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考文科历史试卷_第1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考文科历史试卷_第2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考文科历史试卷_第3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考文科历史试卷_第4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考文科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11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三次抽考历史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 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 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2. 下列人物、思想或者举动被称作宗教“异端”的是 ( )法国“纯洁派” 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 英国人胡司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 加尔文在法国宣传路德的主张A B C D3.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

2、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4.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5.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部门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的德意志的统治 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7.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 )A.教皇派

3、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8.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 )封建割据严重 封建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A. B. C. D. 9.“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B.指被教皇免罪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10.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C.先定论 D.因信称义20.英国国教 ( )A.在玛丽一世时一度恢

4、复 B.就是天主教C.是英国民族教会 D.必须服从罗马教皇11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B.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12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5、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 B C D13.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14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国别项目英国 德国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铁路总长(1861年)1 500俄里15 000俄里 10 000俄里A农奴制盛行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15.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 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C

6、.英法需要土耳其扩大商品市场 D.土耳其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16.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17.下列不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D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18.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建立了地

7、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19.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俄国的思想近代化的是 ( )A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人 B废除农奴制C强化村社制度 D实行保护关税政策20.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21、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A

8、、贵族保守势力 B、大地主保守势力 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 D、农民阶级22、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23、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24、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中央集权建立起来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B、

9、C、 D、25、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结果26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 D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27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

10、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8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A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B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C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D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29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解放思想 建立社团 兴办学堂 创办报刊 提倡女学A BC D30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考号: 111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三次抽考试卷文科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1.53045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

11、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2,34题 16分,共55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导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一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

12、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一一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材料四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5分)(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3)材料三中,路德阐述了什么观点?(5分)(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21. 读下列材料: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

13、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8分)(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8分)(3)结合材料说明法令颁布前后农民的地位有何变化?(4分)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