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_第1页
防灾减灾工程_第2页
防灾减灾工程_第3页
防灾减灾工程_第4页
防灾减灾工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掌握结构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从事教学、设计或其它工程技术工作;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二、 研究方向(1)土木工程耐久性理论与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损伤结构耐久性现状评价方法与理论;剩余寿命预测与适修性评估;环境灾害损伤机理研究;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与加固技术;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与劣化机理;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制、性能检测、评价与工程应用;高韧性纤维增强混凝土;高强与超

2、高强混凝土设计;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绿色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等。(2)火灾与爆炸灾害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燃烧及爆轰理论,爆轰波传播与相互作用;燃烧转爆轰的实验、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爆轰学应用研究等;同时研究爆炸波与爆轰波等具有动态特性破坏作用的成灾机理、损伤效应,以及各类结构在爆炸荷载作用后的结构和材料性能变化以及受灾后的损伤评估。(3)岩土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方法、通过现场检测等手段,研究各类场地地震响应,研究土坝、斜坡、挡土结构、地下洞室等土工结构的地震响应及在地震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机理;研究桩的动力性能和桩-土相互作用等与地震与振动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针对有抗震缺陷

3、的土工结构,提出适用、有效的加固方法,改善土工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升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三、 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四、 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五、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具体课程参见“深圳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课程设

4、置”。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为了巩固基础理论,对于跨专业、跨学科或大专毕业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计划安排补修23门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由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个人情况确定采取随本科专业同堂上课、同堂考试,或采取学生自学,本科任课教师或导师考核等方式补修。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专业硕士生课程及学分设置表2009修订课程学习及学分1本专业学制为 3 年。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21 学分。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

5、文时间比例为1:1。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讲授形式考核方试要求学位课程(必修课)不得少于 21学分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36考试平均75分以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270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254外语(6学分)基础外语英语(一)2160英语(二)3专业外语140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基础课(3门)数值分析240讲课弹塑性理论2240讲课有限元理论2240讲课高性能混凝土1240讲课材料科学与工程1240讲课专业课(3门)钢筋混凝土理论240讲课混凝土结构耐久性240讲课结构试验技术2240讲课胶凝材料物理化学1240讲课非学位课程不

6、得少于11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文献阅读与课题相关内容1考查通过开题报告学术讲座讲座学术会议210次(导师考核)必选课选修课任选课结构抗震与减振240讲课考试60分以上根据研究方向选修结构动力学240讲课考试随机过程240讲课考试高层建筑结构240讲课考试高性能混凝土240讲课考试理论土力学240讲课考试结构检测与加固240讲课考试大跨空间结构240讲课考试结构稳定理论240讲课考试结构防火防爆安全设计240讲课考试爆炸波对结构的作用240讲课考试温度场和温度应力240讲课考试土动力学240讲课考试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240讲课考试先进土木工程材料240讲课考试建筑材料现代分析技术240讲课考试

7、工程结构CAE及仿真技术240讲课考试补修课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学生须补修23门,只记成绩,不记学分0考试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60分以上)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不记学分)040考查通过(导师考核)课程免修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考试60分以上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第一学期结束前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中期考核课程学习结束后,举行开题报告前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

8、。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筛选后经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首次未通过者,应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评审结束,学院将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学院永久保留。备注:1. 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各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理学专业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 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1 学分。2. 学位课程中的注释1的课程仅适用于土木工程耐久性理论与设计建筑材料方向;2适用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其他专业方向。六、免修课程研究

9、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七、考核方式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一)学位课程的考核原则上采用考试的方式;(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三)参加学术讲座情况由学生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记录表上登记,导师签字确认,研究生部抽查,累计10次即自动获得学分;(四)学院统一安排各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内容为承担本科课程的助教工作(批改作业

10、、上习题课或指导实验等)。任课教师对其教学实践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记入“教学实践”学分。(五)补修课程的考核既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六)考试科目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七)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开始进行,第四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应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

11、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工作的进度计划。(学位论文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九、培养计划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研究生指导小组应以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指导教师,经学院审定同意报研究生部。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既要服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根据每位研究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学院、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十、参考书目中文期刊: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工业建筑、工程力学、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力学学报、计算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建筑结构、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英文期刊:ACI Structural Journal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Civil EngineeringStructural EngineeringPractice Periodical 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Journal of Geo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