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_第1页
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_第2页
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_第3页
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_第4页
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归去来兮辞 导 学 案编写:班朋 【学习目标】1. 了解辞赋的基本特点,能记住文中的“衡”“景”两个通假字、“亲戚”“有事”“窈窕”三个古今异义、 “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 “夫、故、以、而、之”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记住被动、倒装等文言句式,尝试进行逐字逐句翻译,提高翻译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回顾高一所学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反复朗读,通过斟酌字句,推敲文中的用词,分析本文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结合的写作技巧。3.抓住写景状物和直抒胸臆的字词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学习重

2、点】掌握常见文言现象和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学习难点】通过分析文章文言现象和写作技巧,启发学生对陶渊明隐居思想的探讨和思索。【 课 前 预 习 案 】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

3、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2.背景介绍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

4、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3.相关知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

5、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六字句为主。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二、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与“纵”相对。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

6、“何”,为什么。 4.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二、一词多义1夫    2故问征夫以前路( )  故便求之(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3、之 4、奚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奚惆怅而独悲( )求之靡途( ) 乐夫天命复奚疑( )5、以       6、而既自以心为形役( ) 觉今是而昨非( )农人告余以春及( ) 门虽设而常关(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时矫首而遐观( )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 鸟倦飞而知还( )7、之 

7、 悦亲戚之情话( ) 感吾生之行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三、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       古:          今义:2悦亲戚之情话       古:          今:3将有事于西畴       古:  &#

8、160;           今:4既窈窕以寻壑       古:  今: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 ) 策扶老以流憩( )乐琴书以消忧( )2  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 ) 时矫首而遐观( )3.名词的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 ) 乐琴书以消忧( )(二)动词的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审容膝之易安( )(三)形容词的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 ) 倚南窗以寄

9、傲(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善万物之得时(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 ( )五、文言句式: 1 皆口腹自役( ) 2将有事于西畴( )3.农人告余以春及( ) 4.问征夫以前路( )5.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6.复驾言兮焉求?( )7. 乐夫天命复奚疑?( )8遂见用于小邑( ) 9.既自以心为形役( )10.固定句式:载欣载奔( )(二)整体感知1. 阅读归去来兮辞序和正文第一段,写出诗人辞官的原因。2.文章有两个行文线索,一是叙事线索,一是抒情线索,请你帝都课文,写出两个线索各自的顺序。3.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1. 文章开头以“归去来兮,田

10、园将芜胡不归?”的感叹直抒胸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一个“恨”字有何寓意?2.请从第二段和第三段试举两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寓情于景的。3. 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拓展延伸】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讨论。【 课下练习案】一、基础巩固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策扶老以流憩  

11、0;           B或棹孤舟C园日涉以成趣              D乐琴书以消忧3.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耕植不足以自给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 足以为酒A相同 不同 B不同 不同C相同 相同 D不同 相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      

12、;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二、课外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13、,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俦(chóu):辈、同类。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此指古朴淳厚的古代社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喜欢。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到宴会上

14、去。C环堵萧然 环堵:环着四堵墙。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虑的样子。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自以为关中之固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C.既醉而退泉/涓涓而始流                   D.不汲汲

15、于富贵/皆以美于徐公选出能表现陶潜“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一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A      B C                  D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三、语言运用7.下面的

16、一段材料,有三处文字需要改动,请任选两处改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想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对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含蓄,即经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来。序号原词改为理由想象对经过8.根据示例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意蕴相近。例:一叶孤舟,一抹夕阳,一支撑竿,一曲渔歌,一江暖水,一世人间。仿写:       

17、0; ,         ,         ,         ,         ,一枕凄凉。【课后拓展阅读】此内容后补参考答案二、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一、通假字1.衡通“横”,与“纵”相对。 2.景通“影”,日光。3曷,通

18、“何”,为什么。 4.胡,通“何”,为什么。二、一词多义1夫    名词,行人 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故 所以 故交,老朋友3、之 到,动词 代“为长吏”,代词 助词“的” 4、奚 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代词,什么5、以      介词,让 介词,把 表修饰,而 表目的,来 6、而 并列 转折 修饰 承接7、之   结构助词,的 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动词,往18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和“农人告余以

19、春及”(“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三、古今异义词1亲戚       古:内亲外戚         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情话       古:知心话           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   

20、60;   古:农事             今:指有事情4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棹:桨,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鞭子,这里用作动词,拄着琴:弹琴;书:读书2  名词作状语日:每天 时:有时3.名词的意动用法悦:以为愉快 乐:以为乐(二)动词的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生生所资”中后一个“

21、生”是名词,生活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三)形容词的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幼:幼儿,儿童 傲:傲世,指傲然自得的心情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善:喜好、羡慕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皆”表判断2、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问征夫以前路(2)宾语前置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复驾言兮焉求?C、 乐夫天命复奚疑?3、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4、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二)整体感知1.答:辞官: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

22、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3.从四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一是家中之乐。诗人回家后,“引壶觞以自酌”,这种自酌自饮的欢愉心情在官场生活中是难以找到的,闲暇时又“倚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和亲戚谈谈话,弹琴读书消忧,足见诗人的悠然之情。二是园中之乐。园内“三径就荒”,但“松菊犹存”。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自成一种乐趣;“鸟倦飞而知还”展现出自己归隐的情怀。三是田中之乐。农人提醒田事,于是将“有事于西畴”。写出和乡邻的交往、忙于农事

23、是自在的。四是山野之乐。有时乘车或乘船来到山野之间,为万物的生长而欣喜,同虽然慨叹自己的人生迟暮,但人生苦短,应该“委心任去留”,归隐田园正顺了自己的心意,“乐夫天命复奚疑”?虽然其间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情绪,但诗人坚信自己的选择无可怀疑,体现了他心胸旷达的愉快心情。【合作探究】1.答案:直抒胸臆的开头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坚决。“恨”字点明作者归家心切,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答案:诗人的感慨、喜悦不是直接生发,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对景物形象生动的描绘而表现的。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用悠闲自得的自然景物展现自己对自由自在的追求,抒

24、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再如第三段中“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借所见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自己人生短暂的感慨。3.答案:从该辞的背景及辞的第一部分,我们均清楚可见,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以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差足问慰;写涉园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

25、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讨论探究】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

26、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基础巩固】1答案:C 寻:不久2. 答案:C解析:C项,名词作状语,每天;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策:拄着;棹:用桨划;琴书:弹琴读书。3.答案:C解析:和都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关系;是介词“把”;是介词“因为”。B(用来 把 因 用来)4答案:D解析:A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