机具和新装备,提高综合运用效果。全面

20、树立生态农业理念,推进化肥施用、农药喷施的减量化。加快推广引用有机肥,促进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农林剩余物、废农用薄膜等的综合利用。3.加快循环型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低碳交通、生态物流和生态旅游,推进服务业绿色化,提高服务行业效率和水平。实施绿色交通物流工程。积极发展绿色商贸业、绿色餐饮业,推进金融、信息等其他服务业的循环化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科技服务业,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一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属地负责、以块为主”的镇区、公路、河道、村庄“四位一体”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机制,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二)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大力推进节能

21、节水节材。倡导结构节能、建筑节能和公民节能。加大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能耗监测,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扩张,切实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设备在采暖领域、印染行业的运用,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评估和审查。积极推进“绿色照明”,推广使用高效节电产品。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有利于节水的供水价格体系和水价计征方式,提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重点在印染、制革、化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推广适用节水技术。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及分质供水工程。普及推广节水型器具,开展节水型小区、灌区和企业创建活动。推广应用新材料、

22、再生材料和替代材料,水泥散装率和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继续保持全国领先。2.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认真执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机制,促进人口集聚与土地节约集约。探索工业用地供给方式改革创新,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严格执行“双控”指标,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倡导零增地技改和招商。建立产业类投资项目准入机制,加强现有企业用地评价和管理,加大处置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力度。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逐步提高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3.

23、切实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开展污泥焚烧发电及资源化利用。加强工业废水回收利用,重点推广纺织印染、制革、化工、电镀、造纸的废液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和回收利用,鼓励开展热电联产和余热发电。大力推广“畜禽沼气作物”等废物处理模式和畜禽排泄污水净化模式。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家具、废旧竹木制品、废旧纺织品等“城市矿山”的回收利用。建立完善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系统,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收集率。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垃圾转运站和渣土调剂中转站建设。加快海宁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设。规范

24、各类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废弃物的安全处置。(三)推进生态市建设,创建循环型社会1.强化水环境整治。建立水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加强主要出、入境水域的环境质量在线监控。加强印染、制革、化工、电镀等重点污染行业的环境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关停高污染企业。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严厉打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完善开发区(园区)清污分流系统,推动企业中水回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生态农业,削减农药、化肥使用量,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控制养殖规模,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开展生态护岸建设,加固

25、加高圩堤,减少水土流失。2.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完善落实长效保洁机制,有效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重点加强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长山河拓浚延伸工程、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工程和鹃湖平原水库工程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培育森林资源、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农作物复耕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加快我市“绿道”系统建设。加强生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强化生态修复功能,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固碳功能。推广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大力实施河道生态化整治工程,着力建设“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堤固”的生态水环境,加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增强生态保护功能。到2015年,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主要监测断面四类以上水体比例达到5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

26、量达到上级要求。3.创建循环型社会。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将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列入政府优先采购计划,做好空调、照明、办公设备、饮水机等节电管理,推行无纸化办公和高效利用办公用品。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培养绿色消费意识,培育绿色消费需求。继续开展“绿色饭店”、“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按照“亲和宜居,美丽潮乡”建设主题,积极推进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先进镇(街道)创建工作。(四)强化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1.搭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创

27、新平台建设,着力发挥海宁市科创中心、海宁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海宁软磁材料产业基地的创新带动作用,整合皮革、经编、家纺等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集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创新高地,推动“海宁制造”向“海宁创造”转变。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实验室和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基地。2.推广应用循环经济先进技术和设备。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切实抓好印染、制革、化工、建材和造纸等重点行业的资源消耗减量化。印染行业重点开发和应用后整理设备及工艺技术,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艺及设备,增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化工行业重点开发

28、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化学合成、提纯等新技术;制革行业重点开发和应用制革废水回收利用、制革污泥资源化等技术;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和环保建材;造纸行业重点做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3.研究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皮革产业重点开发新型皮革制品的准柔性制造技术,制革工艺的清洁化技术,制革废液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制革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家纺产业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码装备、信息化技术。经编产业重点开发功能性原料化纤丝生产技术、纺织物后整理技术、高增强材料成型技术等。电子信息重点开发通信设备、绿色照明、汽车电子、抗电磁干扰和数码电器等整机领域的软磁产品。化工医药

29、重点开发化工医药产品的高纯度、高性能和高质量制造工艺,以微生物为媒介的环境治理生物技术。装备机械重点开发数控机械。汽车零部件重点开发车身内外饰、转向及传动、车轮、发动机附件、电子电气等产品。光电产业重点开发光热与光电的有效转换,半导体照明系统以及与光通信、仪器相关的技术开发。四、重点工程(一)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在深入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基础上,继续探索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工业园区的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体系等项目建设,实现物流、能流、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努力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系统。专栏2: 园区循环化改造要求 1.开展循环

30、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建设和完善园区道路交通、物流配送、信息通信、供热、供气、给排水、废物处置等基础设施。2.园区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和循环使用内部资源,拓展或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3.园区积极建设资源共享利用(集中供热等)、废物交换利用(集中治污等)、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项目。(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工程切实抓好海宁袁花(中国)太阳能科技工业园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要在完成规划编制、形成领导机构和明确循环经济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目标加快建设。到2015年,基地要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并争创

31、省级示范基地。专栏3:海宁袁花(中国)太阳能科技工业园发展目标突出发展以太阳能光热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支撑产业,太阳能科技研发水平、检测能力和太阳能光热产品生产规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力争打造全国领先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制造基地和重要的太阳能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3+3+3”产业领域为重点的循环型产业体系,太阳能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达100亿的龙头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达10亿以上的精英企业,引进和培育35家年销售收入达5亿的骨干企业,形成2-3个国内知名的太阳能产品品牌,年产1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片2000兆瓦。(三)节能和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加大

32、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建筑业节能、服务业节能、农业和农村节能。大力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发展生物质能和污泥焚烧发电,探索发展风能发电,鼓励发展空气源、地源、水源热泵的使用。到201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年开发利用量达18万吨标准煤以上,户均 1.2 吨标准煤以上,将海宁建设成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推进城市照明动态智能化。(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统一管理、集中收运、定点处置、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织实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健全餐厨垃圾回收体系。通过政府投入扶持、民间融资参与等方法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示范工程,争取建成我市餐厨垃圾

33、处理中心。(五)清洁土壤和污泥处置工程实施清洁土壤行动计划,做好源头治理和污染区整治工作。鼓励因地制宜研发和采用相应的污染及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在焚烧发电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低成本、无害化、多用途的利用途径;探索制订污泥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的污泥和垃圾集中处理模式。专栏4:皮都科技工业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示范 通过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示范建设,建成120万吨/年制革废水、铬鞣废液净化与循环利用示范工程,3万吨/年制革污泥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形成源头控制污染废水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技术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制革园区污染的零排放。(六)资源再利用工

34、程加快推进城市典型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和“城市矿山”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形成具有海宁特色的“城市矿山”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积极完善社区分类收集设施,引导居民按不同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率先推行纸张及办公耗材的分类回收。开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重点围绕农作物秸秆、桑蚕养殖废弃物、畜禽排泄物、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废弃农膜等农业资源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快构建农业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体系。(七)减排示范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和平原水地修复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的重点。在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7%。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