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 成人颅骨由23块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各颅骨借连接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下颌骨、舌骨除外),具有容纳、保护脑及感觉器官的功能。v一、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v 1、脑颅骨在颅的后上部,由8块骨构成,即 颌骨、筛骨、蝶骨、枕骨各一块,顶骨、颞骨各一对。他们紧密相连,围成颅腔。颌骨位于前部,枕骨位于后方,颅顶中线两侧为左、右顶骨,侧方为颞骨、蝶骨位于颅底中部,其前方为筛骨。v 2、面颅骨位于颅的前下方,由15块骨组成。即: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他们构成了面部的基本轮廓,可容纳、保护感觉器官、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起始部。v下颌骨外侧面下颌骨前
2、面观下颌骨后面观v1、颅的顶面v颅盖各骨之间借缝紧密相连。额骨与两顶骨之间的缝,称冠状缝;两顶骨之间的缝称矢状缝;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缝,称人字缝。v颅底内面凹凸不平,与脑底面的形态相适应,由前向后分为阶梯的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三部分,颅前窝最浅,颅中窝最深。3、颅底内面观v高低不平,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多,可分前、后两部。(一)上外侧面的主要(一)上外侧面的主要沟回沟回 外侧沟外侧沟 顶枕沟顶枕沟 中央沟中央沟 分为五个叶:额叶、分为五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叶。v胼胝体沟胼胝体沟扣带沟扣带沟中央旁沟中央旁沟距状沟距状沟中央旁小叶中央旁小叶 楔叶楔叶 楔前叶楔
3、前叶 扣带回扣带回 舌回舌回 海马旁回海马旁回(三)底面的沟回(三)底面的沟回v额、颞、枕三叶的一部分构成额、颞、枕三叶的一部分构成脑底面。额叶底面有眶回、直脑底面。额叶底面有眶回、直回、嗅沟、嗅球、嗅束及嗅三回、嗅沟、嗅球、嗅束及嗅三角。角。v (一)(一) 基底核基底核 v尾状核尾状核v纹状体纹状体v 豆状核豆状核v 屏状核屏状核v 杏仁体杏仁体v连合纤维包括:连合纤维包括:胼胝胼胝体体 、前连合、前连合、 穹窿穹窿及及穹窿连合穹窿连合v投射纤维投射纤维v内囊包括:前肢、内内囊包括: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囊膝、内囊后肢1、侧脑室、侧脑室 v(1)前角:室间孔以前的部)前角:室间孔以前的部分
4、,伸入额叶,冠状断面呈三分,伸入额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角形。v(2)中央部:室间孔和胼胝)中央部:室间孔和胼胝体压部之间,呈斜形裂隙。体压部之间,呈斜形裂隙。v(3)后角:伸入枕叶,多呈)后角:伸入枕叶,多呈短三角锥体形。短三角锥体形。v(4)下角:在背侧丘脑的后)下角:在背侧丘脑的后下方弯向前下进入颞叶。下方弯向前下进入颞叶。v侧脑室三角区:为侧脑室中央侧脑室三角区: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呈的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呈的三角形腔隙。三角形腔隙。2、第三脑室、第三脑室v是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是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可分顶、底、前壁、狭窄腔隙,可分顶、底、前壁、后壁及
5、两侧壁。向前上借室间后壁及两侧壁。向前上借室间孔通侧脑室,向后下通中脑水孔通侧脑室,向后下通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管、第四脑室。 位于脑桥、延髓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上角借与小脑之间。上角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下角连脊髓中相通,下角连脊髓中央管。两个外侧角末央管。两个外侧角末端的开口即第四脑室端的开口即第四脑室外侧孔。近菱形窝的外侧孔。近菱形窝的下角有一孔,称第四下角有一孔,称第四脑室正中孔。脑室正中孔。v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间的间隙。v 第六脑室又称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腔 位于穹窿连合与胼位于穹窿连
6、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当它与胝体后半部。当它与侧脑室相通时,可称侧脑室相通时,可称之为第六脑室。之为第六脑室。v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称脑池。v1、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 亦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的后下部,小脑和延髓之间亦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的后下部,小脑和延髓之间,被小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脑镰分为左、右两部,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v2、桥池:、桥池: 临床也称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和枕
7、骨斜坡之间,扁而宽阔,临床也称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间,扁而宽阔,其内有基底动脉。此池向上通入脚间池,向后通小脑延髓池。其内有基底动脉。此池向上通入脚间池,向后通小脑延髓池。v3、脑桥小脑三角池、脑桥小脑三角池 :其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其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蜗神经。v4、脚间池、脚间池 :又名为基底池位于两侧颞极之间,含脚间窝。:又名为基底池位于两侧颞极之间,含脚间窝。v5、环池:、环池: 包绕大脑
8、脚外侧。包绕大脑脚外侧。v6、四叠体池:、四叠体池: 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蚓前缘之间。v7、交叉池、交叉池 :视交叉前方:视交叉前方v8、终板池:、终板池: 交叉池上方交叉池上方 v9、鞍上池、鞍上池 :包括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包括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 v10、大脑大静脉池、大脑大静脉池 :胼胝压部和松果体间。:胼胝压部和松果体间。v11、间位帆池、间位帆池 第三脑室顶上方。第三脑室顶上方。v12、大脑外侧窝池(外侧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外侧裂池)v13、小脑上池、小脑上池 小脑幕下与小脑上面小脑幕下与小脑上面 v1、脑的动脉、脑的动脉v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
9、动脉系。以顶枕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以顶枕沟为界,前者供给前沟为界,前者供给前2/3,后者供给后,后者供给后1/3、脑干及小脑。两动脉系进入颅腔后在脑底脑干及小脑。两动脉系进入颅腔后在脑底部发支吻合成大脑动脉环,并发出大脑前、部发支吻合成大脑动脉环,并发出大脑前、中、后动脉。它们的皮质支持营养中、后动脉。它们的皮质支持营养 大脑皮质和浅部髓质;中央支细小,自大脑底部穿入大脑基底灰质区,营养度脑深部。 v1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v 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动脉,主要动脉, 在大脑外侧沟内侧在大脑外侧沟内侧端发出,行向前内进入大脑纵端发出,行向前内进入大脑纵裂,贴胼胝
10、体下回斜向前上,裂,贴胼胝体下回斜向前上,再绕过胼胝体膝至胼胝体干背再绕过胼胝体膝至胼胝体干背面,直角上弯,移行为楔前动面,直角上弯,移行为楔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分布于顶枕沟脉。大脑前动脉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以前的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部分。v皮质支皮质支:自前向后命名为自前向后命名为1.眶动眶动脉、脉、2.额极动脉、额极动脉、3.额前动脉,额前动脉,4.额中动脉、额中动脉、5.额后动脉、额后动脉、6.旁中央动脉、旁中央动脉、7.楔前动脉楔前动脉 8.胼胼胝体后动脉。胝体后动脉。v 中央支,在前交通动脉附近中央支,在前交通动脉附近发出。供给壳核前端、尾状核发出。供给壳核前端
11、、尾状核头、内囊前肢。头、内囊前肢。 1211111v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 在视交叉的在视交叉的外下方向外横过前穿质进入大外下方向外横过前穿质进入大脑外侧沟。主要分支如下:脑外侧沟。主要分支如下:v(1)皮质支(了解)皮质支(了解)v 1)眶额动脉)眶额动脉v 2)中央前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v 3)中央沟动脉)中央沟动脉v 4)中央后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v 5)顶后动脉)顶后动脉v 6)角回动脉)角回动脉v 7)颞后动脉)颞后动脉v 8)颞中动脉)颞中动脉v 9)颞前动脉)颞前动脉v 10)颞极动脉)颞极动脉 v 分布于豆状核壳、分布于豆状核壳、尾状核头与体及内尾状核头与体及内囊前肢、后肢的
12、上囊前肢、后肢的上2/3。它们是供应纹。它们是供应纹状体和内囊的主要状体和内囊的主要动脉,易破裂出血,动脉,易破裂出血,故又名脑出血动脉。故又名脑出血动脉。v4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前动脉v 发自颈内脉终末段。沿视束下面后行,经大脑脚和钩之间,终于发自颈内脉终末段。沿视束下面后行,经大脑脚和钩之间,终于侧室脉络丛。侧室脉络丛。 v5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v 起自颈内动脉终未段或其与前床突上段的交界处,沿视束下面、起自颈内动脉终未段或其与前床突上段的交界处,沿视束下面、蝶鞍和动眼神经上方,水平行向后内,与大脑后动脉吻合。蝶鞍和动眼神经上方,水平行向后内,与大脑后动脉吻合。v6、椎动脉、椎动脉v 左、右
13、椎动脉分别发自左、右锁骨下动脉的第一段,上行穿经第左、右椎动脉分别发自左、右锁骨下动脉的第一段,上行穿经第61颈椎横突孔,两侧汇合成基底动脉。颈椎横突孔,两侧汇合成基底动脉。v7、基底动脉、基底动脉v 基底动脉由左、右椎动脉合成后,经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基底动脉由左、右椎动脉合成后,经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再分为缘再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 v(1)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前动脉v 发自于基底动脉下发自于基底动脉下1/3,分布于小脑下面,分布于小脑下面前部及内耳。前部及内耳。v ( 2)脑桥动脉)脑桥动脉v 从基底动脉两侧发从基底动脉两侧发出,供应脑桥基底部。出,供应脑桥基底
14、部。二、脑的静脉二、脑的静脉v(一)脑的浅静脉(一)脑的浅静脉v 收集皮质及其邻近髓质的静脉血。收集皮质及其邻近髓质的静脉血。v (二)脑的深静脉(二)脑的深静脉v 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神经核、间脑后部及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神经核、间脑后部及脑室脉络丛等处的血液。脑室脉络丛等处的血液。 v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 位于第三脑室顶中线两侧脉络丛内,位于第三脑室顶中线两侧脉络丛内,由丘脑纹状体静脉、透明隔静脉及脉络丛上静脉由丘脑纹状体静脉、透明隔静脉及脉络丛上静脉汇合而成。自室间孔起始,行向后,在胼胝体压汇合而成。自室间孔起始,行向后,在胼胝体压部后下方,左、右汇合成大脑大静脉部后下方,左、右汇合
15、成大脑大静脉v 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在胼胝体的下方弯向后上,与直在胼胝体的下方弯向后上,与直窦构成向下开放的锐角窦构成向下开放的锐角 v(一)颅骨骨折v1、骨折的分类:v依部位分:穹窿骨折、颅底骨折v依开放性: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v依形态:线样骨折、颅缝分离、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穿通性骨折、青枝骨折v2、影像学表现:v 平片:可显示边缘锐利的低密度骨折线,复杂骨折可见骨折线交错,骨碎片分离、陷入或重叠。v CT:骨窗上可显示线样骨折的露骨连续性中断,粉碎性骨折可见骨折碎片的分布情况;凹陷性骨折可见凹陷的程度;穿通骨折可见颅骨缺损和移位。v病理与临床v硬模外血肿主要由外伤引起,占各种外伤
16、引起血肿的1/3。v由于颅骨骨折和外力,致使脑膜动脉血管破例,具有压力的动脉血液进入硬膜外间隙,使硬脑膜与颅骨内膜相互剥离形成。血肿多位于颞区和额顶区。由于由于硬脑膜与颅骨附着相对密集,血肿被局限,内部压力相对高,故血肿呈菱形或双凸透镜形。硬模外血肿一般3不超过颅缝,但跨越中线。vCT影像学表现v特征性表现:颅骨内板下菱形高密度影;多位于骨折相对部位或对冲部位。急性期血肿呈均一高密度影,CT值6080HU。其后血肿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而使密度变得不均匀。并发硬膜下积气时,血肿内亦可见气体密度影。因血肿位于硬模外,故中线构移位较轻,可并发脑挫裂伤或脑水肿。v病例与临床v多外伤后由于桥静脉或静脉窦
17、损伤岀血,血液聚集在硬膜下腔所致。可分为急性(伤后3天)、亚急性(3天至3周)和慢性(3周以上)、好发于额、顶和颞叶。血肿可跨越颅缝但不跨越脑中线。v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v1、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新月形高密度影v 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新月形或半月新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v 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半月形低密度影或上低下高的分层密度影。v脑挫裂伤是指脑实质表层或深层散在充血、静脉淤血和水肿。如有脑、软脑膜和血管的撕裂则为脑挫裂伤。二者同时发生,称为脑挫裂伤。vCT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低密度的脑水肿区中混杂有多发散在的斑点状高密度岀血灶。小的脑
18、挫裂伤可发展为广泛的脑水肿,可有相应的占位效应。出血灶可融合,形成迟发性脑内血肿。【影像表现】:CT平扫示右侧颞叶团块状高密度出血灶(A,),脑组织肿胀。左侧顶部合并硬膜下血肿(B, )双侧幕上半球脑沟(B,)、大脑纵裂、环池及小脑幕增宽呈高密度,中线结构左偏v【影像诊断】:右侧颞叶脑挫裂伤。v好发部位:动(以豆纹动脉的外侧支和丘脑膝状体动脉最为多见)v脑出血按病因分类:创伤性和非创伤性v病理与临床: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在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的小动脉破坏所致。多见于老年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人。v病人临床表现为突发神经障碍,呈进行性。出血部位与量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神经学症状,重者可短
19、期内因颅内急剧增高而死亡。v颅内血肿依演变过程分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v颅内血肿的CT表现:v急性期(3天以内)均匀高密度,边界清晰,规则或不规则;可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v吸收期(3天至2个月)边缘模糊,密度逐步降低,早期水肿严重,后期消失v囊变期(2月后)液化、囊变,呈水样密度,可形成穿通畸形囊肿v脑梗死是因血供不足或中断而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v病因:血栓形成、栓塞及其他原因。v脑梗死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小脑和脑桥区梗死亦多见。梗死的类性可分为:1、较大动脉供血区梗死: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小脑的动脉支闭塞引起的梗死为典型的梗死。2、边缘区梗死:位于主动脉分支供
20、血区边缘支的梗死,主因动脉灌注压过低、末梢部分灌注不良所致,故形态不规则,可多发,但部位典型,如顶、枕叶交界区、大脑凸面的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3、腔隙性梗死:因供应髓质的穿动脉支闭塞所致,主要见于脑白质区,呈小的圆形梗死区,可多发,也可新旧混杂。v 脑梗死多见于5060岁,男多于女。临床表现复杂,取决于梗死的大小、部位和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vCT影像学表现:v平扫:1.仅有少数患者发病624小时内可出现边界不清稍低密度灶;v2、起病2天,才可见边界较清晰的低密度影病灶,密度可不均匀;其部分及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一致,可同时累及皮质与髓质,多呈三角形或楔形。发生在分水岭区的脑梗死多成线条形;v
21、3、12周后,梗死区逐步变为均匀的低密度,边界清晰,此阶段水肿和占位效应最显著;v发病后1个月,密度持续降低,至2个月时为水样密度,水肿和占位效应消失;v后期遗留改变为脑软化灶和穿通畸形血肿。v定义:是指起源或发生于原始胚胎组织的神经轴索组织的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多见,占40%。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按细类型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5%,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成人幕上多见,恶性者多;儿童幕下多见,良性者多。 临床表现: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
22、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根据组织学表现分级:v病因病理 v少突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占胶质瘤的5%10%,多见于成人。肿瘤常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其生长缓慢,半数以上位于额叶,其次为顶叶与颞叶,无包膜,但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生长缓慢。钙化发生率高,为50%80%。出血、囊性变少见。 临床表现 好发于35-40岁。常见首发症状为局灶性癫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则取决于病变部位。晚期常出现颅内高压。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为略高密度混杂的肿块,边缘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瘤内有钙化,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具有特征性。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23、增强扫描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2.MR表现: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水肿轻微。肿瘤内部T1加权、T2加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为钙化所致)。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微强化。恶性者水肿和强化明显,与、级星形细胞瘤不易区分。 v影像表现 图片CT平扫(A)显示右侧颞顶叶大片钙化,肿瘤强化(BD)不明显。v影像表现v图片 MRI平扫左侧额、颞、顶叶交界区见一形状不规则的占位性病变, T1WI(A)呈等低信号,T2WI(B)呈高信号,水抑制像(C)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D)病灶强化不明显,灶内见条状钙化(AC,)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轻度右移。
24、v室管膜瘤约占胶质瘤的16%,多见于小儿及青年,高峰年龄为615岁,居儿童脑肿瘤的第三位。男女比例约为3:2.可发生于脑室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60%发生于幕下,多发生于第四脑室内,40%发生于幕上,以侧脑室三区最多见,其次位于第三脑室。v病理与临床v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内或脊髓中央管内的室管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可突入脑室内或向脑室外的脑实质生长,个别可异位于脑实质内生长。其临床表现因部位而不同。位于第四脑室者早期即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发生于侧脑室者则病史较长,出现症状较晚;脑实质内可有癫痫症状。v平扫肿瘤呈菜花状的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 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 一般在瘤周可见残存的脑室;呈带状或新
25、月形局阳性脑脊液密度区 幕上肿瘤常发生在脑室周围 多位于顶 枕叶 部分肿瘤有钙化 呈单发或多发点状 幕下者多见 幕上少见 肿瘤常有囊性变;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强化 可发生阻塞性脑积水 发生室管膜下转移时 侧脑室周边可见局灶性密度增高块影或条状密度增高影 vvMR表现:脑室内或以脑室为中心的占位性病变 T1 加权为略低信号 T 2加权为高信号 脑室内的病变边缘光滑 周围水肿轻微 常见大片样囊变 出血和钙化 大多数病变强化明显 少数轻微强化 可沿脑脊液途径种植转移 局限性阻塞性脑积水 vCT平扫见小脑中线部位类圆形稍高密度分叶状肿块,其内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 v【影像表现】:MRI平扫示左侧侧脑室
26、体部及三角部内占位性病变,T1WI(A)及T2WI(B)均呈混杂信号。增强后(C、D)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双侧脑室明显扩大。v指各种起源于原始神经轴所组织以外的肿瘤,最常见者为脑膜瘤,其次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等。在各类肿瘤中,除少部分为恶性行为外,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v脑膜瘤脑膜瘤(Meningiomas)是最常见的轴外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仅次于胶质瘤而据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偶见恶性脑膜瘤。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
27、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少见于松果体区、侧脑室三角区和三、四脑室。v脑膜瘤为起源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群或硬膜内的脑膜上皮细胞群,凡有蛛网膜颗粒或蛛网膜容貌的部位均可发病。脑膜瘤多呈球形或分叶形,实质性,质地坚硬,包膜完整,血供丰富。v脑膜瘤起病慢病程长,一般24年。初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以后逐渐出现颅内压升高局部定位体征。v脑膜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病变,有时有星状、颗粒状或均匀一致的钙化,很少发生囊性变。肿瘤与颅骨内板和脑膜的关系密切。60的脑膜瘤有瘤周水肿,因此,即便肿瘤是等密度,因有瘤周水肿,也容易在CT上显示。若肿瘤邻近的颅骨增生肥厚,则是具有特征意义的诊断征象。v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脑膜瘤表现为显著而均匀一致的增强,肿瘤边界清楚锐利。部分可见硬模尾征。v脑膜瘤在T1加权像上的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饰装修施工及担保合同
- 绿色能源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研究合同
- 单位集资买卖合同
- 草原资源保护合同
- 电子烟研发与生产合同
- 电子竞技俱乐部合作合同
- 海洋货物的运输合同
- 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文(2025年)
- 住建部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启示3篇
- 消防联动系统 课程设计
- JCT 2789-2023 涂料用长石粉 (正式版)
- DB11-T 1832.22-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22部分:装配式装修工程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医疗陪护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 个体诊所药品清单模板
- 有机更新工作总结
- eviews操作说明课件
- 教师法律法规讲座课件
- 战场侦察课件
- 2023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GB 31241-2022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