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论苏轼的序文1一、 序文文体内涵及苏轼序文分类1(一)序文文体之内涵1(二)苏轼序文之分类2二、 苏轼序文的思想内容4(一)苏轼的序文体现了他的儒家思想4(二)苏轼的序文表现了他的哲学观5(三)苏轼的序文表达了他的文艺思想7三、 苏轼序文的创新性与审美价值9(一)苏轼序文的创新性9(二)苏轼序文的审美价值10论苏轼的序文摘 要在苏轼众多的散文作品中,序文只有二十六篇,其中还包括两个残篇。虽然苏轼序文的篇数不多,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苏轼的序文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书序、诗序、赠序以及字序。其思想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序文体现了他的儒家思想;其次,序文表现了他的哲学观;最后,序文表达了他
2、的文艺思想。苏轼的序文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重要的审美价值。关键词苏轼 序文 分类 内容 价值苏轼的各类散文有四千余篇,序文有二十六篇,其中包括两个残篇。这说明序文在他的整个散体文中不占主流。苏轼的序文虽少,但有其重要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审美价值。1、 序文文体内涵及苏轼序文分类 (一)序文文体之内涵关于“序”字的本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序,东西墙也,从广,予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92页。但“序”又常常假借为“叙”以及“绪”。段玉裁曰:“经传多假借序为叙,周礼、仪礼序字注多释为次第是也。”又“周颂:继序思不忘。传曰:序,绪也,此谓序为绪之假借字” 清段玉裁:说
3、文解字注·广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44页。案说文解字:“绪,丝端也。从系,者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71页。因而“序”通过假借就具有了“论次第”与“述端绪”之义。于是徐师曾总结道:“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35页。所谓序文,其实就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也是对论著进行解释说明的文字。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序文得到了后世的大规模运用。其中,序文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既可以包括交代著述缘起和著者生平、说明出版意旨和编排体
4、例等,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和议论以及借序叙述自己的人生感悟等。序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又有一定的模式与规则。在魏晋之前,序的位置一般都位于书末,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和许慎的说文解字·叙等。后来,由于书写材料的不断更新以及书籍装订方式的不断变化,到南朝萧统的文选等书,序文才开始移至书前。而古人又将位于书后的序文独立取了个名字,称之为“后序”,到宋代开始又称后序为“跋”。这样区分之后,序文的定义就更为清晰明确了。 (二)苏轼序文之分类从秦朝到唐代,序的家族开始逐步的繁衍庞大起来,因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序文进行分类。前人其实也早已开始尝试,但由于历代研究者
5、的标准不一,分类可谓千差万别。或按照创作目的分,如文苑英华分作“赠送”、“饯别”等七类;或按照内容分,如唐文粹分作“修养”、“天地”、“博弈”、“琴”、“鸟兽”、“果实”等十二类;或按照所序文本分,如文章辨体汇选分作“文”、“经”、“籍”、“诗集”、“骚赋”、“文集”、“词曲”等二十四类。今人的分类则倾向于将创作目的与所序文本两者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的分类方式。例如王玥琳在序文研究中是将序文分为诗序、赋序、书序、集序、赠序以及游宴序。总之,关于序文的分法十分繁杂,本文采用的是张静在北宋书序文研究中的分类方法。笔者认为张静的这种分法从宏观上对序文进行了观照,分类较为清晰明了。张静把序文分为两大类
6、,一类是具有依附性的序文,其内容多为述篇章之所作,言内容之次序;一类是具有独立性的序文,其内容多为叙事件之缘起,抒情绪之所蕴。其中依附之序可细分为书序、诗序、文序和杂序,而独立之序又可细分为赠序、游宴序、字序和寿序。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来直观地展现苏轼序文的分类。苏轼序文的分类:序号篇目分类1范文正公文集序书序2凫绎先生诗集叙书序3乐全先生文集叙书序4六一居士集叙书序5田表圣奏议叙书序6王定国诗集叙书序7晁君成诗集引书序8邵茂诚诗集叙书序9钱塘勤上人诗集叙书序10徐州鹿鸣燕赋诗叙诗序11南行前集叙书序12送章子平诗序诗序13送杭州进士诗叙诗序14送人序赠序15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
7、序赠序16猎会诗叙诗序17送水丘秀才叙赠序18送张道士叙赠序19送通教钱大师还杭诗序诗序20牡丹记叙书序21讲田友直字序字序22圣散子叙书序23圣散子后序书序24江静子字序字序(以上篇目名称以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为准)通过对苏轼的序文进行分类,我们不难看出书序在苏轼整个序文写作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在苏东坡全集中共收录了苏轼的二十六篇序文,除去醉翁琴趣外编序和别天竺观音诗序这两个残篇,共有二十四篇完整的序文,而其中书序就占了十三篇。除书序外,还有五篇诗序、四篇赠序以及两篇字序。由此可见,苏轼序文的种类主要包括书序、诗序、赠序以及字序四类。2、 苏轼序文的思想内容 苏轼
8、的序文虽然种类不多,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苏轼的序文体现了他的儒家思想;其次,苏轼的序文表现了他的哲学观;最后,苏轼的序文表达了他的文艺思想。 (一)苏轼的序文体现了他的儒家思想在苏轼的二十四篇序文中,共有六篇直接写到了孔子,分别是范文正公文集序、凫绎先生诗集叙、乐全先生文集叙、六一居士集叙、王定国诗集叙以及送杭州进士诗叙。这六篇序文或直接引用孔子的语言,如范文正公文集序中直接写道:“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87页。又如凫绎先生诗集叙中开头的第一句就是:“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
9、亡矣夫。”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89页。还如六一居士集叙中写道:“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3页。另外,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这样写道:“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8页。在送杭州进士诗叙中说:“孔子善之,曰:招虞人以皮冠。”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310页。以上这五篇序文,苏轼都是直接引用孔子的语言来为自己的某一观点作理论支撑。除此之外,还有的是间接引用其思想来印证
10、自己的观点。例如,苏轼在乐全先生文集叙中如此写道:“公为布衣,则欣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1页。苏轼在此序文中说张方平还是平民的时候,就有了宰相般的气宇。从年轻时开始做官,直到告老归来,从没有用言论伤害同类,也没有居高临下喝斥僚属。即使是面对君主,也是一定与大道相合后才发表议论。诋毁和赞誉都不能使他动摇,得到提升和遭受罢免他都始终如一,真是孔子所说的“大臣以道义辅佐君王”的那种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张方平有了高度的赞誉
11、之后,是用孔子的言论观点来评价张方平的。由此可见,苏轼对孔子的观点不仅持赞同态度,而且是积极宣扬的。苏轼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在六一居士集叙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他在序文开头首先发问到:“文章之得丧,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己夸乎?”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3页。苏轼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认为文章的得失与优劣怎么能够与天并提呢?大禹的功绩可谓经天纬地,而孔子、孟子用一些议论和大禹相媲美,是不是在夸大自己的功绩呢?接着苏轼用史实来阐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自从春秋问世之后,那些逆乱的臣子就深深感到恐惧。孟子的言论流传开后,杨朱、墨子
12、的学说就衰微了。天下的人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并不知道是孔子、孟子的功劳。孟子死了以后,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的学说出现于世,它们违背道义而热衷于实利,掠夺百姓而满足君主无厌的欲求。这些学说非常有害,但是士大夫却用它来欺蒙君主,君主为了不择手段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对他们听之任之。甚至,他认为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国家残害生灵,引发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的大祸,十之八九的人死于战乱,就是因为世上没有像孔子、孟子这样的伟大贤者,追究其源流变化,权衡其利弊得失,来开启君主的迷惑之心。苏轼认为,当秦朝还没有得到天下时,假如有一个孟子,那么申不害、韩非子的言论不过是空泛的议论而已。接着,苏轼继续阐
13、述对此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自从汉代以来,治国大道就不再遵循孔子之说,因此天下乱亡才接踵而至。晋朝是因为崇尚老子、庄子而亡国,南朝梁是因为崇尚佛教而亡国。苏轼每每思及此,都会不由得扼腕叹息道:“莫或正之。”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4页。感叹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纠正这其中的过失。此后五百多年才出现了韩愈,苏轼认为学者把韩愈与孟子相配是甚有道理的。韩愈死后二百多年,又出现了欧阳修,他在学术上推韩愈、孟子而与孔子相接。考究礼乐仁义的实际内容,使之符合治理天下的大道。天下士子为此纷纷然尊他为师,其中不论是贤才还是平庸之辈,都不约而同地赞扬说:“欧阳子,今之韩
14、愈也。”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4页。由此可见,苏轼对儒家思想是特别认同的,而且这种思想在他的多篇序文中也都有所体现。 (二)苏轼的序文表现了他的哲学观苏轼的序文还表现了他的哲学观。苏轼认为“水”的形上本质即是不戕害世间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同时也顺应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的自然之道。他在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序中云:“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一六合而水可见。虽有神禹,不能知其孰为一孰为六也。”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312页。苏轼认为天以一德而化生水,地以六德而合成水。上一下六相和,水就显现出来了。即使是大禹那样的神明之君
15、,也不能弄清什么是一什么是六。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序中也体现了苏轼与道家的渊源,他在序文中表现出了以华严宗与道家思想相融合的倾向,他在序文中如此写道:“聪又不已,遂读华严诸经,入法界海慧。今年二十有九,老师宿儒,皆敬爱之。秦少游取楞严文殊语,字之曰闻复。使聪日进不止,自闻思修以至于道,则华严法界海慧,尽为蘧庐,而况书、诗与琴乎!虽然,古之学道,无自虚空入者。轮扁斫轮,伛偻承蜩,苟可以发其巧智,物无陋者。聪若得道,琴与书皆与有力,诗其尤也。聪能如水镜以一含万,则水与诗当益奇。吾将观焉,以为聪得道浅深之候。”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312页。苏轼认为,思聪如果得
16、道,弹琴和书法同样会与日俱进,诗歌更是如此。思聪能够像水面、镜子一样以一点光明含容万物,他的书法和诗歌会更加超凡。所谓的“以一含万”思想,虽然含有华严宗的离总无别,离同无异,离成无坏;总即别,别即总;同即异,异即同;成即坏,坏即成;现象界互相依存、转化、同一的“六相圆融”的意思,但同时这也与道家的天人合一,一含万物的思想不无关系。在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序中,苏轼还以道家和儒家的理论来推解佛家的定慧。他在序文中这样写道:“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一六合而水可见。虽有神禹,不能知其孰为一孰为六也。子思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明合而道可见。虽有黄帝、孔丘,不能知其孰为诚
17、孰为明也。佛者曰:戒生定,定生慧。慧独不生定乎?伶玄有言:慧则通,通则流。是乌知真慧哉?醉而狂,醒而止,慧之生定,通之不流也审矣!故夫有目而自行,则褰裳疾走,常得大道。无目而随人,则车轮曳踵,常仆坑阱。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也。”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312页。苏轼“找到”了“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的例证。他在序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智慧能使人安定,畅达就不再肆意,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所以有眼睛自己走,就能拽起衣襟走得很快,常常可以走上大道;没有眼睛跟着别人走,就会被车轮轧住脚,常常会跌入坑阱之中。苏轼的意思其实是说,天与水,诚与明、定与慧,这两
18、者都是不能分开存在的,没有谁先谁后,谁生于谁的问题,它们都是浑融合一的关系,而儒、释、道也是一样的道理。苏轼的序文中不仅能看出他跟僧人有交往,而且能看到他与和尚也有密切往来。例如,序文中有一篇是钱塘勤上人诗集叙,题目中的“勤上人”就是对佛徒惠勤禅师的尊称。苏轼能专门为惠勤的诗集作序,可见这是对他高洁人格的认可。他在序文中这样写道;“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馀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
19、5305页。苏轼其实是先从欧阳修那闻说惠勤的,欧阳修常常称赞惠勤是聪明而有才智有学问的人,尤其长于写诗。而苏轼正式见到惠勤,是在欧阳修逝世之后,苏轼在惠勤的僧房中哭祭欧阳修。此后,苏轼每次见到惠勤,只要一说起欧阳修,没有一次不失声痛哭。苏轼在于后的多次交往中,也更加了解到惠勤的贤德。因此,等到惠勤请苏轼为他的诗集作序文以求流传于后世时,苏轼认为惠勤的诗并不是那种要靠他的序文才能传世的平庸之作,而惠勤的人品道德,如果没有他的序文,就不可能流传于后世了。由此可见,苏轼在与僧人思聪、佛徒惠勤的交往中,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哲学观发生了转变。因此,苏轼在他的序文中也暗含了他的
20、哲学观。 (三)苏轼的序文表达了他的文艺思想 苏轼的序文虽然篇数不多,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不仅体现了苏轼的儒家思想和哲学观,而且也表达了他的文艺思想。首先,苏轼在南行前集叙中云:“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
21、,第5307页。序文中的这段话看起来好像和钟嵘提出的“物感说”相类似,但实际上并不相同。物感说的着眼点在于“物感”二字,也就是外物对人的触发,是在心与物两者的关系上,物还占有首要的地位。而苏轼这段话的关键在于“有触于中”,着眼点已经由耳目所接转向为了心灵的自由发动,即作文不受“有意”的控制,而是“不能不为之为工”,是完全处于不得不为的“无意”的状态,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的外化。这是一个由“耳目所接”到“有触于中”再到“发于咏叹”的过程,其中的关键部分是“有触于中”,而“耳目所接”是其本源,“发于咏叹”是其成果。也就是说,只有对生活有所感悟并触动自己情感的人,才能完成优秀的作品。这里需要准确理解“
22、能为之”以及“不能不为之”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首先,“能为之”其实是一种理性的状态,即作文是处于“有意”状态下做出的行为,而这种状态并没有摆脱现实功利的桎梏,心灵也就不可能到达自由纯净的状态,这也是为文者不能写出“工”的文章的原因。反之,“不能不为之”则是摆脱了社会功利的枷锁,是作者对自己心灵郁结的自由的抒发,由于是“有触于中”,自然也就能写出“工”的文章。通过对这两者进行对照,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为文者在“能为之”的状态下写出的文章,由于并不是出于自身的“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因而其本原具有相当的社会功利性,也因为其不“工”,所以算不得是真正的文章;反之,为文者在“不能不为之”的状态下写出
23、的真正的文章,由于是出于自身的“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因而其本原是超功利的,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化的自由的精神状态。也许因为苏轼本身就是画家的缘故,苏轼很善于将“画中有诗”的意境论广泛地运用到绘画评价当中,结束了意境论主要在诗歌领域内发展的局面,开辟了以意境论画的新潮流。他在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序中这样写道:“钱塘僧思聪,七岁善弹琴。十二舍琴而学书,书既工。十五舍书而学诗,诗有奇语。云烟葱胧,珠玑的皪,识者以为画师之流。”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312页。苏轼认为思聪的诗中常有新奇的词语,意境如同云烟空蒙葱郁,如同珠玑耀眼夺目,内行人都认为
24、他具有画家的气质,这真应了张舜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苏轼在评论诗经的过程中也显示出其与儒家思想有关的文艺观。他在序文中这样写道:“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8页。这里包含着苏轼的这样几个观点:第一,不同意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国风不是诗经的
25、正宗;第二,国风是“先王之泽衰”而“变风发乎情”的产物,但又因“先王之泽”“衰而未竭”,所以对国风还有着一定的限制,使国风“犹止于礼义”,但也只是比没有限制好;第三,真正的好诗是“发于性止于忠孝”的;第四,杜甫是“一饭未尝忘君”的诗人楷模。显然,苏轼的这些观点是正统儒家的,也表达了他的文艺思想。3、 苏轼序文的创新性与审美价值苏轼的序文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从中可以体现他的儒家思想、哲学观和文艺思想,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以及审美价值。 (一)苏轼序文的创新性苏轼序文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至法无法”,以王定国诗集叙为例。这篇书序之奇绝不在于一字一句,其艺术魅力源于破书序俗肠,不入平
26、常窠臼,将文势自由开拓,从而具有这一文体中大多数篇章所不具有的潇洒风致。书序的写作本来有一定的程序化,如黄庭坚、秦观之书序。然而真正的千古妙文恰恰是那些不遵守程式的作品。苏轼书序的首段即从高处立意占地,说明王定国之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一脉相承的“发于性而止于忠孝”之传统,使王定国其人其诗乘高风而来,这就和开篇介绍作者的情况迥异。次段先从虚处设想,再从实处证之,文势和缓不迫,却句句有变幻曲折之妙。一则苏轼素以超然见称,其又以王定国的超然更在自己之上。二则云王定国“以余故得罪”,却略不及自己的贬谪寥落,轩昂磊落,这和一般惯常的介绍作品又不一样。再次段追忆二人曾经的作诗、饮酒、游览山水之乐,为下文自
27、己如今不作诗、不饮酒、不游览,而王定国依然如故做下铺垫。最后一段三句话词简义丰,文情酣畅,且需连续,气息不可断,这就是所谓的坡公文字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最后一句尽摄通篇大意,所谓千里来龙,至此结穴。这又和一般书序中求序与推辞的情况相异,所以说苏轼的全文绝不入书序之格套。苏轼在序文方面的自我创造在于:没有俗套的作者生平履历介绍,没有对作品的空虚溢美,而是在王定国的诗歌之上更树立起超然豪迈的人格形象,又将自己始终夹入映照,可见二人乃真知己,于是在写作的突兀争奇中又一往情深。正是这种跳出常规的手法,使这篇作品有了个性之意义。我们现在或许可以说苏轼的天才粲然不可及,但他在突破常规、破除俗套上的努力确
28、是我们可以学习的。由此可见,苏轼的序文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同时,他的序文对我们当今序文的写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苏轼序文的审美价值苏轼的序文除有理论借鉴价值外,还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读苏轼的序文,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还是以王定国诗集叙为例,此篇序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底,王定国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贬广西五年归来,将自己的诗作呈献给苏轼,苏轼遂为之作序以行。下面对其中的两段进行赏析,从中可感受到苏轼序文的魅力。王定国诗集叙云: 今定国(就势引入,毫无拖沓。)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此处追前、推后,为全篇之核心背景。)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顺推。子夭已病,本应怨尤。)余
29、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再顺推。先拗一笔,后面救之。情颇凄怆。)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波折一。平地生波且入题。)皆清平丰融,霭然有治世之音,(点出诗之特色,扣题。同时重点又拈出“不怨”之意。)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波折二)幽忧愤叹之作,盖矣有之矣,(再拗一笔,随即救之。)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波折三。委婉迂曲,所谓“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对比一:王定国贬谪遭遇与其忠君情怀之对比。)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本是圣人励志之言,此处用之却显缠绵悱恻。)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转得有势。曲曲写出王定国的忠君之意。此处一意
30、翻作两层写,“天”,不仅指天命,亦指天子。)余然后废卷而叹,(波折四。)自恨期人之浅也。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8页。(若断若续,峰回路转,无限烟波。对比二:我对王定国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之对比。以自己为陪衬一。)又念(提笔再起,一句撇过上文,开另一层意思。)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叙往日交游,深情。)往返作诗几百余篇,(十日对百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语诗。连续三叠笔。以自己为陪衬二。)一日,(取事叙之。)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句式错落有致,清爽秀出,此番聚会遂为宋人雅集之典范。)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
31、,(一语酒,一语游。追及往事,更觉有情。)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9页。参考文献:1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2 明吴纳: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3 王国强:中国古籍序跋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4 张静:北宋书序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5 王水照,崔铭:苏轼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6 林语堂:苏东坡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7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8 薛峰:序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9 王玥琳:序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10 曹之:古书序跋之研究,图书与情报,1996年第2期。11张静:序文之体与古今嬗变,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半造价师工程计价知识点缺陷责任期考试试题
- 公开课英语单词快速记忆
-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 窗帘布艺:团队卓越之旅-项目管理能力与团队合作精进之路
-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 高中语文10蜀道难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
- 2024至2030年中国控天线弹簧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引线式石英晶体振荡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差速器十字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小鼠灌胃针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回锅肉ppt课件
- 董公选择日要览[整理版]
- 师德的五项修炼(修心、修口、修眼、修耳、修身)
- 各科室廉政风险点排查表
- LED路灯说明书
- 1984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理)及答案[1]
- 10kV电压互感器(母线PT)试验报告
- 成立事业部合作协议书
- 销售团队组织构架(实用收藏)
- 现代控制理论-14爱克曼(Ackermann)公式
- 明德小学防溺水教育学校师生家庭协调联动会议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