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杨晓帆_第1页
培训总结——杨晓帆_第2页
培训总结——杨晓帆_第3页
培训总结——杨晓帆_第4页
培训总结——杨晓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工作总结经过了一个月针对于污水处理的外出培训学习使我真正的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污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本次学习我是结合本公司污水处理的情况带着6个问题来进行学习的,经过一个月的探索、查找、讨论、请教和总结,6个问题应当是能得到相应的解决。 污泥脱水效果一直不理想自从污水开工以来,处理后排出的油泥和浮渣的脱水效果不是很好,经过本次培训观察到培训单位的工艺发现我们的污水重质石灰的添加量比较少,而且添加的不够均匀,而且PAM药剂设计的加药位置也不是很好,我们是加在泵的出口处,应当将药剂加在泵的入口处,利用泵的转动可以粗略的进行药剂与污泥之间的混合,而且泵出口与药剂混合后到

2、离心机之间最好要加一个静态混合器,可以更好的达到药剂与污泥混合的作用。 调节池问题我们公司的污水处理含油污水调节池的大小仅有500立方米,有效的容积也仅有300多方,而且没有排泥口,长期运行下去里面的油泥会越聚越多,而且调节池内的撇油器收油效果不好,操作不但不方便而且效率也很低,设备也经常出现问题。在培训单位他们全部都是利用调节罐来进行调节水质,操作起来方便,而且效果相对较好,我们在培训期间也得好了我们今年也要建调节罐的消息,这样的话调节池调节效果不好没有排泥和排油困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罐中罐的原理及操作1. 去来培训之前就听说培训单位用的调节罐不是普通的罐而是罐中罐,罐中罐是根据水力旋液分

3、离、浮油自动收集的原理组合而成。集污水调节、均质和油水旋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水、污泥三相分离。分离后的油向上浮到内罐的顶部,由设置在内罐中的自动撇油装置制将油排至外部污油收集罐;被沉降下来的油泥在沉降区的锥斗内,利用水压的作用可随时通过手动或自动阀门排出;分离后的污水通过四周均布的虹吸管进入外罐。在外罐内再通过布水折流、碰撞聚合与流动状态下的分离、浮油自动收集及锥底水力排泥等功能为一体,水力旋液均质、除油、沉淀、调节罐,该技术为外面一个大罐,罐内还有一个内罐。污水由提升泵升压,通过变径的输送管进入到内罐,含油污水在多管束水力旋液分离器内产生高速旋转,利用油、水、污泥密度差产生不同离心力分离

4、过程。2. 调节罐开工前的操作(1)关闭排污阀门,关闭污油管出口阀门,打开内外罐的连通阀。(2)打开两只进水蝶阀,阀位开度上大下小保持两进水量一致当进水液位在8米后关连通阀门。(3)打开出水阀门,关闭阀门开度,控制出水流量,自流进入隔油池,污油罐出口见油后打开闸阀。(4)关闭进水阀门打开排污阀门,便可以将罐放空,罐底油泥自由流入油泥浮渣池,罐底污泥每周排一次。(5)调节罐液位控制在8-11米之间,上出口阀门保持常开状态,内外罐阀门保持关闭状态。(6)气浮池机泵不上量或出现问题时需要关闭罐出水口阀门和上面溢流口阀门,同时也需要关闭罐进口阀门,防止罐内液位升高从溢流口处出水灌冒气浮池。(7)满罐操

5、作每日打开一次内罐排油阀排油至集油池,外罐每月收油一次,关闭上出水阀门将液位控制在13米打开手动阀门收油到集油池,每个月打开一次罐底排污阀门,排泥至浮渣池。 如果生化池内有油进入的应急处理办法1. 如果有活性炭就应该立刻向水中添加活性炭对油脂进行吸附、降低处理量,并且在沉淀池将活性炭进行回收,并且不断的添加营养。2. (1)立刻停止向生化池内进水(2)关闭生化池进口出口阀门,利用曝气风机进行闷曝一周时间(3)观察污泥(微生物)情况(沉降比、污泥指数、污泥浓度等参数)(4)如果污泥或生物膜恢复生长适当的开启出口逐步的增加处理量 装置开启电脱盐对来水的影响及如果卤化严重的应对办法对装置的影响有:(

6、1)来水含盐量增高(2)来水含油增多,卤化严重(3)中水出水水质含盐量增高影响中水使用,对循环水会照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1)尽量增加污水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2)增加PAC加药剂的用量。(3)多观察气浮的出水水质,出现出水带有情况立刻调节加药量或将出水打回调节池重新处理。(4) 尽量控制来水卤化源头,尽量减少卤化 液位计显示值不准确问题我们的水池液位计都是超声波液位计,冬季水池内温度与外界温差大时就会冒出很多的水蒸气,凝结成水后就会进入到液位计内结冻,使得液位计波动很大而且经常出现假液位,到泰州沥青污水处理培训时发现他们的液位计是采用压差式的液位计进行传输液位的,这种液位计需要通入压缩

7、风来进行调节,在液位计的一段通入压缩风,压缩风在经过液位计前有一个控制压力的压力变送器,通过变送器后就会有相同压力的压缩风进入液位计并且通入液位以下,当水池液位高时给压缩风出口的压力同样也会增加,液位低时就会减小,液位计就是通过感觉压力的大小来传送液位信息的,这种液位计的好处就是冬季不怕结冻,不怕恶劣的环境,应用起来比较稳定。在培训期间除了带去的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还学到了很多其他关于污水以及循环水方面的知识。 循环水监测换热器的作用监测换热器相当于一个实验室,将换热器里面放入一个与装置换热设备一样材料的铁片,调节进蒸汽温度和打开循环水进出阀门将温度调节为换热器设备的温度,经过一段时间取出铁

8、片,观察其受腐蚀程度,如果收腐蚀严重则需要调整循环水水质。 多介质过滤器的结构作用多介质:陶粒、无烟煤,介质层下面有支撑,有布水作用,反洗时应使液位在介质层以上,水位过高反洗效果不好,水位过低填料会有损失,反洗时应用压缩风反洗三次,时间每次5-6S即可,目的是鼓松填料层,使悬浮物浮出来,然后用水反洗,将填料层中的悬浮物掏出来,至反洗出水清亮为止。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操作(1) 打开排气阀、液位控制阀、正冲洗出水阀,其他阀门关闭,待液位控制在监测管线不出水时,关闭液位控制阀,正冲洗出水阀,打开反洗出水阀。(2) 自动或动手控制发净化风进水阀反洗三次,时间为5-6S。(3) 启动反洗泵,打开反洗进

9、水阀,待排气阀出水后关闭。通过阀A可以观察反洗效果,水质清澈时停止反洗、停泵。(4) 关闭反洗进出水口阀,打开正常进出水阀门。(5) 打开排气阀将气排一下。过滤器反洗与我们营口公司的不同在于反洗前先降下过滤器液位,先用压缩风进行反洗,然后再用水进行反洗,为我们这边的过滤器没有安装压缩风反洗线,反洗时也没有降液位,个人觉得先降低一定的液位反洗效果会更好些,可以给水一个向上翻腾的空间,以后反洗时可以尝试对比一下。 自吸泵的启动步骤(1)关闭泵出口阀门(2)灌泵直至水从溢流口流出(3)灌泵口不封盖直接启动泵,直至灌泵口处有大量水溅出(4)停泵,迅速封盖灌泵口(5)开泵,待泵运转正常后开出口阀门 开工

10、前的污泥驯化(1)引水:将河水及污水打入一级生化池,并投加其他污水处理场脱水干污泥作为微生物载体,投加粪便为水作为微生物营养物质,控制COD值为200mg|L左右,污水总量为一级生化池的三分之一。(2)去其他炼厂的干污泥作为菌种进行培菌,每天投加粪便水,保证微生物食料,培养5-7天。(3)鼓风:打开风机向曝气池鼓气,闷曝5-7天,控制氧容量2mg|L左右。(4)驯化:逐渐引入气浮水进入一级生化池水量占池容积三分之二,闷曝5-7天,引水至一级生化池满,继续闷曝5-7天。(5)污泥回流:一级生化池继续进水,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将污泥打回流。(6)化验:含氧量1-5mg|L,污泥浓度3-5mg|L沉

11、降比20-40%即表示驯化结束。(7)二级生化池培菌,二沉池出水自流进入二级生化池、鼓风、自然进行培菌。循环水场出现浮油的应急办法1.发现异常(1)循环水场液面出现浮油(2)循环水排放点发现卤化含油现象。 2.现场确认报告:立即通知当班调度,说明情况。 3.现场处置措施(1)发现循环水含油量异常加大新鲜水补水量,使循环水溢流,并联系污水处理场(2)关闭凉水塔上塔阀门,打开下部进水阀门,避免填料污染,适当提高循环水温度。(3)启动循环水备用泵,增加流速。(4)控制总磷指标。除了以上学习的一些还学习到了CAF气浮的原理及优点、混凝的机理、泰州沥青催化氧化塔原理及作用、IRBAF与普通BAF之间的不同之处、怎样调节污水的酸碱度、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污泥浓度、沉降比、泥龄、污泥指数)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各自在水处理中的优势等等,经过了这次培训真正的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弄够清楚的认识到污水处理不是一项死板的工作,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针对于不同的来水可以准确的判断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培训所学到的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只是学习污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